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垂盆草颗粒中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药物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垂盆草颗粒中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华燕青张楠2(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陕西西安710065)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 P L C)同时测定垂盆草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与异鼠李素的含量。
方法色谱柱Therm o Scientific A c c l a i m T M R S L C 120 C18(2. 1 m m x100 m m,2.2 (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 : 50),柱温为30 P!流速为0.3 m L * m m'检测波长为360 n m,进样量1 (L。
结果槲皮素、山柰素与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 000 (;,20~400 (g,20~400 (g,且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 0.999 9,0.999 9,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 S 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n =9)分别为99. 35%,99. 38%,98. 91%,R S D分别为1.04%、0. 98%、1.01%。
结论该法高效、准确、灵敏,可作为测定垂盆草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与异鼠李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垂盆草颗粒;含量测定;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doi:10. 3969/j. issn. 1009 -6469. 2018. 08. 007Determination of three fl^vonoids components in chuipencaokeli by UPLCHUA Yanqing1,ZHANG Nan2(1. Yangling Vocational M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2.XVan Institutegor Food and Drug Control,XVan,Shaanxi71006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ree favonoids components in chuipencaokeli by UPLC. Methods Thermo Scientific AcclaimTM R S L C120〇8 chromatographic column (2. 1m m x 100 m m,2. 2 (m)was used,witli metlianol-0.4%phosphoric acid (50 : 50)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the f o wrate of 0. 3 m L * min 1.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360 n m,colu m n temperature was 30P a n d injection volume was 1(L.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was 50-1 000 (g for meletin,20 kaempferide,20—00 (g for isorhamnetin. There w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R S D s of precision,st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testswere less than 2. 0%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 35%,99. 38%,98. 19%(R S D <2% ). Conclusion The method i srapid,accurate and effective. I t i s reliabl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ree favonoids in chuipencaokeli,which provide a basis forquality standards.K e y w o r d s:U P L C;Chuipencaokeli;Content;Determination;Meletin;Kaempferide isorhamnetin垂盆草(Sedum s r e t u m6unge)为景天科植 物,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的功效,可用 于治疗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烫伤、烧伤及急慢性肝 炎湿热淤结症[1]。
垂盆草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顾丽亚摘要:目的: 综述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覆盆子药材,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和开发新制剂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关于覆盆子的国内外文献。
结果与结论: 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黄酮、生物碱和酚酸类等,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血脂、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进一步开展覆盆子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覆盆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 Rubus chingiiHu 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
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遗尿尿频、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目暗昏花等〔1〕。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已经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为了更好的对其开发利用,深入研究其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仅对近年来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覆盆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二萜(苷) 、三萜(苷) 、黄酮(苷) 、甾体、生物碱等。
