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
小班美术贪吃的小蛇教案

小班美术贪吃的小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贪吃的小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蛇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形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的形象。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蛇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蛇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蛇的特点,如身体细长、颜色鲜艳等。
2. 讲解小蛇的特点(5分钟)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如小蛇喜欢吃什么食物,如何爬行等。
3. 课堂示范(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的形象,讲解绘画技巧。
4. 幼儿绘画实践(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绘画贪吃的小蛇,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小蛇的轮廓,让幼儿在轮廓内填充颜色,巩固绘画技巧。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贪吃的小蛇2. 板书内容:小蛇的外形特征小蛇的生活习性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绘画技巧,为家长画一幅“贪吃的小蛇”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的绘画表现为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示范、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小蛇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绘画表现,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特点,尝试用绘画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贪吃的小蛇》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贪吃的小蛇》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绘制小蛇的形象。
2. 能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达小蛇贪吃的特点。
3. 能够展示自己所绘制的作品并进行分享。
教学准备:
1. 小蛇的图片和故事《贪吃的小蛇》。
2. 彩色纸、彩色铅笔、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展示板和油画架。
教学过程:
引入:
1. 向学生介绍小蛇的形象,并讲解小蛇贪吃的故事。
发散性思维: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能想象一下小蛇的样子吗?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有多长?有多粗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步引导他们形成对小蛇形象的共识。
艺术创作:
4. 发放彩色纸和绘画工具给学生,并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小蛇的形象。
5. 在绘制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突出小蛇贪吃的特点。
6.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鼓励他们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
展示与反思:
7.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展示板上,并向全班展示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
8.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你们认为自己的作品成功地表达了小蛇贪吃的特点吗?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学生在绘制小蛇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彩色纸和绘画工具的使用还有待提高,绘制的效果不够精细。
4. 下一次教学可以引入更多的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水平。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贪吃的小蛇》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贪吃的小蛇》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贪吃的小蛇这个故事情节。
2.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
3.能够使用画笔画出小蛇与食物的形象。
二、教学准备1.一套《贪吃的小蛇》故事图画。
2.蓝、黄、绿、红、白五色颜料。
3.水彩笔、粗细马克笔各一支。
4.画板、水杯、画刷各一份。
5.木椅、桌板各一张。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一遍动画片《贪吃的小蛇》让幼儿们了解贪吃的小蛇这个故事情节,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回忆、想象并叫孩子们分析出其中的要素与场景。
2.讲解教案老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篇章、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和要点,简单地介绍本节课的情节、过程和所需工具,并解释教师将在何种表现方式下为幼儿们讲解故事画作。
3.实践操作老师让幼儿们坐在宽大的石质桌子上,并向孩子们展示颜料、画笔和画板等材料。
老师指导孩子们用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线条勾勒出小蛇的形象,让他们自己决定小蛇的颜色、纹路和表情。
4.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教育的是低龄幼儿,因此课程安排上显得不像大班对于颜色、线条或形状的识别,我在学习本课时更强调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更为注重他们自己的决策能力,不是给予正确答案给予意见,而是更多地给幼儿一个空间去创造。
四、教学收获1.增强了孩子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
2.提高了幼儿的艺术造诣和技能。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增强了其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
4.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幼儿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五、教学总结美术课程教育不仅在于所学内容和技能,而是在于教育幼儿做出决策并在探究和想象的过程中积累所需知识的方法。
这个过程在启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强调了他们自己去做决定的重要性。
《贪吃的小蛇》教案(通用19篇)

《贪吃的小蛇》教案(通用19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蛇的生活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蛇的生活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小蛇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是什么动物,有哪些特点,小蛇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2.讲解
(1)小蛇的生活习性
小蛇是爬行动物,喜欢在树林、草丛、河边等地方生活。
小蛇是冷血动物,夏天
喜欢在树荫下或者水边休息,冬天则会躲进洞穴或者树洞里过冬。
小蛇的身体非常柔软,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
(2)小蛇的食物来源
小蛇是肉食动物,主要以昆虫、蛙、鱼、老鼠等小动物为食。
小蛇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可以说是非常贪吃的动物。
3.操作
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小蛇玩具,可以用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让学生感受小蛇的柔软和灵活。
4.总结
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简单描述小蛇的生活和特点。
五、作业
1.观察小蛇的图片,写一篇小蛇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的文章;
2.用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小蛇玩具。
2024年小班美术贪吃的小蛇教案

2024年小班美术贪吃的小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指导手册》第三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贪吃的小蛇”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认识小蛇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蛇的外形特征表现,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小蛇的特点,创作出富有个性化和生动形象的小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蛇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颜料、范例作品。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贪吃的小蛇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小蛇的特点。
2. 讲解:教师展示小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蛇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鳞片、颜色等,并讲解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蛇。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画小蛇,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了解绘画步骤。
4. 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动手绘制自己的小蛇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强调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贪吃的小蛇》2. 内容:a. 小蛇的外形特征b. 线条和色彩的表现c. 绘画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心中的贪吃小蛇。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小蛇的特点,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观察、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小蛇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蛇,进行拓展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应贴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
小班美术贪吃的小蛇教案

