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固定画面与运动拍摄

合集下载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固定镜头的叙事性:固定镜头消除了画面外部运动,一切 环境都在静止之中,排除了由于画面外部运动带来的画面 外部节奏和视觉情绪,可以突出被摄主体的运动,观众的 视线跟随被摄主体的运动而运动。并对动作的发展产生更 理想化的联想,实现对完整电视空间和完整运动的体验。
固定镜头的拍摄
固定镜头在影视制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信息传播角度和观众的观看心里来说,固定 镜头拍摄的画面使观众在观看时保持冷静、客 观的心态,有利于排除某些信息噪声,提高画 面信息的接受效率。
运动摄像 —— 移 摄
拍摄要求
力求画面平稳 多使用广角镜头 适时调整焦点
运动摄像 —— 跟 摄
画面特征
画面始终跟随着一个运动主体 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景别相对稳定 注意和推镜头、前移镜头区别
运动摄像 —— 跟 摄
功用和表现力
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主体 通过主体引出其所处的环境 可表现主观镜头(背跟) 具有纪实性意义(新闻、纪实类)
运动摄像 —— 摇 摄
拍摄要求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摇摄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运动摄像 —— 移 摄
画面特征
画面框架产生运动 调动观众的视觉感受,身临其境 不断改变观众视点,形成多景别、多构图的画面
运动摄像 —— 移 摄
功用和表现力
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 适于复杂场景 可表现成主观镜头 形成多样化视点
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的功用
善于表现静态物体 利用框架突出和强化动感 建立起画面内的时空感 较客观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 节奏变化 和运动画面相比,具有静态造型之美
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的局限
视点单一,视域受限 构图单一 难以表现立体画面空间 难以表现复杂的运动

第3章 固定画面

第3章 固定画面
7、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较少表现出摄像者的主 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 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特别是较少 运动摄像所带来的指向性。 运动摄像所带来的指向性。 8、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感觉。 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感觉。 四、固定画面的局限与不足。 固定画面的局限与不足。 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面积受到画面框架约束。 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面积受到画面框架约束。 2、固定画面构图形式单一。 固定画面构图形式单一。 3、固定画面不利于表现立体的画面空间。 固定画面不利于表现立体的画面空间。 4、固定画面很难以完整表现的运动范围较大物体的 运动轨迹和过程。 运动轨迹和过程。
电视摄像
三、固定画面的功用. 固定画面的功用. 1、固定画面有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固定画面有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2、固定画面有利于突显静态人物。 固定画面有利于突显静态人物。 3、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的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 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4、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运动物体的动感。 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运动物体的动感。 5、固定画面在造型上有绘画和图片效果,更富静 固定画面在造型上有绘画和图片效果, 态造型之美。 态造型之美。 6、固定画面由于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等特点, 固定画面由于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等特点, 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电视摄像
5、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的、曲折的空间环境。 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的、曲折的空间环境。 五、拍摄要求。 拍摄要求。 1、注意捕获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注意捕获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2、要注意对纵向空间的调动与表现。 要注意对纵向空间的调动与表现。 3、要考虑到后期组接的连续性。 要考虑到后期组接的连续性。 4、构图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可视性。 构图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可视性。 5、“稳”字当头。 字当头。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固定镜头的拍摄

固定镜头在影视制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信息传播角度和观众的观看心里来说,固定 镜头拍摄的画面使观众在观看时保持冷静、客 观的心态,有利于排除某些信息噪声,提高画 面信息的接受效率。
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的功用
善于表现静态物体
利用框架突出和强化动感
建立起画面内的时空感 较客观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 节奏变化 和运动画面相比,具有静态造型之美

功用和表现力
用追摇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 运动轨迹 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让它们逐个出现, 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 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可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可作为画面转场镜头
向和角度以及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一种拍摄方式。
运动摄像

运动摄像的画面特征
画面表现的运动性 ——摄像机运动;画面框架的运动;被摄物体的运动;观看心理 的运动
起幅 静止部分 静态接点
运动过程
落幅 静止部分
动态接点
动态接点
静态接点