1.1 二萜(苷)Takashi 等〔2〕从覆盆子叶中分离得到 5 个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 goshonosidies F1~ 5。
见表 1 所示。
表 1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化合物化合物 Mr 分子式goshonosidies F1 468 C25H40 O8goshonosidies F2 468 C25H40 O8goshonosidies F3 628 C31H48O13goshonosidies F4 614 C31H50O12goshonosidies F5 630 C31H50O131. 2 三萜(苷)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的三萜(苷) 类成分有 14 个,见表 2所示。
表 2 覆盆子中三萜类成分化合物 Mr 分子式文献Fupenzic acid 484. 3 C30H44O53oleanic acid 456. 7 C30H48O34ursolic acid 456. 7 C30H48O34maslinic acid 472 C30H48O442α-hydroxyursolic acid 472 C30H48O44arjunic acid 488 C30H48O542a,3a,19a-trihydroxyolean-12-ene-28-oic-acid 488 C30H48O55sericic acid 504 C30H48O65hyptatic acid 504 C30H48O65euscuphic acid 488 C30H48O55tormentic acid 487 C30H48O562α,19α,24-trihydroxyurs-12-ene-3-oxo-28-acid 502 C30H46O66nigaichigoside F1 766 C36H58O117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 486 C30H46O571. 3 甾体从覆盆子中分离出的甾体类物质有β-谷甾醇〔3〕,胡萝卜苷〔12〕,豆甾-4-烯-3β,6a-二醇〔5〕,stigmast-5-en-3-ololeate〔13〕。
垂盆草颗粒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HPLC 测定方法研究

垂盆草颗粒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HPLC 测定方法研究汪正宇【摘要】目的:建立垂盆草颗粒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HPLC 测定方法,为制定该制剂质量标准中定量测定方法及限度提供依据。
方法色谱柱:SunFire-ODS C18(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速:1.0 mL ·min -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
结果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4.35~429.43、10.83~135.37、12.39~154.9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n =6)分别为99.2%、99.3%和99.1%,RSD 分别为0.26%、0.29%和0.77%。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垂盆草颗粒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测定提供可靠的方法。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2页(P1474-1475)【关键词】垂盆草颗粒;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HPLC【作者】汪正宇【作者单位】宿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徽宿州 234000【正文语种】中文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为景天科植物,全草入药,清热解毒,治痈肿、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烫伤、烧伤,也是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从垂盆草中分离并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及其苷、三萜、甾醇、生物碱、氰苷、氨基酸、糖类等。
垂盆草颗粒是由垂盆草的新鲜全草经提取、制粒制备而成的中成药,具有清利湿热、降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急慢性肝炎湿热瘀结证[1-2]。
为全面控制药品质量,我们结合参考文献[3-7],对垂盆草颗粒中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建立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建立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该药活性成分,以便控制药品质量。
垂盆草的现代实验和临床研究综述-论文

垂 盆 草为 景 天科 植 物 垂 盆草 ( S e d u m s a r me n t o — s l i m B u n g e ) 的新 鲜 或 干燥 全 草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月” 相符 , 故 判定 为 同一植 物 。由此推 论垂 盆草 最早
出 自《 本草纲 目拾遗》 。
垂 盆草 对机 体 不 同免 疫状 态起 到 的作用 不 同 , 对 处 于免 疫 抑 制 状 态 的细 胞 免 疫 可 能 起 到免 疫 调
节作用。林以宁… 1 等 研究了垂盆草制剂中 3 组水溶
性 成 分 I、 Ⅱ、 Ⅲ的免 疫 活 性 , 证 实 了 I、 Ⅱ对 泼 尼 松 所致 免 疫低 下 小 鼠有 免疫 增 强作 用 , Ⅲ对 正常 小 鼠有免 疫抑 制作 用 。张邦 祝㈦研 究垂 盆草 水 溶性 成 分 的药理 活 性 , 证实 了垂盆 草 3中水溶 性 成 分 的免 疫 活性 和 免 疫 调节 作 用 与机 体 所 处 的免 疫 状 态 密
细胞进 入 G 2 / M 期 ,这可 能 与 c — M y c 基 因表达 的下 调 密 切 相 关 ;并 且 能抑 制 He p G 2细 胞 的 V E G F分 泌 ,初 步推 测 垂 盆 草 醇 提 取 物具 有抗 血管 生成 作 用 。陈雨 洁【 9 1 等 检测 了垂 盆草 的的 乙酸 乙酯 和正 丁 醇 提 取 部 位 及 总 黄 酮 提 取 物 对 人 肝 癌 细 胞 株 H e p G 2 、人食 管癌 细胞 株 E C 1 0 9 及 人结 肠 癌细 胞株
汇编: 用 半 支 连 同 香糟 捣 烂 , 少加食盐 , 包住 患处 ,
垂盆 草 的利 胆 退 黄作 用 明显 , 故 临 床 多用 于 肝 病 的治疗 ,实 验研 究 中亦 多 建立 动 物肝 损 伤模 型 。
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佛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较大的不同,前者的主要的组分是:柠檬烯和12甲基2(12甲乙基)2苯,含量为4814%和3018%。
后者的主要组分为:柠檬烯、32羟基23,72二甲基21,62辛二酸、丁酸里哪酯和32环己醇212甲基2,Α,Α,42三甲基2乙酸酯,含量分别为: 15134%、10149%、15116%、25103%。
