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习题和讲义全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PPT课件全解3 人教版

•
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
B. 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
•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继续分裂
•
【答案】A
•
【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A正确;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装片的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最长,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C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所以不可能看见细胞继续分裂,D错误。
想一想
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 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 么影响?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 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甚至昏 迷等。
练习
1)请解释: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 原因是什么?
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对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小,抗利尿激 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减少,尿量增多。
钠以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多少来调节含量, 而钾以肾小管分泌的多少来调节含量
钠、钾平衡的直接调节方式都是体液调节。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血钠升高或降低,会导致血压异常; (2)血钾降低,将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 (3)尿量过少,会引起中毒。
(1)钾离子维持细胞内渗透压起到决定性作用, 维持心肌舒张保证心肌正常兴奋性 (2)水份或无机盐过少会引起生理活动的异常。 (3)每昼夜有35~50g 代谢废物必须要随尿液排 出体外,而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 500ml以上。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水盐调节含解析

人体的水盐调节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高温下劳动⑤静脉点滴1 L生理盐水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参考答案】D过量的生理盐水会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导致尿量增加,⑤正确;故本题选D。
1.矿井坍塌导致工人被长时间困在井下,缺少水源和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丧失B.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多C.机体缺水引发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渴觉D.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一般来说,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其体内的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3.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位于血管壁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1.【答案】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的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形成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据此答题。
2.【答案】A【解析】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课后作业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课后作业1.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的简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是()A.血液中葡萄糖、血浆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包括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无机盐等不会进入肾小囊D.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答案B解析血液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B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不会进入肾小囊,而水和无机盐等会进入肾小囊,C错误;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尿量减少,D错误。
2.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答案C解析水盐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分析如下:3.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
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体液增加的刺激,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系统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从尿中排出。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盐从尿中排出使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B.液体静压丧失,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现象(腿部变细)C.盐从尿中排出时会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D.内环境稳态只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就能维持答案D解析内环境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D错误。
4.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增加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B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B错误。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习题及讲义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一)水的平衡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摄入量等于排出量(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例析】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无法判断二、无机盐的平衡(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二)肾脏排泄特点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来源人体中的Na+人体中的K+去路肾脏(尿)(主要)皮肤(排汗)大肠(排便)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食盐中的K+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
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排泄系统讲义

排泄系统的异常表现和后果
尿失禁:可能是膀胱功 能障碍、神经损伤等疾
病
出汗异常:可能是内分 泌失调、神经系统疾病
等疾病
腹泻:可能是肠道感染、 食物中毒等疾病
排尿困难:可能是前列 腺疾病、尿道狭窄等疾
病
排汗过少:可能是甲状 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
水盐代谢异常的后果
体温调节系统
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体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理功能 保护器官功能:体温调节系统可以保护器官免受极端温度影响,维持正常功能 提高免疫力:体温调节系统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促进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系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能减退等疾病
尿频、尿急、尿痛:可 能是尿路感染、膀胱炎
等疾病
便秘:可能是肠道功能 障碍、饮食不当等疾病
呕吐:可能是胃肠道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
病
排便困难:可能是肠道 功能障碍、肿瘤等疾病
排汗过多:可能是甲状 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体温调节异常的表现
体温过高:发烧、中暑等
体温过低:低体温症、冻伤等
体温波动:昼夜节律、季节变 化等
体温不均:局部体温异常,如 手心、脚心等
体温调节异常的后果
体温过高: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 热射病等
体温波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呼 吸困难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冻伤、低体温 症等
水盐代谢和体温调 节排泄系统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体温调节系统
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含解析

母题13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母题来源一】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II卷)【母题原题】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
【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 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母题来源二】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母题原题】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
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命题意图】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和水盐调节,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
【命题规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命题:①运用水盐调节知识解释生命现象;②以水盐的平衡创设情境,预测机体发生的相应的生理变化。
教师资格高中生物《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模拟题

