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人物画
“以形写神”与“传神写照”——论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特点

论 的 问题 , 到魏 晋时 期渐 渐 赋予 了美 学 的意 义 ,这 种将 “ 神 ”作 为“ 人之 本 体 ”的 思想 和魏 晋文 人 士大 夫放 任 形骸 、清 淡 飘逸 的 “ 畅 神 ”之风 ,深深 地 影响 到 了顾恺 之 ,也 便顺 理 成章 地在 绘 画
中 国绘 画 自发源 后 发 展 到 秦 汉 之 时 ,其 功 能 主 要 是藻 饰 礼 上提 出 了 “ 以形写 神 ”和 “ 传 神 写照 ” 的 “ 传 神论 ” 。 制 、助 人 伦 、成 教化 之 类 ,直 至 六朝 出现 了 中国 画第 ~个 发 展 的 顾恺之在 《 魏 晋 胜 流 画赞 》 中 说 : “ 以形 写神 而 空 其实 对 , 高潮 。 中国人 物 画 发展 到 六朝 ,逐渐 出现 了一 些优 秀 的 画家 和 画 荃 生之 用 乖, 传 神之趋 失矣 。”。 这里 的 “ 以形 写神 ”虽然 原指 临 论 ,特 别 是 东晋 画 家顾 恺 之提 出了 “ 以形写 神 ”和 “ 传神 写 照 ” 摹 的 要 点 ,但 其 延伸 意 义 即注重 形 象 的外形 刻 画来 更好 地表 现 艺
的 小 白兔 , 其周 围环境 以鲜艳 的 绿 色和 温 暖金 黄色 的阳 光为 主 , 新的特 征 属 性 ,例如 ,我 国京剧 传 承很 多年 ,而在 京剧 中使 用 的 而 随伴 着 剧 情 的发 展 ,尤 其 是小 白兔遇 到坏 人 的 时候 ,遇到 危 险 脸谱 会 用不 同 的色彩 表 现 ,从色 彩 的搭 配 上可 以分 辨 出脸谱 表 现 的 时候 ,小 白兔 周 围 的物 体 的颜 色 也发 生 的变 化 ,周 围 草 的颜色 人物 的 善恶 、身 份 、地 位等 ,这 就 是色 彩赋 予 动 画角色 的 一种特 不 再 是 明丽 的 绿色 ,而是 深 绿色 ,而 阳光 也不 再 是金 黄 色 ,转 而 殊属 性 ;又 比如 在 日本 动漫 《 火影 忍者 》 中 ,其 中的 查克 拉属 性
初中美术《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 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 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 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 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 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 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 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学习活 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 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
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
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 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 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 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 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认识宋朝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髓。
3、认识今世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构造:文件记录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一样款式举例:历史故事画 ( 如《步辇图》 ) ,肖像画中的行乐图 ( 如《幽篁坐啸图》 ) 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模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要点和难点:联合作品讲解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课设施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当面写生。
揭露今日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回忆方才的一幕,让学生议论假如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叙述郭子仪如何理解唐朝两位有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二、鉴赏过程1、经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 ( 教师指引启迪学生,充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形。
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时的装扮,但眉宇间很有神彩。
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以后,神态恭谨而机敏。
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初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 指引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全方面进行鉴赏,认识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色。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模范反应了五代期间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 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 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 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 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 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4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 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 尤其擅长人物画。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 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 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 谓之“春蚕吐丝”。着有《画论》《魏晋胜 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 籍,提出“以形写神”。
《洛神赋图》中山水画法也未脱离前朝的影响,通过树木的穿插来表现空间,呈现 出明显的装饰趣味。树木表现出两种样式:一种似柳树,疏密相间的共有20棵左右 ,分组为伍,或聚散于空间转换,或穿插于人物前后与其它景物形成松紧自然的衔 接.
古代官员的生活
13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传
__
神中
写国
照
人 物
画
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画
人 家在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同 物 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word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
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
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
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形写神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2.8厘米。
《传神写照——人物画》说课稿

《传神写照——人物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神写照-----人物画》,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中的第六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中第八页系列一:美术鉴赏模块。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国人物画部分,把教材一课中的一个部分用一个课时来上旨在让学生从走马观花的观赏转变为下马看花的鉴赏。
教材前面研究了两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
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肯定的认识本领,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适意,适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晓得风俗,仕女等,随着知识的积聚和经历的增加,对事物的见地也比较周全、深入,但也会公允,个性十足,所以这就需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去欣赏作品,读懂并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的内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的同时,学生的拓展和创新本领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方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高中生的认知、思维的规律,将本课教学方针定为:认知目标:通过课前查阅、作品分析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其创作理念。
并能用语言表述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小组竞赛等方式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一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方针: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勇敢设想、表述,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立场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难点:掌握“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这种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课题
(一)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 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 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 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 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 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别离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 喻现实、见证历史”为题目,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进程 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 2~3 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 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 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庭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 墨神仙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 与写意) ,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 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 开始提及,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建国大典》的赏析,回 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按如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 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腕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术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 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观点。 3. 情感目标: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 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育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酷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 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类别:国家课程
课型:鉴赏课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
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
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
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
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
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
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
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
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
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
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
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
(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赏能力。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
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
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
(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
(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
(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
(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
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