运动摄像的拍摄中,要求摄像师能够做到平、 准、稳、匀。 平,画面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准,画面构图、起幅和落幅,要根据创作意图 和表现内容的要求做到准确;对动体的运动趋 势有准确的判断;聚焦要准。 稳,摄像机在运动中保持不晃、不抖。 匀,摄像机运动速度要匀。
运动摄像 —— 拉 摄

拍摄要求
重点是落幅
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拉开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对拉开视域范围的控制

电视摄像 第三章固定画面

电视摄像 第三章固定画面

第三章 固定画面
8、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感觉不 同。运动画面有种“近”的感受,好像正在发生、正在进
行的时间感,因为拍摄机的运动使视点不断变化,画面内容 不断变化,产生了较强的现场感,如纪实性栏目中的跟拍。 固定画面易表现“远”感受,在时间上有过去、历史感。这 里只能指对某一个画面而言,相当我们生活中过去式和现在 式。如:反映过去历史,人物访谈、回忆、影视资料等,采 用固定画面表述历史,讲述过去事态,有一种追思历史的感 觉。
第三章 固定画面
5、在造型上类似有绘画、图片效果,但有区别。
运用线、形、色、光线等造型元素可拍摄出优美的固定画面, 如一些风光片、纪录片中,对山川风景、人文景观、名胜古 迹等静态景物可用精美构图的固定画面来表现。
6、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体验。
固定画面静的形式能够强化静的内容,给观众以深沉、庄重、 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不同于运动画面偏向 于“动”的心态。如表现图书馆的静,可用多个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在造型和形式上的心理意味,适合于相应内容和主 题的画面形象表现,在需要表现宁静、严肃、深沉等感情倾 向和现场扭转时,常用固定画面来构图和造型。
第三章 固定画面
二、固定画面在电视造型中的不足
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 的限制。固定画面内容被框架分割、限制为单一的,半封
闭的状态,不如运动画面全面、丰富和完整。
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 变化。固定画面的造型元素相对集中,比较稳定,除了出
画入画,光影变化外,构图元素不易出现根本变化,很难能 意识地连续构图变化和多义性信息传递。
2、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 表现。固定画面要注意利用前后景及主体、陪体等的选

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分析

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分析

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分析近几年,随着我国电视产业不断发展,电视制作技术也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电视摄像作为电视制作中一项重要技术,电视摄影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视节目质量。

通常情况下,电视摄影会由运动拍摄和固定拍摄两种形式组成,通过不同拍摄方式,会为观众呈现出不同拍摄效果,帮助观众获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本文主要是针对电视运动拍摄和固定拍摄两种拍摄模式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标签:电视影像;运动拍摄;固定拍摄在制作电视节目过程中,为了规范摄像机定位,需要找到专业摄像角度,并且掌握电视图文知识,这也能够保证电视摄像质量。

在摄像基础运动过程中,镜头角度与焦距处于变化状态,这样才能给电视画面格局带来多样化,但是如果不能掌握更好的摄影运动技巧,那么就会产生负面效果,不仅会给观众带来眼花缭乱的感觉,甚至会因为过度的摇晃而导致观众觉得头晕,总体来说,运动拍摄与固定拍摄具备相应的技巧,只有对不同拍摄技巧进行更好的掌握,才能制作出更加完美的电视画面。

一、固定拍摄与固定画面固定画面主要指的是焦距、光轴、机位在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所形成的画面,被拍摄对象与固定画面形成并没有直接关系,固定主要是由固定画面构图、框架所形成的,并不会出现左右位置或者上下位置移动的情况。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镜头处于锁定状态,都是通过寻像器观察画面,所得到的保持一致的情况,所以在固定画面拍摄时,拍摄对象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也可以是相对运动的。

在对固定画面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通常会忽略镜头之外的画面,因为镜头处于固定状态,因此会给观众形成视觉感受,就是集中拍摄对象。

