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说明书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Simple Western 使用说明书

生物技术-Simple Western 使用说明书

COMPASS 软件介绍数据分析Xianting WangMar,2022G E L-R U N N I N G AU TO T R A N SFER-F R E E B LOT-F R E E H A N D S -F R E EMEET SIMPLE WESTERN1Simple Western 工作原理2Simple Western 优势及应用3Simple Western 实验操作简介超微量样品+自动化+定量J E S S A B B Y W E S配制样品和试剂 2. 加样•加marker•加样品•加封闭液•加一抗•加二抗•加发光液010203010203数据分析前检查数据分析新建Assay打开Assay保存另存为导入Protocol导入Template导出Protocol导出Template打印(Protocol/Template)退出软件剪切拷贝粘贴默认分析设置默认分析预览参数设置剪切拷贝粘贴默认分析设置默认分析预览参数设置剪切拷贝粘贴默认分析设置默认分析预览参数设置剪切拷贝粘贴默认分析设置默认分析预览参数设置Compass 软件用户手册Simple Western 用户手册检查更新版本注释导出仪器日志发送RunCompass 软件相关信息‣12–230kit:1kDa,29 kDa,230 kDa ‣66–440 kit:57 kDa,280 kDa‣2–40 kit:1 kDa,26 kDa打开run增添run关闭关闭所有run 保存另存为导出报告退出软件打开Run增加Run关闭Run关闭所有Run 保存另存为导出为表格导出形式导出报告退出软件荧光内参荧光内参样品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Wes展示所有毛细管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 Abby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 Abby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 Abby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AbbyProbe 1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AbbyProbe 1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AbbyProbe 1Probe 2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JessAbbyProbe 1Probe 2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JessAbbyProbe 1Probe 2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Jess化学发光AbbyProbe 1Probe 2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Jess化学发光NIRAbbyProbe 1Probe 2荧光内参样品展示选择的毛细管展示所有毛细管WesJess化学发光NIRIRAbbyProbe 1Probe 2。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一、实验目的1.熟悉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

2.了解细胞传代培养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操作步骤二、实验原理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从机体内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的生理条件使其在体外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细胞的体外培养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这一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生理、细胞增殖、细胞遗传、细胞癌变和细胞工程等课题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手段。

细胞培养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生物性状相同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便于人们在体外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

另外,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使人们较为方便地研究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2种情况。

所谓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是指直接从机体取出组织或细胞后所进行的首次培养。

而传代培养(subculture)是指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到一定密度后,将其从原培养容器中取出,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所进行的再培养。

传代培养可简称传代。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要使细胞能正常地生长、繁殖,需经常对其进行传代。

传代的累积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在从事细胞培养工作时常常会接触到细胞系(cell line)和细胞株(cell strain)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一般认为,细胞系指通过原代培养并经传代后所形成的细胞群体,由于细胞系来源于原代培养,而原代培养物中所含的细胞种类较多,故一个细胞系往往由多个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细胞群体所组成,而细胞株是利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选择出的细胞群体,一个细胞株往往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状或标记并可持续存在。

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条件较多且要求严格的实验性工作。

由于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繁殖会受到温度、营养物质、酸碱度、渗透压及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显着影响,故细胞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培养器皿清洗消毒、营养液配制和除菌、pH值调整、温度调节等操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特别要注意无菌操作,这是细胞体外培养成败的关键。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目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胞的特征和结构,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片,甲醇、细胞样本、眼镜布。

实验步骤:
1. 将细胞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甲醇固定。

2. 取一张盖玻片,将其斜着放在载玻片上,让甲醇慢慢渗透。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调整显微镜镜头,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4.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5.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细胞核的位置等。

6. 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标注重要结构。

7. 将绘制的示意图上交给老师检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显微镜和样本的清洁。

3. 确保显微镜的光源充足,调整焦距时要小心操作。

4. 在进行细胞观察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保证观察结果准确。

5. 完成实验后,将使用过的显微镜和载玻片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评价标准:
1. 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2. 能够观察并描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3. 能够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并标注重要结构。

4. 能够对细胞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5.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保持实验台整洁。

精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说明书

精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说明书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精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ShortProtocolsinCellBiology〔美〕J.S.博尼费斯农 等 著章静波 方 瑾 王海杰 谭玉珍 主译陈实平 陈誉华 张钦宪 陈克铨 主校北 京图字:01唱2005唱3954号内 容 简 介 本书内容翔实全面,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细胞的制备与分离、亚细胞组分分离和细胞器分离、抗体、显微镜技术、细胞蛋白质的特性、电泳与免疫印迹、蛋白标记和免疫沉淀、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蛋白质转运,以及细胞增殖、衰老和死亡、体外重建、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细胞的能动性、细胞器运动。

