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拍摄——不同场景的各种拍摄技巧(附图)
100个拍摄技巧.

001. 如何摇拍摇拍是一种拍摄移动中被摄体的技法。
其特点是把摄影重点放在了静态的部分,以摇动镜头的方式跟随被摄体,表现其速度感。
要使用此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
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
当然采用连拍的模式捕捉更锐利的照片的机会更大。
002. 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脚架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相机远离突发危险。
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摄,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的话,三脚架的三条腿就可以稳定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003. 如何避免曝光不足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曝光不足,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
遇到此种情况,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
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004. 如何先对焦后构图先将画面中央的对焦点对准想拍摄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及测光程序,按着快门按钮不放,横向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005. 光圈优先有什么用途数码单反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减少因震动而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
但是,相机镜头一般是在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图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从最大往下调小一些。
另外,大光圈可以实现小景深,这有利于突出主体。
006. 如何避免眩光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线条。
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
007. 如何使灯光产生星状效果要想使灯光产生星星的效果,那么摄影者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来进行曝光,光圈越小,效果越明显。
008. 如何保护相机为了保护好数码相机和电池,我们尽量不要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使用数码单反相机,千万不要长达几个小时地将自己的相机直接地暴露在阳光下,拍摄时避免镜头直对阳光以免损伤CCD板。
摄影取景技巧大全

摄影取景技巧大全摄影取景技巧1.如何取得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1. 充分展现剪影主题的形体特征,将形体与背景生动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形体是语言,背景是语调,而这种语言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凭创作者去揣摩和体会,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处所在。
由于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所以对主题的形体特征要求就很高,这就需要作者基于后期表现的效果来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充分展示主题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
2. 剪影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题与背景受光的差异。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的逆光,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看上去又不刺眼,是拍摄的好时机,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可以利用室外和室内人工造成的受光差异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反射。
3. 曝光要遵循宁欠勿过的原则,依据背景的光亮部分进行点测光,这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4. 当画面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过小,或画面的空白空间比较单调时,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剪影作为前景,通过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压迫观众的视觉投向被摄主体,同时黑色剪影也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我们甚至可以运用以剪影作为主体的边框,形成方、圆或变异的各种形状,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独特的画面形式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摄影取景技巧2.如何使用弱光进行拍摄1. 合理光圈与ISO的搭配。
摄影最基础的法则自然同样适用于弱光摄影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高,ISO越低,照片质量越高,曝光时间越长,出现噪点的可能性更大;建议你采用F22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ISO则愈低愈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噪点,一般采用ISO 100。
2. 稳定的长时间曝光。
弱光摄影最大的特点在于“漫长”的拍摄时间,你往往需要数秒、甚至数十秒来完成你的拍摄,因此,一支稳固的三角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快门线也可以有效减少按下快门时可能出现的抖动。
