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应用广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的人类研究产品。

这些三维虚拟教学软件的出现,为困扰解剖学教学多年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受到了医学教师、学生和临床工作者的认可。

在此背景下,本文论述了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的内涵与特点,及其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宝贵的信息。

关键词: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应用研究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2年3月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以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促进教育质量全方位提高。

在当今“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已经逐渐向“传统+数字”的模式转变。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不断融入课堂,彻底颠覆了课堂教学手段,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外闲暇时间进行预习或复习,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彰显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学生处在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中,基本达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1 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的内涵与特点3D数字虚拟仿真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实现人体解剖结构和组织胚胎结构信息可视化的软件系统,其通过采集人体解剖结构和组织胚胎信息,利用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重建人体三维图像,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灵活的视觉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信息软件。

3D可视化人体解剖学软件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D可视化人体解剖学软件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6Q067)作者简介: 李雪梅,女,1980-11生,博士,副教授,E mail:lixmjp@126.com收稿日期: 2019-03-123D可视化人体解剖学软件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李雪梅,吕晓红,李鑫磊,齐秀英,杨慧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哈尔滨 150081; △通讯作者)摘要: 解剖实验课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亦为日后临床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

3D可视化人体解剖学软件在传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解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3D可视化人体解剖学软件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19)05-0386-03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19.05.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医学教学的数字化成为当今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平台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1]。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大主要分支。

人体解剖学内容繁杂、枯燥乏味,以及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医学数字化教学是否可以改善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数字化教学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可以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 我校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现在的高校教学中,“教”与“学”的位置关系不再是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配角,更多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的摄取,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讲授式、提问式、启发式、演示法、案例法等综合起来,把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与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主动性,达到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的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引出了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现状,包括虚拟解剖技术、3D打印技术、数字化模拟人体和远程实时互动技术的应用。

结合这些技术的优势,我们得出了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带来的诸多好处,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为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体验,将会在未来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精准的学习资源和体验。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人体解剖学、教学、虚拟解剖、3D打印、模拟人体、远程实时互动、优势、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解剖实验室,学生需要通过解剖尸体来学习人体结构。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解剖尸体的获取难度大、保存和维护成本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体解剖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技术包括虚拟解剖技术、3D打印技术、数字化模拟人体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数字化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解剖学学习,不仅可以减少对解剖尸体的依赖,还可以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牵扯到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解析。

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逐渐渗透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优势。

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术交流和研究能力。

研究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解剖生理学中的创新应用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解剖生理学中的创新应用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解剖生理学中的创新应用将信息化技术融入现代教育,在解剖生理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创意Flash 动画,可以其动态演示过程降低抽象内容的教学难度,拓展了学生想象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交流、传输和处理技术,在以显微镜观察和动物实验为主的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解剖学和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学科,是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就是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且重点难点多,对学生学习质量要求高。

这些都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习越来越吃力,跟不上教师的进度。

解剖生理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又需要学生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仅靠机械识记是远远不够的。

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的模型、flash 动画等,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公元1736年,中国蒙古族医生觉罗伊桑阿用袋装笔管模拟骨关节进行整骨教学,开创了解剖学的基础局部模型的先河。

经过多年产业化的发展,德国CLA 公司成为世界基础解剖模型制作的佼佼者,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制作完成,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赞赏,称它们“坚固耐用,做工精良,美观细致”。

因此,在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技术,能将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教学内容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200位来自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87份,无效问卷13份,问卷有效回收93.5%。

通过调查问卷統计发现,74.5%的同学认为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更倾向于授课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挂图等方式和多媒体动态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讲授,78.8%的同学认为动画视频、教具和模型的运用对其学习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7jg19)作者简介: 范建伟,男,1982-01生,硕士,助理实验师,E mail:fanjianwei_321@163.com收稿日期: 2019-03-04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范建伟1,郑卫锋1,呼 睿1,苟娟平1,段丽芳2,白小军1△ (1陕西中医药大学解剖实验中心, 咸阳 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摘要: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隶属于形态学范畴,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既往实验教学因大体标本资源短缺、传统解剖图谱缺乏立体感等原因,限制其发展。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数字人”解剖系统的诞生对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字人体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发现其能有效缓解大体标本资源短缺,丰富实验教学模式,提升解剖实验教学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 解剖学; 实验教学; 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系统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19)05-0389-03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19.05.17 人体解剖学(human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隶属于形态学范畴[1]。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重点难点多,学生必须通过反复观察和实践才能准确掌握相关内容,从而凸显出解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传统解剖图谱局限,大体标本资源短缺,加之实验室环境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改善解剖实验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解剖实验教学中的难题。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网络资源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尤其是“数字人”的诞生,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和解剖学实验教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

