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合集下载

大班语言像狼一样嚎叫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像狼一样嚎叫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像狼一样嚎叫教案背景介绍在大班的教学中,语言往往是孩子们最感兴趣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语言的学习不仅包括了自然语言的表达,也涉及到了变体的语言表达和联想思考。

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思考成为了课程和教学重点之一。

本教案以“大班语言像狼一样嚎叫”为主题,尝试通过狼的特性和声音引发孩子们语言表达的兴趣,以期在自然教学环境下,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和思考能力。

教材和教具1.PPT幻灯片2.狼群录音3.狼的图片资料教学目标1.对于儿童发展的语言阶段进行了解和了解。

2.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

4.了解狼作为一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加深儿童对生物的理解。

教学过程进入环节让孩子们看一张狼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说说狼是什么动物,大家都是怎样了解狼的。

学习环节1.安排儿童听一段狼群的录音让孩子们听一段狼群的声音,让他们感受并了解狼群是如何用声音进行交流和协调的。

2.分享狼的图片和视频,教授狼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狼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语言表达。

3.孩子们自由谈论狼的特点和群体协作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狼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拓展环节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对于变体语言的使用更加自然。

在自由发言环节,孩子们的表达也更加到位,思路更加清晰。

同时,孩子们对于生物的了解也有所提高,认知获得和动物情感依赖更加深入。

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的重要性在课前对教学材料和教具进行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加自由地带领孩子们进行交流和学习。

本次教学中,因为准备不充分,导致一些思路的转换和交流会出现延迟和不利。

2.群体交流的重要性大班教学中,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群体交流意识和表达能力,这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表现和答题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让孩子们更加自由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3.语言与思考的发展大班教学中,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表演,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学会模仿狼嚎叫的声音,用语言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狼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狼是怎样嚎叫的吗?”2.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故事《像狼一样嚎叫》。

(2)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3)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幼儿模仿狼嚎叫的声音。

(2)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我感到害怕时,会怎样嚎叫?”(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4.表演互动(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

(2)教师提供表演道具,如狼头饰、森林背景等。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注意情感的表达。

(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表演感受,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观察幼儿在模仿狼嚎叫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感表达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与狼相关的主题墙,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狼的特点。

3.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森林场景,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案例:在故事分享环节,教师讲述故事《像狼一样嚎叫》,幼儿们认真聆听,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

故事讲述完毕,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幼儿们纷纷举手发言,讲述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

大班语言活动《像狼一样嚎叫》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像狼一样嚎叫》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像狼一样嚎叫》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的通过这次语言活动,帮助大班儿童:•提高听说能力;•认识并学习大自然中狼的生活习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习分享与合作。

教学材料•课程笔记•音频播放器•识字卡片(出示画面为狼,音频播放时提示出现的字母,如“L、A、N、G”等)•游戏卡片(上面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词,如“water”、“apple”、“flower”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老师通过课程笔记向孩子们介绍本次语言活动的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一个狼群嚎叫的音频,并以简短的语言描述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们一起来参与嚎叫的游戏。

2.音频学习老师让孩子们一起数到三,一起模仿狼群嚎叫,并播放多个嚎叫声音频。

孩子们需要跟着音频中的狼狼叫声发出自己的嚎叫,以学习发音和语调。

3.“掷骰子”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先向孩子们展示单词卡片,然后把卡片放入袋子里让孩子们抽取。

孩子抽出的卡片上的单词就是这次游戏的目标。

孩子们在听到吹响的口哨声后,就可以开始互相“掷骰子”了。

在“掷骰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向队友描述自己卡片上的单词,并带领自己的小组合作猜出对方的单词。

4.制作成果展示当小组游戏结束后,老师鼓励孩子们用手工制作出自己的狼群模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小狼,然后用各自的小狼组成一个狼群。

教学反思在这次语言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狼的生活习性非常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

在音频学习的环节中,孩子们也非常自然地融入进了角色play中,模仿着狼群的嚎叫声,非常活跃。

在掷骰子游戏中,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将手中的单词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了各种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表述。

