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供兼并重组用)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版>(供兼并重组用)***煤矿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七月***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修改版>(供兼并重组用)工程编号:F1387工程规模:0.6Mt/a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煤矿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七月编制人员名单专业姓名(签字)技术职称段晓博工程师采矿耿毅德工程师机制郝冬冬工程师四大件张志江工程师秦景春高级工程师供电胡玉厚高级工程师高金鑫高级工程师水暖郭阿娟工程师总图施瑞良工程师土建王彩俊工程师张海霞工程师经济朱玉琴工程师附图目录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备注1 地质地形图F1387-103-012 9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F1387-105-013 15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F1387-105-024 地层综合柱状图F1387-107-015 9号煤层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F1387-109-016 15号煤层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F1387-109-027 井田开拓方式Ⅰ-Ⅰ剖面图F1387-109-038 15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F1387-110-019 15号煤层充水性图F1387-114-0110 9号煤层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平面图F1387-163-011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F1387-447-01目录一、概述 (1)(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二)编制依据 (6)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9)(一)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9)(二)产品价格分析 (9)三、矿产资源概况 (13)(一)矿区总体概况 (13)(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5)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38)(一)开采方案 (38)(二)防治水方案 (46)五、矿床开采 (50)(一)矿区开采总顺序及首采地段的选择 (50)(二)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力验证 (50)(三)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年限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51)(四)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51)(五)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52)(六)采矿方法的选择和比较 (53)(七)工作面结构参数及矿井、采区、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 (53)(八)通风与安全 (54)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78)(一)选矿方案 (78)(二)尾矿设施 (80)七、环境保护 (81)(一)矿山地质环境 (81)(二)矿山环境影响 (88)八、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100)(一)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和根据矿床开采规模确定的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100)(二)产品方案 (100)(三)厂址及开拓运输方案 (100)(四)采、选工艺方案 (101)(五)综合回收、综合利用方案 (101)(六)对工程项目扼要综合评价 (101)(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02)附件:1.资质证书;2.设计委托书;3.承诺书;4.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文《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5. 采矿许可证C1400002009111220045873;6. 晋国土资储备字[2011]号文《山西省沁水煤田长治县***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7. 长治市煤炭工业局长煤局安字[2010]34号文《关于长治市2009年度年产30万吨以上(含30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8.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关于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检测报告。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

矿井概况
2006年7月31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基局发【2006】60号文“关于中阳鑫隆煤源有限公司矿井改扩建工程开工报告的批复”批准了该矿90.万吨/年矿井改扩建工程。
根据现场勘查,矿井自批复后一直处于基建状态,未正式投产运行。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中阳县鑫隆煤源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为山西桃园腾阳能源集团。
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名称为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后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1289号文更名为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2月7日给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121220048049,兼并重组后井田面积为13.4026km²,批准开采4#、6#、10#煤层,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开采标高为1160-540m。
关于下发《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晋煤重组办发[2009]1号)
![关于下发《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晋煤重组办发[2009]1号)](https://img.taocdn.com/s3/m/24862a63ddccda38376bafad.png)
关于下发《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晋煤重组办发[2009]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根据省政府晋政发[2008]23号和晋政发[2009]10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步伐,规范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编制工作,省煤炭工业局会同省国资委、省国土厅和山西煤监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编制提纲》,现下发给你们,请据此《提纲》编制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并提出如下要求: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编制要以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产业政策及规划为依据1、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晋政发[2008]2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及晋政发[2009]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2、要以省与各市对接的《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2010年)》为基础,与国家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山西省三大煤炭基地18个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相符合;3、符合国家、省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及有关规定。
二、按照科学合理、成片推进、产能置换、优化布局要求,尽快编报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各煤矿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要结合重组整合区域煤炭赋存情况及矿井开发现状,按照“总量适度、优化布局、产能置换、关小上大、提升水平”的原则,尽快编报兼并重组整合方案。
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可以以市为单位,也可以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熟一批报批一批,成熟一片报批一片。
