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少版美术七下第1课传神写照---人物画(2)

合集下载

(完整版)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材料

(完整版)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材料

苏少版-------七年级(下)美术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1.中国古代画家,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画。

2.《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它是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

3.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

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

12.《女娲补天图》的作者是清代的任伯年,此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13.“海派”是清末活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群体的统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他们基于民族传统,吸收外来艺术,又采集民间艺术,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心声的作品。

14.《九方皋》的作者是现代的徐悲鸿,该画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15.《开国大典》的作者是现代的董希文。

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1.《儿子》(素描)徐悲鸿2.《邻居小江》(素描)陈丹青3.《老房东》(素描)徐明华4.《黑衣少女》(油画)苏天赐5.《全家福》(色粉画)毕加索6.《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徐乐乐7.三停:指将人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停,指发迹——眉——鼻底——下颌,这三段距离大体相等。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单位,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8.成人眼睛在头顶至下颌的1/2处,婴儿眼睛在1/2略下处。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1.《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的作者是德拉科洛瓦(法国)。

2.《舞女系列》(色粉画)的作者是德加(法国)。

3.《午休》(油画)的作者是梵高,该画仿米勒的《酣睡的收割者全家》(荷兰)。

4.《午休》(仿米勒)的作者是毕加索(西班牙)。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第2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

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

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

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

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

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

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

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word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

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

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

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形写神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2.8厘米。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1. 以线造型、重传神; 2. 以长卷的形式; 3. 多视点透视(散点透视)。
作品名称
朝代
《洛神赋图》

唐 《历代帝王图》
《泼墨仙人图》 《免胄图》
宋 北宋
《步辇图》

《小庭婴戏图》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作者
顾恺之 阎立本
梁楷 李公麟 阎立本佚Βιβλιοθήκη 顾闳中表现手法 工笔 工笔
主要人物或内 容

传 中

神 人
物 画
写 赏

照 (一)

传神 指生动逼真地刻划出
人或物的神情。
五代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阎立本
五代 《历代帝王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合作探究:
第一组:查找作品的历史背景 第二组:分析作品的画面内容 第三组:找出作品的构图特点 第四组:研究作品的绘画特点(用笔、用色等) 第五组: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感悟人物的性格 、心理状态等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怎样的神情?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
《免胄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



“黛
不 施 丹 青 而 光 彩 照
淡 毫 轻 墨 ” 白 描
曹植、洛神
帝王
写意 白描 工笔 工笔 工笔
仙人 郭子仪 李世民
孩童 韩熙载

传 中

神 人

01_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01_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
传神写照——中国ຫໍສະໝຸດ 物画《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阎立本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王屋山
朱铣
琅粲
李姬
李佳明
陈致雍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怎样的神情?
《小庭婴戏图》 宋 佚名
《免胄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高贤读书图轴》 明 陈洪绶
工笔
写意 白描 兼工带写 油画 中国画 工笔 工笔 中国画 工笔
帝王
仙人 郭子仪 九方皋 毛泽东 女娲 李世民 孩童
《九方皋》
《开国大典》 《女娲补天图 》 《步辇图》
徐悲鸿
董希文 任伯年 阎立本 佚名 陈洪绶 顾闳中
《小庭婴戏图》
《高贤读书图轴》 《韩熙载夜宴图》
贤者
韩熙载
《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
• 女娲补天图 清 任伯年
《九方皋》 现代 徐悲鸿
• 《开国大典》 现代 油画
董希文
作品名称
朝代
作者
表现手法
主要人物或内 容 曹植、洛神
《洛神赋图》 《历代帝王图 》 《泼墨仙人图 》 《免胄图》

