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汇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汇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6a65637d15abe23492f4d10.png)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汇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凝神聚气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新跨越各位领导:根据县委安排,我就**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旅游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83处,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全国最好的温泉——水晶温泉,有亚洲最长的溶洞——双河洞,有世界最美的森林——地球同纬度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宽阔水原始森林。
列入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景区实质上是三个,即青**,宽阔水和双河洞(被省里列为一个,在协调分为两个)。
加上天然的阡陌田园与北民居组成的人文风光,良好的生态与气候,便捷的交通条件,厚重的诗乡文化,可提供的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与当前旅游市场崇尚人文、自然、生态、休闲、养生的趋势十分契合,我县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后发优势。
**旅游发展势头如日中天。
我县已建成景区景点14个,在建景区景点10个,储备旅游项目19个;拥有3处3A级景区(红果树、观音岩、水晶温泉)、1家准四星级酒店(唯中酒店),1家三星宾馆(博雅大酒店),2家二星宾馆(聚贤楼、博雅宾馆),5家四花旅舍(雅泉农庄、汇源山庄、蒲场饭店、韩三饭店、杜家村)、3家三花旅舍(渔**庄、达木山庄、观船滩)、3家二花旅舍(四季农庄、家和农庄、田园农庄)、38个农家旅舍,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6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
2014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共430万人次,同比增长25.3%;旅游总收入达38.5亿元,同比增长28.1%。
**旅游发展受多因素制约。
一是可进入程度低,一堵之烦煞美景的尴尬每假必有。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是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红果树、茅垭神山、双河洞、宽阔水、清**、九道门、**岭、鸣泉谷等景区道路都是乡道,安全性与通畅度都很差,让景区投资人极度缺乏信心。
二是招商合同刚性约束不强,“跑马圈地”现象严重。
在发展旅游产业初期给予了投资企业较为优惠的政策,但存在占有优势资源不开发和开发利用低下的现象。
xx旅游局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总结范文

XX旅游局2024年度旅游经济运行总结昨天,XX旅游局召开了2024年度旅游经济运行总结会议,回顾了旅游业在该县运营的情况。
会议对去年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作了汇报,分析了旅游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和未来的发展思路。
(一)2024年度旅游收入情况2024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是2.31亿元,比去年增长14.5%。
其中,国内游客人数增加了9.1%,达到120万人次;国际游客人数较上年增长了13.5%,达到30万人次。
旅游黑名单制度的推行,有效减少了恶意游客的数量。
旅游业的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4.3%。
(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旅游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如化石公园、古村落群、山野旅游等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该县还积极发展S&B的旅游业,提高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
与此同时,旅游业还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形成了旅游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果进一步介入足球旅游的领域,游客来到该县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并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足球爱好者前来参观。
同时也可以促进足球学校的发展和足球教练的培训。
因此,该县在发展足球旅游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旅游业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景区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游客流量过大导致环境破坏、交通拥堵等问题,旅游消费结构较单一、酒店服务配套不足、旅游购物环境的混乱等问题。
同时,受疫情影响,旅游业今后的发展也更充满不确定性。
因此,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避免悲观情绪的蔓延,有序保障安全运营。
(四)未来的发展思路针对上述现实问题,我们要完善旅游管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强化文化旅游,打造更加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同时,要针对旅游中的安全、环境、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进行加强管理。
《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三篇》

《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三篇》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按照县委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xx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
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
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
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
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
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
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
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受县政府委托,由我代表县政府向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主任会议作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以建设“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为发展目标,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在“坚持主景打牌、多点开花,山上引人、山下留人”的思路指导下,突出长白山的核心吸引作用,大力做好山下文章,开发特色景区(点),搞好产业配套,提高服务功能,延长旅游时限;坚持以打造长白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主攻方向,加大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力度,高起点规划建设景区(点),尽快形成旅游发展新格局。
到2011年底,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56万人次(含长白山池北区游客141万人次),每年接待游客数量以22%速度递增,实现年旅游收入15.91亿元。
旅游各项指标均列全省县级前列。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56.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53.3万人次,海外游客3.3万人次,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5.1%。
实现旅游收入5.79亿元。
