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思考论文儒家格言价值论文

合集下载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影响的两大思想流派。

虽然他们的一些主张不太一样,但都追求着理想社会的实现。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价值理想吧!儒家认为,人应该遵循"仁"、"礼"、"义"、"智"、"信"这些道德准则。

首先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关心和爱护他人。

仁是儒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一个有仁德的人必定是善良、宽厚、宽容的。

其次要谨守礼节,有谦逊有礼貌的品行。

比如对长辈要尊重,对朋友要友善等等。

再者要做一个正直有原则的人,不偏不倚、秉持正义。

智就是勤奋学习求知,做一个有博学多闻的智者。

最后信则是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儒家理想中的社会就是"大同世界",亦即是一个非常太平、和谐、有序的世界。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互相关爱、互相尊重,遵守道德规范;贤能者获得重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国家用"礼"统治天下,全体臣民都孝敬有礼。

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那该是多么美好啊!至于道家,他们主张"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行。

道家认为,人应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们讲究"无为"的处世哲学,做事要随遇而安、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执著,任由自然本真的一面显现。

因此,道家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

在道家眼里,理想世界是一个纯朴、自然、简单的世界。

人们生活简朴,远离奢华;淡漠名利,不争不斗;不太奢求,随遇而安。

整个社会就像村野一般,处处洋溢着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谐。

道家认为,只有大家都回到最质朴、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精神和物质生活才能真正达到平衡。

虽然儒家和道家主张有些不同,但他们都在向往一个理想的、和谐的社会,让人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理想世界虽然现实中难以完全实现,但它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向往。

儒家哲学思考论文儒家格言价值论文

儒家哲学思考论文儒家格言价值论文

儒家哲学思考论文儒家格言价值论文浅议《论语》格言及哲学思考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源泉,而且在语言方面也影响非凡。

《论语》的语言是充满智慧、出言不俗的格言警句,是讲述为政、教育、处世、修身方面的要言妙句,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和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论语;格言;价值《论语》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的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在为政、教育、处世、修身方面的格言很丰富,同时具有很深的思想价值。

一、《论语》君子修身格言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论语》是一部关于修身成德的子集,学习其君子修身方面的格言,有助于我们加强情操修养,塑造人格,完善学识,同时有很深的时代价值。

1.德才兼备孔子认为,“君子”非凡夫俗子,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君子不器”[1],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这样,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依然强调要博才,对于知识既要专,又要宽。

2.君子为仁“仁德”是孔子“君子”修养强调最多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君子的根本。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3]。

君子要重意避利,追求道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6],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有关儒家思想的辩证看法的作文

有关儒家思想的辩证看法的作文

有关儒家思想的辩证看法的作文
儒家思想,这个古老而又深远的哲学体系,一直以来都让人琢
磨不透。

说它古老吧,它里面蕴含的智慧却能跨越时空,给现代人
带来不少启示;说它深远吧,有些观念在今天看来又似乎有些过时。

有时候,儒家思想就像是个慈祥的长辈,告诉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话说得多好啊,大家都懂,也都觉得有道理。

但有
时候呢,这长辈又变得特别严肃,说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在现代社会,咱们都讲究平等,这“纲”字一出来,不就显得有点专制了吗?
不过,儒家思想也有它独特的地方。

它强调“仁爱”,这种仁
爱不是单纯的善良,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有智慧的关爱。

它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要理解他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但话说回来,儒家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

它过分强调了个人的
道德修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制度的完善。

有时候,我们
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提升,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
进步。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就像是一个多面体,有它闪光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

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崇拜它,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它。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范文)

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范文)

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范文)第一篇:儒家思想的作文儒家思想的作文儒家思想的作文(一)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秦国利用法家的思想,一跃成为秦朝,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

但是真正给我们中华文明创造了光辉篇章的是儒家代表——孔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三年人生的概括,孔子字仲尼,鲁国曲阜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为什么能够这么伟大呢?以至于许多学者认为孔子是缺点最少的人呢?儒家思想就像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很完美,但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孔子做到了,儒家思想里面的周礼拘束的非常多,又非常讲究,这规范那不规范等等等等,但是孔子却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都做得十分周到。

这需要多大的本领啊!孔子既然是教育家,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与大贡献,因材施教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教育的先河,这是孔子提出来了,他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七十二贤中有三个最有本事的:子路,颜回,子贡。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自己炼出来的,否则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爱”,墨子是“兼爱”,仁爱是分等级的爱,兼爱是不分等级的爱,但兼爱比仁爱更难做到,因为当时的奴隶社会富贵贫贱分得相当明显,富贵的人就看不起贫贱的人,怎么可能去不分等级的爱呢?孔子提倡有为,道家提倡无为,道家的思想是适合于隐士一类人的,提倡顺其自然,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无为而治,不要兴风作浪。

