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案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
3. 增进学生对颜色、形状和材料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马克笔、示范作品三、教学步骤:导入:1. 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手工艺品,并问他们喜欢哪种。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内容讲解:1. 介绍本次手工制作的主题和制作步骤。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剪刀、胶水和马克笔。
3. 讲解颜色搭配和形状组合的基本原则。
学生动手实践:1. 学生根据示范和讲解,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
2.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和提供帮助。
作品展示与交流: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困难。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技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所学技巧制作一个新的手工艺品,并鼓励家长参与。
五、评估与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手工制作的熟练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技巧应用情况。
3.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效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六、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剪刀时,确保剪刀尖部不朝向自己或他人。
2.制作过程中避免大声喧哗,保持课堂秩序。
3.用完胶水后,确保盖子紧闭,防止胶水干燥。
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教授学生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环保和再利用的概念。
二、教学材料废旧的报纸或杂志、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彩笔或水彩、装饰品(如贴纸、珠子等)三、教学内容导入:1. 与学生讨论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由废旧物品制作成的创意手工品。
2. 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家里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被再利用来制作手工艺品呢?”让学生思考并分享。
新课讲解:1. 向学生介绍本次手工制作的主题:“旧物新用——报纸变变变”。
一年级班级手工制作活动方案

一年级班级手工制作活动方案
1. 活动目标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潜能。
2. 活动内容
2.1 塑料瓶花瓶制作
学生使用废弃的塑料瓶和彩色纸制作花瓶。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研究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致观察力。
2.2 纸板人偶制作
学生使用废弃的纸板、剪刀和颜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人偶。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研究简单的剪裁和绘画技巧。
2.3 纸飞机比赛
学生使用纸张制作纸飞机,并在指定区域进行比赛。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4. 所需材料
- 塑料瓶
- 彩色纸
- 纸板
- 剪刀
- 颜料
- 纸张
5. 活动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以根据学生参与度、作品质量以及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对于积极参与并展示出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和奖励。
以上就是一年级班级手工制作活动方案。
希望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玩耍中收获乐趣,并且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手工教案

一年级手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手工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
2. 工具:尺子、铅笔、毛刷等。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幻灯片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主题:制作彩纸风筝。
步骤:(1)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的风筝图片,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风筝的起源、种类和材料,并展示制作风筝的步骤。
(3) 实践:学生分组制作风筝,老师赋予指导和匡助。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和收获。
(5) 结束:总结风筝制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 主题:手工折纸。
步骤:(1)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的折纸作品,引起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折纸的起源、基本原理和常用折纸形式。
(3) 实践:学生尾随老师的示范,折纸制作动物、植物等形象。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味。
(5) 结束:总结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主题:手工串珠。
步骤:(1)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的串珠作品,引起学生对串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串珠的起源、种类和用途,并展示串珠的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自由选择珠子和线材,制作自己喜欢的串珠作品。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串珠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和乐趣。
(5) 结束:总结串珠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预度和专注度。
2. 评价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
3. 听取学生对手工制作过程的描述和分享。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进行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2. 组织手工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年级手工活动教案

一年级手工活动教案一年级手工活动教案一年级手工活动教案篇一1、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动物模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加深了解和认识动物的突出特点。
二、活动准备1、不同野生动物的图片。
2、各种美工材料,例如彩纸,纸盒,卫生纸筒,胶棒、丝袜,棉花,毛线,别针等。
三、活动过程1、请幼儿轮流观察图片,并用语言或动作表现该动物的外形特征,请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2、出示野生动物图片和各种美工材料,请幼儿想一想哪一种材料适合制作哪一种动物,或适合制作动物的身体部分。
3、幼儿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动物模型。
师建议三个制作动物小手工方法,让幼儿自由选取一个。
方法一:幼儿用彩纸包裹纸盒,然后由师协助把纸盒剪成两半,但不要把它剪断,并运用各种材料,设计成一个狮子头。
