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方法:对8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病情况。

结论: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工作,对于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的所有诱因进行全面的理解,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从心理、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做好护理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老年糖尿病是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

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而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1】特别是夜间低血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血糖最低值62.5%发生在凌晨1:00-6:00【2】如果不及时发现,持久严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有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在夜间发生低血糖,男3例,女5例;年龄68-82岁,有8至16年的糖尿病史,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治疗。

而低血糖症三联征诊断标准:(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3】1.2 临床特点不同程度低血糖【4】的症状3例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烦躁等肾上腺素能症状;4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言含糊、四肢无力、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低血糖症状,查血糖2.8-3.9mmol/L;1例无症状,于凌晨3点检测血糖发现。

以上患者均发现及时,立即给患者进食糖果、点心口服50%葡萄糖液等应急处理后,血糖恢复正常。

2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①患者不严格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或自己调节胰岛素的剂量,导致胰岛素用量过大。

②注射胰岛素后延长进食时间或进食较少③晚餐后运动量过大,过剧烈而临睡前未及时加餐④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应该了解该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或服药后未进食、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与护理研究报告1. 引言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特征是高血糖。

然而,除高血糖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常常遭受夜间低血糖的困扰。

夜间低血糖是指患者夜间血糖水平降低到异常值以下,症状包括出汗、心慌、饥饿、颤抖以及意识模糊等。

在老年人中,夜间低血糖的后果可能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如何预防和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至关重要。

2. 夜间低血糖的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2.1 胰岛素或其他药物使用不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药物时,如果剂量设置过高,可能导致血糖水平过低,进而引发夜间低血糖。

2.2 非规律的饮食和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对血糖水平有直接影响。

如果在晚餐后过长的时间不吃东西或者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2.3 晚餐选择不当:某些食物,例如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然后迅速下降,引发夜间低血糖。

2.4 长时间的禁食: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夜间睡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食,可能会引发低血糖。

3. 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为了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有以下建议:3.1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现过高的剂量导致低血糖的风险。

3.2 规律饮食和运动: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尽量避免午餐或晚餐过晚,在进食后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的波动。

3.3 晚餐选择合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晚餐时应尽量选择低糖、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蔬菜、鱼类等。

避免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减少血糖波动的风险。

3.4 少量夜间加餐: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睡前适量进食,如一些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厉丹丹孙倩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厉丹丹孙倩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厉丹丹孙倩发布时间:2023-07-10T07:30:01.917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7期作者:厉丹丹孙倩[导读]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病者开展临床护理对策对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效果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011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病者开展临床护理对策对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诊断为老年糖尿病的50例患病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取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第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办法执行对策,第二组采取临床护理办法执行干预,评估并观察组别之间的低血糖防范效果及患病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病者在护理阶段存在的低血糖人数占比明显更低,血糖正常人数占比明显为更高(P<0.05)。

观察组患病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各知识点得分均位于更高水平体现(P<0.05)。

结论:临床护理对策的有效落实,能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还能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临床护理;疾病认知前言老年糖尿病患病者大多采用服用降糖药的方式治疗疾病,但受限于老年人群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足,加之该病症会使患者的内分泌代谢出现异常紊乱,引起系统障碍或器官衰竭等情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服药依从性水平较低,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现象[1]。

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需预防夜间低血糖,避免对患者神经机能带来影响,提高生命品质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将采取临床护理对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现象进行防范,并观察护理效果,现将方法和结论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诊断为老年糖尿病的50例患病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取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第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办法执行对策,该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53~80岁,平均值为(66.33±2.10)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均为(3.24±1.25)年;第二组采取临床护理办法执行干预,该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龄53~79岁之间,平均值为(66.50±2.56)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为(3.74±1.19)年。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摘要】: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的低血糖危害严重,在临床中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事关老年人的生存健康,为了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病率,降低危害,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夜间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得到了有效缓解夜间糖尿病发生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关键字】:老年人;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护理1 临床资料取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病兵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士7例,年龄范围在62-82岁;女士3例,年龄范围在60-79岁。

均有8-17年的糖尿病史,且伴随着各种疾病,服用胰岛素。

10例病人中均出现过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悸、心烦气躁等,有的甚至还出现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等神经功能的症状。

2 引发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2.1 因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者口服过量降糖药物在糖尿病初期治疗中,老年人一直沿用传统的药方来注射药物或者进食,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来随意的吃药,没有经过科学的诊断病情。

或者是在不经过医嘱的情况下随意增加降糖药物种类和剂量或是服用其他药物。

老年人在长期的病情折磨中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导致了各个脏器的情况都在下降,因此药物服用越来越多,引起夜间低血糖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2各种并发症药物的大量使用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其他伴随疾病时,如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某些药物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或者是在服用心得安、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等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可以降糖作用,导致低血糖。

2.3老年人自身各脏器的严重损害老年患者在各种并发症的折磨下很多器官功能都有很大退化,在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感知不敏感,体内难以分泌足够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无法及时对低血糖做出准确的反应,胰岛素清除能力下降,降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解作用降低,因此老年人难以吸收药物,无法做到降血糖;另外由于夜间老年人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低血糖发生的症状不典型,患者难以及时感受到低血糖的发生,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及时观察,实时监测血糖的变化。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胡赛赛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胡赛赛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胡赛赛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和临床特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发生夜间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对其发生低血糖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预防和护理措施。