许多人想不通,男子汉大丈夫生来就是要纵横天下,怎么能蜗在一旁呢?这样的人不是隐士,自然接受不了道家的无为而治。

虽说学说不同,但孔子人说老子是人中之龙,这是孔子豁达的表现之一。

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儒家思想提倡以仁治国。

在现代社会,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儒家法家的思想结合,既走依法治国的路,也走以仁治国的路。

只施仁,给人们太大的自由,只施法,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压力,只有仁和法结合才能适合于现代人民的需要。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解决现实中其中一种问题的需要。

孔、孟、荀生当春秋战国之乱世,运用自己的学说帮助明君圣主结束各国纷争、建立有序社会,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也是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和基础。

这样,便有了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内在逻辑的一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建立一个符合理想的社会。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类似周朝制度的社会:“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王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仁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荀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称之为“政教之极”:“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正,诚能而后敢受职。

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

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荀子·君道》)从上可见,孔、孟、荀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社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教化盛行,人人道德高尚。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孔、孟、荀追求的理想社会称之为道德社会。

那么,这种理想的道德社会如何才能成为现实呢?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由此往下推衍。

对于这个问题,孔、孟、荀的共同回答是:实行德治!孔子率先提出了他的德治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孟子亦在其《孟子》一书的开篇中亮明自己的德治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并在《公孙丑上》中继续阐发这一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荀子把德治进一步发展为礼治:“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莫之能诬也”。

(《荀子·王霸》)以礼治国是荀子的治国之道的一大特色,但在先秦儒学那里,礼是德的外在表现,所以,礼治的实质仍是德治。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篇1【摘要】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代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一直以来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当前社会的生活,并且这些影响对公司管理的理念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儒家思想;公司;管理1.引言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代表人物都提出来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出现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先秦儒家,后来发展到汉代,为董仲舒的汉代儒家,以及宋明儒家等。

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孟子进一步拓展了儒家思想,孟子认为以“仁政”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后来来着赵国的荀子继孔子和孟子两位哲学家之后提出“礼”、“法”。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儒家思想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成为了我们国家重要的文化思想核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依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我们当前的公司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2.儒家思想的核心与公司管理首先儒家的人本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特征。

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注意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对人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放在公司管理之中,其意思就是要求公司管理者首先要关心爱护公司员工,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司的团结,在这里提到的团结,同样也是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注意和谐发展和团结,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讲公司中的团结问题,公司的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要求其内部的各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分析论文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分析论文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分析论文孔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是其核心思想之一,人格境界是人类内在的精神境界,也是塑造人的整体形象和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本文将从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的源泉、构成和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格境界的源泉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的源泉在于儒家思想对人性的看法。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天赋人道。

人性之善,体现了人的良知,意味着人们具有一种内在的道德感知能力,能够发掘出身处于不同环境中的真正的人性特质。

因此,儒家将人格境界的核心特质定义为仁、礼、智、信和勇,这些特质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二、人格境界的构成1. 仁: 仁是人格境界的核心,是儒家对人性的最高评价。

仁是一种对他人的爱与尊重,是对人类普遍共同的关爱和关注,是一种宽容和微笑,也是一种真诚和深情。

儒家认为人能够达到仁的境界,都具备爱国爱民者的道德涵养和存在志士的精神品质。

2. 礼:礼是人格境界的制约,是儒家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

儒家认为,礼是一种常态,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一种形式。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规范,也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标准。

在儒家看来,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不断地注重礼的修养,这是人格境界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3. 智:智是人格境界的一种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儒家认为智能让人得到才智、有理进取的能力。

智慧是人格境界中最具启迪性的特质。

4. 信:信是人格境界中相当重要的品质,是人的道德品性中的一个关键点。

儒家认为信德是一种心灵上的承诺,一个有信仰质量高尚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比较受欢迎的。

人的事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必须依靠诚信质量来保障,特别是人权地位的维护,需要靠诚信质量来实现。

5. 勇:勇是人格境界中的一种精神品质,是人类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行动能力。

儒家认为勇者意志坚定,不惧艰险,能够迎接挑战和逆境。

勇者是人格境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格境界的实践人格境界的实践是儒家思想的关键点之一。

对儒家思想辩证看法的作文

对儒家思想辩证看法的作文

对儒家思想辩证看法的作文
儒家思想,这可是咱们中国文化的宝贝啊!它一直教导我们要有道德、讲礼貌,让社会和谐稳定。

不过,话说回来,啥都有两面性,儒家思想也不例外。

先说它的好处吧,儒家思想里那“仁爱”和“礼治”可是真不错。

在咱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但儒家提倡的仁爱之心,让咱们在打交道时更宽容、更善良,少了很多纷争。