3. 环境试拍×3。
将数码相机用三角架固定好,将ISO调整到100,光圈F22,按照5秒、10秒以及20秒各拍摄一张照片,从拍摄到的三张照片上获得对场景光线效果的准确判断——往往需要采用B门来获得如此长时间的曝光,根据三张试拍的结果来决定最终采用的曝光时间。
单反相机拍摄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单反相机拍摄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单反相机拍摄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部分⼈之所以踏上摄影之路,⼏乎部是被单反相机及其附件的魅⼒所⼤部分吸引。
它完美神奇,使我们如获⾄宝,珍爱之极。
我们通过它观察、取景、测光、测距、调焦,然后⼀按快门,“咔嗒”⼀声——瞬间的艺术就诞⽣了!甚⾄,不管单反相机多么昂贵,我们总是⼼⽢情愿地增加投⼊。
因此,经常留意各种⼴告,研究哪家商店出售什么产品,价格如何。
我们凝视着照相器材商店的橱窗,宛如⼀个孩⼦驻⾜于玩具商店门前。
我们还常常和摄影同伴们⽐镜头等等,体验着“我的⽐你的⼤”那种⾃我满⾜的⼼情。
摄影家们常有这样⼀句话 “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单反相机这个尤物,⽽结果却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
”1.光圈优先⼤多⽤在拍⼈像以及风景时。
光圈优先就是⼿动定义光圈的⼤⼩,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最为⼴泛。
在拍摄⼈像时,我⼀般采⽤⼤光圈长焦距⽽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提⾼⼿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类的照⽚时,我往往采⽤较⼩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较⼴,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
2.快门优先多⽤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使中的车辆、瀑布、飞⾏中的物体、烟花、⽔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快门优先模式,⼤概确定⼀个快门值,然后进⾏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概估计,例如拍摄⾏⼈,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拍摄下落的⽔滴则需要1/1000秒。
3.⼈像拍摄。
手机拍摄雨景的9个技巧(附美女拍的雨景大片)

手机拍摄雨景的9个技巧(附美女拍的雨景大片)祝各位学友们中秋快乐!邀请大神微信群里教大家玩手机摄影。
只有500个位置,先到先得,你懂的~点击入群雨天可能是很多学友最不愿意碰到的天气,没有阳光,没有蓝天白云,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漫反射中。
不过不用过于悲观,只要掌握好方法雨天也能出好作品。
闲话少说,切入正题。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准备条件:三脚架(想要特殊效果,这必备)雨伞或防雨罩雨天的拍摄方法很多,既可以在画面中拍下雨的轨迹,又可以用湖面或水洼等水面的波纹直接表现雨水,或者依靠从树叶上滴下来的水滴来表现雨景,又或者拍摄被溪流和雨水润湿的岩石等。
将雨的轨迹拍入画面内时,应选择暗背景,不要收缩光圈,才能从背景中浮现雨的轨迹。
此外,快门速度不要太快,效果会更好。
然后拍摄者就要依靠时机和运气了。
直到获得轨迹漂亮的降雨轨迹前,可能会按下无数次快门。
快门速度是关键有些人拍摄的雨景,只有雨点,甚至看不到雨点。
而有些人的照片中,雨点却能拉出一道道的雨线,非常漂亮。
这里的关键,就是快门速度。
雨景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能太高,应适当的慢一些。
快门速度达到1/1600秒,雨滴都被凝固住了。
快门速度减到1/100秒,雨滴产生的动感模糊的雨线,具有速度感。
快门速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慢,如1/60秒甚至1/30秒,雨小时速度可慢些,雨大时速度可快些。
其实从经验而论,1/125秒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曝光时间。
雨天的光线不像晴天那样有方向感,亮度偏低,雨中景致反差较小。
如果曝光过度这种反差会变得更小而导致画面朦胧,主体不突出。
另外雨滴几乎是透明的,曝光过度也会造成雨水质感变差。
对这些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减少曝光量。
因为雨水具有透明的特点,所以雨景最好选择深色的背景,这样才好突出雨丝的感觉。
另外,因为雨天总是灰蒙蒙的,所以在取景构图的时候,最好能捕捉一些鲜艳的色彩。
37张示例图,深度解析各类摄影构图法则,建议收藏

37张示例图,深度解析各类摄影构图法则,建议收藏其实构图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规则”,毕竟没有什么人喜欢被规则束缚,更何况摄影的部分乐趣就在于实现你那些天马星空的拍摄想法。
然后,你可以参考一些指导来帮助改善照片的构图。
在这篇文章中,我列出了其中的20条,并且每一条都配了图片说明。
我们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最后会介绍几种进阶的、在同一张照片内应用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场景中的各种元素排列在框架内的方式。
正如我已经提到的,这些并不是硬性规定,而是指导。
也就是说,即将介绍的这些构图方式已经在艺术领域中使用了数千年,它们确实有助于增强画面美感。
当我对一个场景进行拍摄时,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出几种构图方式。
我们将从最著名的构图技巧开始:三分法则。
1、三分法虽然我刚才还告诉你,构图没有什么规则,但讲的第一种构图方式就是三分“法则”。
其实三分法就是通过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将画面平分为9个相同的矩形,如下图所示。
许多相机制造商在实时拍摄模式中可以显示这个网格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在实时视图模式下显示这个网格的功能。
查看你的相机手册,看看如何打开这个功能。
该构图的思路是把场景的重要元素沿着其中一条或多条线放置,或者是放置在线的相交点附近。
通常来讲,我们自然倾向于把主体放在中间。
而使用三分法将主体至于中心以外则通常会令画面更有吸引力。