这一结论与1998年黄晓钰等报导佛手油的主要成分是苎烯、萜品油烯、Β2蒎烯、Β2月桂烯区别。
另外与陈家华等[4]报道的佛手果头香挥发油的主成分为柠檬烯和蒈烯也有区别。
这说明品种、产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造成佛手油成分的差异。
参考文献:[1] 王浴生主编1中药药理与应用[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 江苏新医学院1中药大辞典[M]1上册1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3] 黄晓钰,钟秀茵,苏 毅,等1佛手柑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定[J]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10121061[4] 陈家华,林祖铭,金 声,等1佛手果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1北京大学学报,1989,(2):20522101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梁侨丽1,徐连民2,庄颖健13,吴铁军1Ξ(1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21连云港康缘制药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001)中图分类号:R2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1)04030501 中药垂盆草S ed um sa r m en tosum B unge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木植物,我国分布广泛。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淋、疔痈、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及各种急慢性活动性肝炎[1]。
广泛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垂盆草及其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肝炎作用。
为了广泛筛选该中药中抗肝炎活性成分,为药材和制剂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我们对垂盆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2香树酯酮(∆2am yrone),Β2谷甾醇(Β2sito st2 ero l),胡萝卜苷(douco stero l),苜蓿苷(tricin272Β2D2 glucop yrano side)以及丁香酸(syringic acid)。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顾丽亚摘要:目的: 综述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覆盆子药材,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和开发新制剂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关于覆盆子的国内外文献。
结果与结论: 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黄酮、生物碱和酚酸类等,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血脂、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进一步开展覆盆子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覆盆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 Rubus chingiiHu 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子,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
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遗尿尿频、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目暗昏花等〔1〕。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已经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为了更好的对其开发利用,深入研究其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仅对近年来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覆盆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二萜(苷) 、三萜(苷) 、黄酮(苷) 、甾体、生物碱等。
1.1 二萜(苷)Takashi 等〔2〕从覆盆子叶中分离得到 5 个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 goshonosidies F1~ 5。
见表 1 所示。
表 1 ent-labdane 型二萜糖苷化合物化合物 Mr 分子式goshonosidies F1 468 C25H40 O8goshonosidies F2 468 C25H40 O8goshonosidies F3 628 C31H48O13goshonosidies F4 614 C31H50O12goshonosidies F5 630 C31H50O131. 2 三萜(苷)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的三萜(苷) 类成分有 14 个,见表 2所示。
表 2 覆盆子中三萜类成分化合物 Mr 分子式文献Fupenzic acid 484. 3 C30H44O53oleanic acid 456. 7 C30H48O34ursolic acid 456. 7 C30H48O34maslinic acid 472 C30H48O442α-hydroxyursolic acid 472 C30H48O44arjunic acid 488 C30H48O542a,3a,19a-trihydroxyolean-12-ene-28-oic-acid 488 C30H48O55sericic acid 504 C30H48O65hyptatic acid 504 C30H48O65euscuphic acid 488 C30H48O55tormentic acid 487 C30H48O562α,19α,24-trihydroxyurs-12-ene-3-oxo-28-acid 502 C30H46O66nigaichigoside F1 766 C36H58O117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 486 C30H46O571. 3 甾体从覆盆子中分离出的甾体类物质有β-谷甾醇〔3〕,胡萝卜苷〔12〕,豆甾-4-烯-3β,6a-二醇〔5〕,stigmast-5-en-3-ololeate〔13〕。
复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讲解

复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讲解复垂盆草(Epimedium sagittatum)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也被称为淫羊草。
