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带刺的朋友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带刺的朋友完整版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23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会认“枣、馋、缓、讶、测、监、恍、悟、逐、扎、聪”11个生字;会写“刺、枣、颗、忽、乎、暗、伸、匆、沟、聪、偷、追、腰”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特的本事。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事例。

资料库课前搜集:有关宗介华的资料(生平、故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语: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

瞧,图上画着什么呀?(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会红枣儿的大和多。

)(二)板书课文题目过渡语: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带刺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朋友。

(三)资料分享1.宗介华的生平;2.宗介华的故事。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清单一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每个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刺猬、枣树、一颗颗、忽然、圆乎乎、暗暗、伸出、匆匆、水沟、偷枣、追到、弯腰容易读错的:难写的: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我选择的生字是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题目是《带刺的朋友》,作者写了小刺猬的事。

(二)组内交流交流内容: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给会写字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23 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

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2.揭题:带刺的朋友。

(板书课题)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检查预习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学生认读。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

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四、学习第1自然段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个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23《带刺的朋友》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23《带刺的朋友》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带刺的朋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本事高明,从而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

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刺猬偷枣过程,感受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

尝试抓住动词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感情变化,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刺猬偷枣过程,感受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刺猬的感情变化.设计说明: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又采用感情朗读和讲述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运用。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课题。

1.齐读谜语,然后总结刺猬的特点。

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偷枣”,感悟高明。

1.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直接夸奖那只刺猬的,大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

指名答。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引读:我暗暗钦佩……2.利用给词语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钦佩”和“本事”的意思。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

(板书“高明”)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想想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里?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交流。

(一)找关键词句,悟高明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权,又爬向伸出的枝……(1)学生谈感受。

(2)采访:小刺猬你为什么左顾右盼呀?小刺猬你怎么如此小心翼翼啊?真是个心思缜密、机警的小刺猬。

光是爬,小刺猬就有多种方法呢!走进文本,找一找。

2.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地往树上爬。

(1)学生交流感受。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朋友”的概念,了解朋友的重要性;2.能够理解“带刺”的含义,并体会相处中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处理方式;3.通过阅读、朗读、模仿、演绎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提高情感素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带刺”的含义;2.了解如何处理相处中的困难。

三、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来模仿、演绎;2.培养学生处理相互间矛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情境渲染教师用“刺”、“带刺”的生动词语描述不同的形态,并让学生触摸一些有刺的物品,引导学生想象什么样的朋友是“带刺”的。

### 2. 阅读课文并分析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处方式,理解“带刺”的含义。

### 3. 课文朗读 1. 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哦朗读;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并尝试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3. 随机抽取学生展示朗读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

### 4. 情景演绎 1. 教师分组导演,分组或全班学生分角色演绎懒虫与小蚂蚁、大树与小草、小鸟与大雁、狼与羊等“带刺”的故事; 2. 每组或个人表演后与其他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 5. 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日所学内容,总结“带刺”的概念和正确的相处方式; 2. 学生画出今天上课的“思维导图”并带回家分享。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带着思考,积极参与;2.学生在小组朗读、情景演绎中的表现,是否理解故事情节,是否能够运用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模仿、演绎;3.学生在总结课堂所学时,是否能够理解“带刺”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处理相处中的困难。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带刺的朋友”这个主题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带刺的朋友”这个主题的含义。

2. 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带刺的朋友”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

2. 分享图片:展示一些身边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征。

3.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身边动植物的观察和思考。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动植物的独特之处。

教学反思:第二章:刺猬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刺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刺猬的外形特点。

2. 刺猬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刺猬的外形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刺猬的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刺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刺猬的兴趣。

2. 讲述刺猬的特点:教师讲述刺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刺猬。

3. 观看视频:播放刺猬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4. 讨论保护刺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刺猬和它们的栖息地。

5. 总结:教师总结刺猬的特点,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第三章:乌龟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乌龟的外形特点。

2. 乌龟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乌龟的图片素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可爱的小动物,人们都喜欢它,甚至有人称它为——(带刺的朋友)(板书:23 带刺的朋友)(课件出示1)2.(课件出示3)刺猬的资料,学生阅读了解。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

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江苏又被叫做“偷瓜獾”。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

刺猬的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3.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2.交流展示:本文主要写刺猬夜晚在我家后院偷枣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带刺的朋友 教学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带刺的朋友 教学课件(第2课时)

