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运营管理第6版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02章

运营管理第6版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02章

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02章一、名词解释1、使命答案:组织存在的原因和基础。

答案解析:是原因和基础,而非追求的目标。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使命。

2、价值观答案:组织所坚持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准则。

答案解析:即是非观。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价值观。

3、愿景答案:组织未来的状态。

答案解析:是对未来目标的追求。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愿景。

4、发展战略答案:组织为了实现愿景进而实现使命,根据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生产经营所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

答案解析:三层意思。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发展战略。

5、运营战略答案:对组织相应的职能或业务所做出的中长期谋划。

答案解析:略。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职能战略。

6、策略答案:与某一职能战略相对应的手段、模式或方法,是对职能战略的细化与落实。

答案解析:略。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策略。

7、方案答案:根据某一策略确定的手段、模式或方法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答案解析:略。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方案。

8、战略金字塔答案:从使命和愿景到发展战略和职能战略,再到策略和方案的层级结构。

答案解析:略。

难易程度:难。

知识点:战略金字塔。

9、SWOT分析答案:一种战略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通过构建组合矩阵进行战略选择。

答案解析:略。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SWOT分析。

10、波特五力模型答案:一种战略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综合考虑来自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用户、替代品生产者、潜在进入者等5个方面的竞争压力进行战略选择。

答案解析:略。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波特五力模型。

11、BCG矩阵答案:一种战略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从业务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两个维度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战略选择。

可增加两个维度,即营业收入所占比例和利润所占比例。

答案解析:略。

难易程度:中。

知识点:BCG矩阵。

12、平衡计分卡答案:一种把使命、愿景和战略转换为实际行动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实现了从一个纯粹的财务角度转变为与其他方面进行整合,把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整合在一起,从过去和未来两大视角,用四个维度来平衡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外部绩效与内部绩效。

习题册第二章参考答案

习题册第二章参考答案

习题集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B4、 D5、 C6、 B7、 A 8、 B9、 C10、 B11、 C12、 B13、 D14、 C15、 D16、 A17、 B18、 A19、 B20、 D21、 C22、 D23、 B24、 D25、 D26、 B27、 C28、 B29、 A30、 B31、 A32、 B33、 A34、 C二、填空题1 进程2 就绪执行阻塞3 等待的事件发生的4 进程控制块5 进程控制块(或PCB)6 99 1 1007 就绪8 静止阻塞9 阻塞就绪10 共享存储器,管道通信,消息传递11 信号量12 [1-n,1]13 进程控制块(PCB)14 同步互斥信号量15 wait(mutex)signal(mutex)16 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17 并发18 临界区19 wait, signal20 1,(1-n)或-(n-1)21 722 wait signal23 阻塞就绪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四、简答题1、解释进程的顺序性和并发性。

答:进程的顺序性是指进程在顺序的处理器上的执行是严格按序的,只有在前一个操作结束后才能开始后继操作。

进程并发性是指一组进程可以轮流占用处理器,一个进程的工作没有全部完成之前,另一个进程就可开始工作。

把这样的一组进程看做是同时执行的,把可同时执行的进程称为并发进程。

所以,进程的顺序性是对每个进程而言的,进程的并发性是对一组具有顺序性的进程而言的。

一组进程并发执行时各进程轮流占用处理器交替执行,占用处理器的进程按各自确定的顺序依次执行指令。

2、简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1)进程能真实地描述并发,而程序不能。

(2)动态性是进程的基本特征,进程实体具有创建、执行和撤销的生命周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存放在某种介质上,是静态的。

基护第02章习题答案

基护第02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环境一、名词解释1.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所含水蒸汽的量的百分比。

2.噪音指与环境不协调,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

3.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变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为保证住院病人有适当的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1 米。

2.室内通风效果随通风面积、室内外温度差、通风时间和室外气流速度而异。

3.为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工作人员应注意“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4.准备麻醉床时,橡胶中单位置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的需要而定,如下肢手术者可将橡胶中单铺在床尾;如需铺在床中部,则上端距床头 45—50 cm。

