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
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
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
在Daily talk 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性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都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通过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一、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
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
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
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
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第11册的103页的实践部分:量一量、算一算。
第一个题,通过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走进校园,去观察美丽的学校,从而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我校园的品德教育,激励要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美好的校园里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长大后才能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
又如:在复习“时、分、秒”的教学,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
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申奥成功了,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身为中国人,多么自豪,多么骄傲。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摘要】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设定目标和任务、实施教学活动、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以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来探讨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通过本文的总结和展望,可以为今后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更多品德高尚、具有法治意识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德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目标,任务,活动,案例分析,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家长沟通,合作,经验总结,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更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规范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能力。
德育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德育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通过德育教育的实施,我们可以培养更多有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的优秀公民,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设定目标和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设定目标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德育的开展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认识与认知正在逐渐建立和完善。
因此,德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个性养成、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角色。
通过德育教育,学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生观,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自己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品德规范,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守纪守法、热爱劳动、讲道德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要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学校•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包括德育课程设置、德育教材使用等。
•注重示范引导,树立榜样,关注教师教育者的行为举止。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反馈。
家庭•家长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注重对孩子的示范教育,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第一课堂。
社会•社会各界都要共同关注小孩的德育问题,为其提供正面影响。
•提供更多的德育资源和机会,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建立起多方共建的德育合作机制,形成社会共同责任意识。
结语在小学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与作用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品德养成、价值观塑造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作为中小学生的道德导师,老师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弱者,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守纪律,形成良好的品行和道德风范。
其次,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德育教育中,学生不仅学习个人行为规范,还要学会关心集体、爱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途径,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和行动。
此外,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自觉控制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管理和沟通能力。
这些都是他们日后成为社会一员所必备的技能与素养。
除此之外,德育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德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更要求他们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珍视人文精神,培养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和追求。
总的来说,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只有在德育教育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德育教育的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育出更多品德高尚、道德卓越的优秀学生。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摘要: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
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
关键词:德育教育;个性教育;教育活动;品行教育前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
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与家庭。
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与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
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
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
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
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摘要: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广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另外,综合实践课程也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平台。
作为教师要在课程的无形当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本文将从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在综合实践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德育;小学一、小学阶段的课堂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学生的心目当中形成良好做人做事的优良品质,最终让学生成为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校作为一个大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室当中张贴的图片、名言警句等都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其次在教师日常的授课当中,也能很好地通过言行举止或者开展的活动,也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尤其是在综合实践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德育水平,不管是宏达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是小到身边的乐于助人的精神都能有所帮助。
小学阶段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能否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极其重要。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因为本身的课程属性,能够很生动地将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很乐于去学习和探索,教师要借助于课程的独特性有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1]。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有着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学习资源。
教师就可以借助类似秋游期间组织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风光,了解自然资源,以及对于自然中一些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识,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形成爱护自然、不铺张浪费的优良品德。
二、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一)课堂活动中渗透合作是教学当中很常见教师很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未来的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紧密的合作。
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在低年级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很多与同龄儿童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但形成的交流意识还只是停留在自我欣赏阶段,缺乏一些基本的合作的常规技能,在倾听别人意识时,也很难做到尊重了别人,就会让学生养不出良好的合作精神。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智力上和品德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并提供具体的事例。
第一部分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德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和将来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公正、诚信、勤奋等品德小学数学教育要求学生要具有公正、诚信、勤奋等优秀的品德。
学生需要诚实、公正的完成数学问题,不能抄袭、舞弊。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诚实守信、公正廉洁的道德观念。
同时,勤奋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认真,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也有助于品德教育的实现。
2.注重学生彼此之间的协作和互相尊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互相尊重。
这有助于孩子学会倾听、沟通和配合,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人差异也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自信、积极,增强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解决学生举手、提问难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举手提问是一个常见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断与学生们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部分德育教育实例分析1.数学笔算中传递的道德教育数学笔算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合理斗争的品质。
例如,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在笔算竞赛中一较高下。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含义,明白成功需要拼搏和努力,同时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友谊。
2.德育教育中的小组互助在小组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协助,处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旅游学院空中乘务12级8班郭婉青【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学校育人要先从德育开始,教师是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
培养学生成人,思想道德素养尤为重要。
“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育人工作中都应铭记的治教指南。
针对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谈四个方面:一、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效性;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三、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四、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举措。
【关键词】小学;教师;学生;德育教育;小学;教育教学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in the teaching ofli yuxiu【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mproves the national quality, cultivate strategic cross-century talents.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stress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first.” the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start of moral education, the teacher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the goal of education. adult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learning is not good is defective, the body is not good is a waste, the psychology is not good is dangerous goods, thoughtnot harm” every one of us is the educators in the education work should be mindful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guide. talk about four aspect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 the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two,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significance; on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in thre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four,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penetration initiatives in educationand teaching.【key 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
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
在我身边的许多教师常常感慨:当教师越来越难当了!大家心里都明白:当前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造成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们中不少人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渺茫,常常沉浸于虚拟世界中,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泡在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营业性场所,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有学生逃课、旷课现象,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面对这种种情况,学校德育教育面临许多的困难,但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的教师们,应该怎样做呢一、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效性德育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德育内容分层合理,从小到大,便于内化。
在小学教育中,主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然而德育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比如:当一个人要摘到头顶上的苹果时,他举起手摘不到时,如果跳起来还有很大的距离,他就会跳起来摘下,如果跳起来还有很大的距离摘不到,那么他就会放弃,失去信心。
因此,确定德育目标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要求青少年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角色,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
又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要爱护公物,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独立完成,衣着要大方得体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然后推而广之,低起点,严要求,是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环境中接触到的每个社会人都能成为德育教育者,天天检查,人人关心,久而久之就会“润物细无声”,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为他们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①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阵,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奠定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
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
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
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
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
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例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志士,了解他当年的处境,体谅他的远行,体会他的心情。
文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第一次是一种“离别泪”,第二次是一种“爱乡情”,第三次则是“报国志”。
这里的明理和导行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
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如:《大鹿》、《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
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