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传统纹样

合集下载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

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建意识的工具。

在明、清官窑瓷器纹样中,龙纹、花卉纹是其大宗,婴戏纹、狮子纹常用。

纹饰的画面依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如气势磅礴的寿山福海纹,明代宣德朝的含蓄典雅,而请康熙朝的则加绘鹿、松树、月亮、蝙蝠、云朵等点缀物,尽力将对吉祥的企盼表露。

清代官窑瓷画特别讲究吉祥图案的运用,寓福禄寿之意的尤甚。

一、人物纹1、八仙传说中的道教神仙。

画面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

后两种纹饰有时另多两人,一位是肩扛桃枝或手捧寿桃的东方朔,另一位是高颅顶的老寿星。

2、和合二仙传说中的两位神仙,又称和合二圣,各代表一位高僧(名叫寒山,拾得),是传统的象征性神名。

画面上,两位胖和尚,一位手持捧盒,另一位拿一柄莲花,笑容可掬,取和谐和好之意,故在民间举行婚礼时喜欢陈列和合像,以求吉利。

有时,捧盒半开,飘出的云气中圈着五只蝙蝠,意为五福。

3、福禄寿三星画面多作苍松下三、四位老者相聚。

一位是鹤发童颜的老寿星(面前往往加绘东方朔献桃),一位后随一只鹿,取鹿的谐音,寓"禄"之意。

另一位是福的化身,有时还绘有蝙蝠相衬,以寓"福"意。

4、四妃十六子传说中帝王的四位妃子与她们的十六个儿子,有时仅绘十六子。

5、婴戏纹婴戏纹有许多不同的画面,也各有祥瑞之意,有时甚至十分牵强附会。

如童子持莲,寓意为连生贵子;三个孩子在缸边玩耍,意为三纲(五常);十六子即代表四妃十六子;另外还有百子图。

6、麻姑献寿麻姑的传说出自葛洪的《神仙传》。

传说麻姑在牟州东南姑余山修道。

成仙后住在蓬莱岛,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三月三日王母寿辰,设蟠桃盛会,众花仙子邀麻姑同往祝寿。

画面上所画即为此意。

故旧时庆女寿多画麻姑像以贺。

二、动物纹1、龙:帝王的象征。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纹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装饰和美化的手段,更是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的结晶。

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进化,对后世的艺术和设计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论述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进化史。

商代纹样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商王朝的兴起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商代,纹样的应用开始出现明显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以动物、神话人物、贝壳和几何形状为主要元素,线条简练,寓意丰富。

例如,常见的纹样有蛇纹、龙纹、云纹等,它们象征着财富、权力和神秘力量。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让青铜器具有实用的功能,也赋予了它们一种神圣和神秘的气息,体现了人们崇拜和敬畏自然的心理。

周代纹样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它是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的重要里程碑。

周代的纹样以《周礼》为参考,注重礼仪的规范和秩序的建立。

在铜器上,出现了象征国家力量和威严的纹样,如锥纹、羽纹等,它们传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周代纹样中仍然保留了商代纹样的某些元素,如蛇纹、龙纹等,但其线条更加清晰流畅,寓意更加深远。

汉代纹样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纹样的发展进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代纹样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大量运用了植物和动物的形象,如桃纹、莲花纹、云纹等。

这些纹样细腻而繁复,体现了汉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享受。

此外,汉代纹样还注重对物质生活的描绘,如丝缎、器皿等,给人一种富贵和奢华的感觉。

唐宋时期纹样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也是纹样发展最为繁荣的阶段之一。

唐代纹样注重线条的曲线美,以花鸟、人物为主要元素,形象生动,寓意丰富。

花纹中的花卉和植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唐朝诗人们也给予了它们深情的赞美。

宋代纹样则更加注重形式的规整和结构的均衡,以几何图形和线条的排列为主要手法,如鱼纹、兽面纹、云纹等,给人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感觉。

元代明代清代纹样特点

元代明代清代纹样特点

元代明代清代纹样特点在元代,纹样设计丰富多样,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宋代传统的影响。