5.1铺麻醉床时,枕头应横立于床头,以防病人头部碰撞床栏。

6.病床的铺法要求舒适、平整、紧扎、安全、实用。

7.可用于病似的光缘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8.正确的姿势有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不正确的姿势,易使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

9.人或物体的平衡与稳定,是由人或物体的重量、支撑面的大小和重心的高低及重力线和支撑面边缘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10.重力线必须通过支撑面时,才能保持人或物体的稳定。

三、单选题1.一般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D)A.12--14℃,20%--30% B.14--16℃,25%--35%C.16--18℃,35%--45% D.18--20℃,50%--60%E.20--22℃,65%--75%2.病室湿度过低时,病人可表现为:(A)A.呼吸道粘膜干燥,咽喉通、口渴B.憋气、闷热C.血压增高、头晕、面色苍白D.食欲不振、疲倦、头晕E.多汗、发热、面色潮红3.不符合铺床节力原则的是:(D)A.将用物备齐B.按使用顺序放置C.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D.上身保持一定的弯度E.两腿前后分开稍屈膝4.下列关于出院护理的描述,错误的是(B)A.协助办理出院手续B.停止一切注射,但可发给口服药继续服用C.介绍出院后有关注意事项D.征求患者意见E.热情护送出院5.下列有关铺麻醉床的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E)A.换铺清洁被单B.床中部橡胶单上端距床头45-50cmC.盖被纵向折于门对侧床边D.枕横于床头,并固定E.椅子放于折叠被之对侧6.铺备用床的目的是:(A)A.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受新病人B.便于接受麻醉后尚未清醒的病人C.供暂离床活动的病人使用D.便于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E.防治皮肤并发症的发生7.铺暂空床的目的是:(C)A.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受新病人B.便于接受麻醉后尚未清醒的病人C.供暂离床活动的病人使用D.便于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E.防治皮肤并发症的发生8.根据国际标准,病区的声波宜控制在多少分贝左右:(A)A.40B.45C.50D.55E.609.下列何组修养环境是合理的:(D)A.中暑者室温应保持在40℃左右B.产修室,应保暖不能开窗C.破伤风患者,市内光线应明亮D.儿科病室室内温度以22℃左右E.气管切开者,室内相对湿度为30%左右10.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B)A.心力衰竭B.急性喉炎C.肺气肿D.支气管哮喘E.急性肺水肿11.病室通风的目的,下列何项不妥:(A)A.可减少汗液的蒸发和热的消散B.使病室的空气新鲜C.使患者舒适愉快D.降低空气中微生物浓度E.降低二氧化碳浓度12.下列不属于护理单元设备范围的是:(C)A.病床、床垫、枕芯、枕套B.棉胎、大单、被套C.茶杯、脸盆、热水壶D.床旁桌、椅、信号灯E.橡胶中单和中单13.铺备用床的操作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C)A.移开床旁桌距病床20cmB.坐椅放在床尾,按顺序放上用物C.对齐中线铺大单,先铺床尾,再铺床头D.棉被套上被套,铺成被筒,两边与床沿平齐E.套上枕套,开口处背门放置14.被套式的被头距床头的距离是:(B)A.10cmB.15cmC.20cmD.25cmE.30cm15.铺床是不符合节力原理的是:(D)A.备齐用物B.按铺床顺序放置用物C.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D.上身保持一定的距离E.两腿前后分开,少屈膝16.普通病室的病床之间应相距:(B)A.0.5cmB.1mC.1.5cmD.2cm17.备用床改暂空床(被单式)操作步骤错误的一项是:(D)A.将床头罩单向下包过棉胎上端B.再翻出衬单,包在棉胎及罩单的外面C.然后将盖被三折于床尾D.橡胶中单及中单距床头30—35cmE.将床旁桌、椅放回原处18.麻醉护理盘内不需准备的物品是:(E)A.张口器B.输氧导管C.牙垫D.吸痰导管E.导尿管19.患者张某,7岁,诊断为疝气,利用暑假入院治疗,在全身麻醉下实行手术,将会病区,下列准备工作中哪项不妥:(E)A.铺麻醉床B.准备麻醉护理盘用物C.备输液架,点东吸引器D.备氧气E.备热水袋及绒毯20.为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时,实用滑石粉的目的是(C)A.减少压强B.减少正压力C.减少摩擦力D.减少反作用力E.减少重力21.病人取半坐卧位时身体常易发生下滑,其原因是(E)A.正压力B.压强C.反作用力E.重力22.工作时移动的负荷应尽量接近自己的(C)A.支撑面B.重力线C.重心D.手臂E.重力23.