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读后感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三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论语十则》是一本被广泛阅读和讨论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的深邃。

《论语十则》是孔子的言行录,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对于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十则,每则揭示了孔子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价值观。

其中,我特别被第一则所震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热情和坚持。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做人,都需要不停地努力和进取。

同时,孔子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坚信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五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视。

孔子认为,一个智慧的人是能够洞察他人内心和真实面貌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智慧的人也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避免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这让我深思自己对于他人和自我的认知,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个人发展。

通过阅读《论语十则》,我不仅对孔子的学问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孔子的思想和观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提升的迫切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总而言之,阅读《论语十则》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迪。

我将把孔子的智慧带入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和成长,同时也重视对他人的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且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论语十则》读后感范文(二)《论语十则》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深受启发。

论语克己复礼篇读后感

论语克己复礼篇读后感

论语克己复礼篇读后感《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思想的总纲。

其中的《克己复礼篇》是孔子弟子及后来的儒家学者对于如何做人、修身养性的重要论述。

读完这篇篇章,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首先,在《克己复礼篇》中,孔子教导弟子要克己复礼。

这其中的“克己”一词包含着深刻的意义。

当代社会,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缺乏自律和节制,这与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复礼”形成鲜明的对比。

克己即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盲从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

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才能实现心灵的平衡与和谐。

与此同时,复礼也是《克己复礼篇》的核心内容。

在儒家思想中,复礼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对社会公共规范的尊重和遵从。

孔子对弟子们强调,行为与礼仪的合一,是成为有德之人的基本要求。

复礼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种内化为习惯的美德。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礼仪的重要性,甚至将其视为敷衍了事。

而读完《克己复礼篇》之后,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复礼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社会氛围。

《克己复礼篇》中还提到了仁爱和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量。

通过仁爱,人们可以建立起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又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孝道则强调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关系不断变化,孝道的崩溃也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然而,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敬,也包括对师长、上司、老师、祖国等的尊重和敬仰。

只有在孝道的指引下,人们才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另外,孔子在《克己复礼篇》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强调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现代社会,教育被很多人单纯地看作是一种手段,追求升学、就业等功利性目标。

然而,《克己复礼篇》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灵魂,引导人们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儒家经典读后感三篇

儒家经典读后感三篇

儒家经典读后感三篇儒家经典读后感三篇儒家经典读后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孟子》的读后感。

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

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

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儒家经典读后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在茫茫人海中,和所有心中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一样慢慢的摸索前进。

我一直认为: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固然重要,但真正来说,有些事情非得自己琢磨出道理来。

我们往往很容易被自己的惰性打败,很容易被自己的弱点打败,也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干扰。

《儒家经典语录》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

读后感:孟子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孟子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孟子读后感1500字《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中包含了孟子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生哲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完《孟子》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孟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孟子在书中提出了“性善论”这一重要观点。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受到了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堕落。

这一观点与孔子的“性恶论”形成鲜明对比,也引发了我对于人性本质的思考。

通过孟子的论述,我明白了人性的本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挥的,而不是天生就是恶的。

这也给了我对于人性的希望和信心,让我更加相信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其次,孟子在书中还提出了“仁政”、“王道”等观念,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为政者的责任。

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爱之心,以仁义来治理国家,实现天下大同。

这种思想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于仁爱和公平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让我更加珍视仁爱和公平的重要性。

此外,孟子还在书中提出了“天命”、“得志”等观念,强调了人的命运和奋斗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命,努力奋斗,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种思想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会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命运,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孟子》,我对于儒家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孟子的思想不仅对于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于当今社会和我们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儒家思想,也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和行为。

希望我们能够在孟子的思想指引下,不断追求真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读后感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大学》读后感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大学》读后感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大学》是我国先秦儒家经典书籍中的一部,内容涵盖了伦理、哲学、政治等方面,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来说,读完《大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传承的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的价值。

在《大学》中,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

其中,“格物致知”强调
思想探究和求知的重要性,而在“修身齐家”这一部分则强调了修身、
做人的道理及守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最后一部分“治国平天下”则着重
于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儒家治国理念中所传递的这些理念,不仅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思想
体系,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人有责,克己复礼,公正廉
洁是儒家成语,也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只有如此,人们
才能和平相处,国家才能繁荣发展。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也并不是没有社会问题
的存在。

对于国家而言,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儒家治国
理念中获得启示和借鉴,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寻求合理的治理途径。

总之,《大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伦理方面的经典著作,更是一
个关于人性的探究和治国理念的总结。

