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3)

合集下载

《故宫博物院》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doc

《故宫博物院》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doc

《故宫博物院》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编辑:指导:日期:《故宫博物院》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句子解析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写出太和殿的大和高。

2.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后三宫和前三殿作比较,鲜明地写出后三宫的特点。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

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1)规模宏大壮丽(2)建筑精美(3)布局统一3.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4.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5.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故宫博物院 教案(精选3篇)

故宫博物院 教案(精选3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3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欣赏一段录像,感受故宫独特的魅力。

说说观看后的印象。

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宫中,来一次故宫之旅。

2、整装待发——读准字音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及事物特征。

故宫之旅——俯瞰速读课文,标记游览路线、宫殿方位及名称。

故宫建筑群给作者的突出印象是什么?4、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抓住重点。

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故宫之旅——近赏教师引导: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

集中体现了故宫建筑的艺术风格。

(1)太和殿如何体现故宫建筑群的三个特征的?浏览课文,提取信息。

(2)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3)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4)假如有一个外国旅游团正想参观太和殿,询问你参观后的印象,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5、故宫之旅——细思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有困惑吗?没有困惑,是否证明有所收获呢?6、清点行囊(屏幕显示)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学习本文后的启示:1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

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2020-2021学年初二上册语文精品课件-14-故宫博物院三

2020-2021学年初二上册语文精品课件-14-故宫博物院三

二、作者和作品简介
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 南平江人。代表作品有《天安门 颂》、《北京,我心中的城》、 《彩色的吐鲁番》、《故宫博物院》 等。
三、文题解说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为题,交 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故宫”说明 了它的来历和它原来的性质——封建 帝王的宫殿,是封建时代的禁地, “博物院”说明了它现在的性质和用 途——供广大人民参观学习,是欣赏 古代文化艺术的场所。
• 细读1--2段,弄清故宫的位置、历史和 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重点把握故宫 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精读第3段,思考作者游览故宫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有 哪些表示游踪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 起点:天安门。 • 词语: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 作用:体现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1—16) 总 — 分 — 总 (4—10) 总 — 分 (11—14)总 — 分 — 总
(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外形 太和殿
故 宫 博
前朝(三大殿) 内景
(3—10)
位置
用途
中和殿 保和殿
物 院
分 (11)—— 承上启下
内廷 后三宫
(12-15) 御花园
(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景山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保和殿 中和殿 太和殿
太和门 金水河 午门
北 西东

从 南 到 北 的 空 间 说 明 顺 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如此?
• 本文的顺序,既是作者的参观路线,又是故宫的 建筑顺序。本文按照空间顺序由总到分,由外到 内,由前到后,又由内到外安排说明顺序。文章 先简介故宫的整体布局,赞美建筑艺术,然后分 述,最后队具体分述作综合概括。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1(1946字)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

(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

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

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

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91zhongkao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

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

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

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

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教案

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教案
举例:以故宫的三大殿为例,讲解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强调其象征意义。
(3)课文《游故宫》的解读:深入剖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游故宫的所见所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故宫文物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通过鉴赏故宫文物,使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4.故宫文物鉴赏:展示故宫部分珍贵文物,讲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5.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6.语文园地: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以下目标:
1.提升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6.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宫的建筑风格、布局以及文物鉴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宫相关的问题,如故宫建筑的特点、文物的历史背景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导游活动。学生模拟导: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3)故宫文物的文化内涵:学生对故宫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了解有限,难以深入理解其内涵。
解决方法:采用故事导入、专家讲座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文物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故宫博物院3

故宫博物院3

《故宫博物院》课文分析及《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故宫博物院》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

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也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

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课文第1段交代了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使读者对故宫产生整体印象。

它地处“北京的中心”,是“城中之城”,即可让人看到故宫的规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寻常;故宫又叫“故宫博物院”,是着眼于它的丰富的收藏品而言的;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这就突出了故宫在今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

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先大笔勾勒出紫禁城的整体布局,然后指出故宫的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后文对故宫各建筑物的介绍就充分体现了故宫的上述特点,而故宫的这些特点和它本来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地,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象征相适应的。

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这样,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够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所以,后面虽然对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等建筑一笔带过,但读者因此而获得的鲜明印象并不会模糊。

文章最后一段写在故宫北门对面的景山高处望故宫,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既呼应前文,同时也正是读者此时的由衷感受。

故宫博物院三件文物

故宫博物院三件文物

故宫博物院三件文物
1、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这件宝贝口径为8厘米,高度12.5厘米,足高5厘米,在口边有一些纹路。

金瓯永固杯是皇帝专用的杯子,据说只在特别的场合使用,寓意也非常不错,寓意是希望大清江山稳固悠久。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一共有4个,分别被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嘉庆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乾隆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乾隆造)。

2、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来自宋代,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件玉器作品,也是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作品。

青玉云龙纹炉高度为7.9cm,口径为12.8厘米,在炉底还印着乾隆为这个青玉云龙纹炉所写的诗:“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
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不可谓不珍贵。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直都是一件十分出名的作品,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瑰宝。

在画中的内容为如今了解北宋历史文化提供了更多依据。

这是我国十分有名的画作,真品被放置在北京博物馆,不过仿品挺多的。

结语:中国有很多十分珍贵的文物作品,这些都是无法替代的珍贵财富。

对这些国宝级文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北京博物馆观看。

《故宫博物院》参考课件3

《故宫博物院》参考课件3

太 外观 气势雄伟 和 色彩 壮丽 殿 内部装饰 庄严富丽
台基 高、设施奇巧

内 总

位置功用
象征意义——过 去封建皇帝凭借 雄伟的建筑显示 威严。
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 的重点?
1、它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 的重点建筑物。 2、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 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 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提示:说明建筑物使用 空间顺序是最合理的。 因为它要告诉读者建筑 物的方位,细读课文完 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北 西 东 南

我 来 当 导 游
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说明顺序——(也就是参 观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 抓住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 以天安门为起点,自南向 北——先中间后两侧的空 间顺序。
教学目标
1.辨析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本文的说明顺 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 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 说明事物的写法。 4.真正认识到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 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1、掌握红色字的音、形。
矗立(chù) 额枋 (fāng)
金銮殿 蟠龙 (luán ) (pán) 湛蓝 zhàn) (zǎo) ( 藻井 琉璃 (liú ) 击磬 (qìng)
3、它在整个建筑 群中最具代表性。
3、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 多的龙的图案。 •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 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 出皇帝的尊严。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 举例并说明其作 用.
突出“后三宫”与“前三殿” 在气氛和彩画图案方面的不 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紫禁城)
清代放 置寶璽 的 地 方。 這里收 藏著二 十五方 代表皇 權的印 璽, 用金盒 盛 裝, 黃綢覆 蓋。
皇后的寢 宮。 圖 為 坤寧宮東 側 室, 是 皇帝大婚 時 的 洞 房。 大婚時皇 后只在此 居 住 三 日, 然后回到 各自所住 的 宮 內。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 大殿,为什么?
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 立方位
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 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
案 •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
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 同?
•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 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 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 减少了。
小结
•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 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 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 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 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 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太和殿 • 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
示皇威的地故宫的本质特征
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 宫,为什么?
• 乾清宫 • 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
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 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 • 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