全书还附有各种实用信息和数据,包括试剂与溶液的配制、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药物概要和各种常用技术的介绍等。

原书名:ShortProtocolsinCellBiology.Copyright憋2003byJohnWiley&Sons.Inc.Allrightsreserved.AuthorizedtranslationfromtheEnglishlanguageedi唱tionbyJohnWiley&Sons,Inc.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精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美)J.S.博尼费斯农等著;章静波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 ISBN9787唱03唱017579唱4 Ⅰ畅精… Ⅱ畅①博…②章… Ⅲ畅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 Ⅳ畅Q2唱3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73984号责任编辑:李 悦 彭克里 刘 晶/责任校对:朱光光责任印制:钱玉芬/封面设计:王 浩科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双青印刷厂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2007年1月第 一 版2007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3000 开本:787×1092 1/16印张:541/4字数:1242000定价:120畅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科印枛)译校者名单译 者 章静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董 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艳辉(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熊伟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陈实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冯 若(郑州大学医学院)刘书漫(郑州大学医学院)崔景彬(郑州大学医学院)陈鲤翔(郑州大学医学院)朱自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 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艾琳(北华大学医学院)安倍莹(北华大学医学院)曲 莉(北华大学医学院)宋 艳(北华大学医学院)赵永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方 瑾(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惠丹(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赵伟东(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陈 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海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谭玉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王莎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审校者 陈克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陈实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章静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张钦宪(郑州大学医学院)刘 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朱自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方 瑾(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陈誉华(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译 者 序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已被科学家们所公认。

国赛生物 糖化 说明书

国赛生物 糖化 说明书

国赛生物糖化说明书糖化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糖的反应性质和生理活性。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代谢和营养学方面的研究中,能够量化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特征,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支持。

本文就糖化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为读者提供指导意义。

一、原理糖化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过程使糖分子和蛋白质、脂类等其他大分子结合,形成糖化产物。

糖化反应分为非酶促和酶促两种形式,非酶促糖化是指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通常需要添加还原糖和胺基酸等反应物,而酶促糖化则需要特定酶的参与,通常是一种具有转移酯基或巯基的酶。

二、实验步骤1.准备试样:选择合适的糖类化合物和大分子结构样本,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反应浓度和温度。

2.糖化反应:将试样加入糖化缓冲液中,在适宜的pH和温度下进行反应,一般需要持续数小时。

3.糖基化释放:将产生的糖化产物加入还原剂中,可以将脱酸或酸性条件下形成的糖基上的巯基或酯基还原为自由糖或还原糖化合物。

4.糖化产物检测:使用具有选择性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检测糖化产物的物质和化学特征。

三、注意事项1.准确称量和调配反应液的浓度,避免由于误差引起糖化反应的不一致性。

2.注意糖类结构的选择,有些糖类化合物需要有待研究的生理活性和反应条件的限制。

3.精准的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对于糖化反应的产物和结果具有很大影响,需要严谨把握。

4.反应后制备样品的方法和时效性也会影响糖化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应用1.糖化实验可以应用于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精确定量和定性这些疾病的糖化产物。

2.糖化实验也可以用于食品和饮料中糖含量的定量和分析,帮助食品行业制定食品的营养配方。

3.通过糖化实验,可以研究和优化酒类及其他饮料生产过程中的糖化反应。

4.糖化实验还可以应用于医药学中,研究药物代谢和吸收过程中,药物与糖类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实验证据。

综上所述,糖化实验技术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一、实验课程名称:DNA提取与鉴定1. 实验目的:(1)掌握DNA的提取方法;(2)了解DNA的理化性质;(3)学会使用紫外光谱仪进行DNA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盐析法、酶处理等方法提取植物组织中的DNA,通过紫外光谱仪进行DNA含量测定。

3.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组织、氯化钠、硫酸、蛋白酶K、无水乙醇、紫外光谱仪等。

4. 实验步骤:(1)植物组织研磨:取新鲜植物组织约0.5g,加入预冷的研钵中,加入适量氯化钠、硫酸和蛋白酶K,迅速研磨至匀浆;(3)DNA纯化:将沉淀的DNA用滤纸轻轻吸干,加入预冷的70%乙醇洗涤两次,弃去滤液,晾干DNA;(4)DNA溶解:将干燥的DNA加入适量的双蒸水,用玻璃棒搅拌至DNA完全溶解;(5)DNA含量测定:取适量DNA溶液置于紫外光谱仪中,测定DNA的吸光度,计算DNA的浓度和纯度。