元代的纹样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原始朴拙:元代的纹样多呈现出原始朴拙的特点,不注重细致的雕刻和细节处理,更注重自然和纹理的表现。

纹样常常简洁大气,给人以朴素、自然的感觉。

2.夸张奢华:与朴拙相对的一面是元代纹样的夸张奢华。

元代的纹样大多使用了丰富的装饰元素,如弧形、花纹、曲线等,给人以繁复、奢华的感觉。

这与元代政权的特点和宫廷文化的繁荣有一定关系。

3.受外来文化影响:元代是一个汉族与蒙古族、西方文化交融的时期,这也在纹样设计上得到了体现。

西方的元素、蒙古族的图腾和民间传统特色都融入了元代的纹样设计中,使其更加多元化和绚丽。

4.颜色丰富多样:元代纹样的颜色也非常丰富多样,红、黄、绿、蓝等鲜艳的色彩被广泛运用于纹样的装饰中,使整个纹样更加生动活泼。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纹样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代的纹样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以几何纹和花纹为主:明代纹样主要以几何纹和花纹为主。

几何纹样运用丰富多样的几何形状,如点、线、面、弧线等,呈现出简洁、准确的感觉;花纹则以花卉、植物等自然元素为基础,其形态丰满、优雅,富含生机和活力。

2.纹样布局精致大气:明代纹样讲究布局的精致和谐。

无论是织物上的纹样还是陶瓷器物的纹饰,都注重整体的统一和画面的协调。

纹样的色彩使用也经过精心搭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层次感。

3.色彩丰富多变:明代纹样的色彩也非常丰富多变,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经常被运用于纹样之中。

明代纹样颜色的运用独具风格,既充满了大气和庄重,又富有活力和生机。

4.文字和图案的结合:明代纹样中常常融入文字和图案的结合,这与明代文化非常重视书法艺术和字画有一定关系。

纹样中的文字往往是一些吉祥寓意的词语或者对联,图案则经常是一些传统的图腾、人物形象等。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纹样设计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中国民间美术瑰宝--清代刺绣

中国民间美术瑰宝--清代刺绣
泪 ,君苏水 ,梦东风笑花飞 。
传 承成为 了现代社会 中的一项 重要任务和 当今 中国文 明建 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 。
作者简介:
湘绣 。是 以湖 南长 沙为 生产 中心的 手工 丝线 刺绣 品 。湘
绣形 成它独立 的系统 ,是在 清代后期 。近人 徐崇立 《 沪渎 羁居 记 》中有 : “ 长沙 光绪末 叶,湘 绣盛行 ,超越 苏绣 ,已不 沿顾 秀之 名。法在改蓝 本 ,染色 丝 ,非复谷布矣 。”又云 : “ 绣象
阁之翰墨也 ”。 清代 刺绣 的 图案 ,常见 有 团花 、皮 球花 ,多 用在 服装 上
整 。”粤绣如 同广东音乐 、广东 陶瓷一样 ,富有 浓厚的广东地
方特色 。在艺术 上 ,粤绣构 图繁密热 闹 ,色彩富丽夺 目,施针 简约 ,绣线较粗且松 ,针脚 长短参差 ,针纹重叠微 凸。粤绣的 另 一类 名品是用织金缎 或钉金衬地 ,也就是著名 的钉金绣 ,尤 其 是加衬高浮垫 的金 绒绣 ,更是金碧辉煌 ,气 魄浑厚 ,多用作 戏衣 、舞 台陈设 品和寺院庙宇 的陈设绣 品 ,宜于渲染 热烈 欢庆
春 笋般兴起 ,二是 晚清吸收 日本绘画长处 ,甚至融合西洋绘 画 观点人绣 ,江苏苏州 沈寿首创的 “ 仿真绣 ”,为传统刺绣 注入
了新血 和新 面 目。清代刺 绣 的发展 ,不仅 著名 绣手 辈出 ,而
果。在历史发 展过程 当中 ,苏绣形成 了针法 丰富 、绣工精 细 、 构图工整优美 的地方风格 。有一首歌这样 唱 :苏水 ,梦东风笑
2 0 1 4 年感} 期
民间文艺
中国 民 间美术 瑰 宝— — 清代 西安 7 1 0 0 6 2)
摘 要 :刺绣 ,古代称之 为针绣 ,是 用绣针 引彩 线,将设计 的花纹在 纺织品上刺 绣运针 ,以绣迹构成花纹 图案的一种 工艺。清代的刺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

