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的组织管理体系,监测的内容、方法和信息报告,预警的指标和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学校。
幼儿园和普通高校可参照实施学校工作人员传染病症状监测。
2引用标准以下文件是应用本文件所必需的。
对于有日期的引用,只有有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此文件。
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2《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标准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档。
3.1监测学校传染病症状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在校学生临床诊断前能反映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症状信息,开展公共卫生调查。
3.2学校传染病症状预警为及时发现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对学校传染病监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达到规定的指标后及时进行处理。
3.3类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员受过培训并负责监测和报告各班传染病症状的全职(兼职)工作人员。
3.4早、午(晚)检每天第一节课前和下午,我们都要对所有学生进行疾病筛查,并在第一节课前和晚上寄宿和参加学生自习前进行记录和报告。
4组织管理体系4.1学校成立传染病症状监测与预警领导小组,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与预警工作。
4.2按照GB 28932规定,建立健全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信息报告流程。
4.3学校应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及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
学校传染病报告人按GB 28932规定设置,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由班主任或班主任担任。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每学期培训和考核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员。
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可以从事相关工作。
4.4学校实施必要的防控保障,包括设置临时观察场所、提供消毒设备及物品、个人防护装备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建立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
监测学校传染病的症状5.1内容5.1.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包括上午和下午(晚上)检查、病案缺勤登记和跟踪、全天健康观察。
中小学校传染病综合防制技术指南

某中学水痘疫情防控案例
总结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详细描述
某中学发生水痘疫情后,学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水痘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学校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水痘防治知识,同时加强晨检和病
例管理,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在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某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案例
01
02
03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健 康状况、疫苗接种等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开展晨检午检
每天对学生开展晨检午检, 检查学生是否有发热、咳 嗽等症状,及时发现疑似 病例。
建立报告制度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异 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给相 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开展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
总结词
全面消毒、强化卫生管理
详细描述
某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后,学校立即对 校园进行全面消毒,强化卫生管理。学校加 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督促幼儿勤洗手、勤 剪指甲等。同时,学校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 况,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 病例。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 到了有效控制。
06 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未来 展望
传染病传播方式与途径
总结词
传播方式与途径
详细描述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等。其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 体通过皮肤、黏膜等直接接触而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附着在飞沫中,被人吸入呼吸道而传播;消化道传播 是指病原体污染食物或水源,经口摄入而传播;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等体液传播。
防控意识。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
与社区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常用检查方法、记录和汇总表、预警信息报告单

