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昌《长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长城阅读答案(合集15篇)

长城阅读答案(合集15篇)长城阅读答案(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城阅读答案1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1)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2)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注:(1)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
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
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2)隘口:狭窄的山口。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距”“冷眼”都是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和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给人以凝重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8、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9、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长征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6分)答6、选D D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理解错误,本诗中的长城是历史的见证,是炎黄子孙的精神依托。
【初中散文阅读】鲍昌《长城》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初中散文阅读】鲍昌《长城》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长城鲍昌①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长城宝昌①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② 是沿着荀昭君出寨的老路吗?那是北海飞到苏乌的羊吗?在站立冥想中,我想象飞鸿是漫长岁月的见证。
从前,月光下乌云密布,雨雪接踵而至,马儿嘶嘶地叫道:,?管乐器(汉代从西域引进的管乐器)呜呜作响,狼烟在山顶升起,箭刃在石头之间折断;将军战死后,延吉自杀,旗帜飘落,死尸相依,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红眼野狗在吞咽着他的“春姑娘梦中人”。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④ 所以,在人们固执的幻想中,你是天生的。
这是自我保护和自我心理平衡的幻觉。
这堵墙有六七米高,四五米厚。
它和山一起倾斜,而且很陡峭。
来自渤海海岸,?这是一片沙漠,蜿蜒6700公里。
卫戍塔楼高耸,赤后(CHìhòu,观察敌情的土堡)绵延不绝。
你用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关卡堵住古老的咽喉,形成了北门的锁和钥匙。
这使得共同市场的商务旅行令人皱眉;但这也让各个朝代的皇帝感到内心平静。
他们认为他们统治下的“中央国家”坚如磐石,没有人民的欲望,生活无边无际。
⑤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⑥ 但幻想终究是幻想,最终无法结束。
多少赫潘公主的鬼魂在月光下带着一个吊环的声音回来了。
多少冻僵的弓弦射出刺痛喉咙的利箭。
鸡门被夷为平地,烟台被摧毁,狂风怒吼的剑打翻了泰业的眼睛。
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一道屏障,子赛也不再是一道屏障?坂崎īNQí(陡峭)。
它变得荒谬,仿佛被时间和空间嘲笑了。
在风沙的侵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⑦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⑧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你敞开心扉。
长城阅读理解附答案

长城阅读理解附答案长城阅读理解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5分)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
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
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
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
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
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
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
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
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
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
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
短文长城参考答案

短文长城参考答案短文长城参考答案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长城的修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帝国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一道坚固屏障。
长城的建造工程浩大,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兴衰和修复,如今的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长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敌人的入侵,但它不仅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
长城的修建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精湛的建筑技术。
长城的设计巧妙,采用了山势相连的方式,使得整个长城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也增加了它的防御能力。
长城的墙体由石块和土块组成,修建得非常坚固,可以经受住敌人的攻击。
长城的修建历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最早的长城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互相防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下令将各个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
这个长城是最初的长城,也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长城。
明朝时期,长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和加固,使其更加坚固耐用。
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帝国的辉煌和衰落,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长城的修建过程中,有很多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如居庸关的屈原投江和长城上的千里眼、顺风耳等。
这些传说和故事给长城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长城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参观长城,感受它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
长城的美景也吸引了很多摄影师和艺术家,他们用镜头和画笔记录下长城的壮丽景色,传播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长城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长城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已经受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长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的数量和修建观光设施等。
同时,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宝。
它不仅仅是一道壮丽的景观,更是一部见证历史的史书。
长城阅读答案

长城阅读答案长城阅读答案1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
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啊,你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倾诉着长城的经历。
在长城上,我拼命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希冀勾画出一幅幅长城内外悲壮的历史画面。
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1)用“__”画出作者站立在长城上看到的景象。
(2)用“……”画出作者所联想到的。
(3)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想想作者此时在想什么,体会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1)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
(2)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3)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4)对古代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长城阅读答案2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
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
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
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
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
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
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
【参考文档】《长城》四年级阅读和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参考文档】《长城》四年级阅读和答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长城》四年级阅读和答案
《长城(节选)》四年级阅读和答案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
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
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
长城。
1.这段话是作者站在长城上的_____。
第一句话在文中起_____的作用,是_____句。
2.“数不清”说明条石_____,“两三千斤”说明每一块条石都______,
连用两个“没有”说明工具_________,两个“无数”说明修筑长城的人
_______,“陡峭”说明把条石运上去__________。
3.用你自己的语言赞美长城或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感慨引起下文总起……3.示例:是你们用血肉修筑了长城,抵挡住了
敌人的入侵,是你们挥洒的汗水,在人类历史画卷上,泼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你们伟大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阅读答案大全提供中学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供查询。
如文言文阅读题
及答案,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阅读题答案,现代文阅读题答案,记叙文阅读题答案等。
长城阅读答案(精选15篇)

