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展望_刘鲁明

合集下载

肿瘤科十年发展前景

肿瘤科十年发展前景

肿瘤科十年发展前景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科领域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肿瘤科在未来十年内的发展前景,包括治疗技术、药物研发、预防策略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的变化。

治疗技术1. 精准医疗:基于患者基因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更加普及,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2.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新型免疫治疗手段将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之一。

3.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肿瘤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将继续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4. 放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疗(3D-CRT)、图像引导放疗(IGRT)和质子治疗等高级放疗技术将更广泛应用,提高精确度和疗效。

药物研发1. 新药研发:预计将有更多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肿瘤药物上市,包括PARP抑制剂、ALK抑制剂等。

2. 药物组合:将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组合使用,以期达到协同治疗效果。

3. 生物标志物:药物研发将更加注重生物标志物的选择,确保药物适用于特定患者群体。

预防策略1. 早期筛查:推广肿瘤早期筛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率。

2. 预防疫苗:如HPV疫苗、戊型肝炎疫苗等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明确和推广。

3. 生活方式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患者生活质量1. 疼痛管理:更加有效的疼痛管理策略,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2. 心理支持: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和综合治疗,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3. 社会支持: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如患者团体、家庭支持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论未来十年,肿瘤科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精准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先进治疗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新药研发和预防策略的推进将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患者生活质量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十年,肿瘤科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

2023-2024年度肿瘤科五年发展规划

2023-2024年度肿瘤科五年发展规划

2023-2024年度肿瘤科五年发展规划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我科室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科诊疗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根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立足于当前肿瘤科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与挑战,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策略与措施,为2023-2024年度肿瘤科发展提供指导。

二、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发展现状1. 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科室在肿瘤诊断、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内部培养,我科室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提升。

3.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我科室积极参与国内外肿瘤研究项目,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问题分析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肿瘤科床位、设备、药品等资源配置仍有待优化,部分患者就诊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2. 人才短缺:尽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高端人才方面。

3. 科研水平待提高:我科室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仍有不足,制约了肿瘤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24年,将我科室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肿瘤诊疗中心,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1. 诊疗水平:实现肿瘤诊断、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专家,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3. 科研能力:提高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肿瘤研究项目,推动肿瘤治疗技术创新。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肿瘤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策略与措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1. 增加床位:根据科室发展需求,合理扩大床位规模,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2. 设备更新:引进先进的肿瘤诊断和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肿瘤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西方医学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西方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局限性西方医学以放化疗、手术和靶向治疗为主要手段来治疗肿瘤。

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放化疗和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和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和免疫力下降等。

其次,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一种通用的治疗方案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

最后,肿瘤的易复发和耐药性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治疗肿瘤方面,中医强调防治结合、以整体为主,注重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

中医药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此外,中医还注重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气血失调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许多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具体的研究包括中药联合化疗的应用、针灸配合放疗的疗效评价以及中医药在肿瘤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等。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联合放化疗、中药配合靶向治疗、针灸配合手术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具备中医和西医知识的医疗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和操作。

此外,患者还需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心情愉快、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等。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前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正在逐渐得到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现状与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现状与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现状与前景医学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科技的创新领域,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

目前人类面临着种种疾病的威胁,其中肿瘤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无需多言。

中西医结合,是广大病人求治肿瘤的最新趋势,儿童癫痫病的治疗也是如此。

随着中国和世界不断加强中西医结合的探索与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喜人。

针对肿瘤病人而言,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上看待人体的,它所传承的中医理论,有治疗肿瘤的深刻智慧。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医治疗肿瘤也从单纯的辅助治疗向主治疗进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方向。

中医治疗学指出,人体内蕴藏着自我平衡的力量,肿瘤的形成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肿瘤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体内环境失衡引发体内细胞异常生长而形成。

因此,中医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关键性的。

中医可以起到促进人体自身免疫力的调节和提高防癌力的作用。

西医治疗肿瘤的方式每一天也持续着进步,如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等。

这些疗法具有明显的“打压”肿瘤的效果,但同时也是对生命体的伤害,如抗肿瘤药物可能对其他健康组织造成伤害。

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治疗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点,克服各方面的不足。

