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七年级国学经典读本(7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读本》初中第一册

先秦部分

一、《诗经》四首

1、鹤鸣

《诗经·小雅》

[正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萚[4]。他山之石,可以为错[5]。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 1 ]皋(gā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

[ 2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3 ]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

[ 4 ]萚(tuï):落下的树叶。

[ 5 ]错:磨玉的石块。

[ 6 ]榖:楮树。

[导读]《诗经·小雅·鹤鸣》可以看作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向前走,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残枝枯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用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进而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从而形成一幅

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图画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充满诗意。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2、伐木

诗经·小雅

[正文]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4]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5]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注释]

[ 1 ]丁丁:伐木的声音。

[ 2 ]嘤嘤:鸟和鸣的声音。

[ 3 ]幽谷:深谷。乔木:高树。

[ 4 ]相:视,看。

[ 5 ]矧:况且。伊:这。

[导读]诗章以鸟鸣求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朋友,表现了古人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3、楚茨

诗经·小雅

[正文]为宾为客,献[1]酬[2]交错。礼仪卒[3]度[4],笑语卒获[5]。[注释]

[ 1 ]献:主任劝宾客饮酒。

[ 2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 3 ]卒:尽,完全。

[ 4 ]度:适度。

[ 5 ]获:得宜,恰到好处。

[导读]宴席礼仪是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交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当把握得体,表现适度。

4、烝民

诗经·大雅

[正文]仲山甫[1]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2],小心翼翼[3]。古训是式[4],威仪是力[5]。

[注释]

[ 1 ]仲山甫:一作仲山父,周宣王大臣,任卿士。

[ 2 ]令:美,善。仪:风度,仪容。色:颜色,表情。

[ 3 ]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 4 ]古:同“故”。故训:先王之遗典。式:效法。

[ 5 ]威仪:礼节法度。力:致力,从事于。

[导读]人格之美,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道德修养高,待人态度好,谦虚谨慎。

二、《山海经》六则

1、崦嵫山(节选)

《山海经》

[正文](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1]。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榖,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

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2]。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3],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注释]

[ 1 ]崦嵫之山:日没所入山也。

[ 2 ]砥砺: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砺也。

[ 3 ]蜼身犬尾:蜼,猕猴属也,音赠遗之遗,一音诔。尾又作眦。

[导读]《山海经·西次四经》记载,崦嵫山在鸟鼠同穴山向西南三百六十里的地方,为西方第四列山系之最后一山。《山海经》对于此山的描述,内容神奇灵异,语言精炼简洁,文质兼美,堪称《山海经》一书的典范之作。

2、女娲之肠

《山海经·大荒西经》

[正文]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1]栗广之野,横道[2]而处。

[注释]

[ 1 ] 处:居。

[ 2 ] 横道:断道。

[导读]《山海经》是现存我国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原题为夏禹、伯益所作,实际当出于春秋、战国时人之手,秦汉间又有附益。全书共八十卷,记述海内外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等,多及异物和神奇灵怪,保存了不少我国古代的神话资料。此传

说是女娲系列神话故事中早期的一个传说。

3、精卫填海[1]

《山海经·北山西经》

[正文]发鸠之山[2],其上多柘木[3],有鸟焉,其状如乌[4],文首[5],白喙[6],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7]。是炎帝之少女[8],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9]。

[注释]

[ 1 ]精卫:鸟名。又名誓鸟、冤禽、志鸟,俗称帝女雀。传说这种鸟曾在东海淹死。

[ 2 ]发鸠:山名。旧说在山西省长子县西。

[ 3 ]柘(zhâ)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 4 ]乌:乌鸦

[ 5 ]文首:头上有花纹。

[ 6 ]喙(huì):鸟嘴。

[ 7]詨(xiāo):呼叫。“精卫”原是这种鸟叫的声音。

[ 8 ]炎帝:即神农氏。

[ 9 ]堙(yīn):填塞。

[导读] 这个故事可能产生在沿海的部落。由于那里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女娃化鸟、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的抗争,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鲧禹治水[1]

《山海经·海内经》

[正文]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2],不待帝命。帝命祝融[3]杀鲧于羽郊[4]。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5]。

[注释]

[ 1 ]鲧(gǔn):人名,禹的父亲。

[ 2 ]帝:指天帝。息壤:一种神土,息有生长的意义,自己生长不止,所以能堵塞洪水。

[ 3 ]祝融:火神之名。

[ 4 ]羽郊:羽山的近郊。

[ 5 ]九州:古时分中国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

[导读]在古代的治水神话中,鲧和禹都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鲧为了人民的利益,背叛统治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禹继承父亲的未竟之业,艰苦抗争,终于制服洪水。鲧和禹一直成为人民热烈歌颂的英雄。

5、黄帝擒蚩尤[1]

《山海经·大荒北经》

[正文]蚩尤作兵[2],伐黃帝。黃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3]。应龙[4]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4],纵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5]。雨止。遂杀蚩尤。

[注释]

[ 1 ]黄帝:上古帝号。传说称轩辕氏,亦即有熊氏,诛蚩尤之后被诸侯尊为帝。蚩尤:人名,实际上当是一个氏族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