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第2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

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

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

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

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

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

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

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顾恺之因而在人物绘画上提出了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传神论。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初中美术教案 传神写照

初中美术教案 传神写照

初中美术教案传神写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比例、线条运用等。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敏感度,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3. 引导学生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达到传神写照的效果。

教学重点:1. 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

2. 如何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人物画像的范例。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人物画像的范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画像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

Step 2: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包括观察、比例、线条运用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技巧的应用。

Step 3: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基本技巧,自己尝试进行人物画像。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

Step 4: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人物画像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一起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指导。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画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物画像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达人物,如雕塑、剪纸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人物画像的基本技巧,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绘,并能够通过画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佳作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提高鉴赏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3.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4.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人文化相关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一)欣赏感悟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

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漂浮、游离不定之感。

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教案名称: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年级:初中二、三年级教学科目: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理解传神写照的含义和重要性。

3.学习人物画的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运用。

4.通过观看名家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传神写照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人物画的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画与传神写照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板书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通过观看名家作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传神写照人物画是绘画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记录,更是传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

传神写照是人物画中最核心的理念,它强调画家要通过形象的表现来传达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和外在的特征。

二、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最初是通过在墓室内壁上绘制天神等形象来表达精神信仰和宗教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画越来越成为表现世俗生活和历史故事的主要方式。

在唐代,人物画的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很多优秀画家如吴道子、顾恺之、皮日休、张萱等人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到了宋代,人物画的发展更加繁荣。

宋代画家赵伯驹、李唐、马远等人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富有文化内涵。

元代又先后出现了僧人画、民间画和宫廷画等不同的流派,标志着中国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

明清时期,人物画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这一时期的画家更加注重真实的表现和细节的描绘。

明代画家阮元的《仪容图册》和清代画家石涛的《清明上河图》都是中国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三、人物画的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运用1.构图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观赏起来也更加有感染力。

在画人物时需要注意场景的安排、人物的排列等因素。

例如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打斗场面通常采用斜线构图的方式,而文艺戏曲则采用直线构图的方式。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人物画,是绘画中的一大类别,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审美形式。

人物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需要学生掌握人体结构、肌肉构造、角度和神态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人物画的学习与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对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和绘画技能,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知识和技法;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与思维能力;3.以人物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审美领域,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人物画作品;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人体结构与构图的基本知识;2.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气质;3.人物肢体动态的表现。

2. 教学难点1.人体结构与肌肉构造的表现;2.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形象特征的表现;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人体结构、肌肉构造及构图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画的要领。

2.指导法老师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及创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技巧。

3.示范法教师现场作画以示范合理的绘画思路和技巧,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创作示范。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前期准备1.准备教学材料:画纸、颜料、调色盘、画笔等。

2.给学生简单介绍人物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人物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步骤讲解1.讲授人体结构知识,比如头、手、身体和腿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和构造。

2.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包括面部特征、身体的骨架和重心、人物的气质等。

3.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线条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如人物的轮廓、肌肉、衣服和发型等。

4.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作业,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与自主创作能力。

3. 教学总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为学生总结人物画的基本要素,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创作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六、教学评价1.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2.学生对于人物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七、教学后期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学习掌握传神写照人物画技法,能够用线条、色彩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3.能够运用所学技法,绘制出传神写照的人物画作品;4.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线条和色彩运用技法;3.把握画面的构图和形象选择。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技法,准确表现人物形象;2.把握画面的构图和形象选择。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传神写照人物画介绍–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中国传统人物画和西方肖像画的区别2.传神写照人物画技法–线条运用技法(灵活运用笔画,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和面部表情)–色彩运用技法(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和气质)3.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绘制–运用所学技法,绘制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4.小结–回顾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总结所学技法和对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理解五、教学评价方法1.绘制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评分标准包括:线条和色彩运用技法是否准确、画面构图和形象选择是否恰当;2.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评分标准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具:画纸、铅笔、毛笔、水彩颜料等;2.网络资源: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介绍、人物画技法视频教程等。

七、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1.传神写照人物画介绍(25分钟)–介绍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分析中国传统人物画和西方肖像画的区别–展示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2.传神写照人物画技法(30分钟)–线条运用技法•灵活运用笔画,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和面部表情–色彩运用技法•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和气质3.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绘制(60分钟)–运用所学技法,绘制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4.小结(5分钟)–回顾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总结所学技法和对传神写照人物画的理解八、教学参考1.《岭南社版美术八年级上册》2.网络资源:传神写照人物画作品欣赏和介绍、人物画技法视频教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适用学段:高一或高二年级类型:欣赏课课时:45分钟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活动性教学教学设备:挂图或多媒体一、教学目标a.培养学生全面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b.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深入理解的目的,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c.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学习兴趣,通过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并尝试美术实践活动,同时能运用一定的专业术语表述感受。

d.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a.认识、理解、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b.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三、教学难点a认识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画面构图,以及对作品传神写照之处的理解。

b.如何调动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学习的兴趣。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若干图片和资料,古典音乐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资料:毛笔、纸和自制的笔。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与尝试同学之间互相观察,用文字、语言描述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用毛笔或自制的笔(树枝、棉签等工具),尝试描绘某位同学的形象,并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同时简要说明该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由自己的绘画作品导入教学,以一系列的设问:这个人物外表有什么特征?他在干什么呢?通过他的形象你能看出他的身份吗?你能通过外表看出人物的心情吗?等,引起学生对作品中的主人公---韩熙载研究的兴趣。

(媒体展示一组韩熙载的头像)活动二:分析与交流单元活动(一)“排序”(准备《韩熙载夜宴图》的5个片断)根据老师给出的五个片断,要求同学们按照一定线索把该画串联成一幅完整的长卷(把排列顺序的序号写在各组的答题板上),并且给每个片断起一个恰当的标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归纳总结:古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设色富丽用笔精细3、现代人物画家及作品介绍:1、(教师简介现代人物画)通过视频文件展示人物画家蒋兆和及作品2、欣赏蒋兆和传神写照代表作品《一篮春色卖遍人间》3、周思聪代表作品介绍总结归纳:现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写实性现实性无论古代人物画还是现代人物画都具有传神写照的特点,都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它们体现了中华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现代人继承、创新的能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创造更加美好。

学生分析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

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

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

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

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

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

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

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

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5分钟)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

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

(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

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

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10分钟)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

(板书:行乐图)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

(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

(板书:分析)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

(板书:评述)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

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四、运用比较分析法鉴赏《古帝王图卷》(5分钟)1、以学生为主,运用比较分析法鉴赏《古帝王图卷》。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在鉴赏过程中再次强调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经常运用比较研究,这节课中对同一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比较,突出教学重点:人物画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在作品中是通过什么来传达的。

并通过鉴赏再次明确鉴赏方法,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准备。

五、应用方法,自主探究,赏析《洛神赋图》(18分钟)中国古代人物画很多是长卷形式的,刚才的《古帝王图卷》就是一例。

这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另一个特点。

1、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有一幅著名的人物故事画──《洛神赋图》,早在1999年人民银行就把这幅名作搬上了金属纪念币。

2005年,又发行了《洛神赋图》特种邮票。

(出示邮票《洛神赋图》)《洛神赋图》特种邮票是将曹植笔下的绝世爱情名篇《洛神赋》和东晋画家顾恺之妙笔绘成的《洛神赋图》合二为一的经典之作。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此画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顾恺之生平介绍。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他是生活在我国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顾恺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作传记的伟大画家。

顾恺之的“画绝”绝在传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