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合集下载

创伤与战伤

创伤与战伤

4.包扎
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 固定骨折关节并止痛。 方法—绷带有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 8字包渣、帽式包扎。 掌握—“三点一行走”, 即绷带的 起点、 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行走 方向顺序。
5. 固定 6.搬运---采用背、夹、拖、架的方法。
(二)进一步处理
1.判断伤情
第一类:致命性创伤,如大出血、窒息、张力性气胸等。 第二类:生命体征平稳者 第三类:潜在性创伤,性质为明确
一、创伤概念
广义的是指机械、物理、 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 的 机体损伤 狭义的是指机械性致伤 因素作用机体所造成的组 织结构完整性 破坏和功能 障碍。
创伤分类
• 按原因分:烧伤、
冻伤; 挤压伤;火 器伤等。
• 按部位分:部位;
器官--软组织损伤、 骨折、内脏破裂
•按皮肤完整性分:
•闭合性创伤closed injury; •开放性创伤open injury
1.
2.
复苏
通气
3. 止血
4. 5. 6. 包扎 固定 搬运(后送)
1. 复苏 * 体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
2.通气 *手指掏出 *抬起下颌 *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3. 止血 * 指压法
*加压包扎法
*填塞法 *止血带法
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1)不必缚扎过紧,以止血为度。 2)每隔1小时放开1-2分钟,使用时间<4H. 3)松开之前,先输液或输血。 4)远端指体坏死,先在其近端加上新的止血带,然后截肢。
(三)辅助检查 1. 化验检查 -- 血、尿常规, 血气分析、电解质、肝功 能等。 2.穿刺和导管检查 3.影像学检查 4.其他
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课创伤和战伤

第课创伤和战伤
骨折愈合: 主要经历局部血管反应及血肿形成、骨折断端组织的 坏死和吸收、细胞增殖和骨痂形成及改建和重塑,是 机体最完善的组织愈合之一。
特殊组织修复过程
神经组织修复: 脑和脊椎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形成胶质瘢痕
; 神经细胞体存活时神经纤维可进行再生;
创伤性神经瘤 如断端间距过大,或被血肿 、瘢痕或异物等阻隔时,神 经纤维可与结缔组织缠绕成 团,最终形成神经瘤。
创伤与战伤
创伤的定义:
定义: 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
破坏或功能障碍。
创伤是继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四位 死亡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不少疾病如传染病等已得到有 效的治疗,但创伤却有增无减,被称为“文明的孪生兄弟 ”。
地震
海啸 战争 恐怖袭击
创伤的分类
或替代损伤后的缺损组织。 完全修复: 理想的修复,组织缺损完全由原来性质的细胞来修复
,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不完全修复: 组织损伤不能由原来性质的细胞修复,而是由其他性
质细胞(常是成纤维细胞)增生替代来完成。
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一、局部炎症反应阶段: 创伤后立即发生,持续3-5天; 血管和细胞反应,机体免疫应答;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清除损伤或坏死的组织。 二、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 伤后24-48小时开始;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增殖、分化、迁移; 新生成的组织基质和毛细血管构成肉芽组织。
稳定。
伤口处理原则: 尽早清创,除头、面、收和外阴部外,一般禁止初期
缝合。
火器伤
定义: 以火(炸)药为动力发射的投射物引起的损伤,是战
时最常见的损伤,一般由高速弹丸或弹片等投射物击 中人体造成。 特点: 损伤重、范围大(原发伤道、挫伤区、震荡区)、易 感染。 诊疗关键: 尽早清创,不宜一期缝合,积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