地方煤矿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由所在地市人民政府上报;省属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和中央在晋煤炭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由兼并重组整合地的市人民政府和煤矿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分别上报。
三、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应按控制目标合理确定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矿数量和煤炭产能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数量和产能应以省煤炭工业局与各市对接完成的《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2010年)》为基础,煤矿数量不得突破省政府晋政发[2009]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的各市保留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煤炭产能基本控制在兼并重组整合前核定和批准的总产能内,并明确保留矿井数量、名单及矿井规模、矿井布局。
下合村煤矿报告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文件批准,以山西王家峪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对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与原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名称为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井田面积 3.4544km2,新增1.3865km2,批准开采15号煤层,生产规模30万t/a。
为了满足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设计和建设的需要,矿方委托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编制《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与原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整合的矿井,为了满足30万t/a矿井生产能力的需要,在井田中部新开拓了一主斜井,利用原下合煤矿风井作回风井,开发全井田15号煤层煤炭资源,同时关闭原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主、副井及生产系统,关闭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主井及原生产系统。
编制报告的主要依据:1.晋煤重组办发[2009] 49号文《关于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文件;2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新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6051);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件;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9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7.《中国煤炭分类》(GB5751-2009);8.《煤炭质量分级》(GB/T 15224.1、2、3-2004);9. 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与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批采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其它相关生产资料。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实施方案

02
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选择
主体企业的标准与条件
规模较大
主体企业应具备较大的规模, 能够承担起兼并重组的任务, 并具备足够的资源来整合其他
企业。
技术先进
主体企业应具备先进的采矿技 术和装备,能够提高整个煤矿 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管理规范
主体企业应具备规范的管理体 系和制度,能够有效地管理和 整合其他企业。
意义
兼并重组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 竞争力;同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兼并重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
法律法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反垄断法》、《企业兼并重组条例》等,为 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规范。
政策环境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多项政策措施,如《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煤 炭企业兼并重组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等,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 导。
应对措施
加强合同管理,认真审核合同条款,预防 合同违约风险。
应对措施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行为合 法合规。
财务风险与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
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合理安排 资金来源和支出,确保企业资金 链的稳定。
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 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
应对措施
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 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
4. 最终确定
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最终确定兼并重组主 体企业。
主体企业的确定方式
01
02
03
政府推荐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推荐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 主体企业。
市场竞争
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让 多个企业竞争,最终确定 兼并重组主体企业。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煤炭资源整合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煤炭资源整合一、背景分析最近几年,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分散、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
此次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明确整合目标、整合原则、整合步骤及保障措施,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整合目标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2.提高煤炭资源开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4.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三、整合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2.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
3.坚持优化布局,有序推进。
4.坚持保障民生,维护职工权益。
四、整合步骤1.调查摸底组织专业团队对煤炭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资源家底、企业现状、产能分布等情况,为整合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制定整合方案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具体的整合方案,明确整合对象、整合方式、整合时间表等。
3.征求意见将整合方案征求相关部门、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完善整合方案。
4.实施整合按照整合方案,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确保整合过程平稳有序。
5.监督评估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整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确保整合工作所需资金充足。
3.技术支持加强煤炭资源整合的技术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整合效率。
4.人才保障加强煤炭资源整合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整合团队的整体素质。
