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

我们这里要探讨的中西文化,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化。之所以拿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比,是因为我个人认为,中国截止目前还没有建立自己新的文化系统,我们现在的所谓中国文化,只不过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拼盘而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或者脱离原有的儒家文化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交通工具、沟通手段越来越发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已成为一种现实的写照,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象今天这样,使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此的深入与紧密。

但是,在这种交流、合作的主旋律下,国家之间的摩擦和争执也越来越频繁,这当中,既有政治体制、经济利益的缘故,但更多的则是由于文化的异同导致的认识上的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比较,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互取长短,服务于今天的时代。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比较,来看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具体体现: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这种文化,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冒险,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在社会组织中,以“爱”为其架构的内核。

二、科学观的异同

相对于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大发现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所有的现代工业文明,包括现代教育、民主政治都是西方人的成果。

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尽管中国一度创造了辉煌的的历史,有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但终究未能形成科学的风气和氛围,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所有的发明创造带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法制观念的异同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

在对欲望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四、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制度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但由此产生的弊端是:过度的自由主义和人权旗帜,造就了今天美国式的民主政治,不尊重他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国,把入侵别国当成了文明的推进,与中国人讲究和平共处,尊重别人选择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五、待人接物的异同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整体、长远去考虑,

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的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警察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警察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警察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警察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的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警察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六、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认为没有国那有家,没有家那有个人,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但也容易忽视个体利益,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经常委曲求全,牺牲自我,甚至付出惨重代价。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但是,同样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只要民主,不要制度,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推崇极端个人享乐主义,与西方这种人权观无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摘要: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活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即差异,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式英语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是两个关系密切的结构,具有不可分割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各种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语言有时是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中有什么概念,这个民族的语言就会有什么语词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这种概念。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我们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时,极易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失败。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了中式英语,造成了交际障碍“中式英语”(Chinglish)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换言之,它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一种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受汉语思维影响的“双边”英语,往往是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明白。一定要了解文化差异,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思维),对那些各种形式的中式英语应尽量避免,否则将导致交际的失败。

1、习俗文化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民族在称谓、礼仪、招呼、致歉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约和习俗。就招呼而言,中国人习惯用“您上哪儿去?”“您吃了吗?”“上班去?”等话语来打招呼。学过英语的人自然就将以上中国式的问候语翻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2en?""Going to work?"这样的问候成了侵犯他们个人隐私的询问。"Have you eaten?"对他们来说好象是一种邀请对方吃饭的暗示,而类似“Going towork?"的问候,他们是这样评论的:"W hat a stup id question!"(多愚蠢的问题!)意思是明知故问。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无关、不会引起麻烦的话语来打招呼。像:"Hello!""How are things going?""How are you?"就称呼而言,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和我国习惯相差甚远,这应值得我们注意,否则会在交际中因称呼使用不当引起Chinglish。例如:一位50多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家吃饭。一进门,女主人4岁的女儿就很有礼貌地称客人Granny(奶奶),而这位美国妇女却感到不自然、别扭,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这是因为中美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在汉民族文化中,小孩子为了表示对老年人的尊敬,显示自己有礼貌,通常用爷爷、奶奶、老伯等称呼表示,而在英美文化中,Granny这类称呼与老年人精力、体力、能力下降相联系,意味着风烛残年,来日不多,难怪这位美国妇女不高兴。在英美国家,年轻人称年老的可在姓前面加M ister,M rs.,或M iss,但现在渐渐有直呼其名(fist name)的倾向,七、八岁的孩子称呼七八十岁的Tom,Susan等,这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西方人却认为,这样亲切,在交际中应注意到这点,以免引起误会。从夸奖上看,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在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上Ch2inglish,闹出笑话,甚至造成不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