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27页PPT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pt课件

一、学习和从教经历 • 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坎布里奇市 • 1942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 ,1952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 1946-1949年年开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 1950- 1961年任华盛顿大学的助理教授 、副教授、教授,1961-1966年担任华盛顿大
6、正式约束
几点强调
6、正式约束
7、实施
• 实施主要指契约的准确执行。 • 在历史演化中,制度变迁、契约以及经济绩效等一些关键
性的问题,都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契约能够低成本地得 以实施。 • 在博弈论重要文献基础上,作者得出这一结论:那些能使 人们在非人际关系化交换条件下从贸易中获取收益的复杂 契约,必须伴随着某种形式的第三方实施。
• 有关人类合作问题的相关讨论,在博弈论框架下的分析进展神 速。通过粗浅的分析一些过于简化的模型,可以得到这样的博 弈结论:当游戏可以重复进行,或者参与人数较少时,参与人 就可以充分的掌握其他参与人的信息,这时与他人合作将是值 得的,否则合作将难以维持。但这一条件与高度专业化且劳动 分工具有非人际关系化的实际世界正好相反。
1993年,诺思因为其“用经济理论和数量方法来解释经济 和制度变迁从而在经济史方面的新研究”,获得诺贝尔经 济学奖。
作者简介
二、主要著作: 《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 1961
《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 1966 《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与戴维斯合著) 1971 《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与托马斯合著) 1973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1981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2005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2、合作:理论问题
第06章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 国家理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而国 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如果某个主体能够超 越于众多经济活动主体,而作为第三者承担起界定 和保护产权这个职能,可能有利于交易费用的节约。 国家就是这样的角色。相对于私人来说,国家在制 订和变革产权制度方面更具有规模经济,可以节约 许多交易成本,因为它具有暴力优势,可以依靠强 制节约制订和变革制度的组织成本。
• (一)方法论------经济人假设、均衡分析、边际分析
• 经济人假设及与之相联系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 最主要的方法。来分析制度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 主体都财富最大化者,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追求对 成本收益之间的差额。
• 分析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制度创新的机会等 。 • 边际分析:
• 合约谈判给定时,没有一个行为者会发现将资料用 于再建立协约是有利可图的 ;
第二节 主要的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一、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二、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三、旧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 新制度经济学派中有许多人对制度变迁理论做出 了贡献,比较而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最系 统、最完备的,最能代表整个新制度经济学在制 度变迁方面的成就。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体 现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与托马斯 合著)、1981年出版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1990年出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三 本著作中。
• 一、制度的稳定与变迁 • 二、制度变迁主体 • 三、制度变迁的动力或动因 • 四、制度变迁的方式 • 五、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 • 六、制度变迁周期
第06章_制度变迁理论

• 3.评析: • 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进式制度变迁各有特 点和比较优势,大的制度变迁过程的局部 制度变迁中,常常会交替存在两种形式。 • 社会变革,革命还是改良? • 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 • 制度性质和规模:性质单一、规模较小的 变迁,可以采取突进式,性质复杂、规模 较大的变迁,渐进式较优;无效制度锁定状 态,靠激进打破。 • 制度变迁的条件:文化、时机、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制度变迁的主要理论问题 主要的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制度变迁理论比较 制度变迁理论新进展 制度变迁理论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主要理论问题
• 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前提:第一,制度是变迁着的 或者可以改变的;第二,制度变迁是可以观察的。 • 一、制度的稳定与变迁 • 二、制度变迁主体 • 三、制度变迁的动力或动因 • 四、制度变迁的方式 • 五、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 • 六、制度变迁周期
二、制度变迁主体
• (一)制度变迁有没有主体 • 人们往往有两个极端的看法: • 一种是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 那么,制度变迁就是无主体的或是主体无意 识的,人也是受某些因素决定,与制度一起 变迁的。 • 另一种则认为制度的变迁完全是由人的意志 决定的,是人们设计、选择的结果。
• (二)制度变迁主体及其作用 • 制度变迁主体并不一定是制度变革运动、特别 是大规模运动的领导者,也不一定是某种制度 的直接设计者或摧毁者。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 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 是制度变迁的主体。 • 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是政府,可以是一个阶级, 一个企业或别的组织,也可以是一个自愿组成 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团体,也只可以是个人。 • 制度变迁主体一旦形成,对制度变迁的作用就 有许多具体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大体上有: 认识和把握时机,确立变迁目标,选择变迁方 式,制订变迁方案,实施变迁,完成和巩固变 迁,最后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读书笔记(韦森)

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摘要:本文部分选改自笔者为道格拉斯•C•诺斯教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的新中译本所写的代译序。
第一节对诺斯的生平和著作做了简短的介绍。
第二节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
第三节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斯在制度研究和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尤其是对诺斯的最新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过程》和他与一些合作者的新作“解释有记载人类历史的一种概念框架”长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了一些解读、评论和商榷。
从诺斯2000年之后的一些新近文著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他越来越注重研究经济制度变迁与政治体制变迁内在关联机制,且越来越重视研究人们的信念、认知、心智构念和意向性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关键词:制度制度变迁非个人化交换心智构念开放进入的社会秩序“经济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理论。
然而,要改善人类的前景,我们必须理解人类决策的来源。
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 ——一译“诺思”)以及他的制度变迁理论,国内经济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界的许多人目前应该说都比较熟悉了。
这主要是因为,诺斯的几本主要著作——包括这本《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以前都有过数种中译本,以至于诺斯本人的一些理论洞见,业已成了许多高校的经济学教师、经济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们耳熟能详的现代经济学常识了。
另外,除诺斯本人的文著大都有了中译文本之外,自1995年以来,诺斯教授也曾多次来过中国,并曾在北大、复旦、清华等高等学校做过讲演,宣讲他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国内一些经济学人(包括笔者自己,见汪丁丁,1992;姚洋,2002;韦森,1999a, 1999b,2001,Li, 2003)也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对诺斯的理论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ism)前些年在中国经济学界大行其道,尤其是在诺斯与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于1993年获(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诺斯的一些理论发现比较快地在国内经济学界得到传播,因而诺斯本人也已经成为在中国经济学界被引用率最高的当代经济学家之一。
制度变迁理论ppt课件