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西医药的毒副作用、并且能够调整患者的情绪、神经、膳食营养、睡眠、饮食等多个方面,从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加患者治愈的机会。

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不仅能提示抗肿瘤的效果,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但是中西医结合方式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病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将会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恶性肿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在探索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探讨。

一、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历程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细胞增生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而逐年上升。

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经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阶段。

手术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最早方法,其主要依赖于相应器官和组织的切除和转移灶的清除。

但是,手术治疗的效果容易受到肿瘤的位置、体积、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放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对肿瘤辐射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或死亡。

目前,放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

但是,放疗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过多的辐射会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

化疗是指利用药物的毒性作用杀死肿瘤细胞,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大,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针对化疗不良反应较大的问题,靶向治疗应运而生。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殊的药物对肿瘤细胞内的分子进行干扰,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二、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这时候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1.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体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调、体液紊乱有关。

当人体的这些系统功能失调时,会导致人体的内环境失衡,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西医则认为,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中西医治疗理念的相似性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理念是有相似之处的。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强调调整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而西医治疗则需要减少恶性肿瘤细胞、杀灭肿瘤细胞并防止复发。

三、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发展现状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综合治疗效果好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中医治疗调节体质,如调理气血、调整体内平衡,西医药物、化疗等治疗则可以消灭肿瘤细胞。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鲁明)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手术
病灶 放疗
癌/肝转移
其他
PEI、HIFU
靶向治疗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全身 化疗
动脉
中医药
90% Prevalence of Complementary
80% 70%
Medicine Use
60%
50%
40%
30%
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脾虚痰湿型
病因病机 —— 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脾胃受伤,脾虚则 运化失司,导致精微不化,水湿内停,痰湿蓄积。
临床症状 —— 脘腹胀满,饮食不香,恶心呕吐,咳 嗽痰鸣,浮肿,大便溏薄,白带多,四肢乏力, 懒于行动,舌苔白腻,舌质淡,舌体胖有齿龈, 脉滑或细缓。
治则 —— 疏肝理气。
代表方剂 柴胡疏肝饮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气滞血瘀型 病因病机 —— 气滞日久,致血流不畅,瘀血
留止不散,久之结块成瘤。 临床症状 —— 体内多有积块,痛有定处,肌
肤甲错,唇甲暗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瘀点、脉细涩。 治则 —— 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治则 —— 健脾燥湿化痰。 代表方剂 香砂六君子汤(半夏、陈皮、党参、白术、
茯苓、木香、砂仁、甘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阴虚内热型
病因病机 —— 多因劳损内伤,肝肾阴亏,阴 血亏少,阴液亏损于内,虚火浮越于外。
临床症状 —— 五心烦热,虚烦不寐,耳鸣头 昏,午后潮热,咽干溲赤,舌红少苔,或 无苔,脉细微。
20%
10%
0%
Lerner

刘鲁明教授清胰化积方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刘鲁明教授清胰化积方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刘鲁明教授清胰化积⽅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刘鲁明教授清胰化积⽅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费园 1 祁琪 2 刘鲁明 2
【摘要】摘要介绍刘鲁明教授运⽤清胰化积⽅加味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经验。

刘教授认为,中晚期胆囊癌的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郁积肝胆,兼有脾虚证,清胰化积⽅加味功擅清热解毒,扶正化积,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胆囊癌患者的⽣存质量,稳定瘤灶,延缓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明显。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8(037)001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清胰化积⽅加味;胆囊癌;名医经验
临床研究
刘鲁明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与研究⼯作30余年,在多种中晚期肿瘤如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的治疗上经验丰富,在改善患者⽣活质量﹑延长患者⽣存期⽅⾯疗效颇佳,现将其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胆囊癌据其症当属中医“积聚”﹑“胁痛”﹑“黄疸”﹑“腹痛”等范畴。