方法二;幼儿把两个卫生纸筒直直上下粘在一起,然后贴上彩纸,再用各种材料制作长颈鹿模型。
方法三:幼儿运用各种材料或彩纸,把塑料瓶设计成可爱的鳄鱼。
4、制作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制作方动法。
师引导幼儿观察每个作品的特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如何连接得更牢固,怎么样让动物站得更稳。
四、活动评价能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动物模型。
一年级手工活动教案篇二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纸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进行均匀涂色。
3.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并能耐心地进行涂色活动。
二、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自制的纸杯花一个幼儿准备:纸杯、剪刀、蜡笔精神准备:让幼儿晚上回家观察纸杯。
三、活动过程:1.出示纸杯花范例,引导学前儿童欣赏,引起兴趣。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纸杯花的.材料:“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2.鼓励学前儿童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1)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2)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被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f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进行均匀的涂色。
一年级手工活动课教案(精选3篇)

一年级手工活动课教案(精选3篇)一年级手工活动课篇1教学目标:1、了解吉祥图案的基本特点。
2、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吉祥图案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吉祥图案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相连。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1、创设情景,指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师边说边示范)。
教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原来这些彩色纸通过折剪,就变成美丽的图案。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学习制作美丽的吉祥图案。
(出示课题)2、探索学习,学做吉祥图案(1)欣赏分析。
教师: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小结: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2)合作探究。
(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
)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
教师: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你们可真棒!③学习借鉴。
提问:课本上的吉祥图案中主要有哪些内容?还用了哪些方法?(剪、刻)五、创作实践。
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1、发放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一年级下册手工教案

一年级下册手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折、粘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1课:认识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重点:了解并认识基本的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纸等)和材料(如彩纸、硬纸板、线等)。
2. 第2课:简单的剪纸教学重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
3. 第3课:折纸入门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折纸手法,如正方形折、长方形折、三角形折等,完成折纸作品。
4. 第4课:纸黏土制作教学重点:学习纸黏土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创作具有立体感的纸黏土作品。
5. 第5课:环保手工制作教学重点: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手工制作技巧。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3. 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评价法: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技巧、审美等方面。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材。
2. 工具与材料:剪刀、胶水、彩纸、硬纸板、线、废旧材料等。
3. 教学辅助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教学课件:手工制作技巧演示课件。
5. 作品展示平台:展示学生作品的板报、墙面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认识手工工具和材料,学习简单的剪纸技巧。
2. 第3-4周:学习基本的折纸手法,完成折纸作品。
3. 第5-6周:掌握纸黏土制作方法和技巧,创作立体纸黏土作品。
4. 第7-8周: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手工制作。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1)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1)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加深学生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3.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细致的工作态度。
4. 通过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颜料、装饰品(如亮片、珠子等)三、教学步骤:导入: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手工制作,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做过手工。
2. 展示一些手工制作的成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内容讲解:1. 讲解制作手工的基本步骤:设计、选材、制作、装饰。
2. 演示如何安全使用剪刀、胶水和颜料。
3. 展示几种简单的手工制作样例,并让学生讨论他们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学生实践:1.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材料开始制作。
2. 老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2. 老师和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赞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总结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也尝试进行手工制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件手工作品,下节课带来分享。
七、评价方式:学生的参与态度、作品的创新性和手工制作的技巧都将作为评价的依据。
同时,也会根据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二篇课程题目:《创意纸艺》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纸艺制作的兴趣。
2. 学习基本的手工剪纸技巧。