5.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紫外光谱仪测定DNA的吸光度,可以得到DNA的浓度和纯度。

DNA浓度越高,吸光度越大;DNA纯度越高,吸光度曲线越平坦。

二、实验课程名称:PCR扩增目的基因1. 实验目的:(1)掌握PCR扩增技术;(2)学会分析PCR产物;(3)了解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原理: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通过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中温延伸等步骤,使目的基因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

3. 实验材料:DNA模板、引物、dNTPs、Taq酶、PCR反应缓冲液、琼脂糖凝胶、DNA Marker 等。

4. 实验步骤:(1)DNA模板准备:将DNA模板稀释至适当浓度;(2)引物设计: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合成;(3)PCR反应:将DNA模板、引物、dNTPs、Taq酶和PCR反应缓冲液混合,进行PCR扩增;(4)PCR产物分析:取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观察目的基因的扩增情况;(5)的目的基因克隆:将PCR产物与克隆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叶子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叶子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植物叶子样本(例如:植物叶片、显微镜)
2. 水平切片刀、手套
3. 显微镜玻片和载玻片
4. 布片和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植物叶子样本: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子取下来,清洗干净后放在工作台上。

2. 制作叶子横切片:戴上手套,使用水平切片刀将植物叶子横切成薄片。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取一个叶子横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后用另一个载
玻片盖住,放在显微镜上观察。

学生可以调节显微镜镜头来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

4. 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让学生观察叶子上的不同细胞结构,如表皮细胞、气孔、叶脉等。

5. 讨论叶子的功能:通过观察叶子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叶子的功能,如光合作用、蒸腾作
用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植物生物学的
认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生物科(下)课程说明书Book1

生物科(下)课程说明书Book1

2014年3月1日
凉风中学生物科七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初中生物学 义务教育基础性课程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35课时 曹康生 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的食物黄营养成份 2、知道人体的循环与生理功能 3、理解人体与能量供应与代谢废物的排出 4了解人体的自我调节,健康及其条件与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正确态度; 3、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人生观; 2、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课程内容(章节知识及重难点、涉及法制内容和具体课时安排)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重点:人类食物与营养 难点:消化与吸收 第9章 人体的物质运输 重点:血液循环 难点:血液循环 法制内容:输血与献血条例 第10-11章 人体的能量、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重点:人体能量,代谢废物的排出 重点:尿的形成与排出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重点: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难点:神经系统与组成 第13-14章 健康地生活及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重点:知道健康及其条件、传染病与免疫 难点:人体免疫、 法制内容:传染病防治法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及结合班级实际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 把学习知道与提高能力紧密接合 注重实践探究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评价以阶段性、总结性为主,利用考查或考试 分数等第转化评价学生 2、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利用期末检测进行。 3、评价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方法、行为等。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教学材料 课时数 授课教师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及结合班级实际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 把学习知道与提高能力紧密接合 注重实践探究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评价以阶段性、总结性为主,利用考查或考试 分数等第转化评价学生 2、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利用期末检测进行。 3、评价内容生物科八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教学网站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该课程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专科生专业基础课,目的是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第1周
第一章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与使用
第12周
第五章显微摄影
第13周
第六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14周
第六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15周
第七章大型仪器设备使用
植物标本制作技术(讨论课)
第16周
实验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第二章化学试剂的配制,布置作业:查询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第2周
第二章化学试剂的配制
第3周
第三章生物制片技术
第4周
参加学术会议及野外调查,停课
第5周
参加学术会议及野外调查,停课
第6周
国庆放假
第7周
第三章生物制片技术
第8周
第三章生物制片技术
第9周
第四章生物学摄影
第10周
第四章生物学摄影
第11周
第四章生物学摄影
实验名称及时间:
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本学期实验室。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作业、出勤,占总成绩20%。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80%,开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目类型有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试说明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课程性质
专业素质课
学时/学分
30 /2
授课范围
2010级生物科学本科1-3班共118人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三:3-4节,2-412;周五:1-2节,2-412
人数
限制
课程简介
包括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生物制片技术、生物学摄影、植物组织培养、标本制作。特点等内容。
1、利用理论讲授使学生学会几种主要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钱关泽
性别

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植物学
工作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讲授课程
生物学实验技术
联系电话
8539619
电子信箱
qianguanze@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生物学实验技术
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
英文
Biologic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3.严格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预习与研读,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4.欢迎同学们向老师提供意见与建议,交流学习心得,当面讨论或通过e-mail、电话均可。
2、将理论课与实验相结合,将理论课搬进实验室。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研活动。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自编
参考文献
1.《生物实验与实用技术》,赵树舜杜在祥主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2.《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徐承水党本元主编,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