创伤与战伤

创伤与战伤

整理ppt
34
[战伤救治]
(一)伤员分类: 分类的依据:伤因、伤部、伤型、伤情。 区别轻重缓急,确定救治和后送次序。 (二)分级救治: 1.战术后方(作战区)救治:连、营救护 (1)寻找伤员,临时安置。(2)实施基本急救:
防治窒息、止血、包扎、固定。(3)辐射、化 学毒剂沾染作初步清洗。(4)准备安全后送。
目的:清除坏死失活组织、异物、血块,彻底 止血,将污染伤口变清洁伤口,防感染,争 取伤口一期愈合。
时机 :争取6-8h内清创,头面部可延至
8-12h.
整理ppt
18
3.感染伤口:
• 最常见的感染:化脓性感染,保持引流通畅, 小伤口换药可愈合,大伤口感染控后,肉芽组 织新鲜,可作二期缝合或植皮.
• 特殊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
整理ppt
26
皮下组织筋膜 : 切除失活组织,筋膜作 “十”字或“I” 形切开.
整理ppt
27
肌肉:失活的肌肉颜色暗红、失去张力、
无刺激收缩、不出血。
整理ppt
28
(4)缝合伤口:6-8h内清创作:一期缝合.
皮肤缺损:植皮、引流48h.
火器伤:除头、面、手、外阴作定点缝合外,不作
一期缝合,留作延期或二期缝合.
4.组织损伤:伤口、创面,注意合并神经、血管、
内脏伤。
整理ppt
10
(二)全身表现
一般表现:低热渗血、组织分解产物。高热脑 损伤、感染。
并发症
1.感染:开放伤:化脓性感染,闭合伤:肠道、呼 吸道、肺部感染. 特殊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
2.创急性体克:重度创伤常见的死亡原因,低血容 性休克。
3.挤压综合症:挤压肌肉缺血、坏死肌红蛋白

13 创伤与战伤

13 创伤与战伤

创伤(trauma )和战伤(war wound)第一节概述一.创伤的定义广义的概念:是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体损伤。

狭义的概念:机械性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

称为创伤(trauma) 。

战伤(war wound):指战斗中由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伤以及因战斗或战争环境而造成的机体损伤。

二.致伤因素机械因素如锐器切割、钝器打击、重力挤压、火器射击等。

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激光等,可造成相应的烧伤、冻伤、电击伤、放射伤等。

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硷可致化学性烧伤。

生物因素如虫、蛇、犬等咬伤或螫伤。

三.创伤分类按致伤原因(最常用)按受伤部位、组织器官按皮肤是否完整按火器伤的伤道形态按伤情轻重按致伤因素分类锐器—刺伤、切割钝性暴力—挫伤、挤压伤切线动力—擦伤、撕裂伤子弹、弹片—火器伤高压高速气浪—冲击伤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伤称为复合性损伤,如核爆炸所致的放射性复合伤、烧冲复合伤等。

按致伤部位、组织器官分类部位:颅脑、颌面颈部、胸部、腹部、脊柱脊髓部、骨盆部、上肢和下肢等八个部位。

如伤及多部位或多器官,则为多发伤。

组织器官: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内脏破裂按皮肤是否完整伤部皮肤完整者称闭合伤(closed injury)。