顾恺之
工笔

宋 北宋 现代 现代 清 唐 宋 明 五代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小卡片
白描,源自绘画的粉本画样,经隋唐至宋,逐渐发展 为独立的绘画样式。白描不施色彩,纯用墨线勾勒形象, 画面朴素优美,要求画冢有很局的绘画技巧。
表达感受
梁楷可以说是大写意人物画 的开山鼻祖。这位极具个性和敢 于创新的画家,是画史上最有特 色的人物之一。他性格高傲,嗜 酒,世称“梁疯子”,皇帝赐予 金带,他却挂于院内,不受而去。 他的画风正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 的表露。《泼墨仙人图》用寥寥 几笔,将人物的神韵表现得淋漓 尽致,生动诙谐。你有没有想过, 人物画还可以这样画?
谈谈你对《开国大典》这幅画的感想。
谢谢
九方皋(中国画)
徐悲鸿的《九方皋》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意思是说 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的内在精神、品质。 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奔放不羁的野马,从来不戴缰辔,画中黑 色的雄马却是个例外。有人问他为什么,休悲鸿曾解释说: “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已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见证历史
老一辈艺术家为中国的美术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新中国 成立以后,油画、中国画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广度和深度, 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就。董希文的油 画《开国大典》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具有伟大历史 意义的事件。
开国大典摄影图片
开国大典(油画)
《开国大典》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作者董希文曾亲身参加开 国大典,他把自已的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开国大典》不仅 真实再现了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而且以宏大的气势、庄严的 构图、灿烂辉煌的色彩歌颂了新中国的似镐前程和无限生机。
女娲补天图(中国画)
任伯年,名颐,字伯年。他的人物画题材非常广泛,历史 人物、神话传说、神佛鬼怪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市井 人物都会在他笔端生动流现。历史传说人物、神佛鬼怪形象出 在任伯年的画中,常常是寓意深刻、有所特指的。《女娲补天 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 满。

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2-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2-苏少版
———
我们人类描绘自己,可以 追溯到很久远的原始社会。
造原型始上社给会人的的彩陶感盆觉上很也稚有拙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象的描绘。
《龙凤人物帛画》
选择:这幅两千 多年前战国的人 物画用什么来造 型的?
明暗
线条
色彩
顾恺之能东还否晋有感很受顾著到这恺名顾是之的恺谁理之的的论作《作传品品洛世的?:线神以条赋形之图写美神?》等。
通过看画、模仿动作、 你感受到画中人儿什么样的心情?
落寞、无聊、空虚……
你知道吗,这就叫“以形传神”!
它是顾恺之提出的中国人物画理论, 对中国后世绘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唐 顾闳中的 《韩熙载夜宴图》
画面一:听琵琶独奏
画面二:观舞
画面三:中场休息
画面四:听笛子合奏
画面五:散宴、送客
哪个帝王你更欣赏,为什么? 画家在描绘人物外形的时候,力图 把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也表现出来。
唐朝 周昉的 《簪花仕女图》
1、你觉得在室内还是室外? 室外 2、描绘了几位贵族妇女? 五位 3、侍女几人? 一人 4、为什么其中有两位画得特别小?
一位是因为远,一位是因为地位低
请你模仿人物动作,感受人物心情!
怎样的神情? 怎样的心情?
回顾总结:
1、中国古代人物画造型以什么为主? 明暗 线条 色彩
2、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顾恺之哪个重要的 传世绘画理论?
以形传神
3、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起什么作
用?
装饰
课外拓展:
西方的绘画,虽然和中国画在造型工具、 手段方法上不同,然而在艺术作品最终的表 达上却是殊途同归,也是通过描绘外在的形 态表达内在的精神、情感等。
写意画
工笔画

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参考教案资料讲解

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参考教案资料讲解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参考教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提问1:听画名,你能想到什么场景?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夜宴只是家里人吗?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气氛什么样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学生讨论交流第二段观舞:提问1:刚才是听琴,现在看情节是什么内容?提问2: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3: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

