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ppt部编版1
《游园不值》ppt课件

02
《游园不值》的背景介绍
当时的社会背景
政治动荡
南宋时期,政治动荡不安 ,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 活困苦。
文化繁荣
尽管社会动荡,但南宋文 化繁荣,诗词艺术发展达 到了巅峰。
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山 水田园诗逐渐兴起,成为 诗人表达情感、寻求心灵 慰藉的方式。
诗人的创作背景
叶绍翁的生平
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经 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对人生和 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叶绍翁的文学风格
叶绍翁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 境深远,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 来表达情感。
诗歌的历史地位
《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被誉为其文学成就的代表之 一。
对后世的影响
拟人
诗人将“红杏”赋予了人的情感,仿 佛它们在枝头欢快地闹腾,使得诗歌 更具情感色彩。
色彩的运用和视觉效果
色彩
诗人通过“红”字,巧妙地运用了暖色调,给人以温暖、活 力的感觉,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
视觉效果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生动的春 天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诗歌在现代的传承和影响
传承方式
现代人通过多种方式传承《游园不值》这首 诗,包括书籍、网络、讲座等,让更多的人 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现代解读
现代人对这首诗也有新的解读,结合时代背 景和个人体验,为其注入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让这首诗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
06
《游园不值》的实践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
诗人通过“春—日—暖、莺—啼—遍 、树—木—深、扉—不—肯”等词句 ,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和韵律,使得诗 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课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 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 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 靖逸小集》。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 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 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 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 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 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 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淡泊名利的人
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 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 、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 不住的。
前两句扫兴、惆怅之感 后两句欢快、喜悦之情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 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游园不值
古诗词诵读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
目录1.创作背景源自3.古诗注释2.古诗译文
4.古诗赏析
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 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 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 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古诗词复习课件(共34张PPT)

(7)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8)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六年级语文复习
《游园不值》 《望洞庭》 《所见》 《山行》《梅花》 《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赠刘景文》 《山居秋暝》 《小池》 《四时田园杂兴》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雪》
《枫桥夜泊》 《春日》
春季 《 游园不值》《春日》 《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
夏季《小池》《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所见》《四时田园杂兴》
秋季《赠刘景文》《望洞庭》 《山居秋暝》《山行》《枫桥夜泊》
冬季 《江雪》《梅花》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归类古诗
《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马诗》《春晓》 《咏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竹石》《石灰吟》《春日》 《望洞庭》《春夜喜雨》 《芙蓉楼送辛渐》 《滁州西涧》 《小池》
3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 感世界,感受到了他们面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时的思考与感悟。其次,通过学习这 三首古诗,我对唐诗、宋词等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 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建德江畔住宿时的所见 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建德江的 美丽景色来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在诗歌形式上,这首诗运用了五言绝 句的体裁,语言简洁、对仗工整,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2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了望湖楼上看 西湖雨景的情景,通过抓住瞬间变化的雨景,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惊叹的雨中画 卷。诗歌在语言运用上生动活泼,充满形象感,通过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成功地传 达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诗歌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体 裁,句式工整、音韵和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课件

前两句,感情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两句,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 惊喜。以至整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
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春色在一 “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 住的生命力度。
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
诗词链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两句诗说明了“_新__生__的__美__好__的__事__物___是__封__锁__不__住__、__ _禁__锢__不__了__的____”的道理。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 苏轼的“_示__例__:__不__识__庐__山__真__面__目__, _只__缘__身__在__此__山__中__”。
注释
不值:没得到机会。 值:遇到。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 应:大概、表示猜测。 怜:怜惜。
注释
屐齿:木鞋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印苍苔:在青苔上留下印迹。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朗读视频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解诗题
游园不值
没有遇到人。 值:遇到。
4.送鲍浩然之• 浙东( A )
A.往,去。
B.的。
5 .才始送春归( B ) ••
A.刚刚开始。 B.方才。
三、按要求写诗句。 1. 《游园不值》中诗人的心情由扫兴变得愉悦起来的 原因是:_春__色__满__园__关__不__住__,__一__枝__红__杏__出__墙__来_________。 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词人对友人给予希望 和祝福的诗句是:若__到__江__南__赶__上__春__,__千___万__和__春__住_____。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游园不成,看到红杏 出墙的动人情景。流露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同时也说明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力的新鲜事物都 是外力禁锢不了的。它必将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诗意: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 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读,品诗味,体诗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服输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梅花与雪花 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 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 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现出 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 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可爱。
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 莹剔透,而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 精巧的弯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 比喻
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珠 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 一句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 描写,创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意境。
左右结构
吟侧 峰缘 降须输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
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 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也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题材广 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 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 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 之中。这两句诗借景说理,指出观察分析 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 出正确的结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古诗《游园不值》原文朝代:宋代作者: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的诗意《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古诗《游园不值》译文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游园不值的诗意鉴赏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
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