路径依赖的存在提醒人们在进行制度创新时, 初始的制度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初始的制度选择有 差错,将可能会使整个制度创新最终远远偏离目标, 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路径依赖要求人们在渐进的过程中,做出任何 一项制度变革,都要十分谨慎地不仅要考虑其直接 后果,还要研究其长远的路径影响,以免出现积重 难返的情形。而且在偏离的路径上走得愈远,回到 正确路径需要的代价就会愈高,以致最后导致整个 制度创新的失败。
这项法案的通过显然主要是通过患病的个人及其家 属的努力才得以通过的。
同姓恋:
美国、加拿大已有同性恋者结婚。荷兰同性恋 者不但可以合法结婚也可以合法离婚,荷兰参议院 (2000.9.)通过了使同性恋结婚合法化的法律,参 议院还通过立法准许同性恋者婚后收养孩子。一些 国家也将同性恋的合法年龄规定为16 岁(以色列、 英国等)。人妖在泰国是合法的。大学里有人妖学 生,也有人妖教师。找对象。在泰国,人妖有自己 的组织,而且相当有影响力。
当社会上关于婚姻家庭问题很严重时,人们希望 能通过制度的变革以解决这些问题,新婚姻法的颁布、 美国福利制度的改革等。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 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或提高制度的成 本与收益(直接的与间接的、物质的与精神的、短 期的与长期的)比。
制度变迁是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 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整体变革式制度创新会受到旧制度的顽强抵抗, 特别是那些旧制度的受益者会千方百计阻挠新制度 的建立,因此,整体变革式的制度创新往往会导致 社会震荡和冲突。
局部制度变迁:同一轨迹的单个制度变迁,如粮 食流通制度变迁、土地制度变迁、社会保障制度变 迁等等。与局部制度相对应的制度均衡称之为局部 制度均衡。当然,这种变迁也可以与整体制度变迁同 时进行,因为整体制度变迁就是由同一轨迹的单个制 度变迁加总组成的。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PT课件

依法治国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 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 济衰退的根源
解放思想
我国改革的路径依赖,苏 联模式与计划经济 意识形态理论
1
2
-
3
13
谢谢观看
-
14
2
4
-
制度的作用
1 制度能够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降低 互动中的不确定性,制度还能降低 交易费用。
制度与组织关系
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参赛者。 制度提供有限选择集合,组织的理 解和行动影响到制度的实施,进而 影响最终绩效。
11
PART FOUR
主要理论 应用
-
12
4-1
诺斯与中国改革
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7807613734, 9787807613732 出版年:2010-07-01 页数:209
-
4
1-2
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 的新制度经济学派
• 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因素、法律因 素对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思想; 更多地分析单一制度本身的功能。
• 研究方法:认为把个人作为经济 学的研究出发点是不科学的,没 有考虑到社会各个经济利益集团 间的矛盾冲突。
-
经济史史实材料验证制度理论
8
PART THREE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观点及 结论
-
9
不确定性源于信息不完全
3-1
非性正式和约心束 智能力;正制式度约束通过
实施
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限制
相人交对类易价行费格为用理理的论论变行文化事,准渗不则透仅、 带制选包能行来度择括改为连政规集衡规续治则合量范性(和交、、司契换惯非法约物例正相)之对的价价来制效规格源值度等则变的化变关、迁键经、问济契题约取以决及于组织经多济大绩程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公司的力量》中引用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
❖ 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 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不寻求安稳,不希 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 不起,并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 我要成功。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 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 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的自由 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 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 为任何恐吓所屈服。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 畏惧。
实例3 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 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投入的土地、劳 动力不少,但粮食产出一直不够吃,又没有足够 的钱在国际市场购买粮食。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还是那些土地、还是那 些人,还是那些技术,粮食产出却大幅增加,中 国从此解决了10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买田地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地多不打粮 30 磙子一住就逃荒 年 只见凤阳女出嫁 前 不见新娘进凤阳
Im中Naoge 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凤阳择地—多—不1打8粮个,红
❖ 暴富的传奇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炒蒜的队伍,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常年研究温 州民营企业热钱的流动,根据该会的调查,目前 有5000万元温州游资进入北方市场买蒜卖蒜。
❖ 这些抄蒜的投资者们,被称为“炒蒜团”。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详细描述
04
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概念和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理论基础薄弱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证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不足
新制度经济学过于关注个体行为和制度设计,忽视了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忽视制度环境
过分简化现实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研究制度变革和演化的理论。
总结词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制度如何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经济绩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它关注制度创新的动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详细描述
03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VS
探讨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优缺点。
总结词: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市场机制和产权的重要性。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也吸收了其他经济学派别的理论观点,如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02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总结词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达成和执行交易的成本。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新制度经济学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探索,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会保障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改革还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保障,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投资。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为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