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空气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气球、吸管、水、透明容器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空气,提问:“你们能看到空气吗?为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 实验活动(15分钟):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并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将气球充满气,并用吸管将气球上的一小段管剪掉。

(3)将剪好的吸管插入透明容器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4)让幼儿尝试用吸管吹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2)教师总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并与幼儿一起探讨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拓展活动(1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探索空气的更多特点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幼儿在讨论和拓展活动中的时间较少,下节课可以适当延长这些环节的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空气的一些特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空气的质量和压强。

3. 空气的特性。

教学准备:1. 讲解用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实验用的物品:蜡烛、玻璃杯、水、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观察图片或幻灯片,向幼儿们介绍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可以讲解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如: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我们呼吸空气就能生活、工作和玩耍。

2. 引导幼儿们思考:我们能看到空气吗?我们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怎么样的?实验操作:1. 准备一个蜡烛和一个玻璃杯。

2. 在桌子上放一个蜡烛,并点燃它。

3. 让幼儿们观察燃烧的蜡烛,然后讲解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

4. 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5. 解释玻璃杯里的空气被燃烧的蜡烛消耗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幼儿们回顾实验过程,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蜡烛会熄灭。

2. 引导幼儿们探讨:玻璃杯里的空气被蜡烛消耗完了,那么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不是也很重要?3. 给幼儿一些提示,提醒他们:我们呼吸空气就能活动、工作和玩耍。

进一步实践:1.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

2. 让小组的每个幼儿携带纸张,同行前往室外或教室的开放空间。

3. 让幼儿们尽量用各种方式让纸张飞起来,如:吹气、摇动、扔起等。

4. 引导幼儿们观察纸张的飞行情况,并让他们思考:纸张为什么会飞起来?它是不是被我们呼出的气体所推动呢?总结回顾:1. 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认识到的知识:空气是无形的、无味的,但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通过呼吸空气才能生存。

2. 引导幼儿们参与讨论:我们必须保持空气的质量好,以保证我们的生活环境健康。

3. 提醒幼儿们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放有害物质。

延伸活动:1. 给幼儿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绘画活动,如:画自然风景、画风筝飞翔等。

认识空气,保护环境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空气,保护环境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空气,保护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是我们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空气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空气,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一、认识空气1.空气的组成我们看到的空气其实是由许多气体混合而成的。

它们主要包括氧气(O2)、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还有很少的其他气体,如水蒸气(H2O)、氢气(H2)和氦(He)等。

2.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是我们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气是我们身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的气体,呼吸进入身体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产生能量。

同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会溶解到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到肺部被排出体外。

二、保护环境1.固体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固体垃圾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皮、餐巾纸等,这些垃圾应该被分类处理。

可回收垃圾,如纸张、瓶子、金属等可以回收利用。

2.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

可以通过修理漏水设施,缩短淋浴时间和减少冲厕量来减少用水。

3.减少汽车污染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之一,在使用汽车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减少汽车污染。

可以通过使用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来减少汽车尾气的产生。

4.保护植被植被是地球的“肺”,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我们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中的植被,不要砍伐树木,多种树种。

同时,也可以在家里种植绿植,让空气更加清新。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来了解空气。

比如:1.研究氧气将一片薄片的白磷(P4)慢慢放入一个瓶子中,然后加入足够的氧气,我们会发现白磷燃烧起来,并且发出明亮的光。

这是因为白磷需要氧气来支持燃烧。

2.研究空气压力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加入一些热水和醋,然后加入少量小苏打,在封好盖子后,我们会看到压力在容器内积累,直到爆炸。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空气和氧气的作用,也可以探索科学的乐趣。

四、结语空气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元素。

幼儿园室内环境观察记录

幼儿园室内环境观察记录

幼儿园室内环境观察记录概述本次观察记录涵盖了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室布局、装饰品、家具、玩具、保洁情况等。

通过观察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以及是否满足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标准。

教室布局教室整体布局合理,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教室内设有幼儿专用活动区域,如角落游戏区、阅读区、创作区等,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活动区域之间采用合理的空间分隔,有利于幼儿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转换和探索。

装饰品教室的墙壁上装饰有丰富多样的画作、图标和图片,这些装饰品既能够增添教室的色彩,又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装饰品的选择注重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图画内容生动有趣、与幼儿学习内容相关。

