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CO2制冷技术精编版

合集下载

co2制冷2012-08

co2制冷2012-08

(一)相关理论1 降温除湿单元的原理图及理论说明1.1降温除湿单元的降温原理降温除湿单元的基本制冷原理为开式节流制冷,其本质是利用预存的液态制冷剂经节流后蒸发,吸收外界热量,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

制冷过程一般采用压-焓图(lgP-h图)表示,降温除湿单元根据制冷剂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液态和气态),具体制冷过程如图1、2所示。

图中的3、4、1、2为制冷剂的状态点,3-4-1-2过程表示为制冷剂工作过程。

以图1为例,贮瓶内的制冷剂(如R22、R134a、R744等)为常温下的饱和液态(3点),3-4为制冷剂节流过程(称为等焓过程),压力和温度降低;4-1为制冷剂蒸发过程,释放冷量;1-2为制冷剂气体升温过程,继续释放冷量。

当制冷剂气体达到2点状态时,对外排放。

在此过程中制冷剂释放的单位质量制冷量为△h=h2-h4。

图2表示,制冷剂为常温下的气态(3点),3-4为制冷剂节流过程(称为等焓过程),压力和温度降低直至变为液态;4-1为制冷剂蒸发过程,释放冷量;1-2为制冷剂气体升温过程,继续释放冷量。

当制冷剂气体达到2点状态时,对外排放。

此过程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量为△h=h2-h4。

降温除湿单元就是采用开式节流制冷原理,通过各组部件的组合实现制冷降温过程的装置。

1.2 降温除湿单元的除湿原理降温除湿单元的除湿过程是通过制冷降温过程来实现的。

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中的含水量是定值,而湿空气温度越低,其水蒸气含量也越低。

除湿过程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将室内较高温度的非饱和湿空气降温至饱和湿空气的温度,通过继续降温使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析出,然后将析出水的低温饱和湿空气与室内较高温度湿空气混合后升温,形成相对湿度较低的湿空气,从而达到室内除湿的目的。

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图3湿空气的焓-湿图图3为例,除湿过程为1→2→3→4。

1→2过程为非饱和湿空气在蒸发器周围冷却,湿空气温度降至露点温度(2点),此时变为饱和湿空气,即2点湿度为100%;湿空气持续降温,即2→3过程,此时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转变为冷凝水,空气中含湿量降低;通过蒸发器后的湿空气与外界空气混合,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即3→4过程。

CO2制冷

CO2制冷

We recognize environmental issues as a high corporate priority”Francesco NaliniManaging Director, CAREL Group背景:CO2 与零售有关二氧化碳 (CO2, R744) 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的兴趣来自人们对减少环境污染的需求,尤其是在涉及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及温室效应时。

这些问题之所以重要也是因为16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环保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的结果。

该条约强制规定,上述所有工业化国家应在2008至2012年间将污染排放物(二氧化碳和其它五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降低到比1990年(被看作基准年)水平的5,2%以下。

除了《京都议定书》之外,各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指令和法规,规定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淘汰所有环境影响较大的制冷剂产品。

从这一点来看,需要考虑两种形式的污染:1. 直接污染,主要因泄漏到大气中的制冷剂引起;2. 间接污染,是由系统运行所产生的能量引起。

因此,后者与上述系统的能源效率有关。

直接污染涉及两方面内容:对臭氧层的潜在破坏和使温室效应加剧。

能最大限度降低这种直接污染,也值得重视的制冷剂是天然流体(即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烃、氨和二氧化碳。

使用烃的主要问题就是其易燃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

因此,到目前为止烃只用在非常有限的需要特殊制冷剂应用场合。

使用氨的主要问题是其毒性与某些材料(尤其是铜)的兼容性。

作为流体的CO2的属性有:• 天然;• 无毒;• 不易燃;• 适合与大多数常用材料共同使用。

这些属性使二氧化碳成为市场上现有的各种制冷剂的良好替代品。

的确,零售业及相关行业的许多领先企业(ASDA、M&S、Sainsbury’s、Somerfield、特易购、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嘉士伯、宜家和百事可乐等)已经提出计划,要尽快逐步淘汰常规的合成制冷剂产品。

因此,对这些市场需求做出响应并加快提供能够降低直接(以 CO2 为制冷剂)和间接排放(保证较高的能源效率)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二氧化碳具有高密度和低粘度,其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良好,并且通过对传热作用的强化,可以弥补其循环不高的缺点。