病室内湿度过低可引起(E)A 头晕B 疲劳及全身不适C 感到闷热难受D 烦躁不安E 呼吸道粘膜干燥、口渴24.病室内温度过低可引起(D)A 咽痛、口渴B 闷热不适C 烦躁不安D 受凉感冒E 汗腺分泌增加25.无菌麻醉盘内不应放的无菌物品是:(D)A 压舌板B 舌钳C 输氧导管D 导尿管E 吸痰管26.色彩对病人的情绪、行为及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绿色可使人感到:(A)A 安静、舒适B 心胸开阔C 易于入睡D 易感疲劳E 易于烦躁四.多项选择题1.铺麻醉床的目的是:(BCE)A.防止冰任术后伤口疼痛B.便于护理病人C.使病人安全舒适D.操作节力E.预防并发症2.铺床时,需使用橡胶单和中单的情况是:(ABC)A.偏瘫B.大小便失禁C.昏迷E.上肢骨折3.麻醉护理盘内需准备的物品是:(ABCD)A.压舌板B.血压计、听诊器C.吸痰器D.护理记录单E.导尿管4.保持病室安静的措施包括:(ABCD)A.病室建立有关安静制度B.工作人员做到四轻C.门轴及治疗车的车轴应经常润滑D.病室椅脚装橡胶垫E.管好门窗,避免噪声5.病区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ABCDE)A.良好的护患关系B.同病室病友的相互帮助C.家属对病人的支持D.合理的规章制度E.良好的群体氛围6.铺麻醉床正确的步骤是:(BD)A.不能铺中单极橡胶中单B.应将全部被单换为清洁被单C.将枕平放于床头D.冬季应放置热水袋于盖被内E.椅子放于接受患者同侧床尾7.保持病室安静的措施包括:(ACD)A.病室建立有关安静制度B.噪声强度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C.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D.项患者及家属做有关方面宣教E.管好门窗,避免噪声8.备好麻醉床的目的是:(ABCDE)A.接受手术后麻醉尚未清醒的患者B.可保持床铺清洁C.使患者安全舒适D.预防并发症E.便于护理操作9.病区周围绿化的目的是:(ABCE)A.减少尘埃及细菌B.吸收声波,减少噪音C.遮荫降温D.协调病室色彩E.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10.铺暂空床的目的是:(ABC)A.报纸病室整齐B.接待新病人入院C.供暂离床病人使用D.准备接受新病人E.使病人安全,舒适11.病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的目的是:(ACDE)A.增加汗液的蒸发于消散B.吸收声波,减少噪音C.刺激皮肤血液循环D.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E.改变室内温度和湿度12室内通风不良,病人可产生:(ACD)A.烦躁不安B.脉搏、血压的改变C.疲倦D.头晕E.咽痛、口渴13.病区内为病人创造安全环境的目的是:(ABDE)A.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B.便于接受治疗护理C.协助诊断和治疗D.使病人对医院环境感到满意E.防止过敏性损伤14.病区内控制噪音可避免病人产生:(ABDE)A.头痛、眩晕B.消化不良C.疲劳不适D.脉搏、血压、呼吸发生波动E.烦躁易怒15.为病人铺床时,下列操作省力的是(BCD)A.身体应靠近床尾B.上身要保持直立C.两腿前后分开稍屈膝D.多用连续动作E.坐床角时尽量采取蹲位16.护士操作中用力不当对病人造成的影响(ABCD)A.疼痛B.摩擦C.肌肉过度牵拉D.心理紧张E.肌肉紧张17.为病员创造舒适的环境主要指:(ABCD)A 适宜的温度B 适宜的湿度C 清洁的空气D 充足的阳光E 护理人员的操作要轻18.属于医院社会环境的是:(AC)A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B 入院须知C 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D 探视制度E 社会制度19.病室空气污浊,病员可产生:(ABCD)A 烦躁B 头晕C 食欲不振D 倦怠E 病员感到安全感20.住院环境中引起病人生理损伤的不安全因素有(ABCD)A 机械性B 化学性C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D 生物性E 医务人员言语不慎21.为调节病人的情感,一般病室墙壁的下方可涂:(AB)A 浅蓝色B 浅绿色C 白色D 浅红色E 浅黄色五、简答题1.常用的铺床法有几种?简述其目的.答案见课本P18—232.病室内定时通风,对患者的康复有何联系?答案见课本P133.在铺床过程中如何做到节力和省时?答案见课本P21六.论述题如何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答案见课本P12—15。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02第2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02第2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1.电气图中,SB、SQ、FU、KM、KA、KT分别是什么电气元件的文字符号?答:SB-控制按钮;SQ-行程开关;FU-熔断器;KM-接触器;KA-中间继电器;KT-时间继电器。