问题4:找找画中有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他的动态表情是什么样的?问题5: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三段歇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
出示作品。
又是一幅长卷(板书:长卷)。展开画卷: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欣赏《洛神赋图》
曹植。
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洛神赋图》:
细描------用笔尖勾勒人物的眼睛、鼻子、眉毛等轮廓,再晕染颜色。
板块三:白描
没有颜色,用细笔勾勒人物的轮廓,包括结构、衣褶、动作等等。
阅读P3小卡片,了解白描。
郭子仪的打扮不像一个军人,没穿盔甲只身一个退敌二十几万大军,体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
回纥大军(突厥人,内蒙古边境),身强马壮,但对郭子仪佩服得五体投地。
年“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
内容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共几课时
课型
欣赏
第几课时
第2教时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板块四:
欣赏阎立本作品,了解对比衬托的表现方法。
1、《步辇图》
唐太宗:坐在步辇中。
众多宫女围着:
宫女的造型:身体娇小稚嫩,有的在执扇、有的在抬辇、有的在举着华盖,有正面的、侧面。
皇帝的造型:眉毛、眼睛等看李世民面目俊朗,他端坐在步辇上,神情庄重,目光深邃。
禄东赞:服饰上。
诚挚、谦恭,持重有礼。
2、《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威严,脸上一股霸气。一统天下的王者风范。
陈后主:没有一种王者气度,委琐庸腐之态。
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
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
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一、导课
上堂课我们欣赏了有关孩童、读书人、官员的人物画,知道了传神是人物画的核心。今天的美术课我们继续欣赏中国人物画。
我们共欣赏古代的孩童、读书人、官员大臣、仙人、军人等人物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代帝王的作品。
四、欣赏帝王作品
1、欣赏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
作品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迎聚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欣赏作品,回答问题:
1)作品中哪位是唐太宗李世民?
2、同样是皇帝,为什么画得截然不同?体现了画家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除了把两个皇帝进行比较,我们把皇帝和身边的侍从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吗?
古代人物画是通过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来处理人物的大小。人物比例高大的,显示出人物的社会地位高,反之,地位低。这是一种艺术手法。
作业
设计
出示作品《免胄图》。
盛唐有一很厉害大将叫郭子仪,他在安史之乱中立过大功。他还有一个能力,就是单骑走敌营,只身一人溃敌二十几万大军,这种气概了不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北宋画家李公麟画的《免胄图》。胄:盔甲之类。
为什么会给大家看这样一幅作品呢?主要是让大家欣赏一下中国画除了工笔、写意以外,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方法。
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1、说说仙人的模样。
2、说说仙人的性格。
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睛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表情既顽皮可爱又高深莫测,超凡脱俗却又不失幽默诙谐的仙人形象,非常活灵活现。
老师把这幅图拿出来给同学们欣赏,主要是和洛神赋图比较一下,在表现手法上一样吗?
1、说说两个皇帝的形象。
了解两个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晋朝开国君主,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发展生产,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
陈后主陈叔宝: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
看教材小卡片,了解顾恺之。
板块二:作品比较,了解工笔和写意。
1、欣赏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仙人的模样:人长得非常特别,肥头大耳,胡子拉渣,头上没几根头发。
仙人的性格:比较粗犷,豪迈,属于大大咧咧,憨态可掬。
2、两种不同表现方法。
《泼墨仙人图》:
泼墨------用毛笔饱醮墨色在宣纸上挥洒、大块面的画。
这就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是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
顾恺之是最早提出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他提出的“以形写神”,就是透过对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达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体现,这就是传神写照。
刚才我们欣赏了有关仙人的人物画,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有关描绘仙人的作品。
二、作品比较,了解工笔和写意。
特别在什么地方呢?
这种方法叫白描。一起看教材P3小卡片。
画中哪个是郭子仪?为什么?
其它都是些什么人物?
这就是李公麟的《免胄图》。李公麟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白描画家,他的作品,(放大作品,欣赏细部)多依靠曲直、精细、刚柔、轻重而富有韵律变化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神情仪态。效果可谓是“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
泼墨: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速度快,简单地进行勾勒。笔简神具、自然潇洒。
细描:笔尖勾勒轮廓,醮点颜色醮点水进行晕染,生动传神。
这两种表现方法哪个比较工整哪个比较粗犷?
工整的我们把它叫工笔,粗犷叫写意。
板书:工笔、写意。
刚才我们欣赏了有关神仙的人物画,下面我们来看看表现军旅生活的作品。
三、欣赏北宋的《免胄图》,了解白描。
作品中其他人物:唐代的典礼官、通译者(翻译官)
这是我们刚才欣赏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阎立本还画过一幅非常有名的帝王图,叫《历代帝王图》。
2、欣赏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又是一长卷。
《历代帝王图》记录了从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我们欣赏其中的一个局部。
晋武帝司马炎和陈后主陈叔宝。
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2)为了体现皇帝的至尊风度,画家是怎样刻画的?
显示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和威仪。
假如把周围宫女全去掉或者留一两个,还能体现出皇帝的至尊风度吗?
所以这里用了对比的方法,衬托出了唐太宗的身体上的壮硕、深沉,表情上的凝定。这种方法叫反衬。
3)哪位是吐蕃使臣禄东赞?
仔细观察禄东赞,说说他的表情。
禄东赞的表情衬托出了唐太宗的端肃、平和。
二、欣赏《洛神赋图》
这是东晋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
这幅图大家没见过,但同学们可能听说过洛神赋吧。谁写的?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他特别聪明,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他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七诗。
曹植的作品,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
《洛神赋》故事:传说曹操之子曹植年少时曾与县令甄逸的女儿甄宓相恋,后甄宓嫁给曹丕为后,生子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曹植思念她,做了个梦,梦中在洛水与她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