小班美术贪吃的小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动物王国”中的第五节“小蛇的奇妙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图片,描绘小蛇的形态,运用线条、颜色表现小蛇的动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颜色描绘小蛇动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小蛇的外形特征,运用线条、颜色表现小蛇的动态。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特点运用到绘画中,表现出小蛇的生动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蛇图片、绘画材料(彩笔、水粉等)、画纸、投影仪。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小蛇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长得什么样子?它有什么生活习性?”2. 讲解小蛇的特点(5分钟)3. 示范绘画(10分钟)示范如何用线条、颜色描绘小蛇的动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蛇的弯曲、伸展等动作。
4. 幼儿绘画实践(15分钟)指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线条、颜色绘画小蛇,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小蛇。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提高绘画技能。
六、板书设计1. 小蛇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没有四肢皮肤光滑2. 小蛇的生活习性爬行贪吃变色3. 绘画要点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动态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一幅《贪吃的小蛇》。
2. 答案要点:小蛇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没有四肢、皮肤光滑。
小蛇的生活习性:爬行、贪吃、变色。
绘画要点: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动态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小蛇的特点,并运用到绘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

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小蛇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小蛇吃食物的过程和感受。
3.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尊重和珍惜。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小蛇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讲述法:教师讲述小蛇吃食物的过程和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小蛇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小蛇的图片或绘本。
2. 准备各种食物图片或实物。
3. 准备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展示小蛇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蛇的外形特征。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小蛇吃食物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小蛇的贪吃和快乐。
3. 讨论:让幼儿发表自己对小蛇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幼儿尊重和珍惜食物。
4. 延伸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蛇,并写上几句关于小蛇的话。
5. 总结:强调培养幼儿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蛇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2. 评价幼儿在讨论环节中对食物尊重和珍惜的表达。
3. 观察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2.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小蛇手工或绘画。
3. 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如“爱护动物,从我做起”,让幼儿更加关注和了解动物。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言生动形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讨论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3. 在延伸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情况。
2. 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幼儿的需求。
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大班

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大班教案标题: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大班)教案目标:通过绘本《贪吃的小蛇》,激发大班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蛇想要改变贪吃的习惯的主题。
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贪吃的小蛇》绘本- 彩色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具-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蛇、朋友等)- 分组指导卡- 食物图片或玩具教学活动:1. 导入(10分钟)- 让幼儿围坐在一起,介绍今天将要阅读的绘本《贪吃的小蛇》。
- 显示绘本封面,让幼儿观察封面的图片,询问他们对蛇、食物的印象。
2. 阅读绘本(15分钟)- 按照大字体、明确语音、情绪表达的方式,向幼儿朗读绘本,鼓励他们注意文字和插图之间的联系。
- 借助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回应,提问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对蛇想要改变贪吃习惯的看法和感受。
3. 情境创设(15分钟)- 设计一个场景,模拟小蛇在面对诱人食物时的困惑,激发幼儿对小蛇情感化的关心和参与。
- 要求几位幼儿扮演小蛇和小蛇的朋友,其他幼儿旁观,引导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思考小蛇需要面对的困难,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团体讨论(15分钟)- 引导幼儿就小蛇如何改变贪吃习惯进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法的理由。
- 利用提前准备的食物图片或玩具,让幼儿分组展示各自讨论的结果,并通过图片或玩具来解释他们认为小蛇应该选择的健康食物。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与幼儿共同总结小蛇如何改变贪吃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
-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遵循小蛇的经验,更加注重健康饮食,鼓励他们与家人一起分享故事和所学的内容。
评估方法:- 观察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是否能够专注并提出相关问题。
- 观察幼儿在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拓展活动:- 在绘本阅读后,组织幼儿制作健康食物的手工艺品,如水果拼盘模型,以加深对健康饮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
贪吃的小蛇绘本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猜想、寻找中积累对常见物品“形”的感知经验和联想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贪吃的小蛇》课件
2、操作材料(蛇、配对图片)、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看ppt,引导孩子观察并联想
1、看ppt你们看,谁来了(
小蛇)小蛇肚子饿极了,所以它出来找东西吃呢.
2、出现苹果,你们看它找到了什么呀圆圆的大苹果,小蛇饿急了赶紧吃了下去,猜猜它的肚子会怎么样“为什么肚子会变圆呢”引导幼儿根据实物的轮廓进行联想。
3、第二天小蛇肚子又饿了,它继续寻找吃的食物,这次它找到什么吃的了请你们猜一猜——看看肚子的形状,猜猜是什么好吃的食物(引导幼儿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三角形的联想,形状——三角形)
(1)请幼儿说说三角形的食物
(2)会是哪个呢?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验证。
菜园小饼(
太小了,肚子那么大,肯定不是,切片的西瓜那么大,也太大了,逐个验证一下,那么就是饭团了,再次验证,饭团,不大也不小,和肚子的形状差不多大。
(二)帮小蛇寻找它喜欢的食物
1、第三天小蛇又出去找食物了,可是食物没找到,确找到许多小蛇,这些小蛇也在找食物呢。
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
(1)请幼儿找找小蛇的`不同。
带了不一样形状的帽子。
小蛇头上有顶帽子,要根据帽子的形状不同,找食物。
请一幼儿操作,共同验证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正方形的食物不够了,只看到长方形怎么办圆形的食物不够了,怎么办
2、集体验证是否正确
重点引出:理解两个半圆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变出正方形。
图形拼起来就会变的。
三、小蛇的礼物
1、谢谢小朋友送了礼物——像个米老鼠的礼物(三个圆叠放——反过来拿)。
2、猜猜——教师将礼物图片翻过来
看上去像米奇的脑袋也有可能是其他东西,原来是三个苹果,一
个大两个小。
3、等会请小朋友吃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