比如上面这张照片,我将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下1/3处,右侧较大的树,也是画面的主体则放在右侧1/3处。
如果你将主体——这棵较大的树放在画面的正中间,就完全不会是上图这种效果了。
在上面这张照片中,地平线放在画面上方的1/3处,绝大部分建筑则安排在中间,广场占据画面的下1/3,突出的尖顶建筑则放在右上角的交点附近。
2、中心构图与对称在三分法构图中刚讲过不将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但构图就是这样,没有定则,因为有些时候,放在正中心真的会让画面很好看。
尤其是对称的画面,将中轴线放在正中心,画面就会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手机摄影技巧

新闻图片摄影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形式,已成为新时代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为它可以使读者在短时内一目了然地读出各种信息,相较于单一的文字报道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说服力。
“构图”是指通过选取组织来确定画面各个部分的结构和组成,并形成特定相互关联的呈现形式,即构成画面。
摄影构图方法则是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形成的“理论方法”。
基本要求:简洁、平衡、生动、完整。
构图原理:(1)利用线条构图;(2)利用形状构图;(3)利用画面平衡构图常用的摄影构图∙(1)均衡式构图∙(2)平视构图和俯视构图∙(3)九宫格式构图∙(4)对角线构图∙(5)曲线构图∙(6)填充式构图∙(7)对称构图∙(8)三角型构图∙(9)框景构图均衡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之一。
均衡是指画面布局中,正确处理轻、重、虚、实、疏、密、繁、简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整个画面变化统一,取得总体上的稳定与均衡。
平视构图是以水平视觉进行取景构图,呈现的画面与人眼平视的视觉效果相近。
透视空间感不够强,视野的拓展有极限。
俯视构图是从较高的位置或采用航拍技术,取景视平线向下俯拍而成的画面,以获得具有更大空间感和深度感的影像,呈现出透视效果更加明显和视野更加广阔的视觉效果。
3.九宫格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又称为井字形构图,也就是把画面的四条边缘三等分,再将相对的各点相连,让画面形成四条连线和四个交点的分割布局,成为“井”字形状。
通常在取景时,按照这样的线条或点位来安排画面构成或主体位置,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视觉平衡感和画面美感。
因此也被称为黄金分割线或黄金点。
3.九宫格式构图4.对角线构图利用被摄对象本身比较明显的线条结构使他伸向画面中的两个对角,可以产生对角线构图效果。
对角线构图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的主要线条从画面的一角伸向另一角,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随这些线条的指向而移动,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动感,使画面富有活力。
4.对角线构图曲线构图又称为S形构图,是区别于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的一种构图形式。
拍摄技巧(30招)

拍摄技巧----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转)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照片达到如下3个标准,就是出色的作品。
第1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3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人物数码摄影技巧: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著名。
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 单人像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4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80-90mm镜头拍摄。
2)如何获得浅景深以凸出人物:如果人物的周围场景,不能帮助或衬托该主体“讲故事”,我们尽量删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5招:获得浅景深(让主体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如果有条件),让人物站位离背景尽量远。
3)让你的拍摄对象更自然“当我拍什么人的时候,我总是想回避他们那种自己在被拍摄的样子。
”著名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说。
显然,在拍摄中人物放松是很重要的。
人物放松的时候才会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通常很别扭(不自然),这需要沟通,让他/她忘记拍摄。
4)POSE要领:借助环境道具和摆姿势有利于让形象更生动,不至于让画面呆板。
摄影摄像镜头运用(1)

逆向摇: 逆主体运动方向摇。
• 加快运动物体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移——逆向摇 (要求运动物体周围没有明显的参照物);
• 作为转场的手法之一,完成空间的变换。
纵摇
仰摇(上摇)Tilt up 俯摇(下摇)Tilt down
带来仰角度和俯角度拍摄的画面效果。
不可多用, 忽上忽下,视线上下移动,应注意避免
摇镜头的功能(小结):
(其中重要一点在于画面水平)
• 尽量利用广角镜头拍摄 • 随时注意调整焦点,以保证被摄主体始终
在景深范围之中。
横移镜头
• 将摄影机放在轨道上(或可移动的车船 上),进行横移拍摄。这样可以把行动 着的人物和景物交织在一起,产生强烈 的动态和节奏感。不同的内容、情节、 节奏,运用横移镜头,可产生不同的效 果。
• 移动摄影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通 过摄影机的运动,在电视屏幕上还原出 人们生于运动之中,画面内所有的物体 都呈现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画面背景不断变化 使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
2. 2 . 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3.