同时二氧化碳环境表现优良、费用低易获取、稳定性好、有利于减小装置体积。

最重要的是,其安全无毒,不可燃,这一点比R290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然,采用二氧化碳为制冷剂也有缺点,二氧化碳高的临界压力和低的临界温度也给它做制冷剂带来了许多难题。

无论亚临界循环还是跨临界循环,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运行压力都将高于传统的制冷空调系统,这必然会给系统及部件的设计带来许多新的要求。

同时现阶段还存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

目前二氧化碳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空调领域,由于制冷剂排放量大,对环境的危害也大,必须尽早采用对环境无危害的制冷剂;第二方面是热泵热水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放热存在一个相当大的温度滑移,有利于将热水加热到一个更高的温度;第三方面是考虑到二氧化碳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和换热特性,采用它作为复叠制冷循环低温级制冷剂。

在复叠式制冷系统中,二氧化碳循环在亚临界条件下运行。

此时二氧化碳用作低压级制冷剂,高压级用NH3作制冷剂。

与其它低压制冷剂相比,即使处在低温,二氧化碳的粘度也非常小,传热性能良好,因为利用潜热,其制冷能力相当大。

目前,欧洲在超市中已建立了几个这种用二氧化碳作低温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系统,运行情况表明技术上是可行的,这种系统还适用于低温冷冻干燥过程。

当前关于R22制冷剂的替代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以北欧国家和韩国为代表,其主张采用天然工质作为替代物,如纯工质R290、R1270、R744、R600a、R600、R717等,以及HCs类的混合物;另一种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采用HFCs作为替代物,如美国联合信号公司的非共沸混合物R410A、杜邦公司和I.C.I公司的混合物R407C,以及R32和R152a等,这些制冷剂的ODP均为0,能够达到保护臭氧层的目的,但是会产生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制冷 (2)

二氧化碳制冷 (2)

二氧化碳制冷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相比传统的制冷剂如氟利昂,二氧化碳制冷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二氧化碳是一种天然并且环境友好的气体,不会对大气层造成破坏。

而传统的制冷剂如氟利昂则会破坏臭氧层,加剧全球变暖。

其次,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质,适用于各种温度范围的制冷应用。

尤其在低温制冷方面,二氧化碳能够达到更低的温度,具有较高的制冷效果。

另外,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在能效方面表现出色。

相比传统的制冷系统,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能够更高效地转换能量,减少能源浪费。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商业冷藏、冷冻系统、空调
系统以及超市冷藏柜等领域。

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Ξ史敏 贾磊 钟瑜 舒国安 王磊(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摘 要 CO2作为一种天然工质,是目前CFCs工质替代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根据CO2作为制冷剂的相关热物理和化学性质及CO2制冷循环,说明采用CO2作制冷剂、采用跨临界循环的优越性。

介绍CO2制冷循环系统关键设备———压缩机、膨胀机、气体冷却器/蒸发器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采用CO2作制冷剂的汽车空调、热泵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CO2 循环 制冷CO2refrigeration technologyShi Min Jia Lei Zhong Yu Shu Guoan Wang Lei(Hefei G 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ABSTRACT As a natural substance,CO2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about CFCs refrigerant substitution.Based on thermophysical property,chemical property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of CO2,analyzes the superiority of CO2transcritical cycle.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2 compressor,expander,gas cooler and evaporator.Describes CO2mobile air2conditioner and heat pump system,and discusses research trend of CO2refrigeration.KE Y WOR DS CO2;cycle;refrigeration 由于CFCs对于大气的重要影响,保护环境、替代CFCs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于二氧化碳制冷的书

关于二氧化碳制冷的书

关于二氧化碳制冷的书
(实用版)
目录
1.二氧化碳制冷的原理
2.二氧化碳制冷的优势
3.二氧化碳制冷的应用领域
4.二氧化碳制冷的环保意义
5.二氧化碳制冷的未来发展前景
正文
二氧化碳制冷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二氧化碳的热力学特性。

二氧化碳在高压下为液态,当压力降低时,会迅速蒸发,吸收大量热量。

这种特性使得二氧化碳成为理想的制冷剂。

与传统的制冷技术相比,二氧化碳制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的制冷效率高,可以更快速地实现制冷效果。

其次,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运行稳定,维护简便,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最重要的是,二氧化碳制冷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它不会破坏臭氧层,也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是一种真正的绿色制冷技术。

目前,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食品工业、医药行业、科学研究等。

例如,在食品工业中,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延长其保质期。

在医药行业,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可以提供恒定的低温环境,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环保意义也非常重大。

作为一种绿色制冷技术,它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制冷技术,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制冷培训资料