装饰品的布置也遵循了整洁、美观的原则,不会造成孩子学习和活动的干扰。

家具教室内的家具选择合适、摆放整齐。

桌椅高度适宜,能够满足幼儿的日常活动需求。

桌面宽敞、平整,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使用绘画、玩具等。

椅子背部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支撑。

家具的颜色搭配也较为协调,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

玩具教室内的玩具丰富多样,种类繁多。

玩具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有助于幼儿在玩耍中探索和学习。

玩具质量良好,无尖锐的边角,不含有害物质,能够确保幼儿的安全。

玩具的布置和分类整齐有序,方便幼儿自主选择和放置。

清洁情况教室的清洁情况良好,地面、桌椅、墙壁等都保持着整洁和干净。

地面定期打扫,无明显的灰尘和污渍。

桌椅表面平整,无明显污垢。

墙壁定期清洗、维护,无涂鸦和污渍。

教室内的垃圾桶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整洁。

空气质量教室内的空气质量良好,通风效果较好,没有异味或浑浊感。

在观察期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光线的进入,教室内的光线明亮,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教室内的温度适宜,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需求。

总结通过本次观察记录,我们可以得出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 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 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 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
3. 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
4. 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 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

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
2. 提问: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空气?
3. 师小结: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

来,摸摸看。

(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 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

跟老师这样做。

(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2.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
3. 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描述气体的特征,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重要性。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电风扇、彩带、吸管、一盆水。

2.材料:课件、教案、实验指导书、幼儿绘本等。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主题:“认识空气”。

2.发挥幼儿自身想象力,引导幼儿们讨论空气的存在与日常应用。

幼儿活动1.聆听教师介绍并发表自己对于空气的认知。

2.听教师与同伴的分享,加深对“空气”这个概念的理解。

2. 气球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拿出一只气球,让幼儿观察,让孩子们说说气球是用来做什么的。

2.引导幼儿挑战难度,教师要求孩子们吹气球。

幼儿活动1.孩子观察气球的外形及其特点。

2.按照教师引导,孩子们积极尝试使用吹气的方法使气球变大。

3. 电风扇实验(3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电风扇,让孩子们用手感受到风的存在。

2.向幼儿讲解气体的特征,以及通过挥动手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幼儿活动1.孩子们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通过挥动手,能够体验空气的流动。

2.孩子们从实物中感知气体的特征,了解了空气的柔软和可压缩性。

4. 破纸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一张纸片,对幼儿讲解纸片在平常生活中的用途,例如将其用于写字、画图等。

2.引导幼儿伸手轻轻将纸片放起来,观察纸片在空中的表现。

幼儿活动1.无论怎样把手动物纸片都不落地,孩子们逐渐明白在空气的作用下,纸片得以漂浮。

2.孩子们通过实验明确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总结(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问及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让孩子们自己z把握所学的知识点。

2.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学习让我了解了什么,我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学习等等,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幼儿活动1.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对于空气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空气和气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空气和气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空气和气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

2.探索不同气体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3.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烛台、气筒、塑料袋、瓶子等。

2.实验材料: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图片或幻灯片介绍空气和不同气体的特点和用途。

4.记录表格和笔。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导入(10分钟)a.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一支气球,问孩子们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吗?(空气)b.介绍空气是一种透明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问孩子们关于空气的特点。

2.实验一:空气有重量(20分钟)a.将一个烛台放在天平上,记录下烛台的重量。

b.点燃烛台上的蜡烛,等蜡烛燃尽后,再次记录下烛台的重量。

c.通过比较前后烛台的重量,让孩子们知道空气是有重量的。

3.实验二:空气的压力(20分钟)a.将一个气筒插入一根塑料袋的一个角落中,让气筒的另一端封住塑料袋的开口。

b.操纵气筒,并让孩子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当气筒向外拉时,塑料袋会变形,当气筒松开时,塑料袋会恢复原状。

c.解释气筒的工作原理,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压力会使塑料袋变形。

4.实验三:不同气体的特点(30分钟)a.展示不同气体的图片或幻灯片,介绍不同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用途(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b.分组进行小实验,每个小组给一种气体,让孩子们观察气体的性质。

比如:将一只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瓶子中,一组用氧气,一组用二氧化碳,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c.让孩子们总结不同气体的特点和用途。

5.总结(10分钟)a.让孩子们回顾今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再次强调空气的特点和不同气体的特点和用途。

b.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经验,促进互动交流。

c.提醒孩子们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幼儿能够对空气和气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空气的特点、气体的压力和性质。

大班空气教案范文

大班空气教案范文

大班空气教案范文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大班(3-6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和保护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节大班空气教案,帮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准备:1.幼儿相关的图片和故事书。