今天,读完《大学》后,我更
加认识到了中华文明和思想体系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我相信,只有更
多地了解和传承儒家思想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谋福利,为我们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读后感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是一部关于儒家思想发展与演变的重要著作。

阅读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我的个人体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所传递的价值和启示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我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儒家思想将个体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亲亲睦邻、和谐共处。

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基于仁爱,强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和尊严。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我明白了仁爱不仅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繁荣与进步的动力。

其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儒家思想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个人精神上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同时,儒家思想倡导家庭和谐稳定,每个成员都应尽好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家庭的伦理秩序。

而治国平天下则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用仁政来治理国家,保障百姓的平安和福祉。

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秉持这种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另外,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中,我还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与流变。

古代中国的思想形态丰富多样,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儒道佛三教并立,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与学派,如孔孟之道的儒家经典思想、程朱理学等。

这些流派的形成和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是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关键。

最后,阅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智慧,更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有益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的阅读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读后感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儒道佛三种思想体系,对人类道德、伦理、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和“礼”的道德规范,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加以培养和教化,才能将其潜能发挥出来。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不断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儒家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人类道德、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强调“道”和“无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一种无形的力量——“道”所支配和驱动。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超越,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强调了人应该效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佛家思想则强调“慈悲”和“净土”,认为人应该通过内心的净化和修行,达到涅槃的境界。

佛家经典《金刚经》中有一句话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强调了一切有为法都是短暂的,只有内心的净化和修行才是永恒的。

这三种思想体系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社会和政治的和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了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思想则强调内心的净化,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也可以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篇二:在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的相关文献后,我感受到了它们之间的深刻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体系,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风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注重家庭、社会和政治的和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始终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儒释道》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本关于儒家、佛家和道家三种思想的对比和融合的书籍,《儒释道》旨在帮助人们寻找人生的真谛和内心的平静。

首先,我在阅读《儒释道》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儒家追求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以及个体的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问题也愈发突出。

而儒家强调的“仁爱”和“和谐”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

只有真正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社会和谐发展。

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信条。

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自己,才能以身作则,引导他人,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与儒家思想相对比的是佛家思想,在《儒释道》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家思想强调的是个体内心的净化和解脱,并通过修行来达到这个目的。

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和培养。

佛家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方式。

通过冥想和禅修,我们可以深入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在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道家思想作为《儒释道》的第三个要素,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道家追求的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道。

在逐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功成名就,而忽略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涉和操控,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的律动相结合,才能真正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儒释道》是一部让人重新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比和融合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儒家思想读后感今日浅谈儒学,穷数年之学,答一师之命,粗笔陋言,不有所求,唯冀儒学与诸中国传统文化辉光永熠,历久弥新,则无愧于己,无愧于师,无愧于文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儒家思想读后感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儒家思想读后感1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

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

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1 / 12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

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

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

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

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

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

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

同时,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让我体会很深。

在与人---------------------------------------------------------------范文最新推荐------------------------------------------------------ 交往中,我们确实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要懂得将心比心。

把自己不喜欢的,厌恶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人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是自私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总在时时地提醒着我要多点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因为自己是个师范生,以后成为一个教师的机率很大,而学习儒家思想能给我很多关于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儒家思想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榜样。

一个做到以身作则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时也能对学生起着持久的积极影响。

所以,现在我就必须要好好地充实自己,增强自己,不仅要知识扎实,丰富,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修养。

并且,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

”我想,作为一个教师,明白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一个班的学生,有听话的,自然也有不听话的,有聪明的,也一定会有天资不是很好的,而当老师的就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不听话或天资不高而对他们漠不关心,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儒家思想强调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的中心。

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的,一个人连基本的道德素养都没有,那他再学习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所以倘若以后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忽视道3 / 12德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让我的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是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想体系,学习儒家思想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多体会,但毕竟自己的水平还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决定,在以后我将会继续学习儒家思想,希望能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及体会。

儒家思想读后感2我对儒家经典有所爱好,《论语》、《孟子》等也读过一些。

经过张乘健教授讲座指导,我对儒家学说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

一、主要心得1、儒家哲学是积极有为的哲学,要求人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对现实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

特别是对在机关里混日子、不作为是有力的针砭。

2、儒家的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核心道德观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融合的,一致的,必须好好学习,学以致用。

3、对儒家思想要存真去伪,掌握真谛。

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不断地有注释、增减。

特别是历代统治者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对儒学进行篡改和曲解,使儒家蒙受不白之冤,不明就里的人受骗上当。

如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的“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似仇寇”到汉武帝和董仲舒的手里就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疑为“刑不逮君子,礼不逮小---------------------------------------------------------------范文最新推荐------------------------------------------------------ 人”真是天壤之别,必须睁大眼睛。

