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标准:为了保护⼈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态良性循环,对有关环境的各项⼯作所做的规定。

3.环境质量的双重含义:①质量现状②质量变化趋势4.环境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的性监测、研究性监测5.环境监测原则:1)实⽤性原则:监测结果有⽤2)经济性原则:从减少布点⽽⼜能满⾜质量要求,充分发挥站、点功能,协作或⽹络化,资源共享⽽尽量减少投⼊3)质量优先原则: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减少投⼊4)污染物优先监测原则:(1)污染物毒性⼤,或潜在毒性⼤,或污染趋势向重的污染物(2)有监测⼿段(3)有评价标准的污染物。

6.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①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②优先污染物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定残留⽔平、出现频率较⾼、具有⽣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或潜在危害性较⼤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法的。

③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的监测。

美国最早开展优先监测:⽔体中129种,空⽓中43种。

前苏联:⽔体中664种,空⽓中1122种。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7.制取去离⼦⽔(⽆CO2⽔):①煮沸法:将蒸馏⽔或去离⼦⽔煮沸⾄少10分钟(⽔多时),或使⽔量蒸发10%以上(⽔少时),加盖冷放即得。

②曝⽓法:⽤惰性⽓体或纯氮通⼊蒸馏⽔或去离⼦⽔⾄饱和即得。

8.化学试剂的级别:级别名称代号标志颜⾊⽤途⼀级品优级纯GR 绿⾊精密的分析⼯作,在环境分析中⽤于配制标准溶液中⽤于配制标准溶液⼆级品分析纯AR 红⾊配制定量分析中普通试液。

如⽆注明环境监测所⽤试剂均应为⼆级或⼆级以上⽆注明环境监测所⽤试剂均应为⼆级或⼆级以上为⼆级或⼆级以上三级品化学纯CP 蓝⾊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试液和清洁液等和清洁液等9.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平⾏性重复性再现性)、可⽐性、完整性10.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五考虑,五后⾮零则进⼀,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规则。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

第一张绪论1环境监测 :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 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1)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5、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6、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7、优先监测污染物:①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降解;②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③出现频率高,有的可靠检测方法。

8、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9、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10、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行业排放标准优先于其他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功能和保护目标,按照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2 优先污染物: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3 细菌总数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于370C经24h 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4 等时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5 等比例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的水样量按时间和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所采的水样量。

6 水的颜色有表色和真色,真色指去除悬浮物之后水体的颜色,水的色度一般指真色。

规定1L水中含1mg铂和0.5mg 钴所具有的颜色称为一个色度。

7 浊度是反映水中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

规定1L水中含有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所产生的浊度称为一个浊度单位。

8 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9 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以氧的质量浓度,mg/L,表示。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10 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用五日培养法测定。

11 污泥沉降比: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min,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污泥混合液的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

12 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13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14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

15 降尘:将较粗的,靠重力即可较快的沉降到地面上的颗粒物,其粒径一般大于100um,粒径小于100um的颗粒物统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16 总氧化剂是指除氧之外表现有氧化性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的物质。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1. 现有四个水样,各取100 mL ,分别用0.0200mol/L(1/2H 2SO 4)滴定,结果列于下表,试判断水样中各存在何种碱度?各为多少(以CaCO 3mg/L 表示)。

水样 滴定消耗H 2SO 4溶液体积(mL )以酚酞为指示剂(P )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T )A B C D 10.00 14.00 8.20 0 15.5038.608.4012.70解:水样 滴定消耗H 2SO 4溶液体积(mL )滴定结果分析 OH - CO 32- HCO 3- 总碱度 以酚酞为指示剂(P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T )A B C D P>T/2 P<T/2 P>T/2 P=0(M=T) 2P-T=4.5 0 2P-T=8 0 2(T-P)=11 2P=28 2(T-P=0.4) 0 0 T-2P=10.6 0 T=12.7 155 386 84 127 10.00 14.00 8.20 0 15.5038.608.4012.7011501000/501/2/cV Vc H mol L V mL V ml g mol +⨯=⨯碱度—酸标准液(以计)的浓度,;—所消耗酸标准的体积,;—水样的体积,;—的摩尔质量,。