比如在进行访谈节目拍摄过程中,在对人物访问与回答问题进行拍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固定画面方式,这样就给观众带来的是稳定温和的画面感受,并且能够使得观众通过更多画面去捕捉拍摄对象的形态,以此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固定画面作为电视制作中被应用十分广泛的形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画面视觉感单一,并且存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在一个镜头中并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对于画面所产生的范围与运动轨迹难以被清晰表达出来,这也是固定画面所产生的弊端。

dv制作固定画面摄像和运动摄像(共39张PPT)

dv制作固定画面摄像和运动摄像(共39张PPT)
5、摇镜头可作为电视转场镜头。
第三节 摇摄
第四章 运动摄像
三、摇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1、摇镜头应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关注
的要点是在摇摄的过程中,不断摇进
2 、形成多景别、多角度、画面
画 面 的 是 新 的 环 境 、 新 的 意 境 , 给 人 3、主体活动范围很大时,难以展现。
3、移镜头的运动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到画面的节奏,产生外在情绪力量。
第一节 推摄
第四章 运动摄像
1、要有其明确
的表现意义。
2、重点是落幅。
三、推镜头拍摄
应注意的问题:
3、始终保持画面主
体构图中心。
4、推进速度和画面 内的情绪一致。
5、移动机位,焦点
要随时调整。
第一节 推摄
第四章 运动摄像
摄像机沿着光轴相反的方向远离被摄 主体、或是变焦镜头向更短的焦距变化 的一种拍摄方法。其表现为:画面的画 框由近而远不间断地远离被摄主体。
2、移镜头的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 中,所拍摄到物体均处于位置不断变 化的运动状态。
3、移镜头调动了观众的运动感受,主 观色彩较浓。
二、移动镜头的形式
1、前移、后移。
2、上移、下移。
3、横移。
第四节 移摄
第四章 运动摄像
三、移镜头的功用与表现力
1、移镜头可用于拍摄复杂的环境,展
示多层次的画面,并制造悬念。 2、对于拍摄静态的人物时能够有效地表现人物的静态造型,并具有有突出的表现作用和一定的强调性。
第一节 推摄
第四章 运动摄像
一、推摄镜头的特征 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 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形象由小变大, 而环境由大变小。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 可以用间歇摇来依次表现同一空间范畴的几个对 象,同时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获得某种效果。
• 可以用跟摇镜头来描绘运动主体、展现场面或完 成转场。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 跟摇运动主体,表现其运动状态
• 用长焦镜头摇摄远处景物,可取得类似横移 镜头的效果。 • 通过快摇形成甩镜头,可以作为转场,也可 以用来代表一种快速移动的视线。快速的旋转 闪摇镜头可用来表示眩晕。快速摇以虚化画面 形象,形成甩镜头
• 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 果 • 有利于表达复杂的场景和环境空间 • 有利于表达主观的视觉感受,突出真实 感和现场感 • 形成多样化视点,表现各种运动条件 下的视觉效果
移动镜头的拍摄要求
• 画面要平
• 多用广角镜头 • 移摄过程中保持主体焦点清晰
跟摄--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主体而进行的
固定画面的功用
• 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 可突出表现静态人物 • 可比较客观地表现运动的速度、节奏 • 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 有绘画和图片效果,能发挥静态造型的形式美 • 引发趋向“静”的心理反应 • 有客观描绘的效果 • 有利于表现过去、历史、往事
固定画面的局限
• 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受到画框的限制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 摇出意外之象,制造悬念 • 摇摄一组相似主体,形成积累效果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 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 摇速要与画面的内容、节奏的需要一致 • 摇动过程要完整和谐 • 摇动过程中有时需要随着被摄对象不断 调整焦点和构图
• 手持机做大幅度摇摄时,身体要尽量朝 向落幅时的镜头方向。
推镜头的画面特征
• 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 • 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 主体由小变大,环境由大变小