《难经·三⼗五难》云:“胆者,肝之腑”,胆附于肝,与肝同居右胁下,肝胆互为表⾥,同司疏泄,胆汁⽣成后,在肝⽓的疏泄作⽤下注⼊肠中,以助脾胃消化。

现代⼈⽣活节奏快,精神压⼒⼤,饮⾷不规律,平素恣⾷肥腻﹑醇酒厚味,肥则滞阳⽣热,酒能伤阴化热,热邪蕴遏成毒,热毒内攻于胆,导致胆毒结聚不散;或忧思郁怒,导致肝⽓郁滞,横犯脾胃,纳运失职,⽔湿内⽣,郁⽽化热;。

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_刘鲁明

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_刘鲁明

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刘鲁明1 陈 震1 陈培丰2(1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市东安路270号,200032;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摘 要] 有关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一直存在争议。

肿瘤的辨证多被局限于“血瘀证”,但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副作用则较明显。

在前人和自身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恶性肿瘤“血瘀”证的新假设,以及活血化瘀方药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和研究中的注意点。

[关键词] 恶性肿瘤;活血化瘀中药;中医药疗法;血瘀证 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随着现代中医药对恶性肿瘤转移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上。

但迄今为止,各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1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现状目前大部分学者是通过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来阐明血瘀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部分报道认为,活血化瘀治疗肿瘤是有利的,有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中药能发挥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如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能显著抑制B162F10黑素瘤的人工肺转移[1]。

黄孔威等用赤芍A和丹参与小量化疗药物合用,发现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的肺转移[2]。

但更有不少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血行转移有促进作用。

韩俊庆等用活血化瘀中药合并放疗治疗鼻咽癌,发现活血化瘀中药组患者血行转移率是对照组的2167倍[3]。

徐家龄等对300余例临床辨证为血瘀型的恶性肿瘤采取活血化瘀法治疗,或在放疗、化疗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

发现其肿瘤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采用活血化瘀法的患者(P<0101),认为活血化瘀法不适合于恶性肿瘤的治疗[4]。

徐德成等对105例气虚血亏型胃癌患者服用的活血化瘀药强度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活血化瘀药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呈正相关[5]。