4. 摄影机的运动
摇镜头
镜头运动时间 结合
画面框架空间
积累地表现空间形象
人们观看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不通过剪接而观察到画面内容的变化, 使观众在观看时受到某种制约(具某种强制性)
摇镜头的分类:
水平摇(横摇) 按摇的方向: 垂直摇(竖摇)
斜摇 扇形摇(<180°) 按摇的角度 :半圆形摇(相当于180°左右) 圆形摇(相当于360°的摇) 慢摇 中速摇 按摇的速度 : 快摇 极快的摇(甩) 间歇摇(打点摇)
落幅: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要求:由运动转为固定画面时能平稳、自然,尤 其要准确(恰到好处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景物范 围或主要被摄对象位置停稳画面),画面构图要 精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方画幅学到的6个构图技巧使用方画幅格式构图与其他的构图很不一样。
方画幅构图很有魅力!即使正式的拍摄中不打算使用这种格式,短期地尝试使用方画幅构图仍然会为摄影师带来好处,因为这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观点,帮助你以不同角度观察世界。
我们来看看里面隐藏着怎么样的构图技巧!注意平衡正方形是个完美的平衡形状,上下左右中心各种对称,因此方画幅构图在引导观众视线方面,不似横幅从左至右、中间至两边,也不似纵幅从上至下。
方画幅构图并没有过于引导观众视线的走向,于是决定权就全在画面内容安排上,框架的形状再不是一个主要因素。
下图中我用3:2的画幅拍摄了一张风景照,水平走向的线条引导视线沿箭头方向滑动。
而另一张方画幅构图的风景照中,画面内容充实,观众视线会四处游走,全面观察,没有固定的方向。
预留空间负空间(负形状、消极空间)是一个术语,用于描述图像中拍摄主体周围的“空”的空间。
很多摄影师习惯通过变焦或移动拍摄位置等方法让拍摄主体充满整个画面,未尝不好,但是预留空间进行构图也是非常好的做法。
空间可以营造不一样的气氛。
在此,方画幅构图和其他构图不一样的地方是:其他矩形构图更加容易留下空间,而且其空间的形状不同。
你喜欢哪一个?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完全主观,可以自己选择。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你喜欢这个?令构图简洁其他比例的画幅要得到简洁的构图,会有点困难,因为既然存在长宽不同的比例,摄影师就需要好好安排。
方画幅本身就最简单的画幅,在空间和主体位置设置上,比其他画幅更加自由,也更容易排除干扰,形成简洁的构图。
简简单单就没问题了~。
强调形状在下图的例子里,你可以看到有多少几何图形?方形、菱形、长方形、三角形……方画幅构图会形成这种风格的构图,是因为方画幅本身就是相当突出的几何图形,从而强调了其内在的几何图形。
线条之间互成的角度也会被突出!中央构图用方画幅构图时,中心构图将成为最常用的构图方式。
一般而言,摄影师倾向于将拍摄主体位置放置在非中心点,以获得有趣的构图,三分法构图法则正是如此。
但是这在方画幅构图中是行不通的。
正方形中心对称。
在减少了画面干扰物之后,你会发现整幅照片更加倾向于中心构图。
如果拍摄主体本身形状特性明显,因为方画幅的原因,它周围的空间形状特性也会同样明显。
这也是方画幅为我们提供的完美平衡框架。
尝试黑白去掉了色彩,你的照片还剩下什么?形状、线条、纹理、对比……这是颜色对我们的影响,它会蒙蔽我们的部分认知。
2、如何拍出漂亮精彩的红叶踏入秋季,天气转凉,过不了多久又快到拍摄红叶的时候了。
等到那时候再抓瞎吗?NO,让我们现在开始预热,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拍摄红叶的技巧吧!红叶拍摄前的预备:工具与天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拍好红叶,先构想好自已想怎样拍,才去预备工具。