对于水样A ,P=10ml, T=15.50ml 酚酞碱度P=0.02×10×50×1000/100=100mg/lT=0.02×15.5×50×1000/100=155mg/l 由于P>1/2T 所以存在[OH -][CO 32-] [OH -]碱度=2P-T=45mg/l[CO 32-]碱度=2(T-P )=110mg/l同理,对于水样B ,[CO 32-]碱度=280mg/l,[HCO 3-]=106mg/l对于水样C, [OH -]碱度=80mg/l, [CO 32-]碱度=4mg/l对于水样D, [HCO 3-]=127mg/l2. 下表列出二级污水处理厂含氮化合物废水处理过程中各种形态氮化合物的分析数据,试计算总氮和有机氮的去除百分率。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一、名词解释**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为了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及其分布状态,并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灵敏度:指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变化所引起的仪器响应值或其他指示量的变化程度。

公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恶臭、噪声、震动、地面下沉 *采样单位:代表所研究样品的采样单元*气溶胶:任何固态或液态物质以小的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或大气中时都称作气溶胶。

共沉淀法:当目的组分浓度极小,向试样中加入试剂不能使之沉淀时,可先向试样中加入一些可以沉淀的物质,并以此沉淀为载体,将目的组分积聚下来。

**分配比:溶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总浓度的比值。

***萃取率(建议做做题):平衡时,有机相中目的组分量占有机相和水相目的组分量之和的百分比。

其中D 为分配比*交换容量:1g 干燥的H +型或OH -型树脂能交换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螯合树脂:将有螯合功能的螯合剂嫁接到树脂的支架上,就形成了螯合树脂。

**比移值: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展开剂终点的距离的比值。

**掩蔽:将试样中与被测组分共存的干扰组分变成不再具有某一反应特征的形式,使之不再影响正常测量的方法硫酸盐化速率:空气中的含硫污染物(SO 2,H 2S )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过程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盐雾或硫酸雾的速率。

**COD :1L 水中所含还原性物质(主要指有机物)在给定条件下被强氧化剂氧化所需的氧气的毫克数。

*BOD :在好气条件下,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要的溶解氧的量。

浮选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中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发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吸附在其表面,并随气泡浮到液面,然后收集起来,达到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回收率:目的组分浓缩后与浓缩前的比值。

萨尔斯曼系数:0.76±0.005()()()()()()()()%100%=100%=100%T o o T o o T w w w o E C V C V C V D D V V =⨯⨯+⨯+有机相中目的组分的量水相和有机相中目的组分的总量DPC分子式NH NHHNHNCO,化学名二苯碳酰二肼,溶液呈酸性,三价铁干扰加磷酸,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丙酮起增色作用。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是通过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高锰酸钾指数: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氧化1L水体中的所有的还的mg/L表示。

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O23.生化需氧量:在悠扬的条件,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作用而被氧化分解,变成稳定的物质,完成该过程所需要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结果用O2的mg/L表示。

4.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通常用误差表示。

5.浊度:(浑浊度)水中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作用的量度。

6.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叫做环境优先污染物。

简称优先污染物。

7.综合水样: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瞬时水样。

8.精密度:同一测量中多次平行测定之间的符合程度。

9.化学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当滴入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该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10.水的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

11.灵敏度: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产生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

12.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到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13.混合水样:指在同一采样点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14:臭阈值:水样稀释到臭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

【水样的体积(ml)+无臭水体积(ml)/水样体积(ml)】15: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样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16.硫酸盐化速率:由于工业和家庭排放物中的一些含硫污染物,如SO2、H2S、H2SO4等,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过程,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

大气中硫化物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对最小值, Q

x2 — x1 xn—1 — x1

14.90 —14.65 15.01 — 14.65

0.69>Q0.01
故最小值 14.65 为离群值应予剔除。
检验最大值, Q

xn — xn—1 xn — x2

15.02 —15.01 15.02 —14.90

0.083<Q0.05
故最大值 15.02 为正常值。
3、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样本观测中大多数测量值靠近
①算术均数:简称均数,最常用的平均数,其定义为: x xi n
②几何均数:当变量呈等比关系,常需用几何均数,其定义为: xg

x1x2

xn
1 n

lg
1

lg xi n
③中位数:将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若为偶数取中间两数的平均 值。
S 1 12.0 —12.42 12.3 —12.42 12.1—12.42 12.2 —12.42 13.4 —12.42 0.658 4 —1
Tn

13.4 —12.4 0.658
1.520<T0.05
Tn≤ T0.05,则可疑均值为正常值,保留。
★3、有效数字的记录、计算和修约
数据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
进一。
计算规则: 小数的加减运算:结果与小数点位最少者相同。 小数的乘除运算:结果位数与原数字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 乘方、开方运算,结果有效位数与原数同。 对数运算时,取决于小数部位的位数。 使用计算器时,只将最终结果修约到所需位数。 对差方和、方差和标准偏差,在运算中不修约,只将最终结果修约到所需位数。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监测过程:发现问题→按标准制定监测方案→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处理样品)→按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监测方案制订:基础资料收集(水文、气候、地质、地貌、气象、地形、污染源排放情况、城市人口分布等历年资料)、采样点设置、采样时间与频率、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