长城阅读答案(精选15篇)长城阅读答案(精选15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阅读答案1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
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为证。
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
因此___________,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长城完全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
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
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一样。
如果说太空上能看到长城,显然不真实。
从实际来看,自从这一说法流传以来,不少亲临太空的宇航员就在纠正,表示绝无此事。
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
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
更有专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体不但不对传言进行纠正,而且还在津津乐道地宣扬“太空中能看到长城”。
道理很简单,但多年来,人们对此说法却深信不疑。
这多少说明了我们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始终抱有依赖感,总觉得这是中国人的巨大骄傲和无上光荣,因此情愿相信错误的说法也不愿承认科学。
不科学的赞誉其实是谬误。
如果用谬误来渲染民族情结只会误导百姓,令世人不屑。
我国有万里长城,埃及有金字塔,荷兰有围海大堤,都是气势雄伟的人工建筑,都是各自国家的骄傲,但这种骄傲不必上升至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
2023部编版《长城》练习题及答案

2023部编版《长城》练习题及答案文档简介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部编版《长城》练题及答案。
这些练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城》这篇文章的内容。
题目一:填空题1. 《长城》是一种人工建筑,也是中国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
2. 建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作者描述了长城的规模之大,长城起自___________________。
4. 长城的建造历经了___________________年的时间。
答案:1. 基因宝库2. 北方的匈奴入侵。
3. 松花江畔、深入到中国西部的大漠,全长达2.5万公里。
4. 2000多题目二:选择题1. 长城是由以下哪个朝代修建的?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B. 秦朝2. 以下哪个国家也有类似中国长城的古建筑?A. 印度B. 美国C. 埃及D. 日本答案:C. 埃及3. 长城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A. 自然形成的地貌B. 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C. 宗教圣地D. 文化遗址答案:B. 人工修建的防御工事题目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你对《长城》这篇文章有什么新的了解?2. 长城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 长城对于保护中国的疆域安全有什么作用?答案:1. 通过阅读《长城》这篇文章,我第一次了解到长城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基因宝库,也是为了防止北方匈奴入侵而修建的人工工程。
2. 长城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建筑工程的杰作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3. 长城对于保护中国的疆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曾有效地抵御过多次外敌入侵,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安全。
结语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城》这篇文章,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
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
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
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
戌楼高耸,斥堠(瞭望敌情的土堡)连绵。
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
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指长城)不再是传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
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
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
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
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
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
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
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
你扎根的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因为作者在反思和评价长城的历史时,尽管大量用典,并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手段,洋洋洒洒,但是归纳起来并不难,那就是作者认为长城是一卷凄婉的历史,是民族封闭的象征,是文化愚钝的标志。
第二问,回答起来比第一问难些,因为作者对长城现实的看法,与对四面八方亿万游人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并没有独立成段。
但是阅读中不难发现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这样一些句子,可以从中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1)评价历史:①凄婉的历史,②民族封闭的象征,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2)看待现实:①开放,②自信。
2.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3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实际上也考查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
散文的最后一段,是对倒数第3自然段所提出的两个问题的回答,回答比较含蓄,但坚定有力。
这几段文字的内在联系相当巧妙。
倒数第3自然段表面上是对长城提出两个问题,实际是问我们中华民族愿意开放吗?我们中华民族能承受住改革开放的冲荡吗?而接下来的倒数第2自然段并不急于回答,长城不语,群山不语,长天也不语,三个不语形成一个鲜明的顿挫。
直到最后一段才做出回答,揭开谜底,引人入胜。
其次,从这段文字的内容来看,长城是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这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祖先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创造出这种奇迹的。
这充分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足以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再联系全文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受了那么多的磨难而不垮,曾想通过闭关自守来寻求安全而不能,如今却主动敞开胸襟,这不充分显示出我们的自信心吗?我们一定能够承受住改革开放的冲荡,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结论是通过反思和观察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
正是因为有了最后这一段文字,才使本文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尾。
【答案】(1)是对倒数第3自然段所提问题的回答。
(2)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