结果老年患者经救治,症状迅速得到缓解,未出现不良事件。

结论夜间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病情改变,教会患者及时识别低血糖反应可有效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88-0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糖尿病为首的慢性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或者靶细胞对机体胰岛素反应迟钝所致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因目前没有特效治愈方法,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糖延缓疾病发展[1]。

如何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成为临床备受关注话题。

针对此问题,特进行了如下研究,报告如下:?1方法1.1紧急处理方法?1.1.1低血糖反应较轻,意识仍清醒者,主要通过口服糖类制剂提高血糖。

发现后,给其20g糖类制品,如糖块、葡萄糖等,并随时监测血糖改变,一般为10min/次,若血糖仍不达3.9mmol/L,继续口服葡萄糖15g,直至病情缓解。

?1.1.2血糖过低,出现意识障碍时,应以迅速提高血糖浓度为主。

主要措施为静脉注射20ml50%的葡萄糖或肌肉注射0.5~1.0mg胰高血糖素,并随时监测血糖,若处理后血糖值仍不达3.0mmol/L,继续静推50%的葡萄糖60ml,直至血糖升高。

患者意识恢复后,仍需监测48h,无异常情况方可停止。

?1.2预防措施和护理。

?1.2.1加强夜间巡视,及时识别问题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尤其注意夜间巡视,观察其活动情况和神志反应。

老年患者因感觉功能减退,部分患者不能及时感知病情变化,在无警觉的状态下出现昏迷或诱发心梗。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进展摘要通常情况下,夜晚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处于睡眠状态,发病时如若没有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1]。

本文针对医学界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以及护理做了详细的文献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了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夜间; 低血糖;预防;护理1.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伴随着生活压力大,运动减少,摄入能量过多,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

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是糖尿病的多发人群。

夜晚是糖尿病患者的“危险”时间,如果在预防和护理上不到位,后果将不堪设想。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现象,是可预防可护理的。

只要认知清楚,又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降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危害。

而目前,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工作还没有成标准化,护理方法都不统一。

在众多的方法中,有效果明显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

下面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就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提出的意见。

2.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的界定和症状2.1老年夜间低血糖的界定。

专家李淑霞在临床研究老年糖尿病时通过一系列临床观察,对夜间低血糖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并且给出了临界值,所谓的夜间低血糖,就是指夜间患者的血糖低于一个临界值,血糖低于2.8mmol/L,并引发一系列症状[3]。

2.2老年夜间低血糖的症状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症状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无症状性低血糖,分别表现为汗流不止、面色苍白、坐立不安等症状,神色异常、口吐不清、全身无力等症状,或者无明显外部现象[4]。

发生低血糖现象的时间都集中在凌晨1点至3点。

2.3老年夜间低血糖的引发原因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夜间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频发时间段,总结有如下原因:一是日常治理中胰岛素剂量过多或者过少,很多患者甚至自己注射胰岛素,往往在剂量上拿捏不准,导致夜间犯病。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护理对策精品PPT课件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护理对策精品PPT课件

4、如食欲不好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 及时调整用药,以防发生低血糖。
• 当患有胃肠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诊, 以得到医生的指导及治疗。任何时间都随 身携带含糖小食品
5、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合适的运 动项目,适量的运动负荷。
• 如餐后0.5——1h散步,最好有他人陪同, 运动量要循序渐进,60岁以上的老人运动 后心率以110次/分为宜。运动前后测血 糖——如血糖低于5.6mmol/L,要吃点心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与以下特点有关:
二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的发作特点:
• 1、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 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
• 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 • 增长生理功能逐渐减 • 退,内分泌调节功能 • 降低,当血糖降低时 • 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 • 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及皮质醇不能及时分 • 泌,导致低血糖。
• 若经济条件 血糖仪,推 随时随地监 状低血糖的
份证——糖尿病急救卡
允许可配备便携式 广血糖自我监测, 测血糖,防止无症 发生。随身携带身
2、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对老年患者应选择从小剂量 开始,尽量选用半衰期短,
蓄积作用小的降糖药。
3、老年人应严格在医护人员或家属 监护下用药,
• 为了每次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准确性和注射 深度的准确性,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使用 胰岛素笔。

营养不 良相关 糖尿病
其他 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又称Ⅰ型糖尿病
其特点为;起病急,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少
年,但也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
病情较重,
烦渴、多饮、
多尿、多食、
消瘦、乏力等
症状明显或
严重有酮症倾
向,出现
酮症酸中毒;
血浆胰岛素
水平低,葡萄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情况、整体恢复情况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夜间低血糖预防性护理后,血糖值明显改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优化血糖值,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夜间低血糖;护理;预防;效果;发生率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当前医疗环境中,尚无对糖尿病病情存在显著治疗效果的药物,多数药物以控制患者血糖为前提,进而控制糖尿病症状。

