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俄罗斯民族性格

合集下载

浅析俄罗斯民族服饰中民族文化的体现

浅析俄罗斯民族服饰中民族文化的体现

浅析俄罗斯民族服饰中民族文化的体现作者:狄耀光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俄罗斯与中国相邻,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外交关系的不断加深,两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实现了深入的交流与发展,尤其是文化的交流直接影响到两国人民的生活与工作。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悠久,因此民族服饰也经过长久的沉淀与发展。

民族服饰是国家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与政治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对俄罗斯民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两国的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了对比,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服饰;文化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国,横跨亚欧大陆,地处东经30-180°、北纬50-80°之间,俄罗斯整体地形较为复杂,以高原地貌和平原地形居多。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多,四季分明,而地处纬度较高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整体十分严寒,因此民族服饰主要以保暖性功能服饰为主。

俄罗斯民族种类众多,共有194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为其主体民族,其他主要民族有白俄罗斯人、巴什基尔人、阿塞拜疆人、日耳曼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等,多民族使得俄罗斯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

一、俄罗斯民族服饰特点俄罗斯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民族服饰也颇具特色且绚丽多彩。

随着历史的变迁,俄罗斯民族的服装特点虽然有了改变,但是仍然保持着自身的风格和特点。

俄罗斯名族服饰具有色彩多样、艳丽和宽松等特点,服装色彩以蓝、白、红为主,以橙、绿、黄等颜色为辅,形成了色彩丰富的民族服饰特点。

宽大宽松的服饰体现了俄罗斯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体现出战斗民族的文化特征[1]。

在俄罗斯男性服装与女性服装特点不同,男性服装类型跟女性相比较少,男性典型服装有斜领粗麻布衬衣、肥库、脚蹬皮靴和外罩等,而女性服装则多种多样,但女性衬衣领子跟男性不同,领口较小,体现当时女性思想保守。

女性服饰多有刺绣。

十八世纪初,通过服饰穿着可以分辨出一个人的阶级,但是上层阶级流行的是长、宽、大的裙子,搭配窄肩带和胸针,能够明显的体现出一个人的阶级层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夏装成为了流行的服饰。

第六讲 解读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第六讲  解读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解读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武汉大学俄语系 胡谷明
俄罗斯性格具有矛盾性(双重性) 俄罗斯性格具有矛盾性(双重性)
既残忍,又善良,既谦逊和睦又放肆
闹事,叛逆与服从,无个性的集体主 义与强烈的个人意识,专制主义与无 政府主义等等.当我们想到俄罗斯人 的一个具体的品质时,总有一个对立 相反的品质紧随其后.
俄罗斯民族不仅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
东正教最突出的思想,即自己是唯 东正教最突出的思想,即自己是唯
一纯洁的,最代表上帝意愿的宗教. 一纯洁的,最代表上帝意愿的宗教. 真正的教会只有一个——东正教会, 真正的教会只有一个——东正教会, 其他都是外来的,敌对的.与此相 联,尘世的划分也遵循这种野蛮的 原则: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异己 的.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基本特征 :
1,非理性.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 Nhomakorabea非理性.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
显著的性格特征. 2,共同性.俄罗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共同性.俄罗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共同性.共同性表现在民族性格上是俄罗 斯人的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以及反个人 主义,反资产阶级思想. 3,极端性.俄罗斯人凡事好走极端. 极端性.俄罗斯人凡事好走极端. 4,排外性.与极端性,渴望纯粹相联的是 排外性.与极端性,渴望纯粹相联的是 俄罗斯民族的排外心理
幅员辽阔的疆域,而且有着一部起伏 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 和一个对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 着奠基作用的宗教.这种特有的地理 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就决定了俄罗斯 民族特有的心理意识,造就了俄罗斯 民族精神的"两面性" 民族精神的"两面性".
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曾 俄国著名哲学家尼
说:俄罗斯" 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 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 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 烈的恨." 烈的恨."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俄罗斯民族性格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俄罗斯民族性格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其民族性格摘要:要真正的了解俄罗斯,他们的民族性格是决不可忽略的内容,所以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公正、发展的观点。

就像想要交识一个好朋友,首先要对他的性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做到相互更深的了解、理解和合作。

本文试从俄罗斯军装的演变浅析其潜在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军装民族性格文化军装是按专门的指示、命令和规则制作的,是所有陆海军员必须穿着的一套服装,某些情况下也包括其他的装备配件。

