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特征对比
请在中西文化对比中,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生成背景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生成背景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民族或国家共同构建的,这些多元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各个民族都有其特征,东西方文化也各有其特色。
中国的忠恕之道与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个人主义,对中西方文化的各个层面影响深远,中西文化的主要特征,大都由此衍生而来,中国人重视伦理,西方人重视法治。
西方个人主义盛行,人人都想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为了避免个体与个体的冲突,使人不至于因个人自由的过分膨胀而妨害到别人的自由,制定了较为严密的法律来匡正个人行为。
中国地处于半封闭大陆性地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宗法制与专制并行,且相互影响、制约,这样的社会历史环境孕育了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类型不仅在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久远的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行为规范。
如在维持善良人格与良好人际关系上,讲求五达道、三达德,《中庸》道:“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川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和合的理想境界。
中华传统重视对天地君亲师的尊崇;重四维:礼、义、廉、耻,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此外,还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八德。
“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体,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即带着父系血缘关系残余跨人奴隶社会,血缘关系通过家族组织影响很大,家庭成员把家庭看得比个人重要,而且特别重视家庭成员间的权力与义务,亲属关系转换为宗法性的伦理道德形式,并以此规范人们社会心理和行为。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百行孝为先,孝为德行之根本,“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而《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
这两部作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描绘了生命的苦难和挣扎,展现了中西文化艺术的独特特征。
首先,这两部作品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人与海》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和他与海之间的较量。
作者通过描述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对自然的渺小感,传达了一种无法战胜命运的哲理。
而《活着》则以农村为背景,以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变迁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两部作品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困境和挣扎。
其次,这两部作品都关注了人性的探索和人生的意义。
《老人与海》通过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坚持和奋斗,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力和毅力。
他尽管在漫长而艰难的捕鱼过程中屡次受挫,但仍然坚持奋斗,这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而《活着》则通过福贵的人生经历,反思了人类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
福贵在困境中经历了家庭的破裂、亲人的离世和社会动荡,最终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追求。
这两部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力量。
此外,中西文化艺术在题材和叙事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老人与海》以海洋和捕鱼为主题,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叙事方式,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
而《活着》则以农村为背景,通过福贵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人们在苦难中求生存的艰辛。
这两部作品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个体的命运和经历来反映整个时代的命运和变革。
总的来说,虽然《老人与海》和《活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们都探讨了生命的苦难和挣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了人性的探索和人生的意义。
这些共同点展示了中西文化艺术的独特特征,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参考资料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与世界越来越近,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方的差异性,有不同才会特别。
文化差异,首先表现在风俗习惯上。
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往往也因风俗习惯不同而成。
一、饮食习俗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而中国人传统习惯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较大,且现已开始有不食早餐的风气。
无疑少食多餐会比一日三餐、二餐科学,特别是不食早餐更易患胆石症。
2、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美国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这值得生活日趋简单化的都市白领一族注意的。
3、中国许多家庭逢年过节时菜肴特别多,应酬也特别多。
而美国人宴客或过节,从不铺张,连总统宴请外国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劝酒。
4、中国人烹调时喜欢用植物油,美国人则喜欢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
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因此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特别高。
二、价值观念与思维的差异传统的值观念是各国文化的核心。
与西方离散性相反,中国人崇尚聚拢性。
多少年来,汉民族形成一种崇尚集体反对个人主义为主的强烈意识。
个人主义,即一切从个人出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而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人本”、“人本”则强调人的价值。
它的核心是个人奋斗和独立精神。
具体来说,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立体性的,是一种阴阳互补的,内向性,是由远到近,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别的。
比如说领导讲话,习惯性地都会先讲国际形势,然后讲到国内,再讲本单位。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1、文化的意义及特征:意义: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
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1特征:?文化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按照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可以将其做不同的分类和进行阐述;2?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系统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多样性的人类文化景观。
3?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依靠明确的规范或隐含的形式来引导或约束个人的行为来实现大部分人对既定行为遵守。
4?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5?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内容:从宏观的层面来概括,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下述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源远流长的历史血脉。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第二,博大精深的体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极为广博,形式丰富多样。
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道德、宗教、哲学等理论,还包括科技发明、艺术创作、文物古迹和民间习俗等形态。
在诸多领域创造过辉煌业绩,促进了人类发展。
内容:1内在品质:?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倡导修身治国民族精神及国家责任感 2?崇尚德智礼仪信等强烈的道德色彩3?文化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及热爱国家历史局限:中国文化提倡崇古守常,强调个人服从群体意志,不赞成张扬人的个性,也不鼓励思想上的开拓进取,中国人重感悟轻逻辑的思维方式,也不利于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接受与运用。
3、中西方文化比较,哪方面比较,规范、道德法、基本精神等。
3-1:基本精神:一、文化精神:中国好古而乎今,西方力今而胜古(一)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
(二)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三)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方文化差异ppt

欧洲大陆的规则式园林无论在布局、构图及意境等多 方面,都给人以眼界开阔、构思宏伟、手法复杂、情 调浪漫之感.