古诗《游园不值》原文及译文古诗《游园不值》原文朝代:宋代作者: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的诗意《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古诗《游园不值》译文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游园不值的诗意鉴赏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
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游园不值完整ppt课件

诗人运用青苔、柴扉、春色、红杏 等意象,构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春 天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 描绘的场景之中。
03
诗歌意象与意境
意象描绘
01
苍苔
青苔,生长在阴湿地方,呈青 绿色,此处借指阴湿之地。
02
屐齿
木屐下面防滑的齿。
03
04
柴扉
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指简 陋的屋舍。
红杏
红色的杏花,此处借指春天和 春天的景色。
情感对比
诗人的失落与惊喜相对比, 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 生命的珍视。
拟人化描写
01
将“苍苔”和“红杏”拟人化,赋 予它们情感和生命力,使诗歌更加 生动有趣。
02
通过拟人化描写,将自然景物与诗 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达到情景交融 的艺术效果。
象征手法
“苍苔”象征着园林的静谧与 幽深,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与寂寞。
跨文化的交流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也积极参与跨文 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诗歌中表达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 境,启示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积极面对生活中的 挑战和困难。
保持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诗歌中对美好春色的描绘,激发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促使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和创造美。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外,象征 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 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理解
诗歌主题
《游园不值》以游园为题,表达 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同时暗示了人生的孤
独和失落。
情感表达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欣喜、失落、孤 独、期待等复杂情感,通过细腻入 微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 交流自 己的读 书收获 和体会 ,体会 联系实 际,深 入思考 ”的读 书方法 。
•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 就应该 走入文 里,披 文入理 ,再走 出文外 ,联系 生活实 际和思 想实际 ,既读 进去, 又想开 去,这 就是文 里文外 的读书 方法。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句析:这两句写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进入园中观
赏春花。但作者不直接写主人不在,而是用“久不开”来说 明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 迹,破坏园中的景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来。
句析:这两句写诗人看到墙头伸出的一枝红杏,展开新奇
的想象,联想到园内万紫千红的春色,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写 出了浓浓春意。
•
交流平台
•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 有一个 地球》 《大瀑 布的葬 礼》《 这片土 地是神 奇的》 和《青 山不老 》这四 篇课文 从内容 中联想 到生活 中的哪 些事? 该如何 去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还 从课文 内容中 获得对 某些环 境问题 的新认 识?
•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 感悟人 类的生 存与自 然资源 、生态 环境的 密切关 系,懂 得人类 应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让 我们积 极行动 起来, 为地球 家园美 好的明 天,尽 一份自 己的力 量。在 学习过 程中, 我们要 运用“ 联系实 际,深 入思考 ”的读 书方法 ,去加 深对课 文的理 解。
•
抽生背诵。
•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 ,则思 纺织之 辛苦。 )
•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 大限, 取之有 度,用 之有节 ,则常 足;取 之无度 ,用之 无节, 则常不 足。)
•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 护的宣 传口号 和标语 。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诗意:应该是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不想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
了这翠绿的苔藓,(所以)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的杏花已伸出墙外来了。
赏析: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已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
由此生发感想。“应怜屐齿印苍苔”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 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 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 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
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 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 墙外来了。
古诗解读
游园不值 没有遇到人。值,遇到。
怜惜。 指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屐,木鞋。应怜屐齿印苍苔,大概,示猜测。在青苔上留下印记。
小扣柴扉久不开。
轻轻地敲。 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7 游园不值
部编 RJ·六年级下册
游 园 不 值
知识链接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 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 安(今福建建瓯)。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长 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整体感知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 章,说 说自己 的体会 和感悟 ,如何 把握文 章内容 ,联系 实际, 深入思 考去理 解课文 内容。
•
日积月累
•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 节约和 珍惜方 面的名 言警句 ,给我 们启发 很大, 从以前 我们的 学习积 累中, 你积累 了哪些 这方面 的名言 警句?
主题概括
《游园不值》这首诗描写 了诗人在游园不遇时见到杏 枝出墙的动人春色,说明春天 有压抑不住的生机,表达了诗 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
学习目标
•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 收获, 联系生 活实际 作进一 步思考 ,从所 读的内 容中想 开去, 加深对 课文的 理解。
•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