教师资格高中生物《人体水盐安稳的调解》模拟题教师资格证遭到国家承认。
教师资格证自2015年实行全国统考,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资格审核的考生,可获得由国家教育厅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该证书遭到国家承认,在全国范畴内通用。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高中生物《人体水盐安稳的调解》模拟题,期望大家爱好!教师资格高中生物《人体水盐安稳的调解》模拟题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安稳调解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
下列有关叙述毛病的是( )。
A.激素c能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B.当遭到冰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增强D.体温顺水盐安稳的坚持都是神经调解和体液调解和谐作用的结果2.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遭到伤害,这可能会导致他( )。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遭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遭到影响③体温调解遭到影响④血糖调解遭到影响⑤水盐安稳的调解遭到影响⑥言语活动功能显现障碍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医生建议生活中应定时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由于口渴表明内环境已经缺水。
下列说法毛病的是( )。
A.起床饮水后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落B.渴觉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C.人体感觉口渴时表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一样情形下,喝水多,尿就多;喝水少,尿就少4.关于人参加马拉松运动时,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解,下列叙述毛病的是( )。
A.细胞呼吸速率增大,消耗的有机物增多,产热增加B.血浆中的乳酸浓度有所升高,呼吸排出的CO2量增多C.血糖水平有所着落,肝糖原的储存量会减少D.出汗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取的水分减少5.下列关于体温调解和水盐调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解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水盐安稳的调解中枢位于下丘脑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会加强C.水盐安稳调解进程会影响尿量,体温调解进程不会影响尿量D.夏季炎热环境,正常机体会大量排汗,此时其体内散热量大于产热量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解的叙述,正确的有( )。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1.2.3水盐调节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水盐调节一、非标准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后叶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肾上腺和下丘脑解析:产生渴觉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是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
答案:A2.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过量饮水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降低,进而导致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肿胀。
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可有效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使症状缓解。
答案:A3.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故A项错;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增加,故B项错;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高,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会增强,因此C项对,D项错。
答案:C4.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集合管抗利尿激素解析: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B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C为渴觉中枢,引起口渴感觉,主动饮水。
答案:C5.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一)水的平衡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摄入量等于排出量(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例析】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A .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B .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C .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D .无法判断二、无机盐的平衡(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二)肾脏排泄特点1. 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2. 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 +来源人体中的Na +人体中的K +去路肾脏(尿)(主要)皮肤(排汗)大肠(排便)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食盐中的K +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
血钾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症状。
因此要合理膳食,获取足量的钾。
3.水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有重要作用,人体每昼夜有35-50g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体外,否则会引起中毒影响健康。
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尿量应在500ml以上。
因此每天要保证饮水。
【例题】一次性过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造成人体细胞肿胀,血钠偏低,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课时训练】1.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2.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3.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5.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6. 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7.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8.如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肝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中会出现胰高血糖素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抗体只能在液体④和①中出现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9.下列激素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抗利尿激素B.肾上腺素C.孕激素D.醛固酮10.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O2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B.图中的D、E分别是消化系统、排泄系统C.图中虚线框可代表高等动物的内环境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实现的11)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2 5.0 2.5 1.5 103.36.0 16.0②147 4.0 1.25 1.0 114.7.5 1.0AB.②属于组组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单分子层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1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1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14.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15.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1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填字母),通过_______________ 结构转移。
(填字母和名称)(2)图乙中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________。
(4)图乙中④与⑥相比,⑥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图中[ ]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17.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
请回答:(1)肝脏里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枯否氏细胞,它既是肝脏的“卫士”,也是全身的“保护神”,它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这种免疫方式叫做________免疫。
(2)白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比值(A/G)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白蛋白是在肝脏细胞中制造的,当机体被病毒感染时,肝功能会受损,白蛋白的产生就会减少。
若某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则A/G会________(填“增加”或“下降”)。
(3)如图所示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
①正常情况下,血管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浓度增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等;当某人患肝炎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酶是__________;②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的方向主要体现为________。
A.1、2 B.1、3 C.4、3 D.3、4(4)若上图所示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则________三处的液体可代表内环境的构成;“大头娃娃”奶粉是由于其蛋白质含量几乎为零,长期食用后将直接导致图中______(填字母)处液体的渗透压下降,使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回流速度减慢,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等现象。
答案1.B 2.D 3.A 4.A 5.D 6.C 7.A 8.A 9.C 10.D11.C 12.A 13.B 14.B 15.D16.(1)B 组织液水肿C、A b细胞膜、a毛细血管壁(2)2/3 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3)⑤→④→③→⑥→⑦ 6 ⑦组织细胞(4)大分子蛋白质(5)不会④缓冲17.(1)非特异性(2)下降(3)①尿素、二氧化碳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②D(4)a、b、c 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