建筑文化不同
中国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 文化重道德和艺术, 中国文化重融合、统 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 性。文化传统的不同 反映在建筑风格上, 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 的差异.
西方
西方文化重物,西 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 教,西方则重不同时 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 精神。文化传统的不 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 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 的差异.
二 宗教差异
西方宗教文化带有鲜明的超世俗主 义特征,而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世 俗主义倾向明显。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印度的迦毗罗卫
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 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 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 国。
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
习惯,中西方的风俗习惯,中 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它的深奥的 内涵。
一.饮食 差异
二.宗教 差异
三.建筑 差异
一 饮食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西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饮食工具的差异
同中国人一样,英美 等 国家也习惯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麦片粥 ,鸡蛋, 烤面包和牛奶等;中餐比 较简单,或从家中带点食 品,或到快餐店吃点三明 治喝点咖啡之类;晚餐正 式且丰富。一般比较齐全 的正餐包括1)开胃品, 如饮料,色拉,汤 之类; 2)主菜;3)甜食,点心, 冰淇淋或水果等。
杀 生
可参考书籍
和正 即 多 到 基 归教 圣 寡 重 督 正圣 洗 因 视 教 会礼 、 教 。 的 只也 坚 派 家 崇 采是 振 而 庭 拜 用七 、 异 是 形 两件 告 。 基 式 种。 解 关 督 不 圣抗 、 于 教 一 礼罗 圣 圣 社 而 ,宗 体 礼 会 足 即的 、 , 的 , 洗古 圣 天 基 个 礼典 品 主 本 人 和派 、 教 。 祈 圣信 终 规 集 祷 餐义 傅 定 体 和 。会 和 七 崇 家 、婚件拜庭 圣配圣形崇 公。事式拜 会东,和受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就是这个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总和。
那么,这些处理方式之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该民族的共同心理。
共同心理一方面是共同的要求、理想,即价值观念;一方面是共同的认识、观念,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可以总称为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综合体。
中西民族文化的基本差异是文化模式的差异:中华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西文化各有优长,长短互见,对比简述如下。
一、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全球仅存的、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
二、两种自然环境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是海岸地理环境孕育的产地理环境是开放的。
中国古老文明起源——黄帝、尧舜、夏商周的地理环境,为黄河、长江灌溉的平原流域,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地理环境是半封闭性的。
三、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中西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形式、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的因素又分别构成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商业文明:地域有限而多山的地理条件,使古希腊的农业难以满足不断繁衍的人口的生存需求,人们不得不转向大海和山林,发展渔业贸易、畜牧业,特别是向海外的迁移和殖民征服。
华夏农耕文明:中国远古传说、神话里的大人物,没有古希腊宙斯式的神力,也少有勇士的化身,而是始作八卦、发明网罟、教民渔猎的伏羲氏,教民农作、“尝百草”发明中药的神农氏,教民养蚕的嫘祖,治水的大禹等。
足见在华夏先民的心目中,农业乃是国计民生的命脉。
四、城邦民主和集权法治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希腊历史的关键是城邦。
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主,并得到公民高度忠诚的共同体。
这个政治体制是希腊半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商业文明决定的,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希腊半岛,成为古代罗马共和国与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的楷模。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
越来越国际化。
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特别强调横向感觉,并使衣着人体变得纤细,特别就是并使四肢存有拔长美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①古波斯服饰,德武雷瓦、直筒裙装式②古希腊服饰,迷人、优雅③古罗马服饰,奢华富丽、庄重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笨拙⑤哥特式服饰,新奇、荒诞和大胆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发推至繁盛至极的华服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
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注重,已沦为促进服装改良技术创新的两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
