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1.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水平衡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 ℃环境进入0 ℃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1-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出汗的作用是使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ADP增加4.当人吃了过成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D.5.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6.如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各激素。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7.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

高中生物必修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Na+有何生理作用?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大量丢失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 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 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K+有何生理作用? 1)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决定性作用) 2)维持心肌舒张 3)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等
A)
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D.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
2.A下.列性各激组素物、质醛中固,酮属、于肾同上类腺物皮质质的激一素组是(A )
B.解旋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C.血红蛋白、胰岛素、维生素D D.载体、抗体、核糖体
3.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
数量:6 ~ 10 g/D
2 ~ 4 g/D
吸收:小肠(几乎全部)
消化道
代谢:主要存在细胞外液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排出:肾脏(主要)、汗液、粪便 肾脏(主要)、粪便
特点:多吃多排、
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
少吃少排、
不吃不排
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 的平衡,是在神经 调节和体液调节共 同作用下,主要是 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怎样缓解上述症状? 及时补充生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
想一想
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 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 么影响?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 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甚至昏 迷等。
1.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水盐调节含解析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水盐调节含解析

人体的水盐调节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高温下劳动⑤静脉点滴1 L生理盐水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参考答案】D过量的生理盐水会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导致尿量增加,⑤正确;故本题选D。

1.矿井坍塌导致工人被长时间困在井下,缺少水源和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丧失B.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多C.机体缺水引发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渴觉D.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一般来说,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其体内的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3.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位于血管壁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1.【答案】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的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形成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据此答题。

2.【答案】A【解析】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高中生物—水盐平衡和调节

高中生物—水盐平衡和调节
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人大附中
水的平衡
正常成年人每天(24h)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摄入量/mL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排出量/mL
由肾排出 由皮肤排出 由肺排出 由大肠排出
1500 500 400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机体通过调节排尿量,维持机体水的平衡
肾上腺
醛固酮
肾小管、集合管 吸Na+泌K+
血浆中Na+ ↑ K+ ↓
人大附中
无机盐的调节 ——醛固酮的作用
血钾
血钠
醛固酮 分泌量
肾小管与 集合管活动
含量升高 含量降低
增加
重吸收Na+ ↑ 分泌K+ ↑
含量降低 含量升高
减少
重吸收Na+ ↓ 分泌K+ ↓
人大附中
参与水盐平衡调节 的结构与物质
神经系统:下丘脑 • 激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细胞)
最低尿量需在500mL以上。
人大附中
水和无机盐衡的意义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进行。
•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保证机体细胞,特别是心 肌细胞的正常活动。
• 使代谢废物能及时排出体外。
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
无机盐的平衡——钠盐的平衡
来源:食盐 (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排出途径:
尿液、汗液、粪便 代谢特点:
排出量=摄入量
人大附中
无机盐的平衡——钾盐的平衡
来源:食物 (绝大多数被吸收)
排出途径: 尿液、粪便
代谢特点: 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纠错演练
1 .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 A .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 汗液排放 B.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C . Na + 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物质合成时产生水:如蛋白质、多糖、ATP、 DNA、RNA的合成 物质分解时产生水:如有氧呼吸
讨论1: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 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 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不对。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大小便,尤 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和无机盐也 会从其他途径(如呼吸、皮肤蒸发等)排出,使水 盐平衡遭到破坏。 讨论2: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还是钾盐? 长期禁饮食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哪些盐分? 答案: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钠盐,长期禁饮食的 病人在补充钠盐的同时,应适当补充钾盐。
试管3′
/ 1 mL
60 ℃热水 5 min 1′号注入1号 60 ℃ 5 min 1滴
冰块 5 min 3′号注入3号 冰块5 min 1滴
4 5
6
7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1.实验时间的控制:在不同的温度变量下的实验过 程中,控制的时间应该为 5 min ,为保证新鲜淀粉酶 对淀粉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时间。 2.本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温度,其他条件(如pH、 酶浓度、底物浓度)应控制相同。 3.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 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该实验 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调节激素:
醛固酮
调节
过程
水盐平衡的意义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1.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水平衡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 ℃环境进入0 ℃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1-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出汗的作用是使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ADP增加4.当人吃了过成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D.5.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6.如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各激素。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7.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

高中生物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高中生物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知识体系】【教材全解】一、重难点诠释1.维持水平衡的方式及意义正常人每日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

(1)水的来源有三个途径:①食物:各种食物含水量不同,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摄入的水约900毫升。

②饮水:饮水量随气候、劳动和生活习惯而不同,成人每日饮水约1300毫升。

③代谢水: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水,数量较恒定,每日约300毫升。

将水的三个来源合起来共计约2500毫升,其中,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水是主要来源。

(2)体内水的排出途径有四条:①呼吸蒸发;成人每日在呼吸时以水蒸汽的形式丢失约400毫升,正常情况下所占比例较小。

②皮肤蒸发:指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分,约为500毫升,其中无机盐很少。

(补充:若高温环境下作业或剧烈劳动时会由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其中约含0.2%和极少量的K+(常忽略),因失水多于失钠,会导致水与无机盐平衡失调,则在给大量出汗或高温环境作业工人供应饮料时,必须适当补充钠盐。

)③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00毫升,其中包括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被吸收后余下的水。

④肾脏排尿:成人每日排尿量一般约1500毫升,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

为维持血浆成分的恒定及保证每日35~40克代谢废物溶解后排出,每日尿量至少500毫升。

若尿量少400毫升,就会因代谢废物的积累而可能导致尿毒症。

水的四条途径排出水的量共计约2500毫升,与水的摄入量相等,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相当,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2.无机盐的作用及平衡的意义(以钠钾为例)多数无机盐在体内以离子状态存在,如细胞内液的K+、Mg2+等、细胞外液的Na+等。

(补充: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的显著差异,是由于细胞膜能够逆浓度差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膜外的K+移入细胞内,称为“钠—钾泵”,简称“钠泵”。

)因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数中Na+占绝大部分,所以Na+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而决定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K+。

2018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达标训练:(四)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解析

2018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达标训练:(四)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四)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人体水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吃进过咸食物,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2.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要喝些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常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

这样做的相关理由不正确的是()A.维持水代谢平衡B.降温消毒C.维持盐代谢平衡D.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3.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4.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错误的叙述是()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5.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C.人体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皮肤D.人在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6.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7.如图所示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甲、乙、丙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8.(2011·北京高考)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参考答案】D
节,C正确。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解题必备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
学霸推荐
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3.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
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
4.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
1.【答案】C
【解析】食物过咸,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渴觉,使人通过主动饮水,补充血液水分,C项正确。

2.【答案】B
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

3.【答案】A
4.【答案】B
【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丙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在甲下丘脑细胞中合成,由乙垂体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C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