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分析共76页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其作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优美瑰丽的语言让后世茅塞顿开。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几个名篇进行深度赏析与解读,带您一窥这些经典之作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一、《红楼梦》——古代名著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者曹雪芹以丰富细腻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通过荣府的荣、宁两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告诫人们世事无常,富贵不永。

《红楼梦》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展现了社会阶层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其中,贾府的堂奴黛玉因对世俗和虚幻的误解而感到苦闷,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这个形象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伦理及其荒谬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由刘勰所著,包含了对文学创作要求的全面展示。

全书从文学创作方法、修辞艺术、文学理论等多个层面进行阐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心雕龙》首先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内外在要素,内在要素包括内容、结构、题材等,外在要素包括文字、修辞等。

刘勰认为,一个作品的成功在于内外互补,艺术形式与思想内涵相得益彰,才能形成优秀的作品。

此外,《文心雕龙》还讨论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文学应该注重表达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刘勰在书中提到了许多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例如夸张、借古喻今等,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诗经》——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诗歌集合,它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诗经》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方式,创造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

《诗经》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祭祀、婚嫁、田园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人情世故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诗经直观地展示了古代社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优秀课件)分析

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优秀课件)分析

三、中国神话的特征
• 忧患意识 • 反抗精神 • 爱民倾向
四、神话的影响
•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 • 一是作为素材,成为后世文学的故事宝库。 • 二是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 的志士仁人为理想而奋斗。 2、为后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优美的艺 术形象。 3、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新奇夸张的艺术手段,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最 初的源头,对我国后世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 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公元196年至公元589年
• •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 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 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 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五、楚辞的产生
• “楚辞”定义
•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 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歌辞。它“书 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宋· 黄伯思 《翼骚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 宋诸作以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 辞》,于是《楚辞》又作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流传于世。
•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 从社会思想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 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相对而言, 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 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 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判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判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判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人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与评判,能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而对古代文学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特点、解析方法以及评判标准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在古代社会中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思想和道德价值观的反映。

古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文化积淀:古代文学作品融合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2. 值得尊崇:古代文学作品经历了古代社会的检验与推崇,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值得后人学习与研究。

3. 艺术表现力: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力,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方法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进行,以深入理解和评价作品的内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析方法:1. 历史背景与文化情境分析:通过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理解当时的文化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文学形式与结构分析:扣住作品的文学形式和结构特点,例如诗歌的韵律、散文的句式,以及小说的叙事结构等,进一步展开分析与解读。

3. 文本解读和语言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关键词、隐喻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文学技巧,以及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4. 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分析:审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判,需要借助一些客观标准来进行衡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评判标准:1. 内涵深度:作品是否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以及对当时社会和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2. 艺术表现力: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是否独特、卓越,以及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欣赏经典作品的赏析与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欣赏经典作品的赏析与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欣赏经典作品的赏析与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丰厚。

在各个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上,古代文学无疑是最为重要和独特的部分,包括了许多流传至今、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欣赏和解读,来探究古代文学的精髓,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文化启示。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小说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细节刻画,描绘了一幅神秘、又充满真实感的家族风云之谜。

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到金陵十二钗,作者曹雪芹透过这些独特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道德、人性弱点和封建社会的腐败。

二、《论语》《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之一。

书中整理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涉及很多方面,如仁、义、孝、友、君子、君子之道等,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思想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三、《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其思想内容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即万物的源头是由一种无形无质的“道”构成的。

在《道德经》的经典语录中,关于追求心灵平静、求得人生幸福、实践社会公正和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引领着人们不断探索内心真谛和人生价值。

四、《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范之一,记录了周王室和诸侯贵族周周之言,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最早和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涵盖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包括了诸如礼乐文化、儒家思想、封建伦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相统一的代表作品之一。

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负盛名、影响深远的作品之一,它是以三国时代为背景,描绘了各路英雄豪杰的谋略和战斗,是中国文学的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虽然它是历史小说,但是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价值,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虚怀若谷、拿得起放得下”等都成为了人们信仰的组成部分,深入民心。

文学古代文学名篇的鉴赏与分析

文学古代文学名篇的鉴赏与分析

文学古代文学名篇的鉴赏与分析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境。

本文将着眼于古代文学名篇的鉴赏与分析,探究其价值与意义。

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绘《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深刻的人物形象描绘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

贾宝玉虽为贾府的长子,却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他的光辉与阴暗、善良与堕落交织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则是一个形象独特、性情古怪的女子,她的痴情与才情使她成为小说中备受关注的角色。

而薛宝钗作为贵妃的女儿,她的端庄和聪慧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经典之作,作者通过对108位英雄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崇高的品德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其中,宋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刚正不阿、正直坚毅品质的英雄人物。

而其他英雄人物如李逵、吴用等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振奋的英雄画卷。

三、《西游记》中的寓言意蕴《西游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神韵之作,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富有寓言意味。

