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doc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下面句子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毕淑敏说:“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
”B.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C.平凡如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去耕耘。
D.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二、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三、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四、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B.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夸张)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D.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比喻)六、下列判断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谢谢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海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他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排比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比喻反语排比反语七、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官话。
黄梅戏妆容不同于其他剧种那样力求色彩艳丽旖旎,其更像一株氤氲山岚,缱绻万千,追求清秀淡雅。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下列各项中,和“整个宁波城都在柔弱地颤抖”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做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
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做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
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
那对粥的描写,使你仿佛立即看到了猪食;女工们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面的粥汁,蹲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
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诉诸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
高考专题练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

高考专题练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附答案解析)1.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们一定要将红色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A.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 乱石穿空,惊涛拍伴,卷起千堆雪【答案】D【解析】例句和D项为比喻。
A项拟人,B项用典,C项夸张。
2.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节目《唐宫夜宴》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给"舞"得神采奕奕。
A.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B.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答案】C【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拟人。
A项,借代,B项,比喻,D项,比喻。
3.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走进泸州,到处是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
一旁的长江和沱江,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
A.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拟人。
B项,对偶,C项,借代,D项,比喻。
4.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山海经》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
它超越时空的限制,记叙了各路神奇的夸父大禹、各种灵异的禽兽。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C.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歌。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修辞手法新题型练习(共10类)(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简答题)一、比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写脱贫的文章,我走进山东管理学院的图书馆。
一排排书橱是一块块田地,书橱里的书是无数朵盛开的鲜花,学子则是一只只蜜蜂,在田地间穿梭。
图书馆里,人人捧读心爱的书籍,那翻动书页的声音似数以万计的蜜蜂在匆忙地采花蜜时发出的吟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收获季节特有的气息。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
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
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
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
◎比喻具有相似性,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二、比拟(拟人+拟物)3.(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改造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
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品质优良的原因。
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5 分)4.(模拟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
高考修辞手法专项提升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修辞手法专项提升训练(附参考答案)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主人忘归客不发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方式表达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比喻0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
02构成本体、喻体、喻词。
03作用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04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
【例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
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
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
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
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
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
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
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
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
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月亮已经升了上来。
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修辞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
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3、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拟1、分类(1造句:(2造句:2???3?(1)重点在“(21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培根)3、排比的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得人或事物。
1、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造句:(2造句:(3造句:(4造句:(5造句:(6造句:(7造句:2(1(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五)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修辞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修辞手法)(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多人废寝忘食地追电视剧《狂飙》。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剧的收视率和口碑一路狂飙。
该剧采用正叙与倒叙交叉的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与政法系统进步,黑恶势力在人情社会中崛起,在法治社会中覆灭,最终被一网打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着社会的摔打,经历了良心的拷问。
创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抽丝剥茧地讲述黑恶势力不断攀附权贵,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一代代警察前仆后继,与黑恶势力搏击到底的经历,彰显出国家清除黑恶势力的决心,更昭示着弊绝风清的治国盛景已然到来,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众多实力派演员的演绎,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他们身上都带着各自的社会身份特点与个人生活痕迹,无论是发型着装还是行为动作,都极其自然、贴合,同时又具有代表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剧作营造了丰厚的、多层次的戏剧场景,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
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了!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的格局。
充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俯瞰京华的中央总馆,北望渭川的西安分馆,放怀江南的杭州分馆,臂挽流溪的广州分馆,向普罗大众讲述文明的故事。
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让人叹为观止。
有记载“版”字的商代版方鼎,有铭刻着“中国”的何尊,有苏轼行草楷书法的宋拓本《西楼苏帖》,还有刻着《长恨歌》的清代象牙扇骨,等等。
历朝历代的瑰宝荟萃一堂,彰显了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除了展示外,版本馆还具有保藏功能。
保藏区里收藏了数千年间各种类型的版本,如陶石、碧骨、金属、竹木、纸张、数字媒体等。
版本上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了丰富多元的社会风貌。
可见,建立专门的国家版本馆,征集、收藏各类图书典籍和具有文化与时代印记的资料、器物等,必能进一步彰显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修辞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①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③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通常地表达。
一、修辞的种类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很多。
你知道哪些?高考常考:二、课标版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食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
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造句:(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3、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分类(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如: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造句:(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如: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造句:2、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培根)造句:3、排比的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得人或事物。
1、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造句:(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造句:(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造句:(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造句:(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造句:(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造句:(7)原料代本体例如: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造句:2、借代与借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五)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分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造句:(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造句:(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造句:2、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3、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六)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类、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方式。
1、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造句:(2)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造句:(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造句:2、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七)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例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1、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纪念刘和珍君》)造句:(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纪念刘和珍君》)造句: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2、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语言的啰嗦,是一种语病。
运用反复切忌为反复而反复,必须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感情,要从表达的实际出发决定是否运用。
3、反复的作用:①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
②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③承上启下,划分层次。
(八)设问设问是故意从正面提出问题,随即作出回答,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学习靠的是什么?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限的努力。
造句:(九)反问(反诘)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式。
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1、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设问与反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三、其他修辞手法(一)反语反语就是以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1、讽刺性反语例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2、非讽刺性反语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二)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是好的显现的更好,坏的显现的更坏。
例如:有些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三)映衬(衬托)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式。
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方向变化。
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
(这里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氛围,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2、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方向变化。
例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用“……但我还觉得船慢”反射“我”的急切心情)衬托与对比的不同点:①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②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四)顶针顶针是句末的词语作为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针具有连续的特点,这种语言形式适用于表现客观事物间的递相依存的关系。
只有事物确实具有这种关系时方可使用,否则就会变成文字游戏。
(五)通感(移觉)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
通感可分为形容通感(如例①)和比喻通感(如例②、例③)。
例如: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微风吹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③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也不仅仅是感觉器官的沟通,有时也有可能用某种感官去感受不属于某种感觉范畴而本身比较抽象的事物。
例如:①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②轮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六)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三、迅速找出修辞熟记概念+找关键词(如:出现“是”、“犹如”等词分析是不是明喻;反复出现的词语分析是不是反复等等)+分析上下文+反复练习四、高考修辞题型解析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结合文意)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结合文意写修辞的作用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仿写: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考生参照提供的条件模仿写作。
要注重句式,修辞,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作文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