2.说明“自锁”控制电路与“点动”控制电路的区别,“自锁”控制电路与“互锁”控制电路的区别。

答: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现象称为自锁,起自锁作用的辅助触点称为自锁触点。

“一按(点)就动,一松(放)就停”的电路称为点动控制电路。

点动电路为“一按(点)就动,一松(放)就停”,不需要自锁触点,因短时工作,电路中可不设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而自锁电路需要在起动按钮的两端并联自锁触点,在按下起动按钮并松开后,依靠自锁触点(接触器自身的辅助常开触点)接通电路,因电路工作时间较长,需要设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

自锁是接触器(或其他电磁式电器)把自身常开辅助触点并接在起动按钮的两端,其作用是松开起动按钮后通过该常开辅助触点保持线圈通电。

互锁是把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分别串接在对方接触器线圈的电路中以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即其中任一接触器线圈先通电吸合,另一接触器线圈就无法得电吸合。

3.什么叫减压起动?常用的减压起动方法有哪几种?答:减压起动:利用起动设备将电源电压适当降低后加到电机定子绕组上起动,以减小起动电流,待电机转速升高后再将电压恢复至额定值的起动方法称为降压起动。

笼型异步电动机常用的减压起动方法有:定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星-三角减压起动、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和使用软起动器起动等方法。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方法主要有转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方法。

4. 电动机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减压起动?定子绕组为星形联结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能否用星-三角减压起动?为什么?答:当电动机容量大于10kW以上通常采用降压起动。

正常运行时定子绕组为三角形联结的笼型异步电动机,可采用星-三角减压起动方法来限制起动电流。

热力学课后习题02答案

热力学课后习题02答案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定量工质,经历了下表所列的4个过程组成的循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状态参数的特性填充表中空缺的数据。

过程 Q/ kJ W/ kJ△U/ kJ1-2 0 100 -1002-3-11080 -1903-4 300 90 210 4-1 20 -60802-2 一闭口系统从状态1沿过程123到状态3,对外放出47.5 kJ 的热量,对外作功为30 kJ ,如图2-11所示。

(1) 若沿途径143变化时,系统对外作功为6 kJ ,求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2) 若系统由状态3沿351途径到达状态1,外界对系统作功为15 kJ ,求该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3) 若U 2=175 kJ ,U 3=87.5 kJ ,求过程2-3传递的热量,及状态1的热力学能U 1。

