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案──人物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古代人物画作品。
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近现代人物画作品。
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
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岭南版美术八上第6课《传神写照的人物画》课件

•
第一部分:听乐 第一卷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画上每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 了琵琶女的手上,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 的手上,似乎传出了每秒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构设了 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画 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旳画艺。此段出 现的人物最多,共有七男五女。
小结
•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 显示出高超的 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所未有地发展, 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古代称肖像画为“写 真”,“真”就是指对象内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 备了高超的写真技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 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 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 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戴高巾, 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 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 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 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图》 的内涵。 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相当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 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 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 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 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不同色 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 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问题
• 1.请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是否对中 国画有一些了解呢?请讲讲 • 2.同学们对中国画人物画可否了解 呢?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画
• ——惯指唐宋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其 渊源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广义的 中国画还包括古代帛画,壁画,屏风 画等,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人物,山 水,花鸟三科主要画科。中国画是在 20世纪初期,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以后 与之相对应的使用名称。
“传神写照”——小议中国人物画的写意造型观

“传神写照”——小议中国人物画的写意造型观作者:林志军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3期“传神”作为人物画的创作理论,最早在绘画界明确地使用这个概念并系统地加以论述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相传他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阿堵之中。
”“写照”一词源于佛学,代表着主体的神妙感知能力,就应表现出人的心灵、智慧,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画之妙不在形体塑造本身,而妙处在于能传其神,要做到传神关键在于人物画像的眼睛。
画论中就记载了顾恺之为殷仲堪画肖像,对其眼疾“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巧妙地处理了写实和美化的关系,存其缺点又不伤其精神。
顾恺之在《论画》中又言:“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文中第一次提到了“以形写神”说,虽然并不是作为独立肯定的概念提出的,并存在着重神轻形的倾向,但对形与神的探讨是很有价值的。
“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此句意为:凡是有生气的人,没有在举手致礼时,眼睛向前看,而视线竟无所对者。
“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意为:以形写神而人物面前没有实在的对象可以对视,采用的手段相违背,传神的目的就不能实现了。
顾恺之以形写神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国的绘画艺术,特别是人物画,自汉以来已发展到一个神主形次的新阶段,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新的变化。
魏晋以后,人物画家无不把传神作为绘画表现的最高标准,在对形神的把握上,由于有不同的侧重,概括地说,大致表现出两种思想观念,一种是主张形神兼备,在形似中求神似的以形写神观;一种是重神轻形、离形得似的以神写形观。
从传统人物画作品所呈现出的特征分析,重视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观念并不是要求创作的形象与客观形象之间的一对一的视觉直观相似性。
他们只是在对形的要求上相对更严格一些罢了;重神轻形、以神写形的观念也并不是完全否定形似,他们要求的只不过是约形而已。
“以形写神”与“传神写照”——论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特点

论 的 问题 , 到魏 晋时 期渐 渐 赋予 了美 学 的意 义 ,这 种将 “ 神 ”作 为“ 人之 本 体 ”的 思想 和魏 晋文 人 士大 夫放 任 形骸 、清 淡 飘逸 的 “ 畅 神 ”之风 ,深深 地 影响 到 了顾恺 之 ,也 便顺 理 成章 地在 绘 画
中 国绘 画 自发源 后 发 展 到 秦 汉 之 时 ,其 功 能 主 要 是藻 饰 礼 上提 出 了 “ 以形写 神 ”和 “ 传 神 写照 ” 的 “ 传 神论 ” 。 制 、助 人 伦 、成 教化 之 类 ,直 至 六朝 出现 了 中国 画第 ~个 发 展 的 顾恺之在 《 魏 晋 胜 流 画赞 》 中 说 : “ 以形 写神 而 空 其实 对 , 高潮 。 中国人 物 画 发展 到 六朝 ,逐渐 出现 了一 些优 秀 的 画家 和 画 荃 生之 用 乖, 传 神之趋 失矣 。”。 这里 的 “ 以形 写神 ”虽然 原指 临 论 ,特 别 是 东晋 画 家顾 恺 之提 出了 “ 以形写 神 ”和 “ 传神 写 照 ” 摹 的 要 点 ,但 其 延伸 意 义 即注重 形 象 的外形 刻 画来 更好 地表 现 艺
的 小 白兔 , 其周 围环境 以鲜艳 的 绿 色和 温 暖金 黄色 的阳 光为 主 , 新的特 征 属 性 ,例如 ,我 国京剧 传 承很 多年 ,而在 京剧 中使 用 的 而 随伴 着 剧 情 的发 展 ,尤 其 是小 白兔遇 到坏 人 的 时候 ,遇到 危 险 脸谱 会 用不 同 的色彩 表 现 ,从色 彩 的搭 配 上可 以分 辨 出脸谱 表 现 的 时候 ,小 白兔 周 围 的物 体 的颜 色 也发 生 的变 化 ,周 围 草 的颜色 人物 的 善恶 、身 份 、地 位等 ,这 就 是色 彩赋 予 动 画角色 的 一种特 不 再 是 明丽 的 绿色 ,而是 深 绿色 ,而 阳光 也不 再 是金 黄 色 ,转 而 殊属 性 ;又 比如 在 日本 动漫 《 火影 忍者 》 中 ,其 中的 查克 拉属 性
初中美术《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 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 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 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 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 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 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 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学习活 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 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
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
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 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 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 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 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 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 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 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 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 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4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 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 尤其擅长人物画。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 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 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 谓之“春蚕吐丝”。着有《画论》《魏晋胜 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 籍,提出“以形写神”。
《洛神赋图》中山水画法也未脱离前朝的影响,通过树木的穿插来表现空间,呈现 出明显的装饰趣味。树木表现出两种样式:一种似柳树,疏密相间的共有20棵左右 ,分组为伍,或聚散于空间转换,或穿插于人物前后与其它景物形成松紧自然的衔 接.
古代官员的生活
13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传
__
神中
写国
照
人 物
画
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画
人 家在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同 物 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王Fra bibliotek山朱铣
琅粲
李姬
李佳明
陈致雍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怎样的神情?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
我没有体验过的生活——
帝王的生活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阎立本
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多长线)
1. 以线造型,重传神;
2. 以长卷的形式;
3. 多视点透视(散点透视)。
《九方皋》 现代 徐悲鸿
《小庭婴戏图》 宋 佚名
《高贤读书图轴》 明 陈洪绶
七年级下册
传神写照
——中国人物画
传神——
指生动逼真地刻划出人或物的神情。
“神仙”的生活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