3. 通过制作简单的纸艺作品,锻炼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铅笔、橡皮、纸艺制作指南或图案模板三、教学步骤导入:1. 开始课程前,展示一些精美的纸艺作品给学生看,引起他们的兴趣。
2. 简短介绍纸艺的历史和重要性。
讲解与示范:1. 向学生介绍今天将要制作的纸艺项目——简单的纸鹤。
小学一年级动手制作教案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一年级动手制作教案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小学一年级动手制作教案教案主题: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石膏粉、模具、水杯、搅拌棒等材料;2. 彩色纸、剪刀、胶棒等材料;3. 绘画纸、彩色笔等材料;4. 教学展示板;5. 制作好的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示范作品,引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手工制作的好处,如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等。
二、手工制作一:石膏杯(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石膏杯的制作方法,包括石膏粉与水的比例,搅拌的步骤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逐步制作石膏杯,并且利用模具在杯子上进行装饰。
3. 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手工制作二:彩色纸折纸(30分钟)1. 教师讲解彩色纸的使用方法和折纸的基本原则,例如折叠直线、对角线等。
2.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利用彩色纸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如飞机、动物等。
3. 学生完成折纸后,教师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可以在已有的折纸基础上加以变化,创作新的形象。
四、手工制作三:绘画创作(40分钟)1. 教师为学生提供绘画纸和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如家庭、动物、植物等。
3.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在纸上。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手工制作活动进行总结,询问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2.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集中展示在教学展示板上,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 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和创作进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手工制作展示活动,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手工制作教案1.风车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纸风车,使学生知道用圆规或其他办法画圆的技巧:知道三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八等分圆的办法。
2.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引导学生制作其他式样的风车。
重难点: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了解画圆的几种办法和等分圆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圆形彩色向日葵花图案铜版纸、塑料管、细塑料轴、用来卡固风轮的橡胶管。
工具:剪刀、粗针或锥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玩过纸风车吗?在节日或庙会上,常会见到各式各样的纸风车孩子们拿着它跑来跑去,非常高兴。
让我们也来做一只纸风车,看谁的风车转得欢。
二、活动过程:1.拿出向日葵花铜版纸,仔细研究上面的实线和虚线,数一数你要做的风车有几个叶片。
2.剪圆片:用剪刀细心地沿葵花图案的圆形边把它剪下来。
3.扎小孔:用粗针或锥子在葵花圆片中心位臵扎一小孔,尽量使小孔边缘光滑。
4.把葵花圆片上的虚线剪开,并沿相邻的实线折成如图二的风车叶轮。
5.将风车叶轮装到塑料轴细的一端上,再把橡胶管插入塑料轴中,试试叶轮在轴上转动是不是灵活,然后把塑料轴大的一端插入塑料管中。
6.这增,一只向日葵风车就做成了。
7.参考图四,自己独立做一只纸风车。
板书:剪圆片↓扎小孔↓折叶轮作业:自己用一张纸做一个风车。
小结:通过学生自己做风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情趣。
课后小结: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了解画圆的几种办法和等分圆的方法。
2、机器人(剪纸)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对称的剪纸方法,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性情。
2.通过剪纸,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对剪纸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重难点:通过学习简单对称的剪纸方法,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机器人”活动图片,胶水工具:剪刀,刻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包头剪纸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种剪纸艺术。
它吸收了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具有别样的塞上风情。
今天我们来剪一幅“机器人”作品,学习一下对称剪纸的基本手法。
二、活动过程:1.将“机器人”活动图片按虚线对折,剪下。
2.画上一只眼睛、半张嘴和身上的花纹,并剪掉。
3.摊开“机器人”,用各色彩纸装饰,看谁做的漂亮。
4.欣赏包头剪纸作品。
作业:自己用一张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小结:通过学习简单对称的剪纸方法,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对剪纸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3、大嘴蛙教学目的:1.学习用纸盘制作小玩具,掌握随意剪贴技能,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青蛙的相关知识。
重难点:通过用纸盘制作小玩具,掌握随意剪贴技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大嘴蛙”活动图片,纸盘,胶水工具:剪刀,刻刀,直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它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青蛙不仅是个游泳健将,它还是个捕捉害虫的能手呢!青蛙每天要吃掉大量的蚊蝇等害虫,所以我们人类应当保护它。
我们来做一个会动的大嘴蛙,模仿青蛙捕食。
二、活动过程:1.从活动图片上剪下青蛙的嘴、舌头、双眼、花纹、爪子和连动纸条。
2.用刻刀在纸盘反面中间划线(不要划透),并对折。
3.将青蛙的嘴和舌头粘在盘子里。
4.在纸盘的外面粘贴双眼、花纹和爪子。
5.将连动纸条对折粘合后粘贴在纸盘上。
6.玩一玩:手掌套入粘贴好的连动纸条,上下一张一合,蛙的大嘴也会随着一张一合。
小结:学习用纸盘制作小玩具,掌握随意剪贴技能,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会飞的鬼脸教学目的:学习气球玩具的制作,观察静电现象,了解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重难点:观察静电现象,体验静电,了解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气球,棉线工具:油性马克笔,运动服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梳子在梳理头发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头发跟着梳子会“飘”起来;我们在夜晚脱衣服的时候,也常常会听到“劈里啪啦”的声响,如果关上灯还会看到闪光,这些都叫静电现象。
今天我们用气球来制作一个会“飞的鬼脸”,体验一下神奇的静电。
二、活动过程:1.吹大气球,系好气口。
