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定位的思考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版】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和提升,取得了长足发展。
如何瞄准新目标,发挥新优势,迈出新步伐,加快旅游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近期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旅游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总体上看,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旅游业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突出表现为“四个明显”。
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接待游客431万人次,同比增长26%,位居全省第10位,较提升了1个位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增幅,位居全省第8位,较提升了2个位次;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5.2%,较提高了6个百分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是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旅游业具有鲜明的辐射性、交叉性、带动性,其加快发展对地方经济带动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带动休闲地产完成投资7.8亿元,全市旅游业(含旅游在建项目)实现税收9亿元,汤池、香泉等四个旅游重点镇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数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旅游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3%,旅游收入占gdp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直接解决就业1万人,间接吸纳就业近9万人,三年翻了一番;来巢游客人均停留天数由两年前的1.5天增加到现在的1.8天;人均消费额由400元上升到580元以上,购物及休闲娱乐等消费比重由25%上升到40%左右。
三是项目投入明显增多。
从近四年全市旅游实际投入来看,为3.5亿元,为4.2亿元,为6.4亿元,为16.5亿元,列全省第二,其中,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共12个,总投资109.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近15亿元,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竞争力强的项目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建成对外营业,旅游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是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创建了1家XXXX级景区,2家XXa 级和3家XX级景区;新上五星级饭店6家,四星级饭店4家,三星级11家,以及2家五星级农家乐,9家四星级农家乐;新建旅游公路80多公里,整修通往重点景区道路90多公里,通往a级以上景区道路均为二级以上等级,景区景点通达率为100%,旅游进入条件日益改善,旅游环境日趋完善,极大提升了我市对外形象。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定位与市场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定位与市场分析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随着人们对于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正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定位与市场分析,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二、乡村旅游的定位乡村旅游的定位是指明确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在乡村旅游的定位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乡村旅游的定位应该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同时也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 体验与参与的重要性:乡村旅游的定位应强调游客的体验和参与感。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和参与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3. 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旅游的定位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乡村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创新和发展,使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乡村旅游市场分析乡村旅游市场分析是指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市场需求和潜在机会,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乡村旅游市场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通过调查和分析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可以了解他们对于乡村旅游的期望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乡村旅游产品。
2. 竞争环境: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他们的产品特点、市场份额、市场定位等。
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可以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
3. 目标客群:乡村旅游的目标客群是指最有可能成为乡村旅游游客的人群。
通过对目标客群的分析,可以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4. 市场推广: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市场推广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推广渠道的特点和效果,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推广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唐海纵观近年来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比周边县市,尤其是与之有着相似地貌风光、民俗风情、文化背景乃至历史渊源的湘西州、张家界,已经明显落于下风。
如何盘活资源、振兴跨越,实现三产经济的腾飞,实现富民强县的大突破,是我们需要思考并努力前进的方向。
一、文化旅游资源概览石门县位居神秘的北纬30度一线,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位置处于大湘西旅游圈、大三峡旅游圈、洞庭湖旅游圈以及楚文化旅游圈、巴文化旅游圈多重交汇点,是湖南西北部旅游的交通端口,是长江三峡与张家界的最近连接点,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游客和华东、华南、西南地区部分游客从陆路进入张家界的必经之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青山、绿水,歌舞、民俗,古韵、传奇”描绘出了一条融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人文三大元素相互点染的景观大道。
1、山水资源。
