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24
西方文化对严格规定 性的强调已成为了一 种文化基因,在其社会 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5
但西方文化有时过分强调严格的规定性, 也有可能造成僵化、刻板、机械的思维 方式,在实践活动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
26
4.不同的民族性格
27
中国人:仁爱慈悲,和平宽厚,中庸谦恭 安贫乐道,聪慧灵巧,勤俭耐劳
34
心术的直观体验的性质 有碍认识的深化和理论 体系的形成;
心术过于注重个人体验 和以人为中心,忽略了物 的因素和对自然力的开 发和应用.
中国的心术与西方技术 的差别是不同文化体系 的根本差别.
35
西方文化的技术基本 上是动脑的产物.
西方很多的学者本身 也是出色的工匠,工匠 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 合使得近代技术更多 地依赖通过理性思维 获得了科学原理.
46
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 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 心,珍重自己的优秀文化传 统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 国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我 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 存在的弱点,讳疾忌医,而要 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中的先进东西和合理因素, 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9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 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 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10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 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 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
西方技术与科学理论 能够互相促进.
36
技术发明在西方社 会得到较多的支持, 有较多的保障,能 得到顺利的推广.
西方的技术具备严 格的标准,因而其 产品精密完美并具 有互换性和流水做 业性.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第一课:概述中西文化比较是一门研究中西文化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

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

本教程将以不同的主题来比较中西文化,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文化。

第二课:价值观比较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种差异在家庭、教育和法律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价值观,学习到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第三课:宗教和哲学比较中西文化在宗教和哲学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的影响,而中国文化则深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宗教和哲学,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第四课:社交礼仪比较中西文化在社交礼仪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而中国文化注重社交关系和面子。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社交礼仪,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五课:饮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在饮食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品味,而中国文化注重食物营养和医疗功效。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饮食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六课:艺术和文学比较中西文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表达和创造力,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七课:教育体制比较中西文化在教育体制上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发展和创造力,而中国文化注重知识传承和考试成绩。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教育体制,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八课:工作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在工作文化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成就和竞争力,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荣誉和合作精神。

学习者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工作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

【1】见面问候我们中国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

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

”【2】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

”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

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

”一般都这样。

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

”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

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

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

我就去了,说:“Heloo”他说:“NO,不用帮,不用帮。

”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

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

【3】救死扶伤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

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我,你救我还是给我添麻烦?你说这人怎么想的呀?他的思维是什么逻辑?他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你是想来救我,可你受过专业训练吗?你会游泳吗?你不会游泳你来救我,最后你也搭进去了赖谁呀?必须得要专业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

我这么一想,可能也对,过去我看有个报纸说,有个人根本不会游泳就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最后两个人同时牺牲了。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智慧结晶。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它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旨在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了解它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

价值观不同中国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人特别看重儒家思想和孔子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独立、竞争和成功。

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中西方人在许多事情上持不同的态度,如对待权利、责任、自我表达和社交礼仪等。

信仰和哲学中国和西方文化在宗教和哲学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对象包括祖先、宗教、命运等等,哲学体系则主要有道家、儒家和佛教等等。

西方则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不少有信徒的宗教体系。

另外,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哲学体系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尤其是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宗教和哲学的差异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生和世界的不同理解。

礼仪和文化习俗尽管中国和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礼仪和文化习俗也存在相似之处。

在中国和西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饮食、娱乐和节日庆祝等方面都有规范和传统的方式。

例如,中国人在新年期间通常会吃团圆饭、贴春联和放鞭炮等,而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有相应的食物和习俗。

同时两个文化都非常重视礼貌和尊重,比如遵守道德规范、尽可能避免冲突、讲究礼仪和礼节等等。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西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除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传统,还可以促进世界和平、跨文化合作和互相尊重。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它们的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结论在当今世界,中西文化已经深度融合,互相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for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课程代码:1012014课程负责人:李红梅课程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英文名称: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三年级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中西文化比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和介绍。

通过讲授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及差异,使学生明确中西文化的不同起源;把握中西古代政治制度、道德理想和宗教信仰的异同以及中西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

增加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既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问题贡献力量,同时也树立起全球性的宽广视野,自觉地去参与、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历史、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及其走向,能对中西文化进行有机客观地比较,扬弃糟粕,吸取精华。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观看影片以及撰写书评和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扎实的有关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而且也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文化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课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采用专题式教学体系,有重点地集中讲授一些重要内容,避免流水账式的历史叙述。