2.幼儿园附近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如果可以获取)。

3.论坛记录和展示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展示一张有关空气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问幼儿是否知道空气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空气。

3.引导幼儿讨论空气的作用,例如呼吸、风、植物生长等。

探究(20分钟)1.讲解空气的基本概念,例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我们呼吸时,身体会把氧气吸入,然后把二氧化碳呼出去。

2.通过图片和故事书,展示空气的应用场景,例如风车转动、气球飘起等。

3.如果可以获取到附近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展示给幼儿,并对比不同天气和地点的空气质量差异。

4.通过观察和互动游戏,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和运动。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探究活动,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2.提问幼儿:你知道什么可以污染空气吗?例如:燃烧的垃圾、尾气、工厂烟囱等。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例如:种树、开车时减少尾气排放、垃圾分类等。

4.记录幼儿的回答和建议,制作一个小论坛。

展示与分享(15分钟)1.展示制作好的小论坛,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一些与保护空气相关的作品,例如:画一棵大树、用纸板制作一辆环保车等。

3.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

结束语(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质量的意义。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和空气的行动。

拓展活动:1.室外探索:带幼儿外出,观察自然中空气的运动和变化,并带领幼儿识别一些植物,讲解它们对净化空气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观察记录:空气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观察记录:空气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门设计意图:
我班的幼儿一直都很喜欢上科学实验课,而空气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了空气,人类和动植物将无法生存,但是由于空气的特殊性质,无色、无味、看不到、抓不着,往往被孩子们所忽略,因此,设计了这节科学实验课,是幼儿了解空气。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作用。

2、学习词:空气。

3、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仪式。

活动准备:
1、尼龙袋、小棒幼儿人手一份。

2、玻璃杯一只,手帕一块,注满水的玻璃缸一只。

3、内盛少量水的盘子一个,蜡烛一只。

活动过程:感知空气的存在与特性
1、引入过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你们看是什么?
幼:气球
师:气球啊,可我怎么看他不像个球啊?谁有办法让它更像个球啊?
幼:给它打气(吹气)
师:你们可真聪明,老师也带来了它------打气筒
(师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
师:气球充好了,好轻啊,好像没有什么重量的变化,是什么让它变成球了呢?看老师把它放出来(教师将气球中的气一点点向外撒)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有颜色吗?
幼:没有,有气,没有颜色。

师:没有什么东西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利用气球由初始状态-----扁平变成充气状态,这一现象,引发幼儿对这一现象的好奇,从而引出空气的存在)
2、发现过程
师:(将手帕团塞进玻璃杯杯底。

)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手帕会怎样?
幼:湿。

师: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他东西。

(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

)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小结: 杯里,除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他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师: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的出吗?
幼:不能
师: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

(将杯口斜着进入水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泡泡的?
幼:空气
3、捕捉过程
师: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口袋,看看袋里有什么?
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

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
幼:有空气
师:让我们一起来捕捉空气好吗?
幼:好
幼儿持尼龙袋四散到活动室周围捉空气。

师:你在什么地方捉到了空气?
幼:教室里、桌子下……
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常会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利用科学实验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观形象,有利于幼儿主动猜测,合理想象,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4、认识作用。

(1)师:把两支蜡烛粘立在盘子上点燃,然后把大、小两个杯子同时扣到两支点燃的蜡烛上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让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幼:火苗很旺、一个早熄灭,一个晚熄灭。

小杯子没空气了。

小结:刚才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火苗很旺是因为空气能助燃,用小杯子扣的蜡烛灭得快,而用大杯子扣的蜡烛灭的慢,是因为大杯子里的空气多,小杯子里的空气少。

这表明:空气能帮助燃烧,空气多则助燃时间长,空气少则助燃时间短。

(2)师: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幼:难受、憋得慌。

(3)师:我们人需要空气,还有谁需要空气?
幼:小动物、植物。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教师让幼儿自己尝试,自主学习,教师则顺势达到教育的目的,关于没有空气的难受感觉,让幼儿对空气的作用有了深刻的体会。

)
5、保护空气
师:当空气里有烟味、油腻味时,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办法能使空气变的清洁?
幼:难闻、难受。

多种树,保护环境。

小结:要让空气变的新鲜、清洁,首先是要种上许多的树和其他绿色植物。

另外每个人还要注意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抽烟;对工厂大烟囱里冒出来的烟,还有灰尘要进行处理,这样空气变的新鲜,清洁了,人就不容易得病。

延伸活动:
种植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植物用塑料袋密封,观察两盆植物的不同,巩固已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