(一)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初具规模一是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为了改善通往景区(点)主干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我们采取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等方式,共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在明月镇通往长白山主干道沿线上修建旅游服务站(含购物店)3个,星级厕所5个,主要景区(点)新建和改造旅游水冲式厕所10个,完成了一部分景区通往主干道的公路路面硬化工作,还利用恢复植被等政策性项目,将明长旅游公路沿线进行了绿化、美化,新建和改造了公路沿线120多块旅游标识牌。
2010年,我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后,部分旅游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给旅游经济收入造成影响。
目前,明长旅游公路已恢复通车,为旅游产业恢复带来了生机,游客开始逐渐增多,出现了良好的态势。
2024年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

2024年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县旅游发展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负责撰写2024年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推动县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2024年是XX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之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革,我县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发展格局。
在2024年度,我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旅游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
1. 客流量持续增长:2024年度,XX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
其中,国内游客占比为80%,境外游客占比为20%。
经济效益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2. 旅游设施完善: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景区和旅游相关设施。
有力地解决了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 旅游产品创新: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
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还注重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
4. 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的力度,不仅提升了县旅游形象和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电视台等多个渠道进行广告推广和宣传报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工作重点和取得的成果1. 加强旅游规划与管理在2024年,我们编制了《XX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24-2030年)》,明确了县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
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加强了旅游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2. 深化旅游扶贫工作作为贫困县,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将旅游作为重要的脱贫产业进行发展。
在2024年,我们在贫困地区组织了一批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并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并改善生活条件。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3年11月20日)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县地处皖南,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
自汉初置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自然景观优美的古老城市。
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41处(居全省第三位,全市第一位),其中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10处、县保单位37处。
*县是中国*之乡、宣笔之乡和木梳之乡,*生产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1项、市级9项,正申报省级非遗名录待批项目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名。
目前全县已建成开放景区12家,其中文化景区10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5家。
景区数量和等级都位居全市前列。
星级农家乐1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
2013年新申报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6家,已通过省旅游局的检查验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单位大力支持下,我县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聚力打造*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四大品牌,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12年,*县共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99%,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0.29%。
1-10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34.99%,实现旅游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2.91%。
文化旅游占全县旅游份额的%以上,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
二、主要做法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形成发展合力。
*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高规格的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统一协作的工作体制。
在工作推进上,对重点项目实行县领导联系制,将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进度督导落实到人。
为健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加快文化强县建设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县城市规划区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意见》及其补充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旅行社引客入*“二日游”奖励办法》,出台了《*县文物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明确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
全县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全县旅游工作情况汇报一、总体情况光明县地处中国南方,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
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绝佳地区。
自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以来,我县的旅游业迅速崛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
二、旅游资源概况1. 自然景观我县地处山水之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苍龙岭、龙潭瀑布、碧海飞瀑、花海牧场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历史文化光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我县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文物和历史遗迹,如明清古城、古纸坊、古镇民居等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旅游工作开展情况1. 旅游市场拓展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拓展工作,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推广。