在军队中军人普遍穿着军装是为了加强组织性,提高部队纪律和规范,区分军兵种、服役情况和军衔等级。

俄罗斯军装既是军队的识别标志,也是国威、军威及军人仪表的象征。

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几经更革。

这不仅与作战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了执政者的喜好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俄罗斯军装的演变可以折射出俄罗斯的民族文化性格。

俄罗斯民族性格是非常特别于其他民族的,提到美国人人们会想到自由,提到法国人会想到浪漫,提到日本人会想到严肃和等级,提到德国人会想到惜时等等,但是想到俄罗斯人,恐怕不能用简单的某个词概括。

人们通常认为,用于区分军事部门的统一样式的军装是在17世纪的欧洲军队中出现的,但是有颜色区分的军装则出现的更早。

而且在俄罗斯,火枪兵就拥有那样的服装。

16世纪下半叶,在莫斯科组建了第一批常规火枪兵部队,火枪兵穿着延伸到脚踝的各色呢子长袍,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特有颜色的长袍,长袍的领子是竖领,扣着彩色的领章。

火枪兵头上戴着平顶毛皮帽,左肩挂着宽大的皮质背带,用来放武器弹药。

一彼得大帝时期:官兵统一着装俄罗斯军队的统一制服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得到确立。

一般认为,俄罗历史上的第一支常备军是由彼得大帝(1689年一1721年)创建的。

1699年,他将帮助其夺得政权的“娃娃兵”改编为两个近卫兵团,并颁发了统一的制服。

新制服以萨克森王国的军装为蓝本。

士兵们上身穿墨绿色长襟服,内衬红色坎肩,下身配套裤、长筒袜和矮腰皮鞋,头上还戴一顶细毛毡制成的三角帽。

俄罗斯人的性格作文

俄罗斯人的性格作文

俄罗斯人的性格作文首先是俄罗斯人的坚毅。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从西伯利亚的寒冷和荒凉到高加索山脉的崇山峻岭,俄罗斯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形成了坚忍不拔的品质。

他们能够忍受冰天雪地的严寒,也能够克服大自然的挑战。

因此,俄罗斯人通常被认为是坚毅和勇敢的。

不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能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其次是俄罗斯人的热情。

俄罗斯人是充满热情的民族。

他们喜欢用情感以及冲劲来表达自己,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都能够展现出这种特质。

在俄罗斯,人们喜欢亲吻和拥抱来表达他们的感情,他们会热情地迎接朋友和客人,乐于分享他们的快乐和悲伤。

俄罗斯人对音乐、舞蹈和戏剧也非常热衷,他们擅长唱歌和跳舞,因此俄罗斯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再者是俄罗斯人的善良。

尽管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如欧美国家,但俄罗斯人民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其他人的关爱。

在俄罗斯的乡村,人们会互相帮助,共同照料农场和家庭,而在城市中,人们也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俄罗斯人通常被认为是善良和慷慨的,他们愿意伸出援手,对别人给予帮助。

最后是俄罗斯人的豪爽。

俄罗斯人天生就有一种豪爽的性格。

他们喜欢享受生活,热爱美食、美酒和美景。

他们也很喜欢与朋友一起聚会,吃喝玩乐,一起谈论生活中的种种。

在俄罗斯,人们总是乐于助人、大方慷慨,乐意为朋友或者陌生人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多样的,因为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原因,俄罗斯人具有坚韧、热情、善良和豪爽的个性特征。

这些性格特征既受到了东斯拉夫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了与俄罗斯接壤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因此在俄罗斯,人们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但总的来说,俄罗斯人通常是坚韧、热情、善良和豪爽的。

俄罗斯人的性格

俄罗斯人的性格

俄罗斯人的性格一、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

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在莫斯科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

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

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

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

俄罗斯崇敬英雄,年轻人的婚礼仪式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的纪念碑前献花。

在圣彼得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塑像前的一对对结婚青年。

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慨,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二、自尊心很强有人讲俄罗斯人是不喜欢认错的民族,到俄罗斯看一下,可以发现尽管目前俄罗斯经济不好,有的年青人也崇洋,但总体上讲俄罗斯人不崇洋媚外,更不低三下四,甚至仍然保留有一点大国沙文主义的气味,以至于在大街上很少见到英文的路标等(对旅游并不很有利)。