如挫伤、扭伤、挤压伤、爆震伤等。

伤部皮肤破损者为开放伤(open injury)。

如擦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火器伤等。

按是否穿透体腔:可分为穿透伤和非穿透伤。

按伤情轻重分类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如烧伤按面积和深度分类等。

四.创伤的病理局部反应:组织破坏,细胞变性坏死,微循环障碍,病原微生物入侵或异物存留。

全身反应:神经内分泌变化,代谢变化,免疫变化。

创伤炎症反应:包括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

局部肿胀—充血渗出疼痛—组织内压增高、缓激肽释放临床症状多在48~72h达到高峰创伤性炎症有利于创伤修复。

有许多介质参与炎症反应。

外科学-创伤和战伤

外科学-创伤和战伤
肥肥肥肥肥肥肥肥肥肥肥
炎炎炎炎
促促促促促 抗抗 刺刺刺刺刺刺刺
四、创伤的组织修复
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1.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TGF1.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 2.胰岛细胞生长因子(insulinIGF)由两 2.胰岛细胞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由两 胰岛细胞生长因子(insulin 种相关多肽组成,即IGF-I 和IGF-II 种相关多肽组成, IGFIGF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FGFs) 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FGFs)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factor,PDGF) factor,PDGF) 5.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5.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GF) 其他细胞因子: 6.其他细胞因子 此外来源于造血细胞系细胞的一些因子, 6.其他细胞因子:此外来源于造血细胞系细胞的一些因子,如 白介素(IL-1,3,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集落刺 白介素(IL-1,3,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集落刺 ), 激因子。 激因子。
一、概 述
创伤的分类( 创伤的分类(classification) 致伤原因: 擦伤; 撕裂伤; 刺伤; 一 . 按 致伤原因 : 1 . 擦伤 ; 2 . 撕裂伤 ; 3 . 刺伤 ; 4 . 切割 伤;5.挫伤;6.火器伤;7.冲击伤等. 挫伤; 火器伤; 冲击伤等. 受伤部位、组织器官: 体伤等. 二.按受伤部位、组织器官:脑;胸;腹;肢;体伤等. 三 . 按 伤 后 皮 肤 是 否 完 整 : 1 . 闭 和 性 创 伤 ( closed injury); 开放性创伤( injury);2.开放性创伤(open injury) 伤情轻重: 重伤. 四.按伤情轻重:轻,中,重伤.

创伤和战伤

创伤和战伤

局部反应
• 由于局部组织结构破坏,或细胞变性坏死、 微循环障碍,或病原微生物入侵以及异物 存留导致局部反应。 • 表现为局部炎症反应,其基本病理过程与一 般炎症相同 。 • 创伤性炎症反应是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有 利于清除坏死组织、杀灭细菌,促进组织 修复。
全身反应
• 是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神 经内分泌活动增强并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功 能和代谢改变的过程,是一种非特异性应 激反应。包括: • 1)神经内分泌变化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同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也被 激活。
战伤分类
• 战伤的分类与创伤基本上一致。 • 但增加了一种伤式分类,即大出血、 窒息、休克、昏迷、骨折、气胸、截 肢、抽搐和其他。 • 根据战时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还采 取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
• 收容分类是伤员到达救治机构后首先 进行的分类,目的是尽快把危重伤员 区分出来,并确定应由救治机构的哪 个职能组室(如抗休克组、手术组等) 接受和处臵以及先后顺序。
解除气道阻塞方法
1. 手指掏出 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呕吐物, 血块。 2. 抬起下颌 用于颅脑损伤后舌后坠及伤员深 昏迷而窒息者。 3. 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在情况特别紧急,或上述 两项措施不见效而又有一定抢救设备时可行该 法。 4. 气管插管。 5. 气管切开。
创伤的处理---止血
• 出血可以使病人迅速陷入细休克,甚至致 死。必须止血处理。 • 动脉出血呈鲜红色,速度快,间歇性喷射 状;静脉血为暗红色,持续涌出;毛细血 管出血呈渗血、呈鲜红色,自伤口内缓慢 流出。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 不必缚扎过紧,以能止住血为度; • 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使用时间不能超过4 小时; • 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有明确的标志,并注明启 用时间,优先后送; • 松止血带前,应先输液或输血,补充学容量, 打开伤口,准备好止血器材,然后再松止血带; • 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远端肢体已发生坏死者, 应在原止血带的近端加上新止血带,然后再行 截肢创伤后立即发生,持续3~5 天, 主要是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目的在于 清除损伤和坏死组织为组织再生和修 复奠定基础。

外科学 创伤和战伤

外科学 创伤和战伤

开放伤 opened injury
切割伤Cutting injury 贯通伤Penetrating wound 盲管伤Blind wound 切线伤Tangential wound 反跳伤Anti-skip injury
腹部开放伤
腹部贯通伤
颅脑贯通伤
颅脑贯通伤
眶颅联合伤
颅骨穿通伤
腹腔穿通伤
创伤诊断的基本方法
三、辅助检查 对某些创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必须根据病人的 情况选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检查、肝肾 功能等 穿刺和导管检查 胸穿和腹穿、导尿、心包穿刺。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CT MR B超 血管造影 手术探查
胸腹联合伤——膈疝
颅骨粉碎骨折、脑挫裂伤
打开气道方法:压额抬颌法
双手举颏法
托颈压额法
颈部损伤者禁用
创伤的处理---止血
出血可以使病人迅速陷入休克,甚至致死。 动脉出血:鲜红色,速度快,间歇性喷射状;
静脉出血:暗红色,持续涌出; 毛细血管出血:鲜红色,渗血、自伤口内缓 慢流出。
创伤的处理---止血
方法
指压法 用手指压迫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 部位,达到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法 方法是先将灭菌纱布或敷 料填塞伤口,外加纱布垫压,再用绷带加压 包扎。适应于小动脉和小静脉出血。
腹腔穿通伤
胸腔穿通伤、胸壁异物
创伤分类
按伤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伤 轻伤——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作业能力, 生命无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 中等伤——广泛软组织伤、上下肢开放性骨 折等,丧失作业能力和生活能力,需手术, 但一般无生命危险 重伤——危及生命或治愈后严重残疾者
战伤分类
战伤的分类与创伤基本上一致。