李学汤等观察了丹参、复方丹参、赤芍、当归、红花、鸡血藤、阿魏酸钠和川芎嗪等对小鼠肝癌细胞形成肺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多数有促进转移的作用[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1,Vol. 31,No. 7
·专家论坛·
未来 10 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展望
刘鲁明
中西医结合是老一辈医
务工作者的伟大理想,并为之
奋斗了几十年。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恶 性 肿
瘤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具有对
分普遍,可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缩小肿瘤。大量的临床研究证
明,肿瘤切除术、放疗、化疗等抗癌治疗后长期存活的
患者均与接受中医药治疗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西医
结合抗癌的临床应用又有新的进展,如辨证与辨病治
疗相结合,对癌肿的局部治疗与宿主的整体治疗相结
合,对症与对证治疗相结合等。从目前中西医结合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1,Vol. 31,No. 7
·871·
健康; 相反,自然界异常变化和社会动荡也可影响人体 而发病。所以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界、 社会环境和人体外在反应的大量周密观察,即通过望、 闻、问、切,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推测 机体阴阳变化( 内在的病变) ,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从 而作出证候判断。这种整体、宏观、“以表知里”、相互联 系、动态变化、综合、系统的分析认识疾病的方法,即整 体观、系统观与辨证观的高度统一,是中医药学思维的 基本特点。中医着重治患者,把“人”放在首位,虽然不 能用显微镜抓到“病毒”,却能根据时间、气候环境、病邪 属性、个体差异和疾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这样的宏观 医学理论与 20 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家提出的医学模式 ( 生理、心理和社会相结合的模式) 一致。中医针对个 性,而药量则根据个体特质而定。临床上中医疗效常以 “精”、“气”和“神”从整体上进行评估。相对于西医学, 其优点是讲求整体观; 缺点是主观,难以量化。
观点看,辨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煎剂常以整体治疗为主,
而膏药、敷贴等则常以局部治疗为着眼点。尽管中药
对患者有很好的整体调节作用,但对消除局部癌肿的
作用远不如手术、放疗和化疗明显。因此,取上述中、
西医治疗之长,以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改善肿瘤患者
生活质量或带瘤生存,并加以循证医学的证实,将是我
国中西医结合抗癌治疗未来 10 年的主要表现形式。
·87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1,Vol. 31,No. 7
见,从中药中提取抗癌有效成分,合成、半合成或加以 结构改造,仍是十分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抗 癌药制成以后,其应用规律是按现代化疗药物的使用 规律,实际上已不是中医应用的中药。
事实上,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中已逐渐形成 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 合”为主 的 新 的 临 床 思 维。 临 床 诊 治 疾 病 时,既 充 分 利用现代科学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发挥西医对疾病 定性、定位诊断上的长处,同时又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和 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对“证”现代研究成果 的一些微观指标,作出相应的新的辨证诊断; 将局部的 病理变化和人体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和动态变化相 结合,同时在治疗中采用中西药相结合。不仅克服了 中医对疾病微观认识的不足,也弥补了西医过分强调 疾病定性、定位,轻视疾病过程中的机体整体反应及动 态变化的弊端。使现代临床医生有可能运用 2 种医学 的知识与方法,借助中西医结合实践的新经验和中医 研究的新成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1. 3 实验研究 首先,中西医结合抗癌的实验研 究主要指辨证论治的实验研究,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 象、脉象,按照中医学理论归纳、分析,用中药进行辨证 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癌肿最常用的原则。所用 的处方往往是多味药物组成的复方。而这些药物在动 物的抗癌筛选中,不一定有抗癌的作用。但作为多种 药物组成的复方,治疗癌肿患者又可见到疗效。开展 复方中药抗肿瘤机理研究并以此不断提高疗效是中西 医结合研究基本的需要。其次,从分子水平探索有效 中药的治疗机理,寻找新的中药治疗靶点,是未来 10 年中西医结合抗癌的趋势。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上海 200032) Tel: 021 - 64175590 转 3636,E-mail: llm1010@ yahoo. com. cn
物,已与传统中医无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抗癌中 药的研究,迄今在临床中应用的有靛玉红、鸦胆子制剂、 斑蝥类制剂、蟾酥类制剂、薏苡仁类制剂、石蒜、汉防己 等的制品。对大鼠、小鼠的某些移植性肿瘤,不少中草 药如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以及某些扶 正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从中医治疗癌肿的观 点看,抗癌中药的筛选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 少问题有待研究: ( 1) 单味的抗癌药物不能取代中医传 统复方,两者不仅应用方式不同,其疗效、不良反应亦不 相同; ( 2) 中医治疗肿瘤的习惯用药与抗癌筛选有效或 无效的结果并非一致; 抗癌筛选认为有效的药物,临床 应用不一定有效。因此,抗癌筛选的结果仅能作为临床 应用的参考。按照中医学理论指导应用的中药,其抗癌 机理十分复杂,不能完全被目前应用的抗癌筛选结果 解释。