尤其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三位形象鲜明的主角,大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孙悟空作为一个熟悉中国读者的形象,代表了智慧和勇气,他通过四大金刚、牛魔王等的战胜,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的斗争。

猪八戒是一个情感丰富、憨厚可爱的形象,他所体现的淳朴与豪放,让读者在欢笑之余反思人性的善良和纯真。

沙僧则是一个沉默寡言、深思熟虑的形象,他的思考与默默付出,给人一种静谧与深情的感受。

四、《论语》中的细腻言行《论语》是古代文学中一部思想价值巨大的著作,其中孔子的言行举止被人尊为天下圣人的楷模。

孔子精研礼乐之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教育。

他的行为端庄、举止得体,使他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榜样。

正是《论语》中的这些细腻言行,才使得孔子的思想与智慧广为传颂。

五、《诗经》中的意境描绘《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称为“诗的鼻祖”。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评析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评析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评析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作者巧妙的笔触和深度的描绘,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艺术鉴赏和评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以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风格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曲、散文等多种文体,每一种文体都融入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唐代诗歌以其豪放的气势和艺术性的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宋代词作以精巧的笔墨和婉约的情感成为了文人雅士的最爱。

这些文学作品体现了古代文学的风格特点,如古诗中以气势磅礴的山水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古词则以抒发爱情、离愁别绪为主题,通过婉约的词藻和深沉的情感打动读者;而古代戏曲则以唱词、念白和动作表演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历史故事和人物。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1. 诗歌的艺术鉴赏古代诗歌以其简练高雅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寓意被广大读者所喜欢。

例如《登鹳雀楼》这首王之涣的诗,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描写,表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观的讴歌和对名高壮丽境界的向往。

古代诗歌的艺术鉴赏主要从诗的艺术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三个方面来展开。

艺术结构是指诗歌的体裁、格律和韵律等方面,它决定了诗的整体节奏和韵味。

意境则是指诗作在读者心中所唤起的情感和联想,它是诗歌的灵魂。

表达手法则是指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方式来达到表达自己情感和描述客观事物的目的。

2. 散文的艺术鉴赏古代散文以其自由散漫的文体和独到的见解而闻名。

例如唐代韩愈的《师说》,通过对师傅和弟子关系的讨论,旨在倡导儒家的教育理念,并表达了对传师教育的推崇。

散文的艺术鉴赏主要从结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展开。

结构是指散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布局,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和行文的层次感。

语言风格则是指作者运用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等,它影响了文章的风格和节奏感。

文化内涵则是指散文作品所涵盖的历史、哲学、人类心理等方面的思想,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理解和思考。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分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分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文史知识和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六艺”之一。

相传为孔子所编订。

本只称《诗》后世称《诗经》现存三百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写景抒情都富有艺术感染力。

汉传《诗》有申培的鲁诗、辕固生的齐诗、韩婴的韩诗、毛苌毛诗。

今传《毛诗》。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

今人都认为这部著作是战国初年魏国史官,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做,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楚辞》是西汉刘向辑集屈原、宋玉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而成的一部集子。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品。

原非一时一人所为,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临川四梦》作者、时代、几首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署清远道人。

临川人。

明代杰出的戏剧家。

《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和《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柳永:原名三变,字字耆卿,崇安人。

有《乐章集》。

汉书的体制和史记区别背诵:《采薇》《鱼我所欲也》《湘夫人》《涉江采芙蓉》《归去来兮辞》《咏怀诗·嘉树下成蹊》《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神话的内容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艺文类聚.三五历纪》、女娲补天《淮南子》2.自然神话:精卫填海、夸父追日3.英雄神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4.战争神话:黄帝伐蚩尤、刑天舞于戚、共工怒触不周山二、神话的艺术特征1.天然富于形象性和想象力。

2.表达方式属于以超现实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范畴。

首先表现在它赋予自然以生命,赋予天界以人镜,赋予人神以幻变,从而创造了种种离奇形象和境界,女娲以以五色石补天,是因为在这里天是由石板砌成的大盘子;月亮阴晴圆缺,被演绎出食下不死药的嫦娥住在这里的故事。

这些是超现实的奇想,却又在想象世界中让人们简介的捕捉到原始时代的生活剪影。

3.大胆的夸张描写。

共工一怒,能撞断不周之山,让天地宇宙变形;夸父一口能喝干黄河水、渭水。

原始人原本天真的叙述,却无意间创造了如此离奇惊人的画面,带给后人以艺术的震撼。

三、神话的作用1.首先,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2.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3.再次,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四、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1.神话素材、典故及原型被借用和化用,以构造新的神异和离奇。

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摹动人心魄的旋律,称“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山海经》中有深渊水都,“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后世便有了《搜神记》中“胡母班传书河伯”的志怪和《柳毅传》中“柳毅传书”的传奇。