制冷培训资料

制冷培训资料编制:卢海稳审核:陈现富批准:陈现富济南大森制冷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07月第一章制冷原理第二章制冷剂第三章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第四章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及操作管理第五章放空气操作第六章系统放油操作第七章热氨冲霜操作管理第八章冷库的工艺管理第一章制冷原理一、制冷方法:1、常见的制冷方法有四种:液体汽化制冷、气体膨胀制冷、涡流管制冷、热电制冷。

其中,液体汽化制冷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的。

蒸汽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式、吸附式制冷都属于液体汽化制冷。

2、液体汽化形成蒸汽。

当液体处在密闭容器内时,若此容器内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的蒸汽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汽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此时的汽体称为饱和蒸汽,它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果将一部分饱和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中就必然要再汽化一部分蒸汽来维持平衡。

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它使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低于环境温度的某一低温。

为使上述过程连续进行,必须不断地从容器中抽走蒸汽,再不断地将液体补充进去。

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蒸汽抽走,并使它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果直接凝结成液体,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而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过程在常温下实现,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这样,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

因此,汽化制冷循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的液化和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二、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1、各种制冷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输入功实现制冷和输入热量实现制冷。

蒸汽压缩式制冷、热电制冷属于输入功实现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属于输入热量实现制冷。

高温热源T HHQ H=W+Q C制冷系数:£=Q C.W制冷系数:是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

co2制冷效果

co2制冷效果

co2制冷效果
(原创版)
目录
1.CO2 制冷的原理
2.CO2 制冷的优势
3.CO2 制冷的实际应用
4.CO2 制冷的未来发展前景
正文
【CO2 制冷的原理】
CO2 制冷技术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制冷方式,它的原理主要基于 CO2 的热力学性质。

CO2 在高压下是液态,当压力降低时,CO2 会吸热蒸发,转变为气态。

这一过程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当 CO2 流经蒸发器时,吸收了冷凝器的热量,使蒸发器内的温度降低。

之后,气态的 CO2 被压缩机压缩,压力升高,CO2 又变回液态,同时释放出吸收的热量,这一过程称为放热。

然后,液态 CO2 再通过膨胀阀降压,重新进入蒸发器,实现制冷循环。

【CO2 制冷的优势】
1.环保:CO2 制冷系统使用天然工质 CO2,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符合环保要求。