2021年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创伤与战伤

2021年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创伤与战伤

创伤与战伤的概论战伤的紧急救治原则火器伤一、创伤与战伤的概论——(一)创伤的分类(二)创伤的病理生理1.创伤性炎症2.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创伤刺激、失血、失液、精神紧张等可引起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变化,激活三个系统: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②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

3.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创伤对心、肺、肾、肝、胃肠、脑的功能都有相应的影响。

4.代谢变化创伤后身体的体液、体内能源、蛋白质、血清钾、钙等都会起相应变化。

5.免疫功能变化创伤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的变化,并有感染因素时变化更显著。

应激状态哪种激素分泌减少A.胰岛素B.抗利尿激素C.生长激素D.儿茶酚胺E.肾上腺皮质激素『正确答案』A(三)创伤的修复1.基本方式: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充填、连接或代替缺损的组织。

2.现代外科:异体的组织或人造材料修复某些创伤。

3.自身的组织修复功能仍是创伤治愈的基础。

4.理想的创伤修复:完全修复。

组织缺损完全由原来性质的细胞来修复,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5.实际的创伤修复:不完全修复。

其形态和功能虽不能完全复原,但仍能修复创伤(纤维组织-瘢痕愈合),有利于内环境稳定。

2.创伤愈合类型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局部因素①感染:最常见的原因②异物存留或失活组织过多③血流循环障碍④局部制动不够全身性因素①营养不良(主要)②大量使用细胞增生抑制剂(皮质激素等)③免疫功能低下④全身性严重并发症附表: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1)营养不良,如蛋白、维生素C、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细胞增生和基质形成缓慢或质量欠佳。

2)使用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细胞毒药物及放射线照射等,创伤性炎症和细胞增生可受抑制。

3)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症、白血病或艾滋病等,使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功能降低,影响组织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 抑制免疫的物质分泌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全身反应
代谢变化(M)—— 静息能耗增加
三大代谢加速
糖原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
代谢加速的后果 —— 双刃剑
➢有利于创伤修复 提供能量和蛋白质
➢不利于创伤修复 细胞萎缩、体重减轻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并发症
➢ 感染 细菌污染 免疫功能下降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诊断 受伤史
➢ 询问的对象:可靠性(患者或目击者) ➢ 致伤原因 ➢ 伤后症状及演变过程 ➢ 既往史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诊断 体格检查
➢ 全身情况、生命体征 ➢ 详细检查各部位 ➢ 仔细观察伤口创面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诊断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穿刺和导管检查 ➢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 其他电子仪器、导管
➢ 闭合性创伤
➢ 开放性创伤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按伤情轻重分类
➢ 重伤 ➢ 胸内、腹内或颅内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 呼吸、循环、意识等重要生理功能障碍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病理
炎症

局部反应 (IC)
细胞增生
(I) (C)
体温反应
(T)