3.监视型监测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源(水质监测的对象水环境现状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机体受到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的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使危害加深。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等于单独作用的总和。

相乘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单独作用的总和。

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

5.中国环境标准体系特点三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6.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7.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

8.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新标准)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二类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废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2、悬浮固体的测定过程中废水粘度高时如何处理?
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反应式如下:
MnSO
4+2NaOH=Na
2
SO
4
+Mn(OH)
2

2Mn(OH)
2+O
2
=2MnO(OH)
2
↓(棕色沉淀)
MnO(OH)
2+2H
2
SO
4
=Mn(SO
4
)
2
+3H
2
O
Mn(SO
4)
2
+2KI=MnSO
4
+K
2
SO
4
+I
2
2Na
2S
2
O
3
+I
2
=Na
2
S
4
O
6
+2NaI
4、碘量法测定溶解氧适合哪类水样?
此法适用于含少量还原性物质及硝酸氮<0.1mg/L、铁不大于1mg/L,较为清洁的水样。

5、硫代硫酸钠溶液如何标定?
标定方法如下:
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KI,••加入10.00mL 0.02500mol/L 重铬酸钾(1/6K2Cr2O7)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

•于暗处静置5分钟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

C=
V 02500 .0
00
.
10
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6、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7、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如何处理?
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可先取操作所需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于15×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加热后观察是否成绿色。

如溶液显绿色,再适当减少废水取样量,直至溶液不变绿色为止,从而确定废水样分析时应取用的体积。

8、水中六价铬的测定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遇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4×104。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

9、在总铬的测定过程中,对含大量有机物的水样,如何处理?;
需要加HNO3进行消解,重复直至水样清澈为止
10、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主要方法有哪些?重量法测定污水和废水中油的原理?
方法: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重量法测定污水和废水中油的原理:以硫酸酸化样品,用石油醚从样品提取油类,蒸发去除石油醚,再称其重量。

11、重量法测定污水和废水中油的过程中加入硫酸和氯化钠的作用?
硫酸的作用抑制微生物活动,保存水样。

氯化钠的作用:提高水中油的萃取效率。

12、重量法测定的是污水和废水中油哪部分物质?
此法测定的是酸化样品中可被石油醚萃取的、且在试验过程中不挥发的物质总量。

13、水中细菌总数测定的原理?
细菌总数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主要卫生指标,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规定水样中细菌总数测定是1ml水样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中37℃经24小时培养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一般规定1毫升水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

14、若检测自来水水样,如何取样?
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min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1-2min后,以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15、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如何取样?
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cm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16、菌落计数时的基本要求?
1.计数时,对那些看来相似、距离很近但不相触的菌落,应一一计数。

那些紧密接触而外观相异的菌落,也应一一计数。

2.计数时,对那些看来相似、距离很近但不相触的菌落,应一一计数。

那些紧密接触而外观相异的菌落,也应一一计数。

3.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超过300时,要对原水样进行稀释。

结果要以测出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17、空气中NOx的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以NO和NO2形态存在。

测定时将NO2用吸收液吸收后,首先生成亚硝酸和硝酸。

其中,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因为NO2(气)不是全部转化为NO2-(液),故在计算结果时应除以转换系数(称为Saltzman实验系数,用标准气体通过实验测定)。

18、按照氧化NO所用氧化剂不同,分为哪两种氧化方法?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19、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目前测定空气中TSP含量广泛采用重量法,其原理基于: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已恒重的滤膜,则TSP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的浓度。

该方法分为大流量采样器法和中流量采样器法。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法。

20、环境噪声监测的天气条件要求?
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21、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多高?如测量交通噪声应选择的测点位置要求?
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

测量交通噪声应选择的测点位置要求: 在每个交叉路口之间的距交叉中50m以上选择一个测点,测点在马路边人行道上,离马路20cm。

22、环境噪声监测中L10、L50、L90所代表的含义?
将监测中得到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L10表示第10个数据,L50表示第50个数据,L90表示第90个数据。

2、操作题:1、滴定实验
2、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曲线
3、超净台的使用和微生物的图板
4、大气采样器的使用
5、噪声监测仪的使用和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