它在传统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具有补肾壮阳、活血化瘀、抗炎止痛等功效。
近年来,关于复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提取分离和鉴定等方面的研究,以下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讲解。
复垂盆草主要成分可以分为黄酮类、多酚类、碱类和其他类物质。
黄酮类是复垂盆草中含量最丰富的化学成分,它包括淫羊藿苷、低聚黄酮、异黄酮和黄铁皂苷等。
淫羊藿苷是复垂盆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提高性功能、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淫羊藿苷能够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改善阴茎海绵体的勃起功能。
此外,淫羊藿苷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过氧化物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多酚类是复垂盆草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糖苷、鞣质和黄酮醇等。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过氧化物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损伤。
研究表明,复垂盆草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并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碱类是复垂盆草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包括淫羊藿碱、咖啡碱和咖啡动啡碱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研究表明,复垂盆草中的碱类成分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积聚,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除了上述成分外,复垂盆草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类物质,如氨基酸、挥发油和苷类等。
其中,氨基酸是复垂盆草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提供营养、调节体内代谢的作用。
挥发油是复垂盆草中的一类芳香物质,可以提供草药的特殊香味,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苷类是复垂盆草中含量较低的化学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综上所述,复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它主要含有黄酮类、多酚类、碱类和其他类物质,这些成分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凉、味甘淡,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1]。
垂盆草在我国分布广泛,民间用于治疗各种肝炎。
临床应用表明,垂盆草能显著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且无副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报道已从垂盆草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氰苷类、甾醇类、黄酮类、萜类、木脂素及氨基酸等。
本文对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的各种化学成分(共102种)进行总结,为阐明垂盆草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1、生物碱类化合物早在1949年,Marion[2]就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两个生物碱:N-甲基异石榴皮碱(1, N-methylisopelletierine),1-甲基-2-β-羟丙基哌啶(2,1-methyl-2-(β-hydroxypropyl)-piperidine),其中化合物2为一个具有旋光性的外消旋体。
Kim[3]对4个垂盆草生物碱提取物进行GC分析,其中主要含有N-甲基异石榴皮碱,1-甲基-2-β-羟丙基哌啶和异石榴皮碱(3, isopelletierine)三个生物碱。
后来,Morikawa[4]又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乙酰基-β-咔啉(4, l-acetyl-β-carboline),(3S,8aS)-3-((R)-sec-but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5),(3S,8aS)-3-((S)-sec-but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6)。
2、氰苷类化合物1979年,方圣鼎[5]从垂盆草的水溶性部位分离到一种氰苷类成分——2-氰基-4-O-β-D-葡萄糖反丁烯-2-醇,并命名为垂盆草苷(7, sarmentosin),并指出其为抗肝炎活性成分;同时,在稀碱溶液中室温放置即可定量地转化成异垂盆草苷(8, sarmentosin),其生理活性则消失。
诸国华[6]于1999年人工合成了垂盆草苷。
3、甾醇类化合物1997年,何爱民[7]从垂盆草的新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9, β-sitosterol)、胡萝卜苷(10,daucosterol)、3β,6β-豆甾-4-烯-3,6-二醇(11, 3β,6β-stigmast-4-en-3,6-diol)和3β,4α,14α,20R,24R-4,14-二甲基麦角甾-9(11)-烯-3-醇(12, Sarmentosterol)4种甾醇类化合物。
潘金火[8]、梁侨丽[9]也先后分别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甾醇类化合物。
4、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目前国内学者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较多的一类物质,主要有四个结构类型: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查尔酮类,这些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
何爱民[10]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13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木犀草素(13, lute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14, lutelin-7-glucoside)、苜蓿素(15, tricin)、苜蓿苷(16, tricin-7-glucoside)、异鼠李素-7-葡萄糖苷(17, isorhamnetin-7-glucoside)、异鼠李素-3,7-二葡萄糖苷(18, isorhamnetin-3,7-diglucoside)、柠檬素(19, limocitrin)、柠檬素-3-葡萄糖苷(20, limocitrin-3- glucoside)、柠檬素-3,7-二葡萄糖苷(21, limocitrin-3,7-diglucoside)、异甘草素(22, isoliquiritigenin)、异甘草苷(23, isoliquiritin)、甘草素(24, 1iquiritigenin)和甘草苷(25, 1iquiritin)。