石门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境内壶瓶山傲立西北,皂角湖绵延百里,蒙泉湖千岛竞秀。
一山二水不仅勾勒出了石门“弯把葫芦”的版图轮廓,更是写就了一副山水相依的壮丽画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距石门县城100余公里,主峰海拔2098.7米,被称为湖南屋脊,区内保存有大量的古老珍稀濒危物种近百种,壶瓶山也因此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欧亚大陆同纬度带中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植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地质环境演变的教科书”。
依托丰富的物种资源,壶瓶山成为人们神往的生态旅游首选。
目前,该景区已开发神景寨度假村、象鼻子沟原始生态游、石碾子沟原始生态游、湖南屋脊峡谷生态漂、鱼洞探险游、“泰和合”茶庄及老街土家民俗风情游、壶瓶山观日出等旅游项目,被列为湖南十大山岳景观旅游区之一,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皂市水库位于皂市镇,距县城19公里,建成于2008年,是国家大(I)型水库,总库容14.4亿m3,水库水面65平方公里,岛屿和半岛100多个,已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对临洮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 0 1 3 年第1 O 期( 下 半月)
对临洮县文化旅游业发 展的思考和建议
刘海红 ( 中 共 临 洮 县 委 党 校 。甘 肃 临 洮
【 摘
7 3 0 5 0 0)
要】 将 临洮打造 成陇 中特 色休 闲度假 旅游名 县 ,真 正把 文化旅 游业培 育成推动县域 经济发展 的支柱产 业和主导 产业 , 存在 的 问题 对策 【 文章编 号】 1 0 0 3 — 1 6 5 0( 2 0 1 3 ) i 0 — 0 0 1 4 — 0 1 4 . 缺少文化 旅游 产品 品牌 。旅 游品 牌的地 位与 所拥有 的 丰富资 源极不相称 ,临洮旅 游难 以与驰 名中外的 马家窑 文化 对等起来 而不被世 人所知 。 由于促销 宣传 声势不 大 , 在提 高全 社 会对旅 游产业 的认 知水平 、 鼓励和 动员社 会各界支 持 、 参 与 文化旅 游产业开发 方面 尚未达到应有 的效果 。 5 . 文 化旅游投入 严重不 足。受经 济发展水平 限制 , 文 化旅 游产业投 入不足 , 投入 的资金大多 是局部 、 民间 、 临时的 , 总量 小, 投 向分散 , 又多为短期 行为 , 难 以形成 主题突 出 、 内容 丰富 的强势 文化旅游景 观 。
点, 举办“ 花儿” 会等民间文化活动。文景观培育上, 实施了
马 家窑文化 、 辛店文 化 、 寺洼 文化遗址抢 救保护 和战 国秦长城 起 首遗址 保护 工程 , 对 老子 飞升 阁 、 凤台 、 道统 祠 、 椒山 书院 、 姜 维墩等历 史文化建 筑进行 了修葺 , 建设了辛 店文化 、 寺洼 文 化 遗址公 园和马家窑 彩陶博物 馆 ,成立 了马 家窑文化 研究 会 和 传播 中心 ; 建成 了以岳麓 山公园为 主体的老子 文化 园 , 举 办 了老子文化 国际论坛 临洮分会场 和老子 文化 节暨公 祭老子 大 典 活动 , 扩 大 了老 子文化影 响力 。休 闲景观培 育上 , 新美花 卉 园区成功 晋级为全 国农业旅 游示范 点 , 在花卉 企业 的带动下 , 农 户种花 赏花 蔚然 成风 , 成 为临洮 一景 ; 大 力发展 以 “ 走进 农 家生活 、 品味农家 菜肴 、 体 验农耕文 化 、 欣赏 乡村风情 ” 为主 题 的“ 农 家乐” 休 闲度假旅 游 。 近年来 , 返璞归 真 、 回归 自然 的休 闲生活 方法越 来越 受到 人 们的青 睐。 特 别是在 生态旅行 业越来越 火热 的今天 , 精 明的 临洮农 民看 准商机 , 以欣赏 乡村 田园风 光 、 感 受地方 民俗 与乡 土文化 、 品味特色 农家饭菜 为主要 内容的旅行活 动悄 然兴起 。 八里铺镇 的王家 大庄 、太石 镇的水 泉等村 成为驰 名甘肃 的休 闲度假村 。
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投入不足,景区开发建设进程缓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县级经济基础薄弱;二是投资开发主体单一。
2.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方面;二是住宿档次和服务水平方面;三是娱乐项目偏少。
3.对外宣传推介不够,市场竞争压力大。
主要是: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客源市场较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新的炒作热点。
二、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引导力度。
一是招商引资。
二是向上争取旅游项目资金。
三是激活民间资本。
四是优惠政策。
突出项目建设,形成旅游精品。
在继续推进现有的东沙古镇、秀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和鹿栏晴沙景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一是中国海岬公园建设。
二是桐盘湾海天浴场建设。
三是美丽海岛示范带打造。
强化旅游营销,拓宽客源市场。
一是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包括东沙古镇AAA景区创建和秀山AAAA景区创建。
二是组建专职旅游网站。
三是与旅行社合作进行营销。
对发展静宁旅游产业的思考(一)

对发展静宁旅游产业的思考(一)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拉动内需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直接与交通、餐饮、酒店等十多个产业有关,与其它一百多个行业有间接联系,能形成一长串优势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又有利于促进就业。
一、静宁县旅游产业的现状(一)人文资源丰富1、静宁历史悠久,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
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是传说中“始画八卦”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
静宁之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
2、静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保存着极其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是陇东地区文化的渊薮之地。
在这片黄土地上,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古墓葬群和古建筑群;分布着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存;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玉器、漆器、铁器等共有2280余件;全县各乡镇依然保持的传统工艺、地方戏曲、土特名产等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给我们静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3、静宁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有“文教之邦”的美称。
我县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大姓李氏的发源地,在这里诞生了李广、李皓、李渊、李世民、李白、李思训、李世军等众多李姓历史名人,李姓是陇西人民所仰望的姓氏,他们的郡望称为“陇西郡”;此外,自秦汉设县两千多年以来,也产生了隗嚣、曲珍、慕天颜、吴玠、吴璘、刘琦、王曜南等众多的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俊彦志士。
据史志记载,自宋到清,我县为全国出科举人才最多的地区之一。
到现在,教育依旧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我县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风气,造就了从静宁走向全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众多。