图2-11 习题2-2解:(1)根据闭口系能量方程,从状态1沿途径123变化到状态3时,12313123Q U W −=∆+,得1347.5kJ 30kJ 77.5kJ U −∆=−−=−从状态1沿途径143变化到状态3时,热力学能变化量13U −∆保持不变,由闭口系能量方程14313143Q U W −=∆+,得14377.5kJ 6kJ 71.5kJ Q =−+=−,即过程中系统向外界放热71.5kJ(2)从状态3变化到状态1时,()31133113U U U U U U −−∆=−=−−=−∆,由闭口系能量方程35131351Q U W −=∆+,得35177.5kJ 15kJ 62.5kJ Q =−=,即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热92.5kJ(3)从状态2变化到状态3体积不变,323232323232Q U W U pdV U −−−=∆+=∆+=∆∫,因此23233287.5kJ 175kJ 87.5kJ Q U U U −=∆=−=−=−由1331187.577.5kJ U U U U −∆=−=−=−,得1165kJ U =2-3 某电站锅炉省煤器每小时把670t 水从230℃加热到330℃,每小时流过省煤器的烟气的量为710t ,烟气流经省煤器后的温度为310℃,已知水的质量定压热容为 4.1868 kJ/(kg ·K),烟气的质量定压热容为1.034 kJ/(kg ·K),求烟气流经省煤器前的温度。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02第2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02第2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1.电气图中,SB、SQ、FU、KM、KA、KT分别是什么电气元件的文字符号?答:SB-控制按钮;SQ-行程开关;FU-熔断器;KM-接触器;KA-中间继电器;KT-时间继电器。

2.说明“自锁”控制电路与“点动”控制电路的区别,“自锁”控制电路与“互锁”控制电路的区别。

答: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现象称为自锁,起自锁作用的辅助触点称为自锁触点。

“一按(点)就动,一松(放)就停”的电路称为点动控制电路。

点动电路为“一按(点)就动,一松(放)就停”,不需要自锁触点,因短时工作,电路中可不设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而自锁电路需要在起动按钮的两端并联自锁触点,在按下起动按钮并松开后,依靠自锁触点(接触器自身的辅助常开触点)接通电路,因电路工作时间较长,需要设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

自锁是接触器(或其他电磁式电器)把自身常开辅助触点并接在起动按钮的两端,其作用是松开起动按钮后通过该常开辅助触点保持线圈通电。

互锁是把两个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分别串接在对方接触器线圈的电路中以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即其中任一接触器线圈先通电吸合,另一接触器线圈就无法得电吸合。

3.什么叫减压起动?常用的减压起动方法有哪几种?答:减压起动:利用起动设备将电源电压适当降低后加到电机定子绕组上起动,以减小起动电流,待电机转速升高后再将电压恢复至额定值的起动方法称为降压起动。

笼型异步电动机常用的减压起动方法有:定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星-三角减压起动、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和使用软起动器起动等方法。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方法主要有转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方法。

4. 电动机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减压起动?定子绕组为星形联结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能否用星-三角减压起动?为什么?答:当电动机容量大于10kW以上通常采用降压起动。

正常运行时定子绕组为三角形联结的笼型异步电动机,可采用星-三角减压起动方法来限制起动电流。

微机原理习题2参考答案

微机原理习题2参考答案

习题2参考答案2.1 8086 CPU共有哪些16位寄存器?其中哪些16位寄存器可分为二个8位寄存器来使用?参考答案:8086 CPU共有AX、BX、CX、DX、SI、DI、SP、BP、IP、FLAGS、CS、DS、ES、SS共14个16位的寄存器。

其中AX、BX、CX、DX可分为二个8位寄存器来使用2.2 简述8086 CPU各通用寄存器的主要功能?参考答案:8086 CPU包含AX、BX、CX、DX、SI、DI、SP、BP共8个通用寄存器。

