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无主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许衡是宋元之际的学者。
在他年轻的时候,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离开家园,四处逃难。
有一次,许衡和几位朋友一起外出,经过刚刚实行过残酷战争的豫北,路上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当时正值炎热的三伏天气,大家顶着火热的太阳赶路,个个汗流浃背,嗓子眼儿都快冒烟了。
走了几十里,也没找到一滴水。
突然,一个同行的朋友连喊带叫,高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原来,在前面不远的路旁,挺立着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大梨。
大家一窝蜂地赶到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只有许衡找了一片树荫坐了下来。
他撩起衣襟,一个劲儿地扇风取凉。
一会儿,有位朋友走过来,一边大口大口地啃梨,一边把一个梨送给了许衡。
他还关心地说:“许衡,你怎么还愣着?这梨又甜又脆,怎么不去摘几个解解渴?”许衡把梨接过来。
他看着手里的梨说:“好梨,好梨,但不知这梨多少钱一个。
”朋友说:“多少钱?不要钱,这是野梨!”“野梨?”许衡瞪着眼睛问,“这里会有野梨?”“是呀!周围只有这棵梨树,不是野梨是什么?”许衡说:“不对!野梨不会长这么大,这么好。
”他反复看着梨树,很肯定地说:“这明明是农夫种的梨树,是有主的梨树。
”旁边的另一位朋友说:“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还讲究什么家梨、野梨,吃就是了。
”“不!这是有主的梨树。
也许主人逃难去了,我们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随便摘人家的梨吃,是不道德的。
”不过有人满不在乎地说:“什么梨树的主人啊?这里刚刚打完仗,人都跑光了,这梨明明没主,不吃白不吃!”许衡听后却不以为然。
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诚恳地对大家说:“梨是无主的,不过咱们每个人的心是有主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不会吃的。
你们也不要再摘啦!”有位朋友说:“有梨不吃,宁愿口干舌燥,真是书呆子!”许衡听了讽刺的话,也没有生气。
他看了看那位朋友,说:“我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说着,他就催促着朋友们上路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教案一、课文说明课文《不吃无主梨》主要讲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年轻时,与几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行,虽然天气炎热,大家都干渴难耐,但许衡仍然坚持不吃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梨子。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衡不食梨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
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选自《元史·许衡传》)【注释】1道:道路上2啖:吃3或:有人4睨:斜着眼看5独:难道6暑中:盛夏里7化:教化8疾:疾病9非取其有之:不是我拥有的东西而拿来,其,代词,自己10奇:对……感到诧异11化:感化【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幼有异质(2)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3)身体而力践之(4)吾心独无主乎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2)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3.本文先写许衡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
【参考答案】1.(1)出众(2)认字写字(3)亲自体验(4)难道2.(1)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2)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3.聪明过人抄书读书身体力行赞颂许衡好读书而且严格修身的精神。
【文学常识】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人,谥文正,封魏国公。
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许衡不食无主之梨_4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许衡不食无主之梨_400字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讲述了许衡拒绝食用无主之梨的故事。
这个典故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许衡,字幼宰,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南宋文学的开拓者”。
他的一生虽然辛苦,但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而他拒绝食用无主之梨的故事,也成为了他人生传奇的一部分。
据《许宰枢议硕士先生行状》中的记载,许衡在一次巡视时,看到有一棵挂满了梨的果树。
他立刻停下了马,让侍从向果农打听情况。
果农告诉他,这棵果树是无主之物,任何人都可以摘取。
许衡听了之后,便下令侍从不得摘取果实,立即筑下了一个简易的亭子来保护果树。
并且在亭子上写下“不食无主之梨”的字样,意思是自己不食无主之梨。
这件小事后来成了古今闻名的典故。
许衡以一颗无主之梨的坚守,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正义和公平的坚持。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范和思想追求。
这个故事中,许衡的行为代表了一种高尚的品德,他拒绝食用无主之梨,是出于对公平正义的坚守。
在古代社会,无主之物是指无人所有的东西,可以由任何人取用,但许衡却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他不愿意便宜占有别人的东西,展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在古代中国社会,文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他们重视品德修养和文化涵养,注重礼仪道德,对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高度的追求。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行为,正是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风范和精神追求。
由此,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坚守正义的勇气,不贪图小利,不侵占他人的利益。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品质,对公平正义有着一种高度的追求,希望能够借此故事激励后人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不吃无主梨读后感

不吃无主梨读后感读完《不吃无主梨》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
这个故事以一个简单的寓言形式,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于原则和道义的坚守。
故事中的两个小偷,在面对无人看管的梨树时,一个选择坚守原则,不吃无主的梨;而另一个则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
当被问及是否会感到惭愧时,那个吃梨的小偷毫无悔意,反而觉得坚守原则的小偷是“傻帽”。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坚守原则的小偷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仰,不受利益的诱惑。
而另一个小偷则毫无道德底线,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
这种对比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坚守原则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别人的尊重。
