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不当的人类行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引入变得迫切。
本文将试论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关系,并探讨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物种多样性: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和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地植物,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3. 循环利用:生态学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重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1. 植被规划与设计:植被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思想在植被规划与设计中强调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以实现植物群落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水池的设置:生态水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生态水池,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和保护水质,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条件。
生态水池还可以吸收并净化园林中的雨水,减少洪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3. 生态景观的生态恢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护受损的生态系统,重建自然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4. 生态交通系统的设计: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交通系统的设计。
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功能

当前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已经突破早期对景观结 构的描述,达到对景观生态系统的过程分析阶 段。尽管现在关于流或过程的研究大都是经验 性的,而正是这些经验性的信息积累无疑会成 为未来景观生态学原理形成的基础。进一步的 发展应主要依赖概念公理体系的建立和技术的 改进。
水(地表和地下水)──可传输矿质养分、种 子、昆虫、污染、肥料和有毒物等。地表水和 地下水流(地表径流和潜水径流)是一种,可 携带许多物质,譬如矿物营养等溶解物质和小 有机质和繁殖体等。地表径流通常还引起侵蚀。
飞行动物──(鸟类、蝙蝠、蜜蜂)用羽毛和 四肢传输各种各样的种子、孢子和昆虫,有时 可用肠道传播种子。
地球表层生态圈、区域生态综合体是具有不同 功能类型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镶嵌体,其整体 功能是各类个体单元异质功能的耦合。功能类 型的认识是从相互关联角度出发,对功能分异 的识别。
作者曾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1989), 把区域内景观的功能类型划分为生产性、 保护性及消费性三种,进而提出生产型、 保护型、消费型及调和型四种景观(土 地)生态系统类型。
尽管景观生态学考虑的基本范围是所谓 的景观尺度,该学科同时认识到较之更 大和更小系统跨尺度关联的重要性。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河流体系中不同等级 支流间的特定关联,体现了一种连续的 跨尺度相关。
等级理论重在描述同时存在于多个尺度或层次 上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联。每一这种要素的功 能都贡献并受制于它嵌入其中的更大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人工设计景观 结构的优化格局,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
对景观感知的研究已阐明景观镶嵌的美学意义, 景观功能分析也有助于其美学和一些社会价值 的认识。
景观及其镶嵌状的变化是永恒的,景观生态学 家必须以动态性的观点考察景观结构、功能及 其相互间的关系。主观上充分认识这一点,是 理论与应用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摘要】本文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基本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涵义及规划原则,并结合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滨江镰刀湾片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实例,进一步阐述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一词首先由德国著名的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提出,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对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吸引了众多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建立在生物学和地理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研究不同尺度人地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联系、动态发展过程及系统稳定的对策的。
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更加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
2、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的基本单元是景观要素,其数量特征一般表现为面积、周长和形状。
依据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授福尔曼(Forman)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可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基质。
2.1斑块斑块是指景观中相对零碎、相对均质的块状生态单元。
按照起源和形成机制可将斑块分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引入斑块和环境资源斑块。
从不同的尺度来说,整个城市或者一个住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斑块,为了提高运作效率,斑块的形状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般边界较多、较大的斑块形状更有利于其与外界的交流和渗透。
2.2廊道廊道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基质的线性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根据廊道的起源、对人类的作用及景观,廊道可分为线状、带状和河流三类。
在城市和居住区规划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廊道分为蓝道(blue way)、绿道(green way)和灰道(gray way)。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THE APPLI CATI oN F o LANDSCAPE ECoLo GY N I AGRI CULTURAL LAND S CAPE
ECoLoGI CAL LANNI P NG AND DES GNI I NG
LIYa qi SIEN n u t Rui n GAO n l g i Pe g
观规划设计 不仅关 注景观的“ 土地利用 ” “ 、 土地 肥力 ” 以及人类 的短期 需求 , 更强 调景观 的生态价值 和 美学价值及其带 给人类 的长期 效益。农 业景 观生态规划设 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 的整 体 区域生态 系统 。中国生 态农 业是典型的持续农 业。依据景 观生态 学原理 和典型生 态农业模 式经验 , 探求 中国生态农业景 观特 征及其景 观生 态学意义 , 进而 针对农业 景观 的生物生 产 、 经济 发展 、 生态平衡 和社会持续 4大功能 , 出农业 景观生态 规划应遵 循的 5项原则 , 提 即提高异质性原则 、 继承 自然原则 、 关
(n e n oi A a e yo o l os ut n& E oo i l ni n et I h o 10 0 Inr Mo g l cdm C a C nt ci a f r o cl c v o m n , l h t 0 2 ) gaE r o 0
Ab ta t A c rigt b s e r s f a dc p c l y t p l a o f a d c p c l na r utr n s a ee s r c : codn ai t oi n sa ee oo . h a pi t no n sa ee o g i gi l a l d cp c o ch e o l g e ci l o y c u la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改善生态环境.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的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完整,人民群众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将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规划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的风景园林规划。
关键词:生态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前言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效果。
可见,对于景观设计来说,生态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应该树立生态理念,设计出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风景园林。
1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景观设计概述生态规划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如国土规划管理和资源环境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将生态学知识和地理学知识有效结合,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模式。
其主要目标是建设良好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换言之,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为了规范生态环境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保证自然性能,保持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
生态规划理念需要结合生态学,结合社会、自然和经济发展信息,从宏观上参与区域或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决策。
同时,合理开发战略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战略是与自然互动协调的途径。
近年来,人们在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态园林的建设。
景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建筑、人、城市、社会、地球之间的和谐。
实质上,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核心的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生态规划的角度对地面和开放空间进行设计。
景观本身可以反映人的价值观、道德价值和世界观念,也可以反映人的梦想、情感和欲望的外在投射。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2生态理念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2.1有助于生态设计与科技设计的融合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工业区绿化建设