这就使得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在生理方面,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病几率[1],危害性极大。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共计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手段及护理的重要性,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56.44岁±1.28)岁;平均体重为(67.41±1.25)kg;平均病程为(8.55±1.25)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55.94岁±1.38)岁;平均体重为(66.41±1.15)kg;平均病程为(8.61±1.2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低血糖症状不相符时,应重复测量血糖,必要时抽静脉血查静脉血糖。
3.3.2 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轻者立即服用糖水或果汁,亦可食用巧克力或者饼干等含糖量高的食物,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暂时停止胰岛素泵输注,隔20分钟监测血糖1次。一般10到15分钟后,患者自觉症状可得到缓解,若症状仍未消失,可再进食。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时,需立即报告医生,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mol/L后静脉点滴5%或10%葡萄糖,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直至患者血糖回升,神志转清。同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做好病情记录。低血糖昏迷患者还应做好生活护理及皮肤护理,对心理恐惧、紧张、焦虑患者给予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反应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 结果:8例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病情好转,有效预防老年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
3.3.3 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胰岛素和a-糖苷酶已经被抑制,蔗糖等双糖及淀粉等合糖不能迅速吸收,此时应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3.3.4 当血糖低于2.2mmol/L时,遵医嘱抽静脉血查放免C肽,以鉴别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增多所致的低血糖。
4 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4.1 提高识别能力,加强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老年人因反应性低,可能体会不到低血糖的发生,特别在夜间可能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或诱发无痛性心肌梗死。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士应主动加强夜间巡查病房,特别是对于住单间而无陪侍人的患者。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血糖监测次数。
4.3 药物应用的护理 应用胰岛素应注意剂量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前应了解患者食欲情况,饮食准备情况,能否按时进餐,注射后勤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如果患者消化不良或者食欲减退应及时报告医生,减少胰岛素用量;护士应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降血糖药物的原理、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用药过量可诱发低血糖。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选择剂型,抽吸剂量要精确,注射时要抽取回血,避免注入皮下血管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者,需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嘱患者不可随意增减有药物。
4.5 指导合理饮食 指导合理饮食根据标准体重,身高及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制定食物等份交换法资料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实施。嘱患者定时定量用餐,饮食量和药量保持平衡。当身体不适,进食较往日下降时,其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量也应相应减少。根据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有学者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在7.0,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为宜,避免血糖降得过低而出现低血糖。临床上凡遇到有神志改变或脑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应常规快速检测血糖。警惕低血糖脑病。
4.4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识别防护能力 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及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告诉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症状和防治措施。指导患者合理平衡的饮食,掌握运动的方法和强度,出现低血糖的发生原因、症状及对症处理。严格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增减药量,床头及身上随时准备一些糖果。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明白睡前血糖监测以及增加夜间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医院加强对老年患者自我监测和防护的培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年龄61~87岁,平均72.3岁。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病史4个月至30年,平均18.2年。其中初诊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肾病3例。
1.2 临床特点:3例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悸、烦躁、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4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言含糊、四肢无力、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异常症状,查血糖2.8~3.9mmol/L;1例无症状,于3:00血糖监测中发现。以上患者均发现及时,立即给患者进食糖果、点心。口服50%葡萄糖液处理后,血糖恢复正常。
4.2 监测睡前血糖 为糖尿病治疗策略五大方法之一,血糖监测在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睡前血糖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可以指导是否使用睡前胰岛素和是否需要加餐等。Pramming等发现患者睡前血糖≤6mmol/L,有80%机会出现低血糖。所以建议对住院患者中的老年患者要保证每天监测睡前血糖,若睡前血糖≤6mmol/L时,则建议进餐,并根据医嘱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或降糖药物。
3.1 意识清醒者:立即口服15~20g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每15min监测血糖一次;若血糖仍≤3.9mmol/L。再给予15g葡萄糖口服,15min再次监测血糖,直到低血糖得到纠正。
3.2 意识障碍者:立即给予50%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或胰升糖素0.5~1.0mg肌肉注射。每15min监测血糖一次;若血糖仍≤3.0mmo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60mL,15min再次监测血糖,直到低血糖得到纠正。长效胰岛素及磺胺类药物所致低血糖不易纠正,可能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h。
2.3 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医生未及时根据患者状况调整药物的用量,致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2.4 注射胰岛素15-30分钟后患者未及时进餐。
2.5 餐前空腹运动,运动量过大。
2.6 患者不遵医嘱,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自行注射胰岛素,视力不佳或操作部规范,抽吸药液不准确,用量过大。
3 低血糖时的处理
2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2.1 生理因素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器官老化和退行性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造成药物半衰期延长,胰岛素的降解及药物排泄减慢,易发生低血糖.
2.2对糖尿病知识缺乏,未按时进餐。患者由于食欲差,不愿进食或存在血糖高一定是吃得过多的错误概念,三餐仅进食少量的流质饮食或青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出现餐后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与非糖尿病老年患者比较,前者常有低血糖发生,特别是不易察觉的夜间低血糖,如未及时发现,持久的严重低血糖未及时纠正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夜间发生低血糖8例资料及预防、护理体会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