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

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

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

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

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

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

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研究

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研究

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纹样与图案的创作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究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一、纹样与图案的发展历程纹样与图案在中国艺术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

在汉代,织绣和刻版技术逐渐发展,纹样和图案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唐代是中国纹样与图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的纹样和图案不但具有精细华丽的外观,而且具有象征与寓意的内涵。

明代时期,在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下,纹样和图案的创作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各种纹样与图案不断丰富,瑰丽华美,囊括了宗教、哲学、生活等方方面面。

明代纹样与图案的代表可以归纳为“五福图”、“龙凤纹”、“树花图”、“百鸟朝凤”等等。

进入清代,纹样与图案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清朝时期,嘉庆年间的纹样和图案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在这个时期,纹样和图案变得更加精细、复杂和瑰丽。

清代的纹样和图案以其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对细节的精细描绘和对经典文化的巧妙应用,成为了一代纹饰艺术的巅峰。

二、明清时期纹样与图案的特点1. 多样性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多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怪兽、神话、神仙、道具和器具等。

这些纹样和图案通过超现实的手法,创造出了精致华丽的花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这些纹样和图案也体现了社会生活、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等各方面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

2. 形式美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在外形上表现得非常美丽,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精美绝伦的形式美,常常使人为之惊艳,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之中的佳品。

而且,这些纹样和图案在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在形式上可以做到独特而巧妙的变化。

3. 凝练性明清时期的纹样与图案也具有凝练性,这种凝练性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之中。

这种融合加深了纹样和图案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深度。

清朝礼服纹样等级分类

清朝礼服纹样等级分类

清朝礼服纹样等级分类
清朝礼服纹样的等级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至九品均用海马。

这些补子图案是用来区分清朝官员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

2. 顶戴:官员帽顶顶珠的色彩与质料的不同,朝珠须五品以上及内廷官员才可以服用,依据品级的不同质料也有所变化。

3. 腰带:皇帝本支用黄带,伯叔兄弟之支用红带,其他均用石青或蓝色。

4. 蟒袍:三品以上九蟒,四至六品八蟒,七至九品五蟒。

这些纹样和饰品都是封建等级制度在服饰中的外在显现。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百花不落地纹、八宝纹、凤尾纹、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婴戏图纹。

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婴戏图纹: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一对)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

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

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

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

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一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造型沉稳,端庄大气。

