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会看病》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看病的基本过程和礼仪,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看病的基本流程和相关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症状提出问题,帮助他人寻求帮助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课文及相关练习。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笔记本、幻灯片等。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排列整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小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看病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习并讨论生词语句。

2.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3.学生分组展示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第三步:课文拓展1.教师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达看法。

2.学生表达就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礼仪。

第四步:巩固练习1.学生个人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小组互评。

2.教师针对错题和易错题进行讲解。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讲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搜集相关医疗知识,写下体会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需要更多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三篇】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自主阅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母亲感情变化,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队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说母爱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我的心立刻软了。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学会看病教案 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学会看病教案 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会看病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咨询”、“名医”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学会关爱他人,学会看病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疾病,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看病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疾病知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本课主人公,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去看病?(2)讨论看病的过程中,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3)讨论主人公在看病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品质?4.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复述主人公看病的过程。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正确看待疾病。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题目为:“我学会了看病”。

6. 板书设计学会看病主人公:困难:解决方法:品质: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正确使用生字新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主人公的行为和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表现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态度,正确看待疾病,勇敢面对生活。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读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字新词。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三篇】

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词典理解打蔫、晦涩、残忍、滔滔不绝、火上浇油、按图索骥、局促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课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换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经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联合,让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感情的熏陶,获取思想的启示,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睦一致。

教课重 , 难点自主阅读课文, 学习作者经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绘, 领会母亲感情变化 , 感觉特别的母爱方式 , 激发学生独立面队生活 , 磨炼意志的能力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说母爱1.赏识《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2.叙述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都以前有过这样的领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相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指引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己经历等方面去说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体贴入微的。

但是有一位母,当儿子患病的候,做多年医生的她不只不在家里儿子找治病,反而逼儿子单独去医院看病。

位母究竟不自己的儿子?她当又是怎么想的呢?我就一同来学《学会看病》篇文。

二、文,懂母1.一文。

1学生自文,把文准通。

自文,能够学生用自己喜的方式默、朗、速⋯⋯而后学生自己工具或与同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要点理解打蔫、、残忍、滔滔不绝、火上浇油、按索、局促不安等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

学生提出的,采纳两种方式解决同学相互解决,留待深入理解。

2.二文。

1按要求文画出描绘母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几遍,领会母的感情化。

做出决定──举棋不定──心懊悔──自担忧──勇气回升3深入理解感悟侧重引学生理解以下句子我的心马上了。

是啊,孩子竟是孩子,并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心里矛盾,子之心昭然若揭我想我必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在孩子有病的候,不只不帮助他,他火上浇油。

深深自,足子之切地流,像沙漏入我局促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是痛苦地收成一。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原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原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如何看病。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关键词句的掌握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看病流程。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看病话题的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语气。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停顿等。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交流感悟。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分析关键词句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析。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2.深入分析课文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看病流程。

3.情境模拟学生分组,模拟看病过程。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看病经历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

在情境模拟环节,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1.深入分析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去看病的流程是怎样的?”学生回答:“作者先是自己观察病情,然后决定去看病,接着挂号、就诊、拿药。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看病时的常用表达和基本对话;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3.能够向医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并主动询问医生的建议;4.培养学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正确的看病表达;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

三、教学难点1.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2.学会询问医生的建议。

四、教学准备1.课文《学会看病》的PPT课件;2.医生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常用看病表达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看病时常用的表达方式和问题;•通过图片和简短的对话,激发学生对看病话题的兴趣。

2.展示与练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表达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表达方式。

3.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常用看病表达。

第二课时: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常用看病表达;•提问学生:看病时除了表达疾病外,还需要表达什么?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描述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阅读课文《学会看病》,注意文中的描述方式和用词。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方式。

第三课时: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1.导入(5分钟)•随机提问学生:看病时为什么要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病情,并更好地和医生沟通。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准确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会看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会看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认识“戚、乃、搜、枉、涉、踏、策”7个生字,正确读写“打蔫、糟糕、冰释、弧线、抽泣、安慰、卿卿我我、突如其来、不怀好意、无可奈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打蔫”“糟糕”“轻车熟路”“埋怨”“徒劳无功”“按图索骥”“如释重负”“心有余悸”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理解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一片苦心。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和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人物印象激趣,导入揭题1.回忆已学过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为救儿子而不怕任何危险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小组合作,读懂内容。

4.汇报交流。

5.重点引导体会儿子面对这次“考验”所表现出的紧张与缺乏自信的心情。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自主阅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做出决定后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学生画出有关语句后,进行汇报交流并相机出示相应句子。

(2)指导朗读这些句子,体会母亲感情变化过程及这样写的好处。

2.感悟母亲对儿子没有按计划行事而带来的后果的感受以及她一瞬间的想法。

(1)读第4自然段中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

(2)结合文中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想象母亲当时的想法和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体会母亲感情再次发生变化的原因(1)指名读第7自然段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

(2)联系前文仔细体会母亲感情变化的原因。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1)自由读最后一段,思考并回答: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结合文中词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学会看病》的文章内容,掌握生病时应怎样去看病,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3.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及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病情,掌握看病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2.难点:掌握文章篇目层次结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5分钟)1.让学生说出生病时应该怎么做,如去看病、吃药等等;2.反思上次的身体检查,复习如何保健身体。

3.2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学会看病》的文章背景:文章讲述了小朋友跟着妈妈去看病,但因为处理不当而感染细菌。

学生应该掌握看病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预防疾病的方法。

3.3 认真阅读篇章(20分钟)1.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找出篇章结构,理顺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旨;2.学生可在这个过程中用笔圈出不懂的单词或短语,记录下来。

3.4 团队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自己想出如何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和保健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5 联络讨论(10分钟)让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互动,讨论其他组的展示方式,总结自己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不足之处。

3.6 语言扩展(15分钟)通过老师提供的词汇卡片,学生动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应的生词。

3.7 课外延伸(10分钟)为了加强对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安全知识的书籍、图片或视频,供学生在课后自由阅读。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小组互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来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口语表达的准确性;2.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用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保持好健康。

3.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互动表现,来考察学生对于预防疾病和保健的实际受益,并评估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会看病》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这样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编的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学会看病教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

(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勾画词语。

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

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

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其间。

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
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
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5、说一说
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
看法,请你说说吧。

(全班交流)
五、拓展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