3固定与运动镜头

3固定与运动镜头

一幅画面除特殊情况外,不可能都是密密麻麻的 各种实体,而必须讲究疏密协调、虚实变化,要 有一些空白来突出主体,使之格外醒目,同时也 给观众情绪以舒展的余地,所谓“画留三分空, 生气随之发”,就是这个道理。
空白及其处理
1.在画面人物视线或建筑物朝向的一定方向, 留有足够的空白,这样有利于给观察者的思绪提 供回旋的场所,也有利于画面的均衡。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主体 陪体 背景 前景 留白(或称为空白) 留白(或称为空白)
画面布局是构思、组织、安排画面主体、陪体、 画面布局是构思、组织、安排画面主体、陪体、 前景、背景及空白各个成分的相互关系, 前景、背景及空白各个成分的相互关系,以便组 成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统一的完美画面。 成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统一的完美画面。
陪体
画面中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 画面中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帮助表 情节的对象 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 有陪体时, 有陪体时,视觉语言会更加准确 陪体也能深化主体的内涵 陪体不能喧宾夺主 陪体可以与主体进行转换
这张照片中, 主体、陪体分别是什么?
陪体及其处理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之分。 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之分。 所谓直接表现,是指陪体出现在画面中。 所谓直接表现,是指陪体出现在画面中。对于直接表 现的陪体要注意掌握分寸,注意以对主体起陪衬、 现的陪体要注意掌握分寸,注意以对主体起陪衬、烘 托作用为原则,一定不能使它压过主体。 托作用为原则,一定不能使它压过主体。为了突出主 陪体可以是不完整的。 体,陪体可以是不完整的。
主体及其处理
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 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的内容中 心和结构中心。 心和结构中心。 所谓“内容中心” 是说失去了主体, 所谓“内容中心”,是说失去了主体,就谈不 上主题思想的表现; 上主题思想的表现; 所谓“结构中心” 就是以它为支点, 所谓“结构中心”,就是以它为支点,其它的 画面因素都围绕它来配置,与它关联呼应, 画面因素都围绕它来配置,与它关联呼应,形 成一个统一体。 成一个统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跟上,跟准 2、注意焦点,角度,光线的变化
跟拍设备---斯坦尼康
跟拍设备---斯坦尼康
前跟拍摄
六、升降镜头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法叫升降拍 摄。拍摄的镜头称为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一般来说,升降拍摄在新闻节目中并不常见。 1、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2、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7、用追摇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 势,运动方向和轨迹。 8、对一组相同相似的主体用摇的方式让它 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9、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 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0、利用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11、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 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12、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升降镜头拍摄