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坚信在将来可以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做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存有许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这就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并存、共生的基础。
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横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Realism),又称“写实主义”,认 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 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一 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 绘画、文学和哲学中。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在西方 社会生活中的反 映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追求物质增长和生活享受已是现代人的主要人 生目标在一些人那里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在这样 的价值观念支配下,一切都只是为了功利,为了 纵情享乐。“文化危机”、“个人主义”、“拜 金主义”、“虚无主义”在西方国家泛滥。
反躬自省,我们是否也受到影响?
➢《礼记·曲礼下》:“执天子之器则上衡, 国君则平衡。”《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杨倞注:“平衡谓磬折,头与腰如衡之平。”
“平衡”在中国古 代社会生活中的应 用
“平衡”在中国传 统文化艺术中的体 现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平衡”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砝码—权衡、权重;
两权相害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对联—对仗、平仄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中华文化上下前后五
千八百年今日仍需老周礼, 乾坎艮震坤离兑巽华夏九州东西南北
九百六十万当下更推新斯文! 座次—长幼有序、尊卑相较;
阴阳—中医“八纲辩证”、中庸“温良恭 俭让”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平衡”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体现
八卦、阴阳、五行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 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第二节 现实主义----西方传统文化的特色
第四章 中西方文化特征对比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内容
第一节
平衡----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精华
第二节
现实主义----西方 传统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
中庸、平和、稳重、 和谐、协调
关键词
时代特征、真实、 现实、感情色彩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第一节 平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唐 韩偓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封建社会:东方比西方早进入封建社会,它的文 化比西方文化先进,有许多辉煌灿烂的发明与创 念,所以河东的东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先在西欧出 现,并逐渐取代封建主义生产关系。16世纪欧洲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 运动。当时科学、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涌现一 大批时代的巨人.资本主义的文化亦随之取代封 建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
结论
目录
章节
中
西
文
化
例子 引申 结论
因此,新情况下,河西文化让位 于比它先进的河东新文化,螺旋式上 升,一次比一次高级,一次比一次进 步,反映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不断向前 发展的规律。
THANKS
现实主义在西方 传统文化艺术中 的表现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现实主义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反映
➢ 消费理念上的“超前消费”,即先消费, 后还贷的作法; ➢ 近代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 ➢ “圆桌会议” ; ➢ “多原则在西方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反映
➢ 文学作品 :反映现实。《悲惨世界》、《双 城记》、《基督山伯爵》、《三剑客》、《茶花 女》,安徒生、格林童话,都以现实为题材,或 讴歌赞美,或批判、讽刺。 ➢ 戏剧作品: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哈姆 雷持》、《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 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 ➢ 绘画雕塑:以人为模特,表现人的情感、性格。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李政道博士在“中美文化交流研讨会”上,有一 段发言,提到了中美文化传统的差异问题:“中 美文化传统的区别是明显的。中国文化传统要求 个人以社会为重,美国正相反。在个人和社会发 生矛盾时,往往强调个的自由权力,这有利于激 发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但 这种观念也导致滥用自由。现在美国乱象从生, 不能说与此无关。”
“平衡”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体现
八卦、阴阳、五行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平衡”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体现
八卦、阴阳、五行
目录 章节 例子 引申 结论
“平衡”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体现
八卦、阴阳、五行 黄帝问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