但他们有时也盲目骄傲,非常固执。

正好我国对俄贸易以小商小贩的低价服装和小商品为主,影响了我国形像。

使不少俄罗斯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仍认为我国还是像过去一样的落后。

三、急躁情绪俄罗斯人喜欢开快车,性急。

我曾经济见过过克林顿访问俄罗斯时,街上的内务部汽车以到少一百二十公里时速在最热闹大街上急驰。

所以有的俄罗斯人讲“我们俄罗斯人有一时的耐心,但缺乏持久的耐心。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性格分析

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伟大而优秀地名族之一,极富爆发力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民族涌现出了无数地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地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地爱戴和尊敬.为什么俄罗斯民族能够取得如此荣耀和光辉地成就呢?我认为,这与其民族性格密切相关.那么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是具有大无畏地气概.俄罗斯民族历来傲视全球,蔑视强敌,曾经战胜了许多称霸一时、不可一世地强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民以巨大地民族牺牲,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地敌人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解放了个国家,同时派出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用十余天地时间消灭了盘据在中国东北地百万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苏联解体以后,面对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地弱俄削俄与围堵政策,俄罗斯人民无所畏惧,针锋相对,强势崛起,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是具有称雄世界地雄心壮志.享有盛誉地普京总统曾指出:“争强好胜是俄罗斯人民地民族性格.”俄罗斯人民曾经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人民地赞誉,相信俄罗斯人民还会创造出无数更加骄人地业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是具有坚韧不拔地意志.俄罗斯人民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事实证明,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们,任何凶恶地敌人也无所畏惧,他们总是愈战愈勇,愈挫愈强,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无比强大地爆发力、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几点在俄罗斯地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当年,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地出海口,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地战争,击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后来地垮台.拿破仑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地军队;在伟大地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围困个日日夜夜、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地不屈不挠,顽强战斗地精神让全世界折服.历史上,俄罗斯曾是军事强国,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军事统帅至今在俄罗斯脍炙人口.俄罗斯人崇敬英雄,现在年轻人举行婚礼地内容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地纪念碑前献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之,俄罗斯人在国家存亡和发展地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地精神.俄罗斯民族具有很强地凝聚力,不易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认为俄罗斯整体民族性格地形成与他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密切相关.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寒冷.这种自然条件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既奔放又忧郁,既懒散又吃苦耐劳性格特征地形成.俄罗斯有着广阔而肥沃地土地,广大地空间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地性格.他们嗜酒无度,缺乏纪律;舞蹈奔放粗犷,合唱震天动地.但是俄罗斯漫长而寒冷地冬季却给人们留下了生活地重负与精神地压抑.因此,俄罗斯人总是表情庄严,肃穆,凝重多于微笑;心情忧郁,伤感,沉重多于轻松.此外,肥沃地土地也养成了俄罗斯人懒散地习性.他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资源,无须勤劳节俭去创造财富.然而恶劣地气候又使俄罗斯人饱尝了生活地艰辛,从而磨练了他们地意志,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地品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俄罗斯文化地民族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俄罗斯精神地双重性.恰达耶夫在《俄罗斯思想文集•箴言集》中说到:“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地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地历史…… 它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地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地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地事实.”地跨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地特点,更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特点.俄罗斯民族地历史是一部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方国家,却深深地受着东西方文化影响地历史.恰达耶夫说:“我们处在世界地两大部分——东方和西方之间.”“东方与西方两股历史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地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地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地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地完整部分,它将巨大地东西方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在一千多年地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一直徘徊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它选择着,摇摆着,在这种选择与摇摆中形成了俄罗斯精神兼容东西方文明地实质和存在于其中地两面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是在一个较高地层次上分析俄罗斯民族性格地整体特点,我还想根据老师课上讲述地内容来描述一下我眼中地俄罗斯人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首先,他们自尊心极强.在俄罗斯,尽管目前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好,也有一些年轻人也向往西方,但总体上俄罗斯人不崇洋媚外,更不低三下四,不少人甚至至今仍有大国沙文主义地举止言谈.我觉得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眼下地中国,崇洋媚外之风盛行,外国地节日、服装、影视等文化因素在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身上渗透地越来越深.我曾经看过一篇美国地报道题为“打垮中国地十大方法”,其中文化渗透是他们很重要地一项.我不是说我们不能接受外来文化,只是觉得应该有所节制,在兼容并包地环境中将本国本民族地文化发扬光大才是我们应走地道路,这一点,俄罗斯人就做得很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次,他们个性直爽,喜欢速战速决.据说,俄罗斯人地道歉方式很有特色,一旦他们感觉自己做错了事并且应该道歉,他们会马上找到你,给你一个真诚地拥抱,说出对不起,说出自己错在了哪里,然后就关上门走开了,特别爽当,尽管却少了一种含蓄之美,但让人感觉很真诚.但另一方面,许多俄罗斯人觉得,整个俄罗斯民族具有激进甚至极端地倾向,比如历史上苏联领导人总是犯左倾错误.但这也有利于他们坚持到底性格特点地形成.俄罗斯人地急躁和性急与他们地单向、片面地思维方式有关,看问题比较绝对,一旦认为正确,总会坚持到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他们喜欢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地意志.以在俄罗斯广受欢迎地桑拿为例.在洗浴过程中,他们会用桦树枝抽打自己地身体止全红然后跑到户外,把自己地身体埋藏在冰雪之中,尽情地享受寒冷,经过几轮冷热交替之后,他们才享受完这美妙地过程.桑拿在俄罗斯不仅被视为养生保健地首选而受青睐,还因它可有效地磨练意志而风靡全俄并经久不衰.热情地他们还经常邀请远道而至地客人洗澡,然后在披着浴巾喝着啤酒在和谐融洽地环境中度过美好地下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结起来,对俄罗斯民族地整体性格特点而言,坚韧顽强、无惧无畏是主流,其间又夹杂着奔放且忧郁,懒散但吃苦耐劳地特点,在东西方文化地双重冲击下前进着,前进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俄罗斯和中国的国民性格和文化特点有何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的国民性格和文化特点有何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的国民性格和文化特点有何异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大国,其国民性格和文化特点的异同备受研究者关注。