用马克笔在气球上画个怪物鬼脸,画好后晾干。
2.拿好气球,在运动服上蹭一分钟,然后把气球拿到墙边,松开手。
太神奇了,气球吸在墙上了。
小结:观察静电现象,体验静电,了解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5、小帆船教学目标1. 能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能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科技作品——小帆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 通过观察小帆船观察帆与风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3.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风与帆、风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资料。
2.课件:帆船比赛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示课题教师出示关于帆船的图片,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探究过程(一)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小帆船,玩一玩我们制作的帆船。
1.分组活动。
2.课件展示情景图。
.3.讨论记录:有关风的知识、趣闻。
4.小结。
(二)活动二: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风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2.讨论:如果没有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3. 总结:(三)活动三:说一说关于风的故事。
1.设计实验方案。
2.讲述自己的验证过程及结果。
3.讨论:4.小结。
(四)自由活动1.提出问题:什么是台风?龙卷风?2.学生做尝试性解释。
(五)自我评价:①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①教育学生要爱科学三、课后作业:搜集资料:月球上有没有风?太阳风是怎么形成的?板书设计小帆船风与我们的生活好处坏处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的作用。
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出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但对于风的两面性学生还认识不到,通过本课的举例解释,学生认识到了风力的两面性,知道对于风力要想办法利用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6、百鸟朝凤教学目的:1.通过摆出不同姿态的小鸟,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情趣。
2.了解“百鸟朝凤”这一成语的涵义。
重难点:通过摆出不同姿态的小鸟,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彩印“百鸟朝凤”卡纸。
工具:剪刀。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伟说凤凰是百鸟之王,只要凤凰一出现,各种鸟就会飞来,群集在凤凰的左右鸣叫“歌舞”,这就叫“百鸟朝凤”。
让我们用几个蛋形彩纸上的图形,摆出不同姿态的鸟,也来个“百鸟朝凤”吧!一、活动过程:1.观察彩印卡纸“百鸟朝凤”上的四幅蛋形图,数数每幅蛋图有几个不同颜色的形状。
2.把彩印卡纸上的四幅蛋形图沿边缘轮廓线仔细地剪下。
3.沿蛋形图中的黑实线把每个蛋形图剪成9块。
4.用每个蛋形图中的9块形状拼成不同姿态的小鸟图案。
看谁拼的小鸟姿态逼真,看谁拼出更多不同姿小鸟。
5.在小组内讲讲你拼成的小鸟在做什么。
小结: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摆出各种姿态的小鸟。
课后小结:通过摆出不同姿态的小鸟,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情趣。
7、司马光砸缸教学目的:1.通过《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的制作,初步掌握立体纸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2.使学生思考《司马光砸缸》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
重难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学说话和口头作文的题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16开《司马光砸缸》彩印纸一张、胶水或糨糊一瓶。
工具:剪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国北宋时代,有个大历史学家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就聪敏过人,他砸缸救人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让我们用立体折贴连环画来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展现出来吧!二.活动过程:1.拿出《司马光砸缸》彩印纸,看图阅读这个故事:仔细看看这个连环画中的1-2图、3-4图、5-6图是怎样由彩印纸下侧的相应的各图连贯起来的。
2.把1-2图、3-4图、5-6图三幅连环画沿边框实线剪下来,并按图中的(﹉﹉)和点实线(﹎﹎)将画面正折和反折。
3.按粘贴标记把1-2图、3-4图、5-6图依次顺序粘连起来。
4.将彩印纸下侧的三幅小图沿轮廓线仔细剪下并将粘贴标记部分正折,把各图沿虚线正折,然后,把三幅小图粘贴到相应的1-2图、3-4图、5-6图上。
这样,一幅《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就做成了(图一)。
5.请你按照立体连环画的顺序讲讲《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作业:回家后把,《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小结:通过《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的制作,初步掌握立体纸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课后小结:《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学说话和口头作文的题材。
8、小猫钓鱼教学目的:1. 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2.引导学生联想“小猫钓鱼”编讲一段故事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说话能力。
3.熟练使用剪刀和刻刀。
重难点: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小猫钓鱼”彩印卡纸一张、胶水或糨糊。
工具:剪刀和刻刀。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家有一只小花猫,总是围着玻璃鱼缸东瞧瞧,西看看抓耳挠腮,恨不得用爪子把鱼捞上来解搀。
让我们用彩印卡纸做一个“小猫钓鱼”小玩具解解小花猫的“眼馋”吧!活动过程:1.仔细观察“小猫钓鱼”彩印纸上的各个部件,弄清它们是什么做的,哪些地方需要剪下来,哪些位臵需要用刻刀加工。
2.先将“小猫钓鱼”彩印纸上标有×号的窄缝为,沿边缘用刻刀刻下来。
3.把彩印图中的几个部分沿边缘轮廓线剪下来。
4.按彩印图中的提示,把虚线(﹍﹍)部分正折;点划线(﹎﹎)部分反折。
5.把彩印纸上小猫后腿上面腰部连接部分按虚线正折,然后从正面嵌入小猫前腿下的月牙儿形孔中,再从背面把连接部分摊平“锁住”。
6.将彩印图中鱼竿与钓鱼线相交的“白线”空隙处剪开,把鱼线连接的“鱼”从池塘中的窄缝孔中穿出。
7.把标有粘贴记号的“鱼竿”上的一小段向下折,并与“鱼线”粘合住。
这样,“小猫钓鱼”就做成了。
8.拉动小猫的尾巴,鱼就被小猫钓起来了。
比比看,谁的“小猫”更干净,能把“鱼”灵活地“钓”起来。
作业:让学生联想“小猫钓鱼”编讲一段故事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说话能力。
小结:我们学会了熟练使用剪刀和刻刀。
课后小结: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9、摇摆小熊教学目的:1.学习制作简单的“重心玩具”,初步了解“重心玩具”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体会“重心“的意思。
重难点:学习制作简单的“重心玩具”,初步了解“重心玩具”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摇摆小熊”彩印卡纸、透明细吸管、橡皮泥、透明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