这些创作直接采用神话中已经出现的人民、地名、情节元素,以生发更加新奇的表达,演绎寓意丰富的故事。

2.神话天然神奇的想象和自然形成事物拟人夸张被后世借鉴,以有意进行幻化夸诞的全新创作。

如《古诗十九首》中有对织女的相思“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李白能展开“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的异想(《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这些浪漫诗思,不再有固有的神话材料,神话般的想象和夸张却无所不在3.上古神话作为原始人类的精神产品,记录下他们的幼稚,也已他们的幼稚创造了一个个充满离奇幻想的艺术形象和境界,并影响久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的出现以及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较早的 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 位。
二、《楚辞》
屈原——是“楚辞”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中 最长的、带有自传性的、富于叙事成分的抒情长诗。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成熟。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强烈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如《十五从军征》、《战城 南》、《东门行》等。《战城南》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穷兵 黩武的罪恶,诗中对”良臣”之死并非赞美,而是伤悼,表现 了诗人强烈的反战情绪。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上山采蘼 芜》。 (3)形式自由而多样。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有四言体,有五言体,有杂言体等。丰富多样的形 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在特征
1.在内容上偏重于政治主题和伦理道德主题。
其一,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入世思想; 其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 其三,是以“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 其四,是以“允执其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
2.在艺术表现形态上具有含蓄曲折、深沉精炼的的特点。
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一直是文学的主基调, 其中《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而《离骚》则被 视为浪漫主义的先河,二者被后世文人合称为”风 骚”。成为我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现实主义, 骚——浪漫主义。
三、汉乐府
汉乐府是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 将中国诗歌引向又一个重要阶段。
1.什么是“乐府”?
从古至今,按历史发展可把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新体 诗。
古体诗是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
近体诗(今体诗)指格律诗:五、七言的绝句、律诗。
不受格律限制, 在押韵要自由 的多,韵脚可 平可仄
字数、声韵、 对仗都有严格 规定。按规定 只能押平声韵
字数、声韵、 对仗均无严格 规定。
汉乐府民歌的“双壁”: 一是悲剧性长诗《孔雀东南飞》 二是喜剧性名篇《陌上桑》
四、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成就
(一)《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基本上产生和盛行于同一个时间 段内,但他们的显著区别就是:汉乐府是一种民间作品,古诗 十九首是一种文人创作。
3.《诗经》的思想内容:
(1)歌颂周代的祖先发祥、迁徙、发展、壮大的过程和历 史事件。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 《皇矣》、《大明》等,堪称周民族史诗的重要作品。 (2)描绘了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极为恢宏的画卷和农牧渔 猎的真实场景。如《豳风·七月》、《周颂·噫嘻》等。 (3)婚恋题材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4)《诗经》中有许多作品直接反映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 实。如《魏风•伐檀》、《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现代情书一封 “你是我冬天的怀炉,夏天的桔子冰,带给我无尽的温暖 和凉快;听到你美妙的声音,让我知道什么叫做‘黄莺出谷’; 看到你迷人的嘴唇,让我知道什么是‘幻想’;啊!我的爱, 我痴痴等你这么多个月,但是,我愿意再等下去,直到你给我 ‘嫣然一笑’!噢!亲爱的,我要永远和你长相厮守!即使石 门水库干涸、日月潭没水,我也永远不变心……”
3.偏向于艺术表现,而非再现。
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一直以诗歌为主基调,偏重 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第一部分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上部 诗 歌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以表现意境为追求目标。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将合乐的称为歌。
两汉时所谓乐府是指汉代官府所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 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到魏晋六朝时却将乐府所唱的 诗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成带有音乐性的 诗体的名称。
内容分二大类,一类是供朝廷祭祀祖先所用的郊 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的“颂”相同。另一部分 则是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俗乐,都是无名氏之作,后 代称之为“乐府民歌”。
而”乐府民歌”正是乐府诗的精华之所在。
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100卷,将自汉至唐的乐府 诗分为十二类,即(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 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 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 (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2.主要思想内容有: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汉代土地兼并剧烈, 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 乐府诗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的血泪控诉。如《妇病 行》、《孤儿行》等。 (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汉自汉武帝后,长期的对 外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民歌描写 了战场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残忍。如《战城南》、 《十五从军行》等。 (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抗议。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比重最大
我国文学如日月惊天,万古长新;如江河行地,源远 流长。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首屈一指的比重,文化主要 由“文、史、哲”构成,其中“文”占首席地位。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外在特征
1.容易引起具体意象。 2.中国诗歌具有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3.诗歌具有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4.古代文学以文言为主
一、《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 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四言诗。
2.表现手法主要分为赋、比、兴三类。 它和风、雅、颂一起被称为《诗经》“六 义”。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 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连用四个明喻, 表现美人之美,成为古代文学中描写美 人的观止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