小型摇臂

大型摇臂拍摄现场
(一)功能和表现力 1、升降镜头有别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2、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3、升降镜头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 氛围。 4、镜头的升降可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5、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七) 综合运动摄像
第三章
固定画面与运动拍摄
概念: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 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前提。 特点
固定画面
功用
局限
拍摄要求
框架静止: 画面外部运动消失
特点
视点稳定: 观众往往是细看的心态,所以拍摄 固定画面一定要严谨构图。
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和人物。 能比较客观的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 和节奏变化
1、有利于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当 完整的情节。 2、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的有力手段。 3、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动态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 程。 4、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 意方面的多义性。 5、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 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 的节奏。
(三)、摇镜头
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地盘(云台) 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 特点: 1、犹如人们转头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2、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连贯的 部分。 3、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动过程,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 的视觉注意力。
当角度变化和机位变化不显著时,其表现出的 画面效果的差异不十分明显;
当摇摄的角度比较大时, 离镜头较远的物体在 画面上的成象面积较小,屏幕影像呈现线条汇 聚的倾向。
右移拍摄
右摇拍摄
(五)、跟镜头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 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跟镜头大致可分为前跟,后跟(背跟),侧 跟三种情况。 特点: 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人物 或物体) 2、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 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 3、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的推 镜头和前移镜头。
(二)拍摄
1、力求平稳 2、每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一致, 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形成画 面外部的变化与画面内部的变化完美结合 3、机位运动时,注意焦点的变化,将主体形象处 理在景深范围内,同时注意角度的变化对造型 的影响,并尽可能防止拍摄者影子进入画面 4、要求摄录人员默契配合,协同动作,步调一致
一、 运动摄像的方式
功用和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引导,强迫)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如:《焦点 访谈》“收购季节访棉区”节目中,为了突出情 节,特写镜头收棉女工头发上的棉绒。 3、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 体人物的关系。 4、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 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跟镜头的作用 1、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 体。 2、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 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 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3、从人物背后跟拍的镜头,由于观众与被 摄人物视点同一,表现出主观性镜头。 4、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 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 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功用
可以利用框架强化动感
与运动画面相比,主观因素较少,客观 性较强 与运动画面表现的时间感受不同:
运动画面:“近”的感觉,正在发生、正在进 行的,时间上的现在进行时 固定画面:“远”的感觉,时间上的过去感、 历史感、往事感。
固定画面实例
视点单一,视域受到框架限制。 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
拍摄要求 除一些特殊的移动摄像需用特殊的摄像 设备外,一般条件下的移动摄像主要分为 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装在各种 活动物体上,诸如:移动车、活动三角架、 升降车、各工具车等;一种是摄像者肩扛 摄像机。这两种拍摄形式都应力求画面平 稳,而平稳的重要一点在于保持画面的水 平。
横移与横摇
横摇与横移拍摄的画面效果要视实际拍摄时被 摄景物的具体情况以及摇摄角度的变化和摄像 机位移变化的幅度大小而定:
(二)、拉镜头
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 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的画面叫拉镜头 。 特征: 1、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2、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
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2、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 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式成多场落变化。 3、拉镜头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 的画面形式变化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 效果。 4、拉镜头以不易推测出形象的局部为起幅, 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 至呈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4、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 摇镜头把他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 并列、因果关系。 5、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 时,镜头摇过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成 一种间歇摇。 6、在同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度 使画面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 现力的甩镜头。
注意构图:
避免景别不清、构图不美、画面杂乱
“稳”字当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运动摄像
运动摄像
运动概念理解: 1.运动摄像——一个镜头画面拍摄中, 1)摄像机位移动 /2)镜头光轴变动/3)镜头焦距变化所形成特殊运动画面效 果拍摄称运动摄像。 2、常见运动方式: 1)被摄体运动。2)摄像机机位、镜头、焦距变动。3)剪辑 后画面视觉运动。
拍摄要求
1、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2、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3、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和谐。
(四)、移镜头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或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 摄像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 特征: 1、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在运动中。 2、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 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 其境之感。 3、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5、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 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 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 色彩。 7、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8、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拉镜头的拍摄及其要求
1、拉镜头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 2、拉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3、拉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 致。 4、拉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局限
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 难以很好表现。
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和运动镜头相比,固定画面难以完整再 现一段生活流程。
注意捕捉动感因素,让画面“活”起来 注意纵深空间的调度和表现
拍摄 要求
拍摄和组接要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为后期剪辑创造方便,在后期剪辑的 时候注意避免“跳轴”等问题。
(一)、推镜头 摄像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其画面效果表现为同一对象, 由远至近或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使观众视点前移的表现。 另一个方法是采用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逐渐调至长焦距部位。 特征: 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 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综合运动摄像是指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移、跟、升降等各种 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的,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拍摄。 一种是先后方式;一种是包容方式;第三种是前两种情况的混合运用。 特点: 1、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2、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
(一)作用和表现力
5、推镜头推进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 面节奏,从而产生画化的情绪力量。 6、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 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语义。 7、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注意问题

1、推镜头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 2、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3、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4、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轨道车
利用轨道车进行移动拍摄
借助交通工具移动拍摄
作用和表现力 1、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 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 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3、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 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 和现场感。 4、移动镜头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 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