此外,这个故事也让我感到感动的是,坚守原则的小偷在面对别人的质疑和嘲笑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信念。
这种勇气和毅力是非常可贵的,它让我明白了在追求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时,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不能轻易放弃。
最后,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坚守原则和道德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原则和道德,不要轻易去触碰别人的底线。
总之,《不吃无主梨》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原则和道德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
除了上述的感受,这个故事还让我思考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原则,而有些人则容易放弃原则?这可能与个人的价值观和成长环境有关。
那些坚守原则的人,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于道德和原则的认知更加深刻。
而那些容易放弃原则的人,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道德教育或者成长环境不良,导致他们对于道德和原则的认知较为模糊。
此外,这个故事也让我思考了社会对于道德和原则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和原则的重要性。
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短期的利益,但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会损害个人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高中文言助读: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內②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③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④家见《书》⑤疏义⑥,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⑦,始得《易》⑧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⑨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
②怀之河內:怀,怀州。
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
③更:换。
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⑤《书》:也叫《尚书》,《书经》。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
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
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⑦徂徕(cú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
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
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⑨揆(kuí):揣度。
【译文】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不吃无主梨》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课⽂《不吃⽆主梨》主要讲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年轻时,与⼏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虽然天⽓炎热,⼤家都⼲渴难耐,但许衡仍然坚持不吃没有得到主⼈许可的梨⼦。
表现了许衡做⼈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随⽂识字,能联系上下⽂现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能过⼈物对话理解⼈物的性格和品质。
3·通过许衡“不吃⽆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对课⽂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常⽣活谈体会。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对话了解⼈物性格或品质。
2·理解“⽆主梨”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导⼊新课 1·师⼿拿⼀个梨,唱⾃编歌曲,后让学⽣⽤⼀个词来形容⼿中的梨。
师: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和它有关。
板书课题,理解“⽆主”的意思。
2·问:是谁不吃⽆主梨?许衡⼜是何许⼈也? ⼆、初读课⽂,整体感知 1·请学⽣先⾃由读⼀遍课⽂,把字⾳读准,想⼀想课⽂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出⽰提⽰:课⽂主要讲了()年轻时,在()情况下,也坚决()的故事。
三、细读课⽂,理解内容 (⼀)学习第⼆⾃然段 师:怎么会如此⼲渴呢?什么原因? 1·找出⽂中的句⼦,指名汇报读 2·从哪个词看出他们⼲渴难忍?(学⽣汇报,同时引导学⽣联系上下⽂理解“汗流浃背”“快冒烟”的意思。
3·指导读出⼲渴的感觉。
4·学⽣朗读,师⽣评议。
(⼆)学习第三⾃然段 师:恰在此时,⼀个同⾏的朋友突然发现了什么?(⼀棵⾼⼤的梨树)朋友们是怎么表现的呢? 1·扫读第三⾃然段,画出描写朋友们表现的句⼦。
2·汇报朗读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3·出⽰句式对⽐: (1)⼀个同⾏的朋友边喊带叫,⾼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赏析许衡不食梨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
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选自《元史·许衡传》)【注释】1道:道路上2啖:吃3或:有人4睨:斜着眼看5独:难道6暑中:盛夏里7化:教化8疾:疾病9非取其有之:不是我拥有的东西而拿来,其,代词,自己10奇:对……感到诧异11化:感化【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幼有异质(2)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3)身体而力践之(4)吾心独无主乎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2)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3.本文先写许衡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
【参考答案】1.(1)出众(2)认字写字(3)亲自体验(4)难道2.(1)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2)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3.聪明过人抄书读书身体力行赞颂许衡好读书而且严格修身的精神。
【文学常识】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人,谥文正,封魏国公。
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
由宋濂、王濂主编。
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译文】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安然如常,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如果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不吃无主梨教学课件 (1)

他催促着朋友们上路了。
Hale Waihona Puke 一读许衡不吃路边梨, 劝说讽刺意不移。 梨虽无主心有主, 传统美德留千古。
讨 论
• 许衡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 的梨,你理解他的做法吗?