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

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

底施白釉。

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

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目 录
精品课件
清代纹样内容
1小说故事类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岳传》等传 统小说中的题材,以及玉桥耕读,琴棋书画,耕织图等。 这些内容带有情节性,有装饰性。 2吉祥图案类 以福,禄,寿,喜为题材的图案纹样。以组合式方式,就 是多种题材组成一个内容,扩大吉祥图案纹样的内涵。 3洛可可装饰特点 乾隆时期,纹样由传统古朴走向中西结合或是西洋化,具 有堆饰重叠,不规则风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吉祥纹样
指以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 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图案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 明清。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们所要表达的 只有四个含意:“富、贵、寿、喜”:贵是权力、功名的象征;富是 财产富有的表示,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延年之意;喜,则与婚 姻、友情、多子多孙等均有关。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 分,已成为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明清丝绸吉祥纹样 的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无不入画。貌 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与深情。一般有三种构成方法:一是以纹样形 象表示,二是以谐音表示,三是以文字来说明。
清代瓷器动物纹饰 清代瓷器植物纹饰 清代瓷器纹饰山水纹饰
精品课件
清代瓷器纹饰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体上来看,清朝瓷器的造型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一、属于饮食器、盛器 和日用器的主要有杯、盘、碗、盅、碟、壶、罐、洗、缸、盒、盆、烛台、 桌、凳、枕等。二、属于陈设和玩赏器的有瓶、尊、觚、插屏、花托、鼻 烟壶、蟋蟀罐、棋具、象生瓷和各种瓷雕等。三、属于文房用品的有水盂、 笔洗、砚台、笔筒、印盒、笔架、笔杆、墨床等。此外还有一些祭祀用器 和宗教用具等。清朝瓷器的纹饰,总体上看也可分成几大类吉祥瑞兽图案—— 松鹤、牡丹、仙桃、蝙蝠、喜鹊、鹌鹑、龙凤、石榴、游鱼、鸳鸯、麒麟、 狮子等。 山水图案——主要吸收宋代院体画风和元代或清初“四王”等画风。也有 西湖十景或园林景观等。人物图案主要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婴戏图、 耕织图等。花卉图案以传统意义上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和 “岁寒三友”——松、竹、梅等为主。也有喇叭花、牵牛花、缠枝花等。 此外,也常见有书法诗文,显示出文雅风流之韵。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一种始于元而盛于明清丝织工艺品,它历史悠久,纹样精美, 配色典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南京云锦在元 明 清 王朝 皇室御用龙袍 冕服 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以及民间宗室,喜庆以及 婚礼服饰等应用范畴里,它是最华贵最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在云锦图案的配色中,还大量地使用了金、银(金线、片金,银线、片银) 这两种光泽色。金、银两种色,可以与任何色彩相调和。“妆花”织物中 的全部花纹是用片金绞边,部分花纹还用金线、银线装饰(“金宝地”织 物,使用金银线就更多了)。金银在设色对比强烈的云锦图还使整个织物增添了辉煌的富丽感, 使之更加绚丽悦目。这种金彩交辉、富丽辉煌的色彩装饰效果,是云锦特 有的艺术特色。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吉祥纹样的四个含义:
富贵寿喜
“富、贵、寿、喜”:贵是权力、 功名的象征;富是财产富有的表 示,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 延年之意;喜,则与婚姻、友情、 多子多孙等均有关。
精品课件
常见的图案组合:
三多:多福用佛手,多寿用桃,多子用石榴、葡萄、葫芦。 万寿长春:万字作底,寿字以及长春花为主题。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寿字通常为圆寿。 竹报平安:竹和太平花。 连生贵子:莲花或莲蓬及童子,或再加上花生。 五谷丰登:五谷、蜜蜂和灯笼纹。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皇帝吉服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平时较多穿着。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 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 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精品课件
清代瓷器纹饰的总体分类
如果将清代瓷器分成两个时期,那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 雍正(1722—1735)、乾隆(1735—1765)为第一时期。顺治在位的时间仅为17 年,加上瓷业停顿,所烧瓷器不多。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国朝建厂 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等督造 ,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亦未成。”顺治的瓷器纹饰主要以人 物和动物为主,也有植物和山水等。人物多为仕女或文会图。动物多见瑞兽。如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顺治时期的顺治十四年款的青花人物碗和顺治庚子年款的青花 云龙纹瓶。从造型上看,顺治时期的瓷器以盘和瓶为多。盘为撇口、圈足。瓶以 直筒瓶较为普遍。
中国的吉祥图案始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今天,吉 祥图案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精品课件
吉祥纹样的用途: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含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每到年节 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 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 庆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
尊和瓶的造型较顺治朝丰富,如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青花釉里红人物图 棒槌瓶,有48.1厘米高,规整又大度。此外,在器型上也以仿前朝的为 多,如仿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但较多见的还是访宣德和成化。
也有仿青铜器的造型。
精品课件
康熙朝瓷器的纹饰主要以龙、凤、花卉、松、竹、梅等为主,也有人物、 民间故事和文字诗词等题材。人物图案主要有《八仙》、《竹林七贤》、 《三国演义》、《水浒传》、《多子图》、《西园雅集》、《群仙祝寿》、 《刀马人》等。
精品课件
表现手法之一彩釉
表现手法之一粉彩
表现手法之一青花 精品课件
福 表现——
精品课件
五福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 是“富贵”,第三福是“康 宁”,第四福是“好德”, 第五福是“善终”。
福如东海 出 处 明·洪楩《清 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 佛记》:“寿比南山,福如 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 昌盛,个个赴丹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