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答着。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皎 洁的月光又把庭院洒满了。啊,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的心慢慢凉下来, 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子,是不会再来的了。
突然,我眼前一亮,奇妙的现象终于出现了。小东西钻出水沟眼 儿,顺着墙根,直向枣树底下跑来。临上树,它伸出头,四下看了看。
我偷偷扔过去一粒小石子。石子落在地上,发出“啪”的声响。 小刺猬闻声,愣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变化,又壮起胆子,再次 准备上树了。我又扔过去一粒小石子。这回,小刺猾兴许预感到了不 祥的征兆,转过头,赶忙向水沟眼儿跑去。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串珠问题1)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呀!
为什么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核心问题)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画出文中描写 偷枣动作的词语。(串珠问题2)
作者按__事__情__发__展___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文中描 写偷枣动作的词语: __爬_____、___摇____、___掉____、 ___归____、___滚____、___驮____、___跑____。
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串珠问题3)
惊讶、喜欢、敬佩、好奇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注视”说明我把所有的精神都集 中到那往树上爬的“东西”上。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 一举一动。
“我非常惊讶”,猜猜“我”会想些什么?
那圆乎乎的是什么东西?它爬到树上干什么?……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 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马哈多心里想:它把肉叼到哪里去了呢?我得弄明白。 乌鸦叼着肉在前边飞,马哈多紧紧地跟在后面。乌鸦落在一 口枯井边,把肉投入井中。马哈多往井里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他心爱的猎狗掉进了枯井,井太深了,它爬不出来。 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 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含两课时)
2.过渡引入:这枣儿确实让人眼馋,小刺猬到底是如何来偷枣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感受文趣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样子的词句,然后试着连起来描述它的样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板书(样子:圆乎乎、长满刺)。
2.探究交流:作者是如何夸赞刺猬偷枣本领的?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适时出示句子:“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引导学生理解“高明”(文中指刺猬偷枣的本事大、技艺高强)。同时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敬佩之情,并随文理解“钦佩”(高度敬重)。
……
师:识记生字的方法非常多,只要大家能够观察、比较,就会准确记住它们的字形。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文再次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纠正指导,同时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3.教师范写指导四个生字,提醒“枣”上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下面的两点方向大致相同,且要落在竖中线上;“乎”第一笔是平撇,中间的横画略长,最后一笔是弯钩,行笔时略有弧度,注意不要写成了竖钩挺直的感觉;“匆”要注意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略宽,最后的竖钩部分向内收,同时还要注意两笔撇画之间等距;“追”先右后左,右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紧凑,另外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小刺猬做了什么事情?
4.学生自主朗读思考,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秋天的晚上)、地点(后院的枣树旁),引导他们说清楚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梳理归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秋天的晚上,一只刺猬在后院偷枣的事)。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第2-10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小节,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3.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1)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①引读2—5自然段。

理解:监视、诡秘。

自由朗读。

②这两句话中有哪些刺猬偷枣的动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诡秘)理解诡秘(隐秘)说明了什么?(小刺猬偷枣小心谨慎。

)(板书:爬树)
③指导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所以——(学生接读: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2)谈话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找到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流。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①交流动作“摇”。

理解“兴许”(也许)。

了解拟声词:哗哗、噼里啪啦。

爬上了树,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用力摇晃)
②小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

从这两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我们又了解到刺猬偷枣的第二步是什么?(板书:摇枣)【设计意图: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来源
的小刺猬)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小东西”)
后来,那个东西
....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
....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聪明的小东西
......,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读读这三个句子,特别是加点的词语“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交流:从陌生到钦佩,到非常喜欢。

2.教师小结: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去做动物们最亲密的——朋友。

五、感情朗读,练习复述。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2.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按照“爬树摇枣一逐个归枣一打滚扎枣一驮枣快跑”的顺序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1)自由练习。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

看着板书抓住动词,结合课文,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说清楚,还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再次感受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的主题,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板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
偷枣儿→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本事高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住了刺猬的可爱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读—找—议,再读”的过程中体验。

应该说,学生基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来了。

2.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刺猬偷枣,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对刺猬偷枣的过程肯下功夫,重锤出击,层层推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刺猬的句子;圈出表示刺猬动作的词;用简要语言概括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自学要求及自学收获。

整个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时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抓住重点词概括事情主要内容方面,力图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学会理解概括课文的的方法,不放过文章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整节课有放有收,旋律和谐。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是教师应该好好把握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

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作者介绍】
宗介华:北京人。

中共党员。

著有长篇儿童小说《山猴子》《太阳花》《金银花》,中篇童话《红狐侦探》,共出版文学作品39部。

电影文学剧本《傻
大洋与精二洋》获1992年全国儿童读物奖,长篇儿童小说《太阳花》获2001年文化部蒲公英儿童读物奖金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带刺的朋友》原文第二件事——击退黑狗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

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狗——大老黑来了。

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

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

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走过来,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

”我追上大老黑一看,可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

”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

”我高兴得直拍手。

【其他资料】
《动物的本领与智慧》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动物的智慧及奇异本领,动物的婚恋、生育、情感及家庭生活,动物的自我医疗保健奇观,动物防寒御暑的种种招数等。

《动物的本领与智慧》故事鲜为人知,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