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三维重建技术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关系、变化等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三维模型,为医疗诊断、外科手术规划、医学教育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医学诊断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学中,如CT、MRI等,将影像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三维模型。

这样,医生和患者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个性化、精准的诊疗方案。

比如,对于颅部肿瘤患者,医生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避免手术过程中对周围器官的损伤,同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此外,人体三维重建技术还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以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二、外科手术规划传统的外科手术规划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手工绘图,而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手术区域的结构、关系等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三维模型,更加直观、准确地为医生提供操作指南。

比如,对于颈部肿瘤患者,医生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了解手术区域的主要血管和神经分布情况,制定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此外,通过对三维模型的模拟手术操作,医生可以提前预测手术效果,避免手术前的试错,减少手术时间和风险。

三、医学教育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医学生和医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人体解剖学提供工具。

医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的三维模型进行学习和练习,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器官关系等知识。

同时,医学教师可以基于数字化的三维模型,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结起来,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可以提高医学诊断和外科手术规划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工具。

未来,随着算法和设备的不断改进,人体三维重建技术还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数字化解剖学教学现状、数字化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虚拟解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数字化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前景展望和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数字化技术将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人体解剖学、教学、虚拟解剖、优势、问题、挑战、前景、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教学现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人类解剖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

而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主要依靠尸体解剖和实物模型,存在着资源紧缺、环境脏乱、学生数量不足等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解剖技术等新型教学手段逐渐被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还能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立体、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探究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提升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虚拟模型、互动教学和远程教学等方式,实现解剖学知识的生动展示和全方位学习。

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实现解剖学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解剖学实验室中的解剖资料数字化,并且方便地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同时也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D影像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3D影像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3D影像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医学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在过去,医学教育主要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解剖实验室。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3D影像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一、3D影像技术提供了更直观的视觉效果传统的医学教育主要依赖于文字和图像来传达信息。

然而,文字和图像往往无法真实地再现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

而3D影像技术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和动态影像展示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理解。

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平面剖面图,让学生尽量想象或者画出人体器官的具体形态。

而有了3D影像技术,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三维模型来了解器官的真实形态和位置关系。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3D影像技术加强了动态教学除了提供更直观的视觉效果外,3D影像技术还可以提供动态教学,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3D影像技术,学生可以观察和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和功能。

举个例子,心脏病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能通过文字描述和二维图像来解释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而有了3D影像技术,学生可以观看一颗三维心脏的运动,清晰地看到心脏如何收缩和舒张,以及血液如何流动。

这种动态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三、3D影像技术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除了提供视觉和动态效果外,3D影像技术还可以用于模拟手术操作和临床技能的培训。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进行身临其境的操作训练,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对于外科手术的培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能限于模拟器的使用和实际手术的参观。

而有了3D影像技术,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手术模拟,包括切割、缝合等操作。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四、3D影像技术促进了远程教学和合作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教育和合作研究成为了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进行融入其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人体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应用现代影像学和人体解剖学,实现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并将实物断层面图像和影像进行对照,从而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并深刻记忆影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总的来说,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学应用中,能有效提高其教学质量,值得在解剖教学中推广应用。

标签:三维模型;数字化人体图像;解剖教学
[Abstract]Through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digitized images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human body into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the human body,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maging and human anatomy,to achiev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gital models and physical fault plane images and video were compared,in order to deepen tie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xercise and deep memory between the images. In general,digital images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human anatomy application,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teaching,is worth promoting in anatomy teaching applications.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model;Digital human image;Anatomy teaching
在解剖教学中,对标本进行观察和实体解剖是非常重要的,其属于两个不同的实训方式。

但目前医学教学中面临这样的问题[1],由于教学中尸体的来源不多,库存量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利用实物标本进行观察和尸体解剖的机会也在不断减少,但若不能了解人体情况,学生则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据相关调查显示[2],目前部分医学生尸体解剖机会不断减少,学生对人体空间结构的掌握程度降低,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所下降,显示出目前教学的弊端。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是现代解剖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医学教学的模式进行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进行教学,能解决解剖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为解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本文主要对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的应用对解剖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析如何进行实际教学应用。

1 数字化人体的研究浅析
数字化人体主要引用现代高科技术,并结合现代影像学与人体解剖学的方式,并通过计算机将建立人体三维模型,构建解剖数量结构信息,从而有效将人体功能实现可视化和数字化,通过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能减少学生实践教学中对尸体解剖的依赖。