接下来就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国民性格1.俄罗斯人的国民性格俄罗斯人民是一个热情、刚强的民族。

他们善良、正直、勇敢,重情义,一生之中都追求自由。

俄罗斯人性格开朗、豁达、热情、热爱生活,但是同时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和孤僻特点,难以迎合社交文化。

2.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国人民是一个勤奋、沉稳、谦虚的民族。

他们重视传统文化,讲究礼仪,注重家庭、亲情和友情。

中国人性格温和、坚忍、含蓄,但差异太大的陌生人之间往往难以迅速建立深厚的友谊。

二、文化特点1.俄罗斯的文化特点俄罗斯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沉淀,其中以民族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和雕刻艺术最为有名。

俄罗斯文化注重道德和信仰传承,并强调家族和社区的重要性。

2.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孝道和人际关系,不少传统艺术形式伴随着宗教信仰的发展而产生,如道教、佛教和儒教。

中国文化强调谦逊和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三、教育制度1.俄罗斯的教育制度俄罗斯的教育制度注重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注重知识积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各门知识,特别是数理化,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四、饮食文化1.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俄罗斯饮食文化以饱腹和美食为重,如烤肉、鱼子酱、香肠等均为特色美食。

2.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平衡和营养价值,以色、香、味同时兼备为特色,如小笼包、烤鸭、火锅、粤菜等均为特色菜品。

五、娱乐休闲1.俄罗斯的娱乐休闲俄罗斯人娱乐休闲的福利较多,少年儿童热衷于集体运动,而成年人则更多地享受独立活动时间,喜欢追求刺激和冒险,如滑雪、攀岩、摩托车等。

2.中国的娱乐休闲中国人娱乐休闲的方式多样,包括唱歌、旅游、运动、看电影等等,其中传统文化活动如中国画、书法、民间乐器、果蔬雕刻等祖国传统文化受到爱好者青睐。

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性格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多样且独特的,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热情奔放俄罗斯人通常被认为是热情奔放的,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接而真诚。

在社交场合,他们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和活力,喜欢与人交流和交往。

这种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可以追溯到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坚韧不拔俄罗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值得称赞。

他们通常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定的态度。

俄罗斯的气候条件严酷,历史上也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期,这使得俄罗斯人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强。

爱自由俄罗斯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他们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在俄罗斯人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俄罗斯人对独立、自主和自由表达的权利非常重视。