2.节能:CO2 制冷系统的热效率高,能够充分利用废热,节省能源。

3.安全性高:CO2 制冷系统压力低,不易泄漏,安全性高。

4.适用范围广:CO2 制冷系统适用于各种温度环境,特别适用于低温环境。

【CO2 制冷的实际应用】
目前,CO2 制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系统中,包括超市冷柜、冷藏车、工业冷却等。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CO2 制冷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CO2 制冷的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节能的 CO2 制冷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自吸式液体CO2 刀可行性实验系统图
1 :抽气管;2 :压紧螺帽;3 :压紧螺栓;4 :排气管;5 :顶盖; 6 :手柄;7 :温度传感器;8 :刀头;9 :进液管
图2 自吸式液体CO2 冷冻刀具模型
液体CO2 冷藏车应用
2. CO2应用于冷藏的优势
1)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无毒、 不燃不爆,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惰性气体,在 工业中常被用作保护气,在易腐货物的贮藏运输中是 一种非常理想的气调保鲜气体。
2) 二氧化碳的标准沸点为- 78.5 ℃,在常压 下,- 78.5 ℃的液体CO2 的是无色透明、易于流动 的液体,它既不爆炸也无毒性,是一种十分安全的制 冷剂。
2 CO2制冷技术
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更由 于CFCS与HCFCS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温 室效应,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 用自然工质HCS,但是HCS的缺点是易燃烧,在这 种情况下,CO2因其ODP=0,GWP较小,以及自身 良好的热物理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CO2压缩机的压力损失对指示效率的影响,比普通制 冷压缩机小得多。
CO2压缩机内的压力损失,对于压缩过程耗功和容积 性能的影响相当小。
2 CO2制冷技术
2 CO2制冷技术
(2) 换热器 1)气体冷却器
由于CO2工作在超临界状态下,压力高,且出口温度独 立于出口压力,因此允许有较大的压降。CO2具有良好的 传热性能,所以制冷剂侧一般设计成较大的流量密度 [600~1200kg/(m2·s)],且采用较小的管径,因小管径 也有助于承受高压。
第2章 CO2制冷技术
2 CO2制冷技术
2.1 前言
CO2在二十世纪初曾经广泛地应用于空调及 船舶的制冷系统中,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在船舶制 冷系统中仍占统治地位。CO2的缺点是在工作温度 下的压力特别高(常温下达到8MPa),这样就使得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设备非常庞大笨重。自从出 现了热力学性能优越的CFCS制冷剂,CO2基本上退 出了制冷界。
2 CO2制冷技术
2)蒸发器 CO2蒸发器的工作压力为3.5~7.0MPa。该压
力是传统制冷剂压力的10倍左右,与气体冷却器 一样,蒸发器也朝着管径越来越小、流量密度越 来越大、表面传热系数越来越大的过程发展。
液体CO2 冷藏车应用
1.冷藏运输方式
目前使用的主要有机械冷藏和冷板冷藏。
机械冷藏即利用氟里昂为工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 属于相变制冷范畴。
缺点:
2 CO2制冷技术
① 不能维持生命,如果浓度过高,会引起人的呼吸 器官的损害,甚至窒息死亡;
② 高的临界压力和低的临界温度; CO2临界温度为Tc=31.1℃ ,临界压力为Pc=7.3MPa 水的临界温度为374℃,临界压力为22MPa ③ 无论亚临界循环还是跨临界循环,CO2制冷系统
的运行压力都将高于传统的制冷空调系统,给系 统及部件的设计带来许多难度; ④ 现阶段CO2制冷系统的效率还相对较低。
2 CO2制冷技术
(3) 超临界循环(1“-2”-3“-4”-1“)
Hale Waihona Puke 图 2.2 CO2制冷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
图 2.3 CO2制冷循环在p-h图上的表示
所有的循环都在临界点以上,工质的循环过程没有相变。因为CO2具有较高 的临界压力和低的临界温度,故采用CO2的设备通常要在超临界区运行。在超临界 区,没有相变,压力和温度是相互独立的参数,这与传统的冷凝器不同。
⑤ 高的工作压力使得压缩机吸气比容较小,单位容
积制冷量大,有利于减小装置体积。流动和传热
性能提高,减少了管道和热交换器的尺寸,从而 使系统非常紧凑;
2 CO2制冷技术
⑥ CO2压缩机的压比较低(2.5~3.5),接近最佳 经济水平; ⑦ 等熵效率比CFCS系统高得多; ⑧ 运动粘度低; ⑨ 能完全适应各种润滑油和常用机器零部件。
液体CO2 冷藏车应用
3) ODP = 0 ,GWP = 1。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 大(0 ℃时单位容积制冷量是NH3 的1.58 倍, 是R12 和R22 的8.25 倍和5.12 倍) 。
4) 由工业尾气回收而得,不增加环 境负担;成本低廉,无需再循环利用。 5) 蒸发温度低,蒸发潜热大,可以通 过调节其喷量使冷藏厢内的温度在 很短时间内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② 不燃烧,不爆炸,无毒,无刺激性,环境性能优 良;