下面几种工具各有不同用途:广角镜:广阔地拍摄整个环境,整片红叶树林,也适合拍人像,把人包括在红叶环境中。
微距镜:拍摄红叶特写,适合拍摄不太高的红叶或地上的落叶。
长焦镜:拍摄人像和红叶均适合,而且更容易制造散景,尤其当红叶长得太高时长焦镜就会很方便了!另外长焦镜也可以做到类似微距的功能!三脚或单脚架:拍摄微距时安全快门会较慢,或因现场光线不足需要较长时间曝光,因为若不嫌重建议携带。
预备好工具,更需要留意天气报告。
若是下雨了便不建议去;若阴天也不用太失望,曝光久一点也会很好看的。
阳光普照的天气当然好,但也要留意天上有没有云,如果一片云都没有,光线会比较硬,光与影的对比会很强烈的。
如果能预先到现场视察环境当然更好了。
不过天气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就看彩数吧!拍摄时的技巧:配合光线取景单拍红叶,难度不算很高,主要记住以下两项技巧:顺光和逆光,留意太阳位置顺光和逆光也能拍得好看。
顺光对于初学者较易掌握,太阳大概在红叶对面的位置,拍出来的顏色最接近双眼看见的,和能够保留附近环境细节。
逆光多在下午或黄昏时拍摄,当太阳在红叶后面时便是逆光了,这样拍出来的红叶会更透彻和光亮,但就牺牲了背景细节。
注意:逆光拍摄时要用中央或点测光在红叶上面测光,否则会变成剪影啊!留意构图,善用散景能拍摄红叶的好地方相信人也不会少,我们就应该留意构图和角度,避去不必要入镜的事物。
向上空取景能避免人流,但要小心取景避免杂乱。
善用大光圈和长焦距制作浅景深也能令红叶更突出。
使用水平和广角取景时,我们可以使用慢快门去淡化人流,但留意人群需移动才能做出淡化效果,而且若曝光时间久有机会出现过过曝,这时便要加上ND减光滤镜了。
拍摄红叶人像如果要拍摄红叶人像,那么又应该怎样呢?如果要拍摄红叶人像,难度便增加了,但也不妨挑战,看看下面几项技巧:1.找些生得矮的红叶最经典的照片是人物站在红叶旁边拍照。
可惜红叶长得高时,往往我们又不够高,所以找些不太高的,轻轻拉下树枝(但切勿破坏),然后站在旁边拍照,可以利用三分法构图。
2.落叶也很美树上的拍不了,就拍地上的。
若遍地落叶,你可以随手抓起一堆,甚至乎整个人躺下与红叶合照。
在此不妨使用广角镜,看起来效果更好。
3.补光和逆光站到红叶旁边,光线未必足够,可用反光板协助还是利用闪光灯补光。
另一方面,剪影和红叶也很匹配,逆光人像时也可以试试带出红叶和人物的轮廓。
拍摄红叶后的处理:加强红色相信大家看了不少红叶的精彩照片,但往往在真实环境看到的并不是那一回事,那是因为经过后期处理。
在此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使红叶更红的方法:1.加强饱和度轻轻的加强整体的饱和度,使红色和其他顏色也更突出。
2.推曲线,特别是红色在Photoshop内的曲线调校分开了红、蓝、绿,想加强红色可以在红色频道特别处理。
3.只显示红叶的顏色只选取红色的部分,其他作黑白处理,也可以突出红叶。
有关的后期技巧可以参考:5分钟制作背景黑白,主体彩色的个性相片!总结不论是否能拍出漂亮精彩的红叶,能亲身看到好红叶也是享受的。
希望你今年或来年能欣赏红叶吧!3、如何拍摄太阳光芒你有看过一些相片,太阳四周散发着星芒般的漂亮线条吗?要拍出这个效果其实不太难,只需掌握其中的要求,再自行微调便可以了!现在便学习一下吧!(一)避免太阳过曝拍摄这种相片,我们首先要避免太阳过曝,否则太阳会变成一大片白色,星芒不会突出。
若果你是用全区测光,可以先拍一张看看效果,如果太暗(因为面向太阳的关系),可以加回一些EV;如果你用点测光,可以向着太阳边缘的区域测光,然后用AE-L锁定测光(或记下光圈快门数值然后用手动模式M-mode)。
ISO最好用最低的值(如ISO100)。
太阳过曝了,令光芒不够突出。
(二)调小光圈小光圈能够令太阳光芒更突出,有时甚至要利用f/18、f/22等很小的光圈,而且小光圈也有助防止相片过曝。
(三)开启闪光灯通常拍摄这些“逆光”的相片,前景也会变成很暗,这时我们可以开启闪光灯,然后把闪光灯的输出调到最大(因为是要对抗太阳光啊!)外置闪光灯的可以直接于闪光灯调校,内置的可以于menu内或按扭上加大闪灯输出。