说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 似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儿歌
他人东西美如花,不经许可不去拿, 花坛草丛不踩踏,树上鸟儿不能抓, 公共设施不乱画,人多场所不喧哗,
自学提示三 • 读4—15自然段人物的对话, 体会许衡的品质。 • (5分钟后汇报)
“好梨,好梨,但不知这梨多少钱一个。”
“野梨?”“这里会有野梨?”
“不对!野梨不会长这么大,这么好。”
“这明明是农夫种的梨树,是有主的梨树。”
“不!这是有主的梨树。也许主人逃难去了,我 们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随便摘人家的梨吃,是 不道德的。” “梨是无主的,可是咱们每个人的心是有主的。 不是自已的东西,我是不会吃的。你们也不要再 摘啦!” “我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
• 1、许衡和朋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 现梨树的? • 2、大家看到梨后表现是什么样的? • 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 (3分钟后汇报)
当时正值炎热的三伏天气,大 家顶着火热的太阳赶路,个个汗流 浃背,嗓子眼儿都快冒烟了。走了 几十里,也没找到一滴水。
我会读
突然,一个同行的朋友连 喊带叫,高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原来,在前面不远的路旁,挺立 着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挂满了 黄澄澄的大梨。大家一窝蜂地赶 到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只有 许衡找了一片树荫坐了下来。他 撩起衣襟,一个劲儿地扇风取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对话理解人物 性格和品质。
自学提示一
•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顺、读流利。 •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 (5分钟后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证明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情,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体会。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品质。
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更解对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个小调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特别敬佩的人?为什么敬佩他?(生答)。
今天,老师介绍一个人,他叫许衡,你们想了解他吗?他身上有没有让人敬佩的地方呢?这堂课我们就学习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板书《不吃无主梨》
2、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
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自主学习,走进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在文中用恰当的方式标注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句。
3、用喜欢的方式识读生字词。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5、讨论许衡为什么开始说这是有主的梨树,然后说这是无主梨,最后说我们的心是有主的。
三、汇报交流,检测学习效果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共同讨论解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讨论解决总体概况;古时就有一位叫许衡的学者,宁可干渴也不吃无主之梨)
4、“许衡为什么开始说这是有主的梨树,然后说这是无主梨,最后说我们的心是有主的”。
四、个性化阅读理解
1、用自己的话讲讲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
2、讨论,说说自己对许衡做法的看法,举例子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
炎浃撩襟啃讽愣
2、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突然,一个同行的朋友(),()地向前()起来。
原来在前面不远的路旁,()着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满了()的大梨。
大家()地()到树下,()地摘梨()许衡找了一片树阴坐下来。
六、总结归纳
1、同桌互批,教师检查。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3、学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出示学目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吃无主梨》,谁能回顾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生:回答
2、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
⑴会写12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学生自学
1、小组自学生字。
2、朗读许衡与朋友的对话,理解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想法和他的性格和品质。
3、讨论,谈谈自己对许衡做法的看法,举例子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三、小组学习,汇报。
1、小组内自学生字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汇报许衡的想法和他的性格和品质。
3、引导学在生活中遇到这类似事情应该多向许衡学习,坚持原则坚持公道。
四、课堂小练笔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单打“√”
百姓(xìn xìng)瞪眼(dēng dèng)黄澄澄(dèng chēng)
愣着(lèng nèng)扇风(shān shàn)衣襟(jīng jīn)
3、多音字注音组词
()()
扇澄
()()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1、朋友说多少钱不要钱这是野梨
2、野梨许衡瞪着眼睛问这里会有野梨
板书设计:
战乱逃难坚持原则
不吃无主梨干渴发现梨
吃梨不吃无主梨坚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