潘金火[8]从垂盆草中分离鉴定出5种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7-二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鼠李糖苷(26, quercetin-3-O-α- rhamnoside)、5,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27, 5,4'-d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7-O-β-D-glucoside)。
Oh H[11]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到1个新黄酮苷:槲皮素-3-O-α-(6"'-咖啡酰基葡萄糖基-(1→2)-β-鼠李糖苷) [28, quercetin-3-O-α-(6"'-caffeoylglucosyl-(1→2)-β-rhamnoside)],以及4个已知黄酮苷:槲皮素-3-O-α-(6"'-p-香豆酰基葡萄糖基-(1→2)-β-鼠李糖苷) [29, quercetin-3-O-α-(6"'-p-coumaroylglucosyl-(1→2)-β-rhamnoside)]、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30, quercetin-3-O-β-glucoside)、异鼠李素-3-O-β-葡萄糖苷(31, isorhamnetin-3-O-β-glucoside)以及山柰酚-3-α-吡喃阿拉伯糖苷(32, kaempferol-3-α-arabinopyranoside)。
魏太明[12]从垂盆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种黄酮单体化合物:苜蓿苷、木犀草素、异甘草素、异鼠李素(33, isorhamnetin)和槲皮素(34, quercetin)。
Morikawa[4,13,14]又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18个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苜蓿苷、异鼠李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7-二葡萄糖苷、柠檬素-3-葡萄糖苷、柠檬素-3,7-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5, 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36, 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葡萄糖基-(1→2)-鼠李糖)-7-鼠李糖苷(37, kaempferol-3-(glucosyl-(1→2)-β-rhamnosyl)-7-rhamnopyranoside) 、罗汉果黄素(38, grosvenorine) 、槲皮素-3,7-二-O-α–L-吡喃鼠李糖苷(39, quercetin-3,7-di-O-α–L- rhamnopyranoside)、槲皮素-3-(葡萄糖基-(1→2)-鼠李糖)-7-鼠李糖苷(40, quercetin-3-(glucosyl-(1→2)-β-rhamnosyl)-7-rhamnopyranoside)、异鼠李素-3-葡萄糖-7-鼠李糖苷(41, isorhamnetin-3-glucosyl-7-rhamnopyranoside)、异鼠李素-3-(葡萄糖基-(1→2)-鼠李糖)-7-鼠李糖苷(42, isorhamnetin-3-(glucosyl-(1→2)-β-rhamnosyl)-7-rhamnopyranoside)、sarmenosidesⅠ—Ⅶ(43—49)。
5、萜类化合物何爱民[15]又于1998年从垂盆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3种已知三萜类化合物δ-香树酯酮(50, δ-amyrone)、δ-香树酯醇(51, δ-amyrin)、3 –表-δ-香树酯醇(52, 3-epi-δ-amyrin),以及1种新的三萜类化合物18β-过氧氢-齐墩果烷-12(13)-烯-3-酮(53, sarmentolin)。
潘金火[8]、梁侨丽[9]等也先后都分离得到其中的一些三萜化合物。
Morikawa [4,16,17,18]通过对新鲜垂盆草水提物进行系统分离,从中得到一类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即megastigmane 类化合物,共报道了31个该类化合物:sarmentoic acid (54)、sarmentol A(55)、sedumosides A1—A6(56—61) 、B (62) 、C (63) 、D (64) 、E1—E3 (65—67) 、F1 (68) 、F2 (69) 、G (70) 、H (71) 、I (72) 、(3S,5R,6S,9R)-Megastigmane-3,9-diol(73) 、Myrsinionside A(74) 、Myrsinionside D (75) 、Alangionoside A (76) 、Alangionoside J(77) 、Platanionoside D(78) 、Staphylionoside(79) 、3-hydroxy-5,6-epoxy-β-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80) 、neosedumosidesⅠ—Ⅴ(81-84)。
Morikawa[4]还从其中分离出3个单萜类化合物:4R-p-menth-1-ene-7,8-diol 7-O-β-D-glucopyranoside (85)、4R-p-menth-1-ene-7,8-diol 8-O-β-D-glucopyranoside (86)、(R)-α-terpinyl-β-D-glucopyranoside (87)。
6、其他成分Morikawa[4]还从新鲜垂盆草水提物中分离出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pinoresinol-4,4'-di-O-β-D-glucopyranoside (88)、(+)-isolariciresinol (89)、woorenoside Ⅺ(90)、(+)-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 (91)、secoisolariciresinol (92)、(3R,4S,5S,6R)-2-(((2R,3S)-2-(4-hydroxy-3-methoxyphenyl)-5-(3-hydroxypropyl)-6-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3-yl)methoxy)-6-(hydroxymethyl)-tetrahydro-2H-pyran-3,4,5-triol (93)、(+)-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94)、(+)-lariciresinol-4,4'-bis-O-β-D-glucopyranoside (95),以及4个芳环族、脂肪族化合物:2-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 (96)、2-phenylethyl-D-rutinoside (97)、eugenyl-β-D-glucopyranoside (98)、octa-1-en-3-yl-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