我们在国内外重点旅游城市举办了多次宣传推介活动,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我县旅游观光。
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我县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我们投资兴建了多个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休闲广场等,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3.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我们加大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出了多种主题旅游产品,如文化遗产之旅、生态探索之旅、乡村美食之旅等,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4. 旅游安全保障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我们加强了对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了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体系,确保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旅游业效益由于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县的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旅游业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旅游资源整合有待加强目前,我县的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一定的分散和零散现象,尚未形成整体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报告:一、总体情况:我县地处风景秀丽的山区,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概况:自然景观:我县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湖泊、瀑布等,景色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文化遗产:我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古建筑、历史文物、传统民俗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特色农业:我县积极发展农耕文化旅游,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
三、发展成就:旅游接待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县旅游接待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包括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游客。
旅游收入持续增加: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收入逐年增加,为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我县注重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酒店、景区设施等,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存在问题:旅游产品单一:目前我县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自然风景观赏和农耕文化体验上,缺乏多样化的选择。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引导。
缺乏全域旅游整合发展:各景区和旅游资源之间的整合和联动不够紧密,阻碍了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五、建议措施:多元化旅游产品:在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积极推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强景区间的合作与整合,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媒体方式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我县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六、未来展望:我县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将以此次调研报告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积极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几年来,我县旅游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有国家3a 级景区3个(东华山水景区、湖坊红色旅游景区、油画创意产业园),新评省4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3a乡村旅游点8个。
一、今明两年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1、xx古城旅游项目。
学习借鉴省内外古城保护、古城经营、古城管理的成功经验,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业态激活、力创特色;先点后面,以点带面;全力扶持、逐步完善。
按照“百厅百堂百业”的历史背景,精准吸纳一批专业人才先行打造,不断丰富古城业态,挖掘古城人文,提升古城内涵。
同时通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整治古城环境,打造“一河两岸”景观工程,提升古城整体形象,从而达到吸引游客、承接游客的能力,使x x古城旅游业步入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力争2-3年内年接待游客量达50万人次,创评国家4a级景区。
2、尚岛庄园旅游度假区项目:按照《尚岛庄园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采取项目整体开发、公开招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方法,加快推进
项目建设。
同时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公司尽快建设永兴桥至项目区旅游公路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3年具备游客接待能力。
3、东华山水风景区项目:加大洪门文化的研究、挖掘、宣传和古村保护的力度;加快建设厚村至洲湖旅游公路;启动洲湖古村的民居安置搬迁;完成船屋及红军厅等革命旧址的修缮;扩建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同时,全力招商选资,引进有实力、有理念,讲诚信的企业,力争3-5年内打造成洪门文化、温泉养生、古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4、玉湖风景区和岩泉国家森林公园项目:保护玉湖水质,杜绝人工养殖;保护玉湖周边森林植被,严禁林农随意砍伐;规划建设连接高速出口至玉湖景区的景观道路,逐步将玉湖打造成大型滨水旅游项目。
保护岩泉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千年香榧、红豆杉群落,作为xx香榧产业的灵魂和制高点,适时推进旅游开发,打造森林养生度假拓展基地。
(二)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我县旅游发展起步阶段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也是今明两年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先行先试,勇闯新路,立足自己的自然优势、生态
优势、历史优势、人文优势,充分挖掘利用本县的林农产品、生态环境、文化底韵等特色资源,引导乡土人才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
按“一心二圈三线”(以县城为中心,半小时车程、一小时车程旅游圈,东线、南线、北线)的规划布局,突出绿色、古色、红色,逐步打造具有xx特色的精品旅游区(线路)。
东线:日峰(古城)-洵口(寿昌寺)一华山(东华山水景区)以佛教文化、洪门文化为主题;南线:园区(融园山庄)一日峰(尚岛休闲旅游度假区)一宏村(香榧运动公园)一樟溪(岩泉古香榧群)以香榧产业为主题;北线:日峰(鑫成茶花园)一聚龙湾渔乐园一玉湖)以观光、休闲、娱乐为主题;中心片区:城区(油画产业园)一陶瓷园区(日用耐热陶瓷生产基地)-德胜(农垦文化写生基地)以油画、陶瓷为主题。
2、确定主体、规划先行。
按照“市场做点、政府做线;规划先行、政策统一;项目招商、公平公开”的运作模式。
实行“一线一总规,一点一祥规”,旅游局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线路规划,重点做好“主题提炼、功能布局、建筑风格、项目安排”等基础性工作;投资主体围绕总规自行进行景点规划,景区的规划必须报旅游部门初审同意,经项专家评审和县规划审批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启动建设。
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差异互补的旅游产品。
为满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