(2)积极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改善教学效果。

(3)本课程将尽量利用更多的一手文献和图片资料,以更为生动和有效地展示课程内容,同时也会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适时地组织观看影片和课堂讨论。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一、文化”释义二、文化的性质与特征1、多层性2、民族性和地域性3、规则性4、稳定性与变异性三、跨文化比较方法论四、中西文化比较的意义第二章中西文化寻根(2学时)一、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二、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1、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2、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三、家国与城邦1、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2、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2学时)一、文化的轴心时代二、帝国时代三、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四、封建帝国的衰落五、近、现代中国文化第四章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2学时)一、古希腊罗马时代二、基督教文化时期三、近代西方文化四、现代西方文化第五章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2学时)一、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二、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1、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2、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三、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1、义务本位的群体原则2、个人主义的自由与权利四、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1、中国精神的“中”和“和”2、西方价值的“利”与“力”五、内向与开放1、道统与涵纳2、开拓与求新第六章中西思维方式比较(4学时)一、从宇宙观到认识论1、“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2、二元对立的认识前提二、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1、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2、细剖精祈的逻辑分析三、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1、直观实用的思维原则2、纯粹思辨的抽象理性第七章中西语言文化比较(4学时)一、语言、思维与文化二、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1、语义语言与语法语言2、意合语言与形合语言3、宽式语言与严式语言4、整体领悟与构造分析三、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1、立体与线性2、散点与焦点3、对偶与主从四、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1、模糊与精准2、简约与周严3、含蓄与直露4、螺旋与直线第八章中西宗教文化比较(4学时)一、世界主要宗教介绍1、基督教2、佛教、3、伊斯兰教、4、道教二、中西宗教文化比较1、非宗教的人生与对超越的向往——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2、多元与一元——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3、逍遥与拯救——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4、王权与教权第九章中西社会规范体系之比较(4学时)一、克己复礼与维权奉法1、德主刑辅的礼治理想2、以制约王权为目标的法治二、中西社会规范的价值基础1、中西德法信念的人性论基础2、清心寡欲的义务本位3、自然人性的权利本位三、德治与法治的社会实践1、“令出于一”与公众意志的立法实践2、司法的任意性与监督制衡3、厌诉心理与法为武器第十章中西艺术比较(4学时)一、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1、意与境谐的交融转换2、意与境谐的交融转换3、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二、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1、宁静谈泊的闲情逸致2、灵肉冲突的生命体验三、中西艺术的形式构成1、散点透视与用线造型2、从具象、印象到抽象的艰难探索第十一章中西文化风俗比较(2学时)一、中西方衣食住行及婚俗葬礼的比较1、涉外事例2、衣食住行3、婚俗葬礼二、中西方节日习俗及社交礼仪的比较1、节日习俗2、社交礼仪第十二章中西教育的差异(2学时)一、中西教育思想二、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三、重“艺”的中西教育传统四、影响深远的中西教育家第十三章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化(2学时)一、文化比较的逻辑序列1、隔离与差异:难以消除的文化现象2、交流与渗透:不可阻遏的文化趋势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互通与互渗: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2、挑战与应对:“物质——制度——观念”三部曲3、交汇与融合:从西方化到现代化三、中国文化的继承与更新1、辉煌与阴影: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检视2、继承与更新: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各章讲授及参考学时数推荐教材:《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文参考书]: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年版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年版3.《韩子浅解》梁启雄中华书局1960年版4.《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辑》周辅成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5.《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6.《政府论》洛克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7.《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8.《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9.《金枝》弗雷泽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10.《人论》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11.《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2.《基督教简史》穆尔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13.《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池田大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14.《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1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16.《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17.《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8.《佛教哲学》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19.《西方思想宝库》艾德勒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2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22.《宗教学通论》吕大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23.《西方伦理思想史》章海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4.《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魏光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5.《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26.《西方文化概论》启良花城出版社 2000年出版27.《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商务印书馆 1921年出版28.《张岱年全集》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年出版29.《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张岱年程宜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出版30.《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31.《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年出版32.《西方宗教学说史》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出版33.《禅宗与中国文化》葛兆光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出版34.《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张中秋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出版35.《外国经济思想通史》赵崇龄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出版36.《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 1965年出版37.《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三联书店 1957年出版38.《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商务印书馆 1984年出版3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 1987年出版40.《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三联书店 1988年出版[英文参考书]:1.Blair, John K & McCormack Jerusha Hull, Western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omparisons, 2006, Fudan University Press2.Pleskacheuskaya Inesa, Chinese Customs and Wisdoms, 2007, Foreign Language Press3.Scott Morton & Charles M. Lewis, China: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2005, Mc Graw-Hill, Inc.4.Orville Schell & David Shambaugh, The China Reader, Vintage books5. Dresser, Norine, Multicultural Manners, 1996, John Wiley & Sons, Inc6.Robert Atwan, America Now, 2007, Badford / St Marti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