这种热爱自由的性格特点也贯穿了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和文学作品中。

善于独立思考俄罗斯人通常被认为是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

他们具有优秀的逻辑推理能力,喜欢自己思考问题并独立做出决策。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得俄罗斯人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深思熟虑虽然俄罗斯人天性热情,但他们在做决定时往往会慎重考虑。

他们喜欢深入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并考虑到可能的后果。

这种深思熟虑的性格特点使得俄罗斯人在做出决策时更加谨慎和理性。

社交性强俄罗斯人在社交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性格特点。

他们重视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在社交场合中,俄罗斯人通常表现出友好和热情的态度,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文化与性格的影响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对俄罗斯人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文学和音乐等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塑造了俄罗斯人的性格,使他们成为了独特的个体。

俄罗斯文化注重精神生活和内省,这使得俄罗斯人普遍更加敏感、深思熟虑。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主题通常与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有关,这进一步加深了俄罗斯人的思考和选择的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其民族性格摘要:要真正的了解俄罗斯,他们的民族性格是决不可忽略的内容,所以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公正、发展的观点。

就像想要交识一个好朋友,首先要对他的性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做到相互更深的了解、理解和合作。

本文试从俄罗斯军装的演变浅析其潜在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军装民族性格文化军装是按专门的指示、命令和规则制作的,是所有陆海军员必须穿着的一套服装,某些情况下也包括其他的装备配件。

在军队中军人普遍穿着军装是为了加强组织性,提高部队纪律和规范,区分军兵种、服役情况和军衔等级。

俄罗斯军装既是军队的识别标志,也是国威、军威及军人仪表的象征。

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几经更革。

这不仅与作战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了执政者的喜好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俄罗斯军装的演变可以折射出俄罗斯的民族文化性格。

俄罗斯民族性格是非常特别于其他民族的,提到美国人人们会想到自由,提到法国人会想到浪漫,提到日本人会想到严肃和等级,提到德国人会想到惜时等等,但是想到俄罗斯人,恐怕不能用简单的某个词概括。

人们通常认为,用于区分军事部门的统一样式的军装是在17世纪的欧洲军队中出现的,但是有颜色区分的军装则出现的更早。

而且在俄罗斯,火枪兵就拥有那样的服装。

16世纪下半叶,在莫斯科组建了第一批常规火枪兵部队,火枪兵穿着延伸到脚踝的各色呢子长袍,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特有颜色的长袍,长袍的领子是竖领,扣着彩色的领章。

火枪兵头上戴着平顶毛皮帽,左肩挂着宽大的皮质背带,用来放武器弹药。

一彼得大帝时期:官兵统一着装俄罗斯军队的统一制服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得到确立。

一般认为,俄罗历史上的第一支常备军是由彼得大帝(1689年一1721年)创建的。

1699年,他将帮助其夺得政权的“娃娃兵”改编为两个近卫兵团,并颁发了统一的制服。

新制服以萨克森王国的军装为蓝本。

士兵们上身穿墨绿色长襟服,内衬红色坎肩,下身配套裤、长筒袜和矮腰皮鞋,头上还戴一顶细毛毡制成的三角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卫兵团是俄罗斯新军的主力,其军服的颜色——墨绿色逐渐成为步兵制服的主色调。

直到19世纪时,这种颜色依然很流行,甚至连民政官员的制服也被设计成了墨绿色。

军队按照西欧国家的样式制作,步兵和炮兵的服装是由坎肩、短裤、长袜和鞋子组成,外面套着长袍;骑兵穿着长袍、坎肩和鹿皮裤子。

颜色为:步兵深绿色和红色,骑兵蓝色和红色,炮兵红色。

所有兵种的帽子均为黑色。

佩戴在脖子上、过肩头巾上的金属片和镶在袖口的金边则是军官的标记。

另外,在掷弹兵的燧发枪兵的军服上还出现了肩章。

不过,当时的肩章并没有标记军衔的作用,而仅仅是出于固定弹药包或行军囊背带的需要才加上去的。

正因为如此.所有士兵的肩章都是一模一样的,并一律佩戴在左肩。

当然了,军官们是不需要负重前行的,所以他们的制服上没有肩章。

另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在彼得大帝统治前期,官兵们的着装几乎是没有区别的。

为显示其高贵的身份,军官们只好挎肩披一条白蓝红三色的武装带。

这三种颜色恰好与俄罗斯国旗的颜色相吻合。

二亚历山大一世时期:以法国为楷模1796年登基的保罗一世(1796年一1801年)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狂热崇拜者。