该数字化人体主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并在2001
年流入我国,并在国内迅速地发展,直至到2013年为止,我国已经完成了高度精密的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

本校在早期已经开始建立人体虚拟解剖平台,通过鼠标点击,并能完成组成的解剖、器官重建等操作[3]。

此外,通过360°旋转,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上观看人体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解剖器官及生理功能。

2 三维模型的浅析
据相关研究显示,三维模型的应用比电脑上三维图形更早流行。

并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其主要通过把人体按照固定方式投射物体表面后,并通过数据图像技术进行加工,最后成为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主要通过相关的视频设备以及计算机进行显示,图像显示的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构物体。

通过常用的建模工具生成三维模型,亦可以使用手工生成,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后,三维模型已经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当中,主要体现在器官的模型建立。

通过利用三维模型,结合数字图像化处理,具有极大的教学优势[4]。

其中包括:第一,让学生能较为直观地观察人体器官的结构,空间分布等,完好地弥补了理论教学中较为复杂的宏观与微观内容,并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人体结构,并通过不断观看模型,从而加深结构印象。

此外,该三维模型能够重复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了尸体解剖教学不能重复的弊端,有效节省大量资源。

利用软件进行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点击操作或者手工操作,能够逐层了解人体结构、器官等,在课外,也可以通过模拟软件进行不断学习,从而在大脑中形成器官形态、结构分布的形态和概念,不断练习、强化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教学操作
通过上述两点关于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的介绍后,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非常重要。

因为在传统的解剖学当中,学校主要通过制作尸体让学生观察,但该方法受到场地,气候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教学出现各种困难,不符合教学内容中以培养学生观察力、新能力、印象记忆力的目的。

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通过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进行教学,能更好适应时代需求。

数字化人体三维模型通过断面图像的数据分割而构建的,其能在虚拟世界和计算机中交换显示。

在教学的过程中[5],本校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不同角度的解剖结构,其原理与尸体解剖学一致,通过观察其位置,并将平常不易展示的结构进行显示和分析,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化特有的功能,将所需要的结构采用不同的彩色进行标配,并单独拿出来进行讲解,或者通过录制视频,全方位展示人体器官,同时可以让学生下载视频或图片,供课后复习。

本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样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巩固各种知识结构,并了解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日后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4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是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基础上密切结合医学影像学等临床学科的需要来全面细致地讲授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变化和重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6]。

断层影像已成为放射诊断用图像采集与阅读的常规方式,断层解剖的掌握自然成为了疾病影像诊断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CT与MRj对于提高整个医学诊断水平的作用有目共睹,其对于骨骼
与软组织疾病极佳的显示能力使得临床多个学科的诊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5 小结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的应用,是解剖教学中的一项重要革新内容,该教学方式避免了尸体解剖实验的繁琐及资源匮乏。

从教学平台中抽取复杂、抽象的内容进行单独显现,能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形态,如心脏、肾脏、胃部等方面的形态、结构以及之间的毗邻关系等,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有效提高教学的时间性,提高尸体解剖试验中的准确性。

因此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7]。

断层解剖教学常用图像来源于存在着间距大,无法连续追踪结构,人体标本锯切的照片,与CT、MRI图像不完全匹配,信息量偏小等缺点。

本课题利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配合对应的CT、MRI图像直接用于《断层解剖学》教学。

将人体断面图像与同一层面的CT、MRI影像放在一张幻灯上展示,实物断面图像与其影像互相对照,加深学生对每一个重点断面的理解,同时又能牢牢记住断层图像和CT、MRI影像的区别与联系。

在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同时,还应该保证学生具备亲自实践动手的机会,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数字化教学能有效避免解剖教学尸体匮乏情况,减少资源浪费,两者互相结合,能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8]。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三维模型在断层解剖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避免了传统尸体解剖的同时,更是清晰明了的把解剖图像呈现给学生,用分层的形式,细仔的展现人体内部图像。

是新时期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秦向征,李光照,李良昌.局部解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解剖学科学进展,2010,16(1):95-96.
[2] 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等.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2(10):41-42.
[3] 刘光久.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2):2.
[4] 邓长弓.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趋势初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5):67.
[5] 程昊,周波.计算机三维数字人体模型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4(24):3519.
[6] 张绍祥.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1-2.
[7] 张莉,徐颖,唐雷,等.基于轮廓拼接算法三维重建中国数字人肩部骨骼肌肉结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32-8435.
[8] 谭立文,张绍祥,冉旭,等.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喉区细小结构分割数据集的建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0(1):8-10.
(收稿日期:2014-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