加强工业区内的绿化建设,提高工业 区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工业区的生态 环境。
工业区能源利用与减排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工业区的能 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 工业区的生态环境。
CHAPTER 05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利用大数据、GIS、遥 感等技术进行生态景观 规划与设计,提高规划 效率和精确度。
功能要素
生态保护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休闲游憩
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游憩活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 的需求。
科普教育
结合景观设计,设置科普教育设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 养。
CHAPTER 04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CONTENTS 目录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要素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指将生态 学原理和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 以创造具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的绿色空间为目标的过程。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 、交通、卫生等,提高乡村居民的生 活质量。
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自然保护区
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游客容量管理
控制景区游客容量,避免过度拥挤和人为破 坏,保持景区的生态平衡和自然风貌。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4.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①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 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 度的综合性; ②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 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 ③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 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 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 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生态规划
利用生态学理论而制定的符合生态学要求的 土地利用规划称为生态规划 目前,生态规划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自然 资源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方面。
2.景观规划 起源于园林设计和景观建筑 我们可将所有可能造成景观格局或组分发生 变化的规划设计活动都称为景观规划,如城镇建 设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风景园林规 划等都可纳入景观规划的范畴。
(2)内容:景观中的生态过程包括能流、物流、 信息流和物种流,这些过程引起物质、能量、信 息和物种在景观中的重新聚集和分散,形成新的 景观空间格局,最终表现在土地利用格局上。
4.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
(1)目的:全面了解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特征,并 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 (2)意义:景观生态图可以客观而概括地反映出规划区景观生 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其意义在于它能划 分出一些具体的空间单位,每一单位具有独特的非生物与生 物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独特的物流能流规律,独特的 结构和功能,针对每一个这样的空间单位,可以拟订自己的 一套措施系统,以求得在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获取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独特性稀有性及破坏后恢复时间尺度独特性稀有性及破坏后恢复时间尺度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等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等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环境质量以及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环境质量以及与其相邻的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和相容性确定景与其相邻的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和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规划愈发重要。
而景观生态学原理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景观生态学原理的了解和应用,对于城市景观规划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景观生态学概述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学科。
它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并探索人类活动在环境中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是一种综合、跨学科的方法,它涉及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并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景观生态学的目标是建立层次结构,保证景观生态系统的生命和健康。
它包括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如家庭、社区、城市和地区系统。
这种方法将景观视为完整的生态系统,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环境健康。
二、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景观规划是设计和保护公共空间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建筑设计到公共空间建设,以及自然地形和环境有关的因素。
城市景观规划将城市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城市景观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美观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它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工作机会。
建设和发展城市景观需要许多不同因素的整合。
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更好地考虑生态、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面列出了一些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实践。
1.生态系统-景观视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核心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景观视为自然、人类和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考虑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等等。
采用生态系统-景观观点,可以将城市景观规划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之中,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持续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石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城市景观空间格局与动态分析 (2)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的研究:包括对自然植被、次 生植被、水体的研究 (3)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 (4)城市综合景观生态研究 (5)以上各个方面的尺度效应研究 (6)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研究方法
旅游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的生态特性
规划目标确定和景观功能分区
1. 景观的生态学数据
景观的生态学分析
的 系 统 研 究 和 内 容
LA N D E P
景观的生态学综合
2. 景观利用的生态优化
景观数据的生态学评价
性景 的观 解生 释态 学 特
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建议
地段和分部门规划与设计
5.2.5 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 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
• 核心区:在此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受到绝对的 保护,禁止一切人类的干扰活动或有限度地进行以 保护核心区质量为目的,或无替代场所的科研活动。 • 缓冲区:围绕核心区,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 态、景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 科学活动,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可 以有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和资源采集活动; • 过渡区(实验区):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 致性,在此区允许进行一些科研和人类经济活动以 协调当地居民、保护区及研究人员的关系。
规划目标可分为3类:
一类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 规划与设计,第二类是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 行的规划,第三类是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而进 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景观生态调查
景观调查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区域的资料与数据。
获取资料的手段:历史资料、实地调查、社会调 查和遥感及计算机数据库。
自然风景旅游区是由许多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生物 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以自然景观属性为主,人工 干预为附的生态系统。 从景观生态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山地、森林、草地、各 种水域和沼泽等景观生态类型。 经营者向景观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物流和能流,对系统 内的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比例和土壤外部形态等产 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景观面貌,进而影响 了景观价值。