4、儒学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不能照搬照抄。

如孔子轻视女子、相信天命等,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提出的,现在社会形态变了,科学发展了,摒弃一些落后观点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

二、以儒家思想指导做本职工作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等级观念。

我还认为更是要求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观念。

即君主做君主的事,臣子做臣子的事,父做父该做的,子做子该做的。

在现代社会分工精细的社会里或单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整个单位或整个社会也就好了。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又极大地避免有好处抢着干,没好处踢皮球的现象。

我们提倡多奉献,但这种奉献是在本职工作上的多奉献,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力为社会、他人多做奉献。

孔子提倡等级这是对的,也是客观存在的,直到今天全中国乃至世界,不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均有等级,无可厚非。

孔子对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上等级必然高要求。

所谓“责大任大”。

现在一些人论待遇,论级别,什么都要,一个不能少;说责任,说付出只想一推了之,作为公务员必受到唾弃。

所以必须有上进心,必须做好与责任相当的事情,争取做得最好。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5 / 12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封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一封家书读后感很为作者感到不平,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却连名也没留下。

“佚名”这两个字真是讽刺。

不由自主地,将它与其它鬼故事区分开。

平庸无聊的生活,失去了理想,激情在岁月中磨灭。

搬家时很兴奋,醉生梦死地k歌,费尽脑汁想一些新玩意。

男人与女人凑合在一块,心却隔得远远的,所以主角在遇见笔仙时并不将之告知女友,女友当知其危险时只是离开。

眼角有泪,已仁至义尽了。

丽是很不错的,似笑非笑的神情带着神秘的光圈,不做作,有个性,理智。

看的很心灰意冷。

一直心灰意冷。

烟一根一根地抽,散落满缸灰。

风干的衣服,尸体的味道。

人真是肮脏的动物,死去烧掉还会发出其臭无比的气味。

可是风铃,风铃一直在引导我们。

风铃,儿时的事物。

童年一直引导我们,帮助我们。

请不要离开童年,离开童年我们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孩子。

要独自面对白与黑的吞噬。

儿时养过的猫在心中再次复活。

不知作者是否读过一篇佛家故事。

黑白二鼠象征着昼夜。

那一白一黑两之鬼是否也象征匆匆流失的时光呢?猫最终死了。

保护我们,引导我们的童年最终断送我们之手。

所以请不要听信妄言。

---------------------------------------------------------------范文最新推荐------------------------------------------------------ 故事安排得十分巧妙。

神秘的屋,模糊的幻景,失去目标的人们,像没有灵魂的木偶,相互依靠也只能获得丝微温暖,可是着丝微温暖也另人着迷,不然,为什么作者要在酒精中一遍遍想念离他而去的丽?结局最为巧妙,不是结局的结局,没有答案的三个问题,令人半夜生寒。

还有那些梦幻似的意境,午夜狂飙的车,朦胧没有尽头的道路间突然出现的树,梦中白衣女人手中流淌的血,无止尽尖叫,逃亡,暗喻着什么?与平庸渐致麻木的生活形成一个反差面,一如镜中世界。

每间房都有一扇镜子。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另一个世界。

佩服作者的才华,读了《一封家书》,更喜欢猫了。

篇二:一封家书读后感一本没有序言,没有推荐的书,一封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书信,一件件对往事的细致回味,没有说教“孝顺”父母,没有斥责旁人不孝,有的只是自己对父母的一点点思念,一点点愧疚,《一封家书》推荐给每一个爱父母,爱家庭的你!初次看到本书,被书名吸引,很多年前我们也给父母写过书信,用文字抒发思念,信件里的说说自己的近况,让父母大人放心,也说说自己的思想动态,让父母看到自己在成长,同样要说说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用心。

最后再恭敬的写上“此致”。

可是回想起最近一次和父母书信来往,竟也在9年以前,出入大学,已7 / 12经有了电话和手机,但是老爸是个爱文字的人,不远千里,从陕西寄信到九江。

还记得第一次收到老爸信的那天,一直故作坚强的我在看到信后终于没能忍住对家的思念和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压力,伏在桌案大哭。

同学们很诧异,但是当我把信里的大概内容转述给他们时,都是一脸的沉思和安静。

对父母的思念,从来都是无时不刻的。

一封家书,像我们的朋友把自己的私人信件分享给我们,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内心的成长历程,就像看到曾经或现在不懂事的自己,他们用自己是文字告诉我们孝顺不能等,爱,可以是一封家书,也可以是一次家庭聚餐,也可以是一个短信,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