因而,他即位伊始,就按照普鲁士兵军队的装束对俄军制服进行改革,并强迫军人们戴假发、梳辫子。

19世纪初,俄罗斯上流社会兴起一股崇尚法国的风潮。

保罗去世后,好赶时髦的亚历山大一世(1801年一1825年)一声令下,俄军制服全部变成了法国军装的式样:传统的三角帽被平顶圆筒帽所代替,矮腰皮鞋也变成了靴筒到膝盖的大皮靴。

而上衣则变得短小、贴身,看上去有点像燕尾服。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俄罗斯民族对法国文化的跟风效仿。

另外,自1801年起,为了区分军队番号,士兵们开始佩戴不同颜色的肩章。

后来.军官服上也增加了用金银丝线绣成的带重穗肩章。

三亚历山大三世时期::扯掉所有扣子“法国风”过去之后,为显示帝国的威严,沙皇们在军服上增添了国家的象征性标志——双头鹰。

有意思的是,双头鹰的形态在不同时期还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它的翅膀时而向上,时而朝下。

学者们经过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国力强盛时,双头鹰就向上飞;当局势动荡时,它便朝下飞。

亚历山大三世(1881年一1894年)继位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和对外战争的失利,促使其进行了一场“回归传统”的军服改革。

自1882年起,除近卫骑兵外,全军都换上了宽大的新式制服。

这套制服由暗绿色上衣、圆顶羊皮帽和黑色高筒靴组成,从样式上看,更接近于俄罗斯传统民族服饰。

新军装最大的特点是用钩襻代替了钮扣。

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上衣可以收放自如;二、取消钮扣后,军装上没有任何发光的东西,有利于军事隐蔽。

四尼古拉二世时期:出现隐蔽战服亚历山大三世所推广的军服简洁实用,便于行军打仗,但在样式上不够美观,因而遭到许多军官的抵制。

在其统治后期,军官们纷纷退役,军人已不再是令人向往的职业了。

尼古拉二世执政后,试图纠正先人的错误。

他将军装分为作战服和便服两种款式,前者宽松肥大,不影响士兵们的技术动作.后者则恢复了过去那些华美的装饰,让年轻人趋之若鹜。

1905年,俄军在对日战争中的失利令沙皇政府深受刺激。

在这场战争中,俄军的深色装束使其完全暴露在对方的远程舰炮之下,无法组织起强有力的正面进攻。

惨重的伤亡使士兵们被迫在战争期间就更换了服装。

战后。

尼古拉二世汲取教训,在1907—1908年进行了军服改革,为野战陆军增加了一套隐蔽服。

五列宁时期:废除旧的军人标志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严峻的经济状况迫使苏俄红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沙俄政府所遗留的军用物资来装备部队。

这也反映在了红军的穿着上。

当时,很多战士仅仅是把旧的军人标志去掉,并在帽子上佩戴红色五角星来表明身份;军官则通过左袖红星下方的标记来表示职务等级:三角形为低级指挥员,方形为中层干部,菱形为高级干部。

在国内战争期间,因骑兵英雄布琼尼元帅而得名的盔形呢绒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服饰。

实际上,“布琼尼帽”是沙皇政府在一战末期设计的一款新式军帽,本打算在战争胜利后参加柏林阅兵时使用。

谁知还没等到那一天,沙皇自己就倒台了。

于是.存放在仓库里的大量军帽成为红军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六斯大林时期:灰大衣和高筒帽在斯大林主政期间,苏军制服不强调装饰性.而是以庄严、厚重为主要特征。

在苏德战争初期,红军步兵主要装备1935型军服:夏装包括棕绿色套头式军便服、棕黄色马裤及黑色长筒靴,冬装则为灰色粗呢大衣。

与普通士兵的装束相比较,军官制服要考究一些——上装为小翻领的“法兰西式上衣”,帽子则为大檐帽。

自1940年起,大檐帽上的红星标记被圆形帽徽所取代,冬季军帽则改为哥萨克式的灰色高简羊皮帽。

同年。

军官开始穿白色夏常服,冬季的大衣则采用大翻领、双排扣的样式,袖子上还带有军衔标记。

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朱可夫正是穿着这款军服,指挥苏军击退了法西斯德国的疯狂进攻。