WS/T 772— 2020A附录A(资料性附录)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常用检查方法表 A.1 列举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的常用检查方法。
表 A.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常用检查方法序号检查方法主要内容重点观察有无精神不振、结膜充血、腮腺肿大,皮肤是否出现红疹、斑丘疹、玫瑰疹、水疱、疙1看瘩等异常情况。
询问学生中有无身体不适、患病等情况发生。
具体询问学生是否发热(体温)、嗓子疼(咽痛)、2问咳嗽、头痛、头晕、浑身没劲(乏力)、肚子痛、拉肚子、恶心呕吐和医院就诊情况等。
3摸对疑似患病的学生可摸摸额头,如果发热应测量体温。
对于缺勤学生,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学生或家长了解缺勤原因。
如是因病缺勤,则应进一步追问具4追体病因和病情。
5WS/T 772— 2020附录B(规范性附录)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记录和汇总表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记录见表 B.1 ,用于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每日记录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的主要症状、缺勤原因、发病日期、就诊情况、诊断结果等信息。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汇总见表 B.2 ,用于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每日对各班级报告的信息进行汇总。
6表 B.1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记录表20— 20学年(上 / 下)学期学校名称:年级/ 班级/宿舍:责任人:电话:晨就诊情况/主要症状缺勤原因( 未就诊 诊断结果 ( 未就诊不填写 )午年缺 发不填写 )家庭共/零 日 性 龄勤 病细同生活期姓名别/ 发腮结其日 就 普手菌肺 其他 报 晚天猩 人员相/岁咳头咽腺腹腹呕皮头乏膜他疾伤其期诊就诊通流水流足性结 诊断 告热数红似症状全嗽痛痛肿痛泻吐疹晕力充症病害他日 医院感感痘腮口痢核(注明)℃热日大血 状期冒病疾注 1:主要症状的发热一栏,腋下体温≥ 37.3 ℃者直接填写具体体温值,低于 37.3 ℃者不需注明。
注 2:主要症状一栏,未列明的其他症状,请直接用文字注明,确保字迹清晰可辨。
注 3:缺勤原因一栏,由于各种身体或心理疾病所导致的缺勤归为“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精神疾病等;由于外部能量突然作用于身体所导致的损伤而缺勤归为“伤害”,包括各种外伤;除“疾病”和“伤害”之外的原因导致的缺勤归为“其他”。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容易造成快速传播和严重后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WS/T 772-2020),特制定本指南。
一、组织管理体系1. 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
2. 明确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和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其中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担任。
3.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每学期应对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承担相关工作。
4. 学校应落实必要的防控保障,包括设置临时留观场所,配备消毒设备和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等。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 晨午(晚)检:每日上、下午第一节课前对全体学生,晚自习前对寄宿和参加晚自习学生开展疾病排查、记录和报告。
2. 全日健康观察: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全日观察学生在校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 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登记,追踪了解病因和病情发展。
4. 症状监测:了解学生有无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腮腺肿大、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头晕、乏力、结膜充血等症状以及症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5. 传染病疫情报告: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三、预警指标和处置1. 学校传染病达预警指标后,应立即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临时留观并通知家长。
2. 加强环境通风,清洁消毒,做好接触人员管控。
3.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必要时停课或停学。
四、信息报送和沟通1. 学校应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及时报送监测数据和疫情信息。
2. 加强与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取传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导。
学校异常症状监测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1. 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2. 校园内各类活动参与者。
三、监测内容1. 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腮腺肿大、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头晕、乏力、结膜充血等症状。
2. 疫情流行期间的特定症状。
3. 其他可能影响师生健康的异常症状。
四、监测方法1. 晨午(晚)检:每日上、下午第一节课前对全体学生,晚自习前对寄宿和参加晚自习学生开展疾病排查、记录和报告。
2. 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登记,了解其病情及康复情况。
3. 全日健康观察:对校园内师生员工进行全天候健康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4. 信息报送:各班级、部门发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
五、监测流程1. 发现异常症状:师生员工或相关人员发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向班主任或相关部门报告。
2. 初步判断:班主任或相关部门对报告的异常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联系校医进行初步诊断。
3. 信息上报:班主任或相关部门将异常症状信息上报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
4. 采取措施: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观察、停课、消毒等。
5. 跟踪调查: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对异常症状进行调查,了解病情发展及流行病学史。
六、责任与义务1. 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
2. 各班级、部门应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控意识。
3. 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等相关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异常症状。
4. 师生员工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如实提供病情信息。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传染病预警监测方案

传染病预警监测方案以下是 6 条关于传染病预警监测方案的内容:1. 咱得随时警惕传染病啊!就好比战场上的哨兵,咱要敏锐地察觉传染病的蛛丝马迹。
比如,每天都得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态,小区里有人频繁咳嗽或者发烧,不就得上心了嘛!那咱就得赶紧行动起来,收集信息、报告情况,这可是关系到大家的健康呀,咱能不重视吗?2. 你想想,如果传染病是个悄悄潜入的敌人,那我们的预警监测就是照亮它的探照灯呀!就说学校吧,每天给孩子们测测体温,看看有没有异常,这不就是在和传染病这个“敌人”战斗嘛。
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赶紧采取措施,这多重要啊,难道不是吗?3. 传染病预警监测方案,这可太关键啦!就像给咱的健康加上了一道保险锁。
好比去超市买东西,咱要留意商品的保质期,对不对?在生活中,咱们得格外留意身边的异常情况,一旦有疑似传染病的迹象,立马高度重视起来,这可耽误不得呀!4. 传染病预警监测可不能马虎啊!这就像守着一座城池,要时刻保持警惕。
社区里如果有人突然出现奇怪的症状,咱就得像侦探一样去追踪、去了解,这可不是小事儿,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大问题,哪能掉以轻心呢?5. 哎呀呀,传染病预警监测方案简直就是我们的健康卫士呀!就像是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
比如说在医院里,医生们对每个病人都严密观察,稍有异常就及时预警,这可是在保护所有人啊,能不重要吗?6. 咱们一定要把传染病预警监测方案重视起来呀!这就等同于给健康披上了一层铠甲。
想想看,工厂里如果有人得了传染病却没被及时发现,那不是要影响一大片嘛!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方案,把传染病拒之门外,这是必须的呀!观点结论:传染病预警监测方案太重要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配合,认真执行,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学校传染病预警工作实施方案