③ 维护简单,无需循环利用,操作运行的费用也较 低;
④ 化学稳定性好,对常用材料没有腐蚀性。不过 C属比O,较2与但干水不 燥混腐 (合蚀 含时不 水呈锈率弱钢小酸和于性铜8p,类pm可金)腐属时蚀。,碳当可钢输采等送用普的普通C通O金的2 碳素钢;
降温曲线图
液体CO2 冷藏车应用
面临的问题:在标准大气压下,它的沸腾温度为-78.5℃, 低于其凝固点(-56.6℃),它在气化过程中将有一部分会 闪发为干冰,特别是从较高压力状态到标准大气压这个压力 突降中,形成干冰的比例相当大,也就是说,压力突变过程 中,形成气体二氧化碳的比例相当的少,大部分结晶析出了 干冰。如果直接让其通过喷淋管道进入厢体内,将会在短时 间内堵住喷淋管道。
2 CO2制冷技术
2.2 CO2制冷工质的性质
CO2适用于蒸发温度为-40~10℃的各 种常规制冷系统中,如汽车空调、船舱空 调,以及高温热泵热水、干燥系统中的制 冷工质。
与CFCS相比,使用CO2 作制冷剂有如下的优缺点: 优点:
① 来源广泛,容易获取(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 或从工业废气中获得),价格低廉;
压缩机与汽车共用一台发动机时,车体较轻, 但压缩机的制冷能力与车行速度有关,车速低时, 制冷能力小,通常用 40 公里/小时的速度设计制冷 机的制冷能力。
液体CO2 冷藏车应用
冷板冷藏:依靠冷冻板所蓄之冷量将厢内温度维持 在所需温度范围之内。蓄冷板中装有预先冻结成固 体的低温共晶溶液,外界传入车厢的热量被蓄冷板 中的共晶溶液吸收,共晶溶液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常用的低温共晶溶液有乙二醇、丙二醇的水溶液及 氯化钙、氯化钠的水溶液。共晶溶液的成分不同, 其共晶点也不同。根据冷藏汽车所需要的低温来选 择合适的共晶溶液。一般说来,共晶溶液的共晶点 应比车厢规定的温度低 2 ~ 3℃。
于液体C02的气化潜热很大,一定量的液体C02会产生足够的 冷量破坏病灶组织,切除肿瘤;同时液体C02的流量可以人 为控制,其降温速度很快,可以迅 速降温从而破坏病灶组织。
液体CO2 冷冻手术刀应用
液体CO2 冷冻手术刀应用
1 :CO2 贮罐;2 :排气阀;3 :安全阀;4 :加液阀;5 :电磁阀; 6 :毛细管 ;7 :温控器;8 :冷冻刀具;9 :真空泵;10 :温度传感器;11 :电子秤
液体CO2 冷冻手术刀应用
2 冷冻刀种类
(1)氩氦刀:可在50s内降温至-140℃,又可快速解冻升温 至45 ℃,使肿瘤细胞暴烈死亡。
(2)液氮浸泡式冷冻刀:利用液氮蒸发制冷,将冷冻器械 降温至-196 ℃,作用于人体的病变部位,使坏细胞坏死、 脱落。
(3)液体CO2 冷冻刀 液体C02经过节流降压后的温度可达-60℃ ~ - 70 ℃,由
2 CO2制冷技术
2.5 几种典型的CO2制冷循环 (1)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制冷循环
图2.4跨临界CO2制冷系统流程图
2 CO2制冷技术
(2)带膨胀机的跨临界CO2制冷循环
图2.10采用不同节流机构的CO2跨临界循环系统
2 CO2制冷技术
(3)复叠式CO2制冷循环
复叠式制冷可 达到的温度?
2 CO2制冷技术
2.4 CO2跨临界循环的研究和应用
(1)应用在汽车空调系统中
蒸发:亚临界区,潜热 放热:超临界区,显热 所以系统中将冷凝器改称气体 冷却器。
2 CO2制冷技术
(2)热泵中的应用 挪威SINTEF研究所对热泵的特性、系统设计进行了理论
与实验研究,表明CO2跨临界循环不仅具有高导热系数,而 且系统紧凑,产生的热水温度高,在工业和民用两方面都具 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当用环境空气作热源,井水温度为 8℃,热水温度为60℃时,该系统的COP值高达4.3,其能量 消耗比电或燃气系统降低了75%,当热水温度为80℃时, COP值为3.6。
液体CO2 冷冻手术刀应用
1 冷冻治疗原理
主要是利用冷冻的破坏作用以及肿瘤组织对低温的敏感 性进行治疗。冷冻的破坏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血管效 应。首先冷冻能引起组织内产生冰晶、造成细胞内脱水, 同时发生pH改变、破坏细胞的蛋白质和酶系统,从而破坏 细胞的代谢,引起细胞死亡。此外,由干细小血管内冰晶的 形成造成血管阻塞、血管壁破坏.肿瘤组织缺乏供血.引起 组织坏死。
图2.12 CO2/NH3复叠式低温制冷系统示意图
制冷循环
使用原因
单级压缩 双级压缩 复叠压缩
一般制冷 压缩比过大
制低温
应用温度范围
5℃~- 30℃ -30℃~- 80℃
<-80℃
制冷剂
一种 一种 两种或两 种以上
2 CO2制冷技术
2.6 CO2制冷系统中关键设备研究进展 (1)制冷压缩机
衡量压缩机工作性能的主要指标有指示效率和容积效 率。压缩机的指示效率和容积效率主要与气阀和气腔的压 力损失、气体泄漏、气体与气缸传热等因素有关。
2 CO2制冷技术
(2) 跨临界制冷循环 (1-2‘-3’-4‘-1)
图 2.2 CO2制冷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
图 2.3 CO2制冷循环在p-h图上的表示
此时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蒸发温度也低于临界温度, 循环的吸热过程仍在亚临界条件下进行,换热过程主要是依靠潜热来完 成。但是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于临界压力,工质的冷凝过程与在亚临界 状态下完全不同,换热过程依靠显热来完成 。
2 CO2制冷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