七勃列日涅夫时期:摩登的M69式二战结束后,苏联军服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即M46式制服、M55式制服、M58式制服、M69式制服和M89式制服。

由于M46式、M58式与卫国战争时期的军服大同小异,而M55式、M89式的使用时间又非常短,因此,M69式称得上是战后苏军制服的代表。

苏军更换M69式制服时,正值勃列日涅夫主政时期。

在那个时代,随着苏军国际行动的增加,世界各地到处闪现着穿着M69式制服的苏军士兵的身影。

M69式制服也被称为“摩登”式制服。

从这款制服开始。

苏联军装逐渐与西方接轨,比如,普通士兵也同时有常服和礼服,并第一次出现了衬衫和领带。

当然,这一时期军装的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军帽的帽檐上。

到70年代后期,这些被称为“德国式”的大檐帽已经发展到夸张的地步,离着老远人们就能认出他们是苏军——仅仅凭着他们头顶上的那顶“锅盖”。

八普京时期:重振大国雄风苏联解体后,为表示新式俄军与苏联红军不再有任何关系,叶利钦迫不及待地要求军队换装。

但因过于仓促,虽然新军装参考了很多西方军服的式样,却仍然保留了不少“苏联风格”。

普京当选总统后,为继承苏军的光荣传统、并重视帝俄军队的雄风,他恢复了被叶利钦取消的高筒羊皮帽.并拿掉了被军官们贬称为“肉用雏鸡”的鹰徽。

2008年.俄军再次进行大换装。

新军装与1994年的军服差别显著,却加入一些苏式军装的特点。

比如,陆军最高指挥官的制服看起来像一件大衣,与上世纪70年代的经典电视剧《春天的17个瞬间》里面高级军官所穿的制服有些相似。

18世纪的军装就在以上这些样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军装的革新,军装样式更加多样,功能更加完善,当然军装也复杂了不少,但往往并不那么合理。

1882年亚历山大三世执政期间,俄罗斯军队实施了一次军装改革:所有军队都着墨绿色、接近黑色的无扣钩针彩色翻领制服,头戴统一个制帽和呢绒底的羊羔皮冬帽;骑兵和步兵服装一致,但加有不同色彩的衣领和肩章以及帽制,只有近卫军骑兵保留着原来装饰性强的华丽军装,但这次改革并没有获得支持,深色的军装在战场中暴露了士兵的踪迹,而取消传统华丽的军装更是引起了军官们的不满。

在大多数情况下,俄罗斯军队军官的制服与同部队的士兵原则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比如,军官的肩章就是在士兵肩章的基础上镶了金边。

区别只是体现在军装的个别部位的精加工或者制服上一些特殊部位(如肩章、绶带)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每个军官都要从士兵坐起”的精神准则,在19世纪上半叶形成了严格的军校体系之后,类似的方法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将军装明确分为阅兵用、日常用、野战用三种,使军人可以正确地使用军装,并且简单明了地列出所有情况,写明什么时候在哪该穿那件制服。

1919年苏俄红军首次采用统一的军装和区分部队成员的标志。

1919年1月16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116号命令宣布了用于区分队伍成员的臂章:下级成员的标志是在红五星下有红色呢绒三角符号,中级是正方形符号,高级是菱形符号,并用各色领章区分兵种。

在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尤其是蒙古人统治俄罗斯期间,社会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包括其民族性格。

使俄罗斯走上了一条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农奴制的道路,并且渐渐与欧洲的文化相互隔绝,最终落后于西方。

但是只有统一和中央集权,才能使自己壮大起来,才能有俄罗斯后来的重新独立。

受习俗、宗教以及血缘的影响,在民族性格上,俄罗斯人变得既进取、好客、热情,又保守、专职、封闭。

这在其军装的配饰以及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

研究俄罗斯甚至世界军装的发展演变,应注意到一个特点,那就是军装不仅含有军队制服的实用性功能,它还体现了军人精神、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等。

因此,军队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分不开,军装和民族心理同样密不可分。

通过将军队制服历史视为军队条例体制或符号体系的发展过程来研究,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俄罗斯军队以及整个国家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