湖北省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预警工作方案(试行)为落实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以下简称“学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规范我省学校内发生传染病后的各项防控措施,保护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方案所指学校常见传染病,指近年来在我省学校内常见并可能发生暴发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感染性腹泻、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对于其它传染病,可根据本方案要求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学生传染病的诊断,应以医疗机构的诊断为准。
二、当学校发现本方案规定的传染病时,传染病人所在地教育和卫生部门负责应分别落实以下措施:(一)学校应采取的措施1、落实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保证患儿在病情痊愈、无传染性前不得返校上课;2、将学生发病情况向辖区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3、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潜在的病人;4、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对教育和宿舍开展一次终末消毒,并加强对外环境及厕所等的随时消毒。
6、如患病学生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甲肝、麻疹、流脑、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水痘),建议未接种过的儿童开展预防接种。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的措施1、对本单位接诊的患病学生,负责落实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措施;对辖区内患传染病的学生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
2、正式通知并指导学校落实防控措施。
(三)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每天监测本地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发现本辖区内的学生传染病病例后,及时通知患传染病学生所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相关处理措施。
通知卫生监督机构对患病学生所在学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评估。
2、核实患病学生就诊的医疗机构是否属当地的传染病救治定点机构,如果不属于传染病救治定点机构,则应通知接诊医院做好转诊转运工作。
学校传染病防控指南

学校传染病防控指南
前言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地方,传染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护
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健康,制定本指南,旨在提升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
预防措施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惯。
每个人应该经常洗手,并遵守咳嗽礼仪。
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
2. 保持通风。
学校应该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在冬季。
这可以帮助减少细菌
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3. 定期消毒。
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室、宿舍、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以减
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接种疫苗。
学生和教职员工应该接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
应对措施
如果发现学生或教职员工患有传染病,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隔离患者。
患病的学生或教职员工应该被隔离在单独的房间或区域内,以
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2. 发送至医院。
患病的学生或教职员工应该尽快送至医院治疗,以减轻症状并
防止病毒传播。
3. 通知家长和其他学生/教职员工。
学校应该及时通知其他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告知他们有患
病的人员,防止病毒传播。
结语
预防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免受传染病侵害
的关键。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措施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定期进行演习和检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防止传染病传播
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WS/T 772-2020。
1个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的组织管理制度、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信息报送、预警指标和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中小学。
托幼机构和普通高校可参照实施,学校工作人员传染病症状监测可参照实施。
2份规范性参考文件。
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至关重要。
对于所有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只有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适用于本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单)。
GB 28932“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档。
3.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
系统、持续地收集和分析临床诊断前能反映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的学生症状信息,从而开展相应的公共卫生调查。
3.2学校传染病症状预警。
对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中的信息进行汇总判断,达到规定指标后及时处理,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
3.3级传染病症状监测记者。
学校专职(兼职)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负责各班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
3.4早、中(夜)检。
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都会对所有学生进行寄宿生和参加晚自习的学生晚自习前疾病的调查、记录和上报。
4组织管理体系。
4.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工作。
4.2.学校应按照GB 28932建立健全各类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规范信息上报流程。
4.3学校应指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和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按GB 28932设置,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由班主任或班主任出具。
学校传染病报告人每学期对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承担相关工作。
4.4学校落实必要的防控保障,包括设立临时观察点,配备消毒设备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5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
5.1目录。
5.1.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包括上午和下午(晚上)体检、因病旷工登记跟踪和全职健康观察。
5.1.2了解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头痛、咽喉痛、腮腺肿胀、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头晕、疲劳、结膜充血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症状监测类型可根据传染病疫情情况增加或调整。
其中:
-发热: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心,体温调节中心功能紊乱,或因各种原因生热散热减少,导致温升超出正常范围,一般以腋窝温度≥37.3℃判断;
-咳嗽: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由炎症、异物、气管、支气管粘膜或胸膜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引起;
-头痛:眉弓上部、耳廓和枕部隆起疼痛;
-咽痛:由咽部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咽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