其中AX主要用在字的乘、除法,输入/输出指令中;BX主要在寄存器间接寻址和XLAT指令中作基址寄存器使用;CX主要在串操作指令和LOOP指令中作计数器使用;DX主要在字的乘除法指令和输入/输出指令中使用;SI主要在字符串操作指令中作源变址寄存器使用;DI主要在字符串操作指令中作目的变址寄存器使用;SP主要在堆栈操作中作堆栈指针使用;BP主要在寄存器间接寻址中作基址指针使用。

2.3 8086 CPU的标志寄存器有几个状态标志位?几个控制标志位?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在Debug环境下,对应的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之?参考答案:8086 CPU的标志寄存器有6个状态标志位,有3个控制标志位。

其中CF进位标志位主要用来反映运算结果是否产生进位或借位,如果运算结果的最高位向前产生了一个进位(加法)或借位(减法),则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PF奇偶标志位用于反映运算结果中低8位含有“1”的个数的奇偶性,如果“1”的个数为偶数,则PF 的值为1,否则为0;AF辅助进位标志位表示加法或减法运算结果中D3位向D4位产生进位或借位的情况,有进位(借位)时AF=1;无进位(借位)时AF=0;ZF零标志位用来反映运算结果是否为0,如果运算结果为0,则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SF用来反映运算结果的符号位,当运算结果为负数时,SF的值为1,否则其值为0;OF溢出标志位用于反映带符号数运算所得结果是否溢出,如果运算结果超过当前运算位数所能表示的范围,则称为溢出,OF的值被置为1,否则,OF的值被清为0。

工程光学基础 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_02

工程光学基础 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_02

3、设一系统位于空气中, 设一系统位于空气中,垂轴放大 率 β = −10 × , 由物面到像面的距离 (共轭距) 共轭距)为 7200mm,物镜两焦点 间距离为 1140mm。求该物镜焦距, 求该物镜焦距, 并绘出基点位置图。 并绘出基点位置图。 解: 由公式 β = − x' f = − (2-4) , f' x
f 2 ' = −240mm
8、一短焦距物镜 一短焦距物镜, 焦距物镜,已知其焦距为 35mm,筒长 L=65mm,工作距离 l k ' = 50mm ,按 最简单结构的薄透镜系统考虑, 最简单结构的薄透镜系统考虑,求系统结构。 求系统结构。 解: (仿照 (仿照 P32 P32 例 2) 利用正切计算法,设 h1 = 100mm ,有公式:
1 1 1 d (2-33) = + − f ' f1 ' f 2 ' f1 ' f 2 '
f1 ' f 2 ' nr1 r2 f ' = − f = − ∆ = ( n − 1)[n( r − r ) + ( n − 1)d ] 2 1 1 Φ = f ' − dr2 l ' = H n( r2 − r1 ) + ( n − 1)d − dr1 l = H n( r2 − r1 ) + ( n − 1)d
xx' = ff ' = − f ' 2 ∴ x' = − f2 x
代入数据得:
x = −∞, x' = 0.5625mm x = −10m, x' = 0.703mm x = −6m, x' = 0.9375mm x = −4m, x' = 1.406mm x = −2m, x' = 2.813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习题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进行批评:①指出“比较成本学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的形成,因而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

②李斯特还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

通过政府对国家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扶持或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

(2)保护的对象和时间:①保护的对象。

李斯特认为,并非因为落后就需对所有的行业都加以保护。

农业不需要保护;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到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李斯特还强调,受保护的产业要有发展前途,即受保护的产业应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发展之后,能够成长起来,并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保护的时间:最长期限为30年。

(3)保护的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设备的进口。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答:(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并通过分工与专业化提高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长的生产部门,生产要素会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较多的物品,实质上提高了国民的真实收入。

(3)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自由贸易使得独占或垄断无法实现,企业必须通过开发、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办法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扩大经济利益。

(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李嘉图认为,社会的发展势必导致工人的名义工资上涨,从而降低利润率,削弱产品的竞争。

