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玻璃生产工艺规程

中空玻璃生产工艺规程
中空玻璃生产工艺规程

中空玻璃生产工艺规程

中空玻璃生产流程图如下:

一、玻璃设计优化及切割下料

原片玻璃一般为无色浮法玻璃或其它彩色玻璃,上述玻璃必须符合GB11614-2009《浮法玻璃》中合格品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切割前应对玻璃进行优化,合理组合,以达到玻璃原片利用的最大化。切割误差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对于铝隔条下料的偏差要求也应满足上述表格中前三项的规定。

二、玻璃磨边

玻璃磨边,工人需注意磨边机机头运行是否正常,磨边砂轮是否安装牢固,砂轮电机启动运转是否正常,喷水量是否正常,磨边尺寸是否正确,厚度在4-10mm之间的,磨边棱角宽度不小于0.5mm,厚度在10mm以上的,磨边棱角宽度不小于1mm。磨边操作当中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玻璃破损及划

伤,时刻注意磨边质量,磨好边的玻璃有传送台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玻璃钢化或清洗。

三、玻璃清洗

玻璃清洗一定要采用机器清洗法,因为人工清洗无法保证清洗质量。清洗前须检验玻璃无划伤,为保证密封胶与玻璃的粘结性及清洁度,一定使用水处理设备。另外为保证水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可对水进行过滤,保证长期使用。中空玻璃清洗机的干燥风应经过滤处理,清洗后的玻璃要戴无油干净的白手套分拣并通过光照检验,检验玻璃表面有无水珠、水渍及其它污渍,若有水珠、水渍及其它污渍,则需对机器运行速度、加热温度、风量、毛刷间隙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效果完好为止。洗完后的玻璃应在1小时之内组装成中空玻璃,另外要保证玻璃与玻璃之间不要磨擦划伤,最好有半成品玻璃储存小车,把玻璃片与片之间隔开,清洗过的玻璃应尽快合片。对于需要钢化的中空玻璃,清洗前需要经过钢化工序,根据不同玻璃厚度选择相应的钢化参数,每一批钢化玻璃生产前应做抗冲击试验,钢化玻璃标识的印刷位置要保持一致。

四、铝隔条组装

铝隔条组装作业环境温度应在10℃~30℃之间,中空玻璃干燥剂(分子筛)应选用3A孔径的分子筛,并符合现行国家《3A分子筛》GB/T10504标准以保证干燥剂的有效使用,干燥剂开封后最好在24小时之内用完。对于组装用的铝隔条的壁厚应大于0.3mm,吸附孔通透、均布,不得有间断或缺孔,不得使用有折弯裂纹的铝间隔条,间隔条切割应保证条框切割后,切

口平滑、无毛刺、不变形。注意铝隔条无变形插件安装要牢固到位,角插件和接插件的尺寸应与间隔条内孔尺寸相匹配,尺寸公差应符合要求,表面应处理干净。角插件和接插件应设计有止退齿,防止间隔条松脱,铝隔条框加工时避免油污灰尘污染影响丁基胶涂布。

五、丁基胶涂布

将加工好的铝隔条框进行丁基胶涂布,涂布前应根据铝隔条尺寸对丁基胶机出交口尺寸进行调整保证丁基胶涂布厚度,宽度应≥3mm,丁基胶涂布机应能保证出胶均匀,不漏胶、断胶,并均匀涂布在铝条上,以保证密封效果。间隔条分子筛灌装孔及角插件连接插件,必须完全被丁基胶填塞。涂好丁基胶的铝框要挂在铝框周转架上等待和片,避免油污灰尘污染。灌装好分子筛的隔离框应在45分钟内合成中空。

六、玻璃合片

合片操作工人需戴干净无油的手套进行操作,避免玻璃二次污染,按下料单标注的型号尺寸选择铝隔条框,使用定位系统将铝隔条框安装正确到位。两片或多片玻璃、间隔条准确定位,玻璃边部对齐。对于钢化的中空玻璃,印有钢化标识的玻璃面放置在外侧,不应将钢化标识面密封在内,两片玻璃钢化标识位置应对称重合。合片后铝框外边部和玻璃边部应有5-7MM的距离,用于涂第二道密封胶,玻璃边部对齐,压片机应压力均匀,使两片或多片玻璃通过丁基胶与铝间隔条粘接在一起,丁基胶均匀展宽在间隔条上,构成第一道密封。

七、打双组份胶

中空玻璃的二道密封胶应使用双组份密封胶打胶机,使用的打胶机应装有A、B组份供胶压力指示表。封胶作业前还应进行蝴蝶法测试和硬度检测,检查双组份密封胶的混合均匀性和硬度,出胶压力连续可调,均匀注入玻璃封胶区,完全填实间隔条框两侧,双组份密封胶打胶机应装有独立控制阀,方便排胶和胶枪清洗。应均匀沿一侧涂布,以防止气泡,涂完后刮去玻璃表面残余,二道密封胶的宽度应保证≥5mm。

八、放置

成品应垂直放置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中空玻璃的放置正确与否也会对中空玻璃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运输或在工地存放首先堆垛架的设计要求要考虑到中空玻璃的特点,堆垛架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但底部平面与侧部应始终保持90度,从而保证中空玻璃的两片玻璃底边能垂直地置放在堆垛架上。另外还要注意,玻璃底部不要沾上油渍,石灰及其它容剂,因为它们对中空玻璃的第二道密封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侵蚀作用,从而影响中空玻璃的密封性能。

其他未尽之处请按照GB/T 11944-2012执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