5.宣传引导加大煤炭资源整合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整合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煤炭资源整合是我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整合,有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
我们要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实施,确保整合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附件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晋发〔2017〕49号)要求,为加快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省是煤炭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建国以来,省累计生产原煤183亿吨,外调量超过121亿吨。
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
全省2000米以浅含气面积35796.86平方公里,煤层气资源总量83097.8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3。
2017年,全省煤炭产量8.56亿吨,产出煤矸石1.3亿吨,综合利用8800万吨,抽采瓦斯(煤层气)115亿m3,利用70亿m3,大中型煤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5%以上,矿井水达标排放率100%。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积极落实瓦斯利用补贴政策,企业开展煤矸石、瓦斯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全省建成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45家,煤矸石新型墙材企业327家,煤矸石瓷生产企业45家,其他煤矸石利用企业21家。
全省煤层气输气管覆盖全省11个市,建成了80余座瓦斯发电厂。
通过采取瓦斯集输、压缩(CNG)、液化(LNG)、发电、民用等多种方式开展利用。
其中,晋煤集团形成了瓦斯发电机组107台、运行瓦斯发电装机容量209兆瓦的瓦斯发电集群,年利用瓦斯4亿多立方米。
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煤矸石违规排放、超高堆放,煤层气抽采效果不达标,矿井水利用率低,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晋发49号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招商方案【精选资料】

赴山西开展煤炭企业业主招商引资的实施方案(讨论稿)根据市委信息调研处《关于到山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市委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市招商局组织开展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及转移资金招商引资情况的调研,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背景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全省含煤面积 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煤炭资源遍布94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大同、吕梁、忻州、临汾等地。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国家提出了把山西建设成为强大的能源基地。
“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是当时能源基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时间,乡镇煤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最多的时候,全省合法矿点数达到近11000座,其中,国有大煤矿数量不足1%,乡镇煤矿产量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
虽然,小煤矿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但也造成了全省煤炭行业“小、散、乱、差”(规模小、布局散、开采秩序乱、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山西矿难频发、生态破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根源。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省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先后开展了“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
1999年底,山西全省办理了采矿登记的各类煤矿共有5831座,其中,43.2%为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更多未统计出来的,是星罗棋布的无证“黑煤窑”,规模多在年产万吨以下。
源自2004年的“煤炭产权改革”,成为山西煤炭生产历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
那一年,山西全省同时关闭了4000多座非法煤矿,并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彻底淘汰,试图通过资源整合遏制频发的矿难。
从此,山西开始了煤矿资源整合的“持久战”。
2006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
这次是山西“煤老板”们经历的第一次具有强制意味的整合,整合的主体是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的煤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矿区位置整合后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城127°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下合村,行政区隶属于武乡县韩北乡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4′11″—113°06′17″,北纬36°43′02″—36°44′29″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3°05′16″,北纬36°43′44″。
井田公路与武乡-左权公路约5.5km,有公路与之相通;距武乡-左权铁路监漳镇火车站6.5km,交通运输较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
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据2009年11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送的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对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空白区重组而成。
重组后井田面积3.4544km2,批采15号煤层,核定生产规模30万t/年。
矿井隶属山西王家峪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为股份制公司。
2011年9月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函【2011】1295号文件“关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调整产能的批复”,批准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的产能由原来的30万t/年调整变更为90万t/年。
(二)井田境界2012年9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6051;批准开采14—15号煤层,许可生产规模300kt/a,井田面积3.452km2,开采深度为+935m—+450m。
拐点坐标见表1-2-1。
图1-1-1 交通位置图拐点编号1954坐标系(6度带)1980坐标系(6度带)1980坐标系(3度带)X Y X Y X Y1 4068640 19687830 4068591.61 19687761.35 4066907.53 38419771.382 4068160 19688090 4068111.61 19688021.35 4066419.80 38420016.143 4067230 19686960 4067181.60 19686891.35 4065525.94 38418857.984 4067500 19686515 4067451.60 19686446.35 4065809.64 38418421.805 4067240 19686370 4067191.59 19686301.35 4065554.39 38418268.796 4067700 19686030 4067651.60 19686961.34 4066024.65 38417943.467 4069850 19684925 4069801.60 19684856.33 4068207.46 38416906.678 4068940 19686280 4068891.60 19686211.34 4067255.79 38418232.069 4069050 19687000 4069001.61 19686031.34 4067343.17 38418954.91在由以上9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的井田范围内,需扣除武乡县韩北乡下合砖厂矿区范围,砖厂范围由4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1980坐标系3度带):1、X=4066303.32 Y=38418063.862、X=4066295.76 Y=38418145.643、X=4066175.24Y=38418129.864、X=4066185.83Y=38418047.18(三)矿山开发现状本次兼并重组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井田重组而成。