对区域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Forman认为,一个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应有以下几 个特征:
考虑规划区域较广阔的空间背景;
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 历史和自然干扰;
规划中要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 规划方案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最优方案应基于规划 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政策约束,这样可供选择 的折衷方案才清晰、明确。 景观规划中5个必需要素: 时空背景、整体背景、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 的生态特性和空间特性
景观生态规划
确定规划目标
景观生态调查
实地考查,收集有关资料 (自然、经济和社会)
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
景观格局与生 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分 类与制图
景观生态适 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分析
景观结构功能划分
规划方案评价、实施 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
规划方案调整
5.2.4 景观生态 规划的类型
LANDEP
社会和景观利用需求分析
景观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的划分从景观空间结构产生,以满足景观 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 础功能为目的,并与周围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相联 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 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 能力的增强。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成本效益分析
旅游景观规划的重点:
旅游区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是: 如何协调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和维持 景观生态系统的 生态整合性(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的关系, 开发建设与景观生态破坏的关系, 景点、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 典型性或代表性。比如原始红松林 • 稀有性。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 • 脆弱性。湿地 • 多样性。热带森林 • 面积因素。 • 天然性。 • 感染力。感染力是指保护对象对人们的感官 所产生的美感的程度。张家界 • 潜在的保护价值。 • 科研的潜力。
5.2.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自然优先原则
持续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两个含义:其一,景观生态规划决策的作出需 要多学科专家协同合作;其二,景观生态规划是 在全面和综合分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各 种条件下对景观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
5.2.3 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则目标
5.2 景观生态规划
5.2.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 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 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 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 和对策及建议。
内涵: 它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 地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 度的综合性; 它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 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
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
Noss等认为,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研究集中在 单个保护区是不可取的,因为: • 单个的保护区不能有效地处理保护区连续的生物 变化; • 只重视在单个保护区内的内容而忽略了整个景观 的背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保护; • 单个保护区只是强调种群和物种,而不是强调它 们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 在策略上应趋向于保护高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而 不是保持地区的生物性的自然性与特征。 因此,Noss等提出了在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网设 计的节点-网络-廊道模式。一个区域的保护区网 包括核心保护区、生境走廊和缓冲带。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自然保
护区设计遵循下列原则:
• 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 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 区好;
• 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 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
• 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廊道相连,以增加种的 迁入率; • 为了避免“半岛效应”,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城市景观规划要点 1、物种“持久”存在设计,即自然组分中的控制性组 分如;种群源、廊道和节点的设计。种群源系指本地现存 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其中可以存留的物种量与面积相关 密切,因此可用面积来划定种群源。 2、物种的可达性设计,即使物种流可以从一种景观元素 移动到另一种元素,达到控制环境 质量的目的。 3、景观的稳定性设计,包括异质性设计,高亚稳定性元 素设计,景观的开放性设计和城市的生态构架设计。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利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学 科的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 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生物与非生物 环境,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 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 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利用。
5.1.2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将可持续发展融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中 持续发展的3方面理解: 首先,持续发展应能与自然和谐共存维护生态功能 的完整性,而不是以掠夺自然和损害自然来满足人类 发展的需要; 其次,持续发展应能协调当前与未来世代发展要求 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资源的再生能力; 第三,持续发展还应能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生活 及发展的需求,使整个人类公平地得到发展,逐渐达 到健康、富有的生活目标。
在具体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中,最重要的
是如何合理的划定自然保护区各个功能区的边界问 题。一般有以下原则: • 核心区。核心区的面积、形状、边界应满足种群的 栖居、饲食和运动要求;保持天然景观的完整性; 确定其内部镶嵌结构,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广泛的代 表性; • 缓冲区。隔离带,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天然 性的干扰;为绝对保护物种提供后备性、补充性或 替代性的栖居地; • 过渡区。按照资源适度开发原则建立大经营区,使 生态景观与核心区与缓冲区保持一定程度和谐一致, 经营活动要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预测预报功能加强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具有动态特性,把景观状态 作为时间的函数,预测预报规划后景观变化的结果, 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生态合理性与实效性更强 生态合理性是一个合理规范人类生态行为的科学 实践概念。 实效性指研究成果能直接或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定性向定量模拟发展,方法与技术更新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农村景观生态规划
旅游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学中几个重要概念
1、城市景观
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其变化(LUCC) 3、植被覆盖与植被盖度 4、水土流失、城市水土流失 5、生态安全与城市生态安全 6、生态安全评价 7、3S技术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具有两种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属 性,因此,城市景观生除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 •
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外,其规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 境敏感区的保护、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
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 一个城市,改善环境质量除了主要依靠对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外,
属于生态脆弱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敏感 区和天然灾害敏感区。 还要重视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特别是天然和人工水 体,自然或人工植被、广阔的农业用地和空旷的景观地段,能起到 景观生态稳定性的作用。
包括: 自然地理因素 地质 水文 气候 生物 地形地貌因素 土地构造 自然特征 人为特征 文化因素 社会影响 政治和法律约束 经济因素
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 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 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 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 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 于我们做到这一点。 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是景观生态规划及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