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维持高水平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扩张,只有通过国际贸易从外部输入廉价的生活必需品,降低工人名义和实际工资水平3.各国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①保护本国市场;②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③优化产业结构;④积累发展资金;⑤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⑥其他。

4.国际贸易政策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答: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由下述内容构成。

(1)总贸易政策。

其中包括货物进口与服务获取总政策和货物出口与服务提供总政策。

它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贸易政策。

(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

根据贸易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的商品与服务项目分别制定的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它是根据总政策,同别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别具体制定的政策。

5.试述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答: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15—17世纪),主要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2)资本主义竞争时期(18—19世纪)。

在此期间英国主要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而美国、德国等相对落后于英国的国家在19世纪则相继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超保护贸易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70年代中期以前,是贸易自由化时期,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都有贸易自由化的倾向。

(5)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6)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管理贸易制度,有些国家也同时实行了战略贸易政策。

此外,二战结束以后,发展中国家多数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贸易政策。

6.为什么“一国的新产品首先必须满足本国的需求,然后再出口到国外——满足外国的需求”?答:(1)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

企业家对国外市场不可能象对国内市场那样熟悉,不可能想到一个国内不存在的需求。

一个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后,感到本地市场狭小,开始扩大销售范围,才会想到出口赚取国外利润。

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而不是开端。

(2)产品发明来自于国内市场需求。

一项发明很可能是解决本身环境中所遇到的切身问题而产生的。

一国本身的需求才是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推动力。

如果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发明者所处的环境的一部分,那么,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都是困难的。

(3)出口的工业品必须先有一个国内市场,才能获得相对优势。

企业家不大可能想到满足一个不是国内的需求,即使看到了国外的需求,也很难想象出满足这种需求的合适产品。

即使设想出基本合适的产品,但不花费高昂的代价,也不可能生产出适合于本国企业家所不熟悉的外国市场情况的产品。

因为要使一种新产品最终适合市场需要,在生产者和消费着之间必须反复地交流信息,如果消费者和市场在国外,取得信息的成本将是高昂的。

7.偏好相似理论如何解释以下现象:就消费品而言,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答:在一国内不平均的收入分配会扩大两国之间进出口物资的范围,增加两国之间需求的一致程度,因为贫穷国家的高收入者和富有国家的较低收入者可能需求同一产品,如低档小轿车。

事实上,贫穷国家也会有少数巨富与富国的高收入者有相同的需求,如法国“人头马”在中国的销售。

在非洲撒合拉大沙漠以南国家分为两极:一极是国王为首的富人集团,与法国富人有相同的需求;另一极是穷人:食油论勺卖,香烟论支卖。

所以,在非洲,优质高价的名牌高档商品与低质廉价的商品都有市场,而价格和质量都居中的产品则滞销)。

8.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答: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二、案例分析1.假设英国与葡萄牙两国都生产毛呢和葡萄酒,其中,英国生产毛呢每单位需要劳动力70人,生产葡萄酒每单位需要劳动力120人;葡萄牙生产毛呢每单位需要劳动力110人,生产葡萄酒每单位需要劳动力80人。

两国按1:1的比例交换。

试对比两国在分工前、后各自的利益?答:分工后,英国的毛呢产量提高0.7个单位,葡萄牙的葡萄酒产量提高0.375个单位。

2.假设甲国生产一单位小麦需100天,棉花90天;乙国生产一单位小麦需70天,棉花需80天;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全年劳动为20000天,棉花消费量若为100单位,两国交换比例为1:1。

试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分析以下问题:(1)分工前两国各获多少小麦、棉花?(2)分工交换后两国从外贸中各获多少利益?答:(1)甲:小麦110单位,棉布100单位;乙:小麦171.43单位,棉布100单位。

(2)甲:棉布增加11单位,乙:小麦增加73.71单位。

3.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

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

则(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答:(1)由于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 国,所以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A 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O 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 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 国出口。

4.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 国有120名劳动力,B 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 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答: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 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 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棉花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答: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1)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2)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3)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