整体调节十分重要。针对癌肿的局部治疗有其局 限性。癌肿问题的关键是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整体 调治有可能解决复发和转移问题。目前西药中也有一 些试图整体调节的药物,如免疫制剂、激素制剂和营养 药品,但其优点不及中医中药,不能取代中医中药。
5 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肿瘤 肿瘤的局部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放射、介入栓塞化 疗、超声介入为主。这些方法也可结合中医中药。按 照中医整体调治的思路来应用局部方法是有可能的。 我们曾对肝癌做过尝试。肝癌对放射治疗并不敏感, 以健脾理气中药对肝癌患者做整体调整后再行放疗, 发现肝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两者结合具有较过去 传统报道更好的疗效。而且发现,肝癌,特别是伴有肝 硬化时,其放疗方式与其他癌肿不同。这些现代医学 技术为中医或中西医所自行掌握,将会有新的发现。 对癌肿局部治疗所用的中医学理论,也应该改变 过去常用的祛瘀活血、清热解毒理论。笔者认为,局部 治疗所应 用 的 中 医 学 理 论 应 是“塞 因 塞 用 ”。 肿 瘤 的 成因,大都是“塞”,而其治也应是“塞”。从目前的临 床实践看,也是如此。不少癌肿的介入治疗,所用的方 法就是“塞”。如肝癌的“塞”即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血供的阻断,门静脉血供的阻断,B 超引导下的 药物注入等。 一方面,寻找癌肿的辨证规律,对患者行整体调治, 改善机体情况,预防复发和转移; 一方面,以“塞因塞用” 理论为指导,采用各种现代医用技术治疗癌肿局部,两 者结合,既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范围,使更广大的患者能 接受治疗,又提高了治疗效果,增加了“治愈”者。 6 未来 10 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展望 ( 1)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更加重视临床方法学的
2 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新的医学临床思维方式 必然不断产生。中医和西医因为有着不同的历史背 景,所以其思维方式大相径庭。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气 血联系内外上下的有机整体; 同时认为“人与天地( 自然 界) 相应”,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生理或病 理情况下,机体内在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 反映到人的体表,并以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体现出来, 称之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外在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 化和适宜的地理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人体
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实践 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理论的结合,关键在于能否 找到结合点。多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实践和研究,中 医和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和接近。例 如中医治疗时参考西医的诊断和化验单及西医治疗时 考虑中医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的现象,在临床医师诊治 工作中已司 空 见 惯。 尤 其 是 临 床 以 中 医 的“证 ”为 突 破口,进行了多学科、多途径、多层次的大量艰苦的研 究工作。例如在临床上重视资料的科学性,不再局限 于个案报道,许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 近年来,我们继承全国名中医于尔辛以健脾理气治则治 疗肝癌的经验,并将其以病机为基础治疗癌症的思想移 植到胰腺癌治疗上,发现不同癌症病机不同。与肝癌不 同,“湿热蕴结”是贯穿于胰腺癌发病始终的病机,并发 现清热化湿法治疗胰腺癌疗效显著,临床见到长期带瘤 生存者。因此 提 出“湿 热 蕴 结”是 胰 腺 癌 的“核 心 病 机”,确立清热化湿法为胰腺癌全程治法,拟定清胰化积 方( 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绞股蓝及白豆蔻组 成) 为基本方治疗胰腺癌,取得了较好疗效。如 2001 年 我们回顾性将 56 例胰腺癌分为化疗加中药组与单纯化 疗组,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发现,化疗加中药组生存期 明显长于单纯化疗组,肿瘤缩小以及主症好转情况亦较 明显( P < 0. 05) ,最长生存病例目前已达 14 年,仍然带 瘤生存良好。2002—2005 年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 134 例患者 研究发现,清胰化积方治疗组 64 例,1 年生存率 25. 0% , 3 年生存率 14. 1% ,5 年生存率 8. 4% ,中位生存期 7. 6 个月。截止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末次随访,尚有 7 例患 者带瘤生存( 其中≥8 年 2 例,≥7 年 1 例,≥6 年 2 例, ≥5 年 2 例) ,其中时间最长者已带瘤生存 101 个月。对 照组 70 例,1 年生存率10. 0%,3 年生存率 2. 9% ,无 5 年生存者,中位生存期 4. 2 个月。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该 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胰腺癌治疗方案,进一步 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是值得期待的。 许多中西 医 结 合 的 重 要 成 果,均 是“辨 病 与 辨 证 相结合”的深入发展,也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识 上的飞跃和突破,已将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提 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 中西医结合整体调节治疗肿瘤 首先是探索抗癌的中药。从传统的成方、成药到 民间的各式验方,几乎都曾在临床探索过。据悉笔者 所在单位试用过的几百种中草药,临床疗效有限。目 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癌植物药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