后记拍摄这种相片不能长时间望着太阳,因此拍一两张相片便可以了,切记切记!4、简单5招教你拍出漂亮蓝天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如何将蓝天拍好,相信是很多新手在一开始会遇到的问题。
找一个好天气,先背对太阳,东西南北,每个方向都先拍摄一张看看,很快你会发现,顺光的角度最容易拍出蓝天的感觉,逆光时,如果要让地景也明亮、清楚,天空大多会曝掉,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尝试-EV,让天空恢复细节,但这时,地景就会黑掉或是变成剪影了。
拍出蓝天的第一个概念是,顺光的程度,影响拍出藍天的难易度。
+/-EV也会影响画面的饱和,在顺光时,我们再尝试-1/3EV到-1EV左右看看,同时也观察地景的明亮程度,在地景的明亮度可以接受的范围下,-EV同样会让蓝天显得饱和,更蔚蓝。
让蓝天更蓝的第三招是使用偏光鏡,偏光镜滤掉特定角度的光线,所以转动偏光镜时,即可以明显的看出蓝天的变化,此外,它也会让天空的云层更立体,在拍摄风景时,相当推荐使用。
第四个让蓝天更蓝的要点,是要使用正确的白平衡,如果你将相机设定在较暖调的部份,让蓝天加入了暖调的感觉,那它就会黃黃的,蓝不起来了!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指定,一般来说,将相机设定在日光白平衡即可以。
第五招是,离开喧嚣的城市,到空气清爽的山上去拍。
在空气清新的條件下,拍起来的蓝天就会特别的蓝,如果还加上偏光鏡,蓝天可能会蓝得黑掉呢!此时还要斟酌是否使用偏光镜。
让蓝天更蓝,还有第六招、第七招嗎?有的,像是加上渐层蓝色滤镜、后期制作…,也都是一个做法,不过,这就比较不是“天然”的配方了,在此,就暂且不表了。
▼加偏光镜头时,会让白云更有层次▼顺光的拍摄,无论地景的明亮度,还是蓝天的感觉,都有好的表現▼同一场景,加上偏光镜时,蓝天的感觉更加强烈5、拍摄漂亮食物的5个技巧近年喜欢摄影跟烹任的人愈来愈多,随着facebook、blog等的普及,记录和上载已经成为每日的指定动作。
笔者除了是婚礼摄影师外,还是一位cake baker,平日在家中喜欢自煮自拍。
那么如何能拍下一幅幅能吸引人的照片呢?以下有几点心得跟大家分享!一、光线尽量试用自然光,你可以选择在窗边拍摄,在环境较暗的地方你可以选择调高ISO或大光圈。
明亮光线能使食物颜色鲜明,并拍出美味的感觉。
使用闪光灯会令一些地方很暗而一些地方则会一片惨白,因此不建议使用!就算真的要使用闪光灯亦不要将闪光直接打到食物上,应该利用「反射闪光」,把闪光灯向墙壁或天花上面,利用反射的原理把闪光平均地投射在食物上。
有需要的话可以利用反光板,但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反光板,其实只要一张白纸便可以。
相机设定一样,一张白纸已经可以增加整体亮度。
另一样要注意的就是阴影了,有时候将相机靠近时自己的影子也会给拍到,因此应该小心调整角度再拍摄。
尝试逆光拍摄也会令食物会非常明亮而温暖!二、拍摄角度所有食物都有不同型状,不要把所有食物都用同一角度拍摄,找出不同食物的角度拍摄才能拍出好照片。
最传统的角度就是水平拍摄,一般是想拍摄食身全貌的角度。
从侧面拍摄能够拍出食物的立体感,可以利用浅景深拍出富有食物之间距离感的照片。
从上面拍可以把布置都拍进去制造出的质朴气氛。
三、布置利用道具可以令主体更突出。
道具可以是配料,器皿,餐巾,盘子、碟子、花、厨具等,而笔者自己很喜欢使用奶作道具。
有时候不总需要道具,利用纯色背照可以制造简约效果。
四、近拍有时候除了拍摄食物整体,亦可以近拍拍下食物的细节。
这时一支微距镜头或远摄镜便大派用场了!五、把握时间刚煮好的食物卖相是最吸引,食物煮好的头十分钟是拍摄的黄金时间,食物的光泽会随着时间减少,拍摄之前预先准备好布置就能缩短拍摄时间。
6、摄影用光技巧散射光的原理与应用向拍摄者直射过来的大阳光被云层遮住了,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向四周发射的“光线”。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向四周发射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