全身反应 免疫功能变化
(I)
(TIMN) 代谢变化
➢ 创伤(Trauma)
➢ 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 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 战伤(War Wound)
➢ 在战斗中由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伤以及因战斗或战争 环境造成的机体损伤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 创伤的分类的目的
➢ 便于各级医护救治人员迅速了解病情、拟定救治措施 ➢ 便于资料的整理分析,有利于科学研究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诊断
注意事项
➢ 危、急、重症立即抢救 ➢ 稳、准、轻、快 ➢ 注意隐蔽伤 ➢ 注意不出声的病人 ➢ 密切观察疑诊病人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治疗
急救 —— 抢救生命
原则 优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危及生命和其他紧急的问题(ABC)
注意事项
➢抢救积极、保持镇定、工作有序 ➢组织人力协作 ➢防止再次损伤和医源性损害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 现场: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 • 急诊室(车):气管插管、呼吸机生命支
持;点除颤等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急救的措施
• 复苏 • 通气 • 止血 • 包扎 • 固定 • 搬运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 窒息是创伤重要的死亡原因。 必须果断地、以最简单、最迅 速、最有效的方式予以通气。
➢ 休克 失血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 缺血—灌注再损伤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脂肪栓塞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 凝血功能障碍 器官功能障碍
创伤的修复
➢ 创伤修复的基本方式
由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充填、连接或 代替缺损的组织
➢ 理想的创伤修复
完全由原来性质的细胞来修复,恢复原有 的结构和功能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和战伤
Trauma and Military Injury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 — “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
• 交通伤、高能量损伤、突发、高科技事故多 • 多发伤多、复合伤多 • 伤情复杂、伤势重、危重患者多、死亡率高
No Image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 我国城市第五位死因,农村第四位死因 ➢ 创伤占急诊病人的 30% ➢ 创伤 50% 以上由交通事故引起 ➢ 全国每年因交通死亡人数超过 7 万 ➢ 创伤占 1~4 岁儿童死亡率 52% ➢ 国际上 34 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是第 1 位死因
创伤的修复
创伤愈合类型
➢ 一期愈合或原发愈合 ➢ 二期愈合或瘢痕愈合 治疗创伤应争取一期愈合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修复
不利于创伤修复的因素
➢ 感染 ➢ 异物存留或失活组织过多 ➢ 血流循环障碍 ➢ 局部制动不够 ➢ 全身性因素:年龄、营养、激素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 创伤和战伤概论 •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 战伤的救治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按致伤原因分类
➢ 刺伤、切割伤 ➢ 挫伤、挤压伤 ➢ 擦伤、撕裂伤 ➢ 火器伤 ➢ 冲击伤 ➢ 烧伤、冷伤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按受伤部位分类
• 颅脑部 • 颌面颈部 • 胸部 • 腹部 • 骨盆部 • 脊柱脊髓部 • 上肢 • 下肢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按伤后皮肤是否完整分类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No Image
创伤的治疗
必须优先抢救的急症
➢ 心搏、呼吸骤停 ➢ 窒息 ➢ 大出血 ➢ 开放性、张力性气胸 ➢ 休克 ➢ 腹部内脏脱出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急救的措施
• 复苏 • 通气—— 恢复呼吸道通畅 • 止血—— 防止失血性休克 • 包扎—— 保护伤口、减少污染 • 固定—— 减轻疼痛、防治休克 • 搬运—— 背、夹、拖、抬、架
并发感染时体温明显增高
深度休克抑制体温中枢

体温中枢受损严重时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全身反应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N)
➢下丘脑—垂体轴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目的: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全身反应 免疫功能 (Ⅰ) 严重创伤时 —— 免疫功能降低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 创伤外科 • 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院前急救—— 创伤的诊断和急救技术 • 战伤是特殊环境下的创伤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 创伤和战伤概论 •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 战伤的救治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和战伤概论
☆概念与分类 ☆病理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概念和分类
(M)
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N)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局部反应
创伤性炎症
红、肿、热、痛
炎症本身——机体的正常反应, 利于创伤修复
炎症反应强烈广泛——过犹不 及,不利于创伤修复
正常3~5天消退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创伤的全身反应
体温反应 (T)—— 体温中枢

炎症介质(TNF、IL等)作用于体温中枢
手指掏出
托起下颌
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急救的措施
• 复苏 • 通气 • 止血 • 包扎 • 固定 • 搬运
创伤和战伤的区别和意义
止血——方法
➢ 指压法:动脉性 ➢ 压迫包扎法:静脉性或微血管 ➢ 填塞法:静脉性或微血管 ➢ 止血带法:动脉性或大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