据收集资料情况,简述如下:1、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为本次兼并重组的主体矿井。
该矿为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村办企业,始建于1988年,1990年投产,批准开采12、14、15号煤层,其中12、14煤层为不可采煤层,15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该矿现采15号煤层。
矿井原设计能力60kt/a,经采改核定生产能力15万t/a,现由15万t/a提升为30万t/a。
该井田范围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4年12月发放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431449)批准,批准开采12、14、15号煤层,生产规模150kt/a,有效期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
该矿原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主井主要担负提煤、下料、进风等任务,兼作安全出口,提升方式为单罐笼提升,风井主要担负回风任务,兼作又一安全出口。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
大巷采用轨道、胶带运输,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由工作面→顺槽→大巷至井底车场,用罐笼提升至地面。
井下支护方式为:井筒采用料石砌碹,大巷、顺槽采用水泥和工字钢棚架,工作面为悬移支架支护。
该矿井下涌水量70-120m3/d,正常涌水量100 m3/d,采用中央主水泵集中向地面抽排。
井下采用防爆灯、矿灯照明。
该矿采用壁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为机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15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0.56m3/t,绝对涌出量0.18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13m 3/t ,绝对涌出量0.36m 3/min ,为低瓦斯矿井。
2006年资源整合后,该矿新开拓一斜井作为混合提升井,保留原下合风井作为回风井,开发全井田煤炭资源,同时关闭原其他生产系统。
表1-3-1 井筒特征表2、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该矿为武乡县韩北乡枣岭村与丰州镇联办煤矿,始建于1989年,1992年投产,批采15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6万t/a ,核定生产能力15万t/a 。
立井开拓,采用壁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为炮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涌水量140m 3/d 左右,15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1.31m 3/t ,绝对涌出量0.41m 3/min ,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2.24m 3/t ,绝对涌出量0.70m 3/min ,为低瓦斯矿井。
2006年资源整合后,2008年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曾经做过一次变更生产系统的设计,即该矿新开拓一斜井作为主斜井,现已成型。
该矿原两个立井井筒现在已经关闭。
唯一可利用的只剩下现已成型的主斜井。
表1-3-2 井筒特征表(四)编制依据1、委托书;2、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3、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文件晋国土资发[2010]349《关于兼并重组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5、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11年9月编制完成了《山西省沁水煤田武乡县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6、山西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储备字【2011】575号《山西省沁水煤田武乡县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7、长煤局安发[2010]29号《长治市煤炭工业局关于2009年度年产30万t以下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文件;8、2010年3月23日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做的煤样鉴定报告;9、《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10、《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1、《煤矿防治水规定》;1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3、其它国家有关煤炭工业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等;14、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函【2011】1295号文件“关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调整产能的批复”;15、矿井现状资料。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一)矿产品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预测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势14号煤为中灰、中硫、特高热值的贫煤,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煤,次为化工用煤和民用煤。
15号煤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的贫煤,工业用途主要为动力煤,次为化工用煤和民用煤。
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售预测1)国际煤炭市场预测有限的石油资源将使煤炭在未来全球能源供给中再次成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将呈现上升趋势从全球范围看,由于石油资源储量相对有限,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随着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未来国际市场对煤炭需求将以较快速速度增长。
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62年。
世界能源需求总量将在未来20多年中大幅增长,其中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增幅巨大。
假定从2005年至2030年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6%,那么,与2004年相比,到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总量将由39.4亿标准t增长到55.75亿标准t,增幅为4.1%;煤炭需求总量将由27.73亿标准t增加到44.41亿标准t,增幅为60%;天然气需求总量将从23.02亿标准t增加到38.69亿标准t,增幅为68%。
这就是说,未来煤炭资源在全球能源供给中的地位将上升。
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全球2004至2030年间的能源投资总额估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报道说,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其能源需求占世界能源总需求量的比重将不断增加,由2004年的40%增加到2030年的45%。
国际能源署的有关数据指出,2004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量为44.8亿标准t,到2030年将增加到76.5亿标准t。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大能耗区:北美共同市场能耗区、东亚经济圈能耗区、欧洲共同体能耗区。
从供求关系来看,北美可自给,东亚与欧共体两大经济圈是主要的煤炭输入市场,其中东亚煤炭市场是世界竞争的焦点。
在世界煤炭贸易中,亚太地区2001年占世界煤炭贸易总额的53%,该区主要煤炭进口国和地区为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邻近的印度随经济增长进口煤炭需4168万t/a,预计到2012年,亚洲煤炭市场需求量将增加1.5bt。
我国煤炭国际市场主要以东亚为主,欧洲为辅。
与我国竞争东亚市场的主要国家是澳大利亚。
美国、南非、加拿大等国因运费高无价格优势。
澳大利亚正计划改造运煤铁路。
我国地处东亚经济圈,凭借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仍能继续左右国际煤炭供求关系和煤价,国际煤炭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全国煤炭需求预测(1)煤炭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将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
目前,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约占22%。
随着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新型煤化工和“煤制油”行业的发展,煤炭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