(二)自然旅游资源品质较好我县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体系。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湄潭县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湄潭县旅游业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后探讨了湄潭县在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强调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培训的实践举措,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展望了湄潭县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结论总结和建议,鼓励湄潭县在旅游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践和思考,湄潭县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湄潭县、旅游业、发展、实践、思考、旅游资源、特色产品、基础设施、产业培训、展望、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湄潭县旅游业概况湄潭县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湄潭县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小黄山”。
湄潭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湄潭县的旅游业主要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
县内有着许多景点,如马岭河大峡谷、大丰公园、青龙湖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湄潭县的特色美食也颇具吸引力,如湄潭豆腐干、湄潭米酒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湄潭县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是当前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湄潭县的旅游业能够继续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是湄潭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可以促进湄潭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湄潭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环境,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浅论太湖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浅论太湖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及对策摘要:太湖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南麓,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交通便利,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真正发展好旅游业,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该文主要介绍了太湖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关键词:旅游发展思考;对策;太湖县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和长江之间,皖西南边陲,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自然风景优美,山水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特别是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合安九高铁、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合九铁路穿境而过,旅游交通十分便利。
但我县旅游起步较晚,步子较慢,加之配套措施乏力,没能很好发挥旅游经济效益,因此谋划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强县显得尤为重要。
1、太湖县旅游业发展现状我县与“旅游大县”、“旅游强县”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具体表现为:一是旅游发展战略定位层次低,没有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是旅游投入甚少,基础设施薄弱,景点档次不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三是旅游资源分散,没有进行有效整合。
目前存在资源分散,多头管理的现实情况,难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要求开发和利用。
四是旅游产品不丰富,特别是缺乏游客体验阅历式产品。
五是旅游服务体系不全。
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同时也不配套、不协调,新常态下的旅游产业与农业、文化、金融、电子商务等旅游新业态,如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文化演艺、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电子商务等更是少之甚少。
2、太湖县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2.1从旅游发展历程看:我县旅游业正处于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时期。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经历了1.0时代的观光旅游,2.0时代的全域旅游,再到如今3.0时代的异地生活方式的构建,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活方式、注重生活品质、私人定制化体验成为新的消费理念。
伴随着大众旅游的文化内涵、个性化、层次化的需求,中国的旅游产品必将全面升级。
我县目前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超常规、跨越式站在新的制高点上,举全县之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强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定位
的思考
梁平旅游,一块不大的蛋糕,一个成长中的产业,一个大家寄予厚望的亮点,该作怎样的发展定位?本文试从多角度作一些分析思考。
一、区位现状的定位
区位条件是决定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梁平区位:放眼全国,梁平处于中、西结合部;置身重庆,梁平处于渝东北边陲;在三峡库区,梁平处于库区前沿。
无论在全国、重庆、还是三峡库区,梁平地不显赫,位不现优,无明显的区位优势可言。
随着行政体制的变化,涪达万“金三角”已被人们淡忘;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实施,渝东明珠的光芒渐渐减退。
近几年“两路”虽然贯通全境,拉近了我们同外面的距离,但也同时拉近了其他区县同外面的距离。
与此同时,空
港地位已被邻近的万州取代,梁平的区位状况正在影响梁平旅游的开拓发展。
目前,梁平旅游的县外主要客源来自主城区及周边区县,由于没有跻身黄金旅游热线,市外及远方客人很少专程光顾。
最近市旅游局公布了全市十大旅游精品线,梁平景区景点榜上无名。
因此,从梁平的区位现状看,旅游发展的初期定位应以市内旅游为主,主要面向大都市(重庆主城区)、大城市(万州区)、毗邻县(开县、垫江、忠县、开江、大竹等)。
二、旅游资源的定位
梁平自然、人文景观皆有,但参差不齐。
有的景观有名无实,如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第二高石塔,由于景点单一,配套不完善,游人很少光顾;有的景点优势明显,但没有名气,如百里竹海观音洞景区,虽游人渐多,颇有新鲜感,但缺乏金字招牌;有的景区名实相符,如全国重点寺庙双桂堂,年代久远,文化底蕴丰厚,建筑规模宏大,游客稳定,前景看好,但其资源的深度开发根本不敢同其他寺庙相提并论,难以引领西南地区的佛门风骚。
此外,零星景点(以山寨为主)较多,其开发的价值各说不一。
静观梁平旅游资源,从接待游客量讲,没有几个在重庆叫得响的品牌,更不敢说在国内的影响力。
应对梁平旅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