还有那“礼治”,就是告诉我们得有个规矩,这样社会才能稳定。

但话说回来,儒家思想里也有些观念,现在看来有点过时了。

比如那“忠孝”观念,它让咱们觉得个人的命运得跟家族、国家绑在一起,这样一来,咱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就得束手束脚了。

还有那等级观念,在现代社会里,大家都追求平等,但儒家这等级观念就容易让人觉得不公平,还容易让社会阶层固化。

再说说女性吧,儒家思想里对女性的地位看得可有点低。

女性被说成是男性的附属品,社会地位和权利都受限制。

这观念现在可没人接受了,咱们得重新审视儒家思想里对女性的看法,让社会更
加平等,保障女性的权益。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虽然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但也有局限和不足。

咱们得辩证地看待它,既要继承它的优点,也得改进它的不足。

这样才能让咱们的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哲学思考论文儒家格言价值论文
浅议《论语》格言及哲学思考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源泉,而且在语言方面也影响非凡。

《论语》的语言是充满智慧、出言不俗的格言警句,是讲述为政、教育、处世、修身方面的要言妙句,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和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论语;格言;价值
《论语》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的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在为政、教育、处世、修身方面的格言很丰富,同时具有很深的思想价值。

一、《论语》君子修身格言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论语》是一部关于修身成德的子集,学习其君子修身方面的格言,有助于我们加强情操修养,塑造人格,完善学识,同时有很深的时代价值。

1.德才兼备
孔子认为,“君子”非凡夫俗子,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君子不器”[1],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这样,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依然强调要博才,对于知识既要专,又要宽。

2.君子为仁
“仁德”是孔子“君子”修养强调最多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君子的根本。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3]。

君子要重意避利,追求道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6],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严格要求自己。

“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九思”[8]。

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二、《论语》教育方面的思想及其影响
1.有教无类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9],“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现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2.学习方法
《论语》中最著名的学习方法的格言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同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三、《论语》为人处世方面的思想及其影响
1.处世原则
在孔子看来,处世的原则是“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5],恕是“己所不欲,忽施于人”[16]
孔子认为,知礼仪是处世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

”[17]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18]由此可见,孔子认为个人立身处世离不开礼。

这里的礼,不是指具体的礼仪、礼节,甚至也不仅仅是指礼制,而是包括所有这几方面在内的传统礼义。

2.处世方法
自醒是孔子提倡的主要处世方法。

孔子说“内省不疚”[19],孔子认为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

曾子受孔子的教育,每天都要多次进行自
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2]。

对于那些已成过去而且无法补救的事情,孔子认为不要重新提起。

“成事不说,遂事不在谏,既往不咎”[23]。

3.处世哲学
孔子所处的时代,战乱纷起,礼崩乐坏。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如何安生立命,进而有所作为,需要很大的智慧。

“君子固穷。

”[24]孔子视贫穷为草芥,但是,生命是求道之本,首先必须善待生命,保证生心的安宁、和谐,才能不断进取。

所以,人要学会察言观色,左顾右盼,目光久远,学会明哲保身,即我们所说的保存实力,“小不忍则乱大谋。

”[25]但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可见孔子及其弟子虽明哲智慧,却仍有见危受命、杀生成仁的勇气和决心。

这是一种智慧却不流于“术”的处世哲学,他根于人类的进取精神,追求的是能为自己创造条件,游刃于有余,在社会人群中能够力争上游。

这种处事哲学给处于不利环境中仍追求上进的人以启示,使得中华民族在巨大的压力困难面前仍能崛起乃至发展壮大。

四、《论语》为政方面的思想及其影响
1.为政为德
“德”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的德,指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7]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孔子宣扬用“德”的宗法伦理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8],从而达到统治治理
的目的。

2.修身德治
关于治国,孔子主要强调要加强为政者自身的自我修养,以德治国。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0]儒家德治的思想对中国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使整个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以来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现在的中国虽然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但在法治化的道路上要走的路还很长。

3.举贤任能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1]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2]孔子提出“富民”、“教民”的思想,“先富后教”。

“富民”使民物质富裕,“教民”使民精神富有。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

孔子尽管是“先富后教”,而非同时兼顾,但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是很先进的。

五、结语
《论语》作为一部言行集,其思想影响深远,其中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凯模。

当然,作为两千年前的思想,有许多历史局限性,这就需要认真研究《论语》,深刻理解《论语》的思想精神,吸
收它的思想精华,做到“古为今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6][11][12][29]《论语·为政》
[2][23]《论语·八佾》
[3][9][14][16][20][24][25][26]《论语·卫灵公》
[4][5][7][13][21]《论语·里仁》
[8][17]《论语·季氏》
[10][22]《论语·学而》
[15]《论语·雍也》
[18]《论语·尧曰》
[19][27]《论语·颜渊》
[28]《论语·泰伯》
[30][31][32]《论语·子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