整个过程非常精彩。

最后,孩子们共同合作制作小狼,更是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的分享与合作精神,体现了很好的实践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这次《像狼一样嚎叫》的语言活动虽然简单,但是在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创造力发展、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像狼一样嚎叫》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想象能力,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像狼一样嚎叫》2.画纸、彩笔、剪刀等绘画工具3.玩具狼、小动物玩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狼,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谈谈对狼的印象,引发幼儿思考。

(二)故事讲述1.讲述故事《像狼一样嚎叫》,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狼不想再做狼了?它为什么又想回到狼群?(三)故事解析1.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分析角色性格特点。

2.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如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等。

3.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故事表演,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邀请其他小组观看表演,并进行评价。

3.活动结束,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创意绘画1.引导幼儿绘画自己心中的狼,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3.组织幼儿进行作品欣赏,互相交流、学习。

1.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思。

五、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

2.在实践活动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

3.创意绘画环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幼儿,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模仿狼嚎叫,体验狼的生活。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像狼一样嚎叫》一章节,该章节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和学习狼的嚎叫特点,以及如何模仿狼的嚎叫。

同时,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了解团结、友爱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感受狼的嚎叫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学会模仿狼的嚎叫,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狼的嚎叫,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团结、友爱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狼的图片、声音播放设备学具:幼儿手工材料、画笔、画纸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狼嚎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狼的嚎叫特点。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解《像狼一样嚎叫》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并讨论故事中的团结、友爱道理。

3. 模仿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模仿狼嚎叫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幼儿的嚎叫方法。

4. 手工制作(10分钟)让幼儿用手工材料制作狼的头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让幼儿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团结、友爱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像狼一样嚎叫2. 团结友爱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像狼一样嚎叫》的故事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录制一段模仿狼嚎叫的视频,下次上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了狼的嚎叫特点,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故事中的团结、友爱道理,也让幼儿明白了与同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学习动物的声音和特点,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故事情节设计:本教案选取的故事《像狼一样嚎叫》,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在森林中迷失方向,遇到了狼群,通过模仿狼的嚎叫,得以逃脱并找回同伴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有趣的动物声音》章节,详细内容为“像狼一样嚎叫”。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狼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学会模仿狼的叫声,并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增强幼儿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2. 学会模仿狼的嚎叫,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模仿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狼嚎叫的音调和节奏。

重点:狼的生活习性和模仿狼嚎叫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狼的图片、狼嚎叫的录音、黑板、粉笔。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狼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狼的特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3. 模仿:播放狼嚎叫的录音,让幼儿仔细听,并尝试模仿狼的嚎叫。

4. 实践: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在小组内模仿狼的嚎叫,相互学习,提高模仿能力。

5. 例题讲解:出示黑板,展示例题“小狼怎么叫?”,引导幼儿回答并模仿。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六、板书设计1. 狼的特点:耳朵尖、眼睛亮、四肢强壮、尾巴长。

2. 狼的生存环境:森林、草原、山地。

3. 狼的叫声:嚎叫、嗥叫、吠叫。

4. 例题:小狼怎么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它的叫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模仿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声,尝试模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狼嚎叫的音调和节奏。

2. 教学重点:狼的生活习性和模仿狼嚎叫的方法。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和答案的指导。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播放狼嚎叫的录音,让幼儿反复听,引导他们注意狼嚎叫时的音调变化和节奏感。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1作品分析:《像狼一样嚎叫》讲的是:莫卡是一只好狗,但它不甘心只做一只中规中矩的好狗。

莫卡是一个宠物,但它不甘心只做一个百依百顺的宠物。

它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并不像莫卡憧憬得那么美好。

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深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作为5、6岁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外面的世界关注越来越多,探索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冲突和矛盾的。

对于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

他们想挣脱成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把,潇洒一把。

《像狼一样嚎叫》里面的莫卡,也许能够很好的引起他们的共鸣。

所以,我想在大班试一试这个绘本。

活动目标: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活动准备:1.电子绘本、知识储备: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

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像狼一样嚎叫”。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狼的生活习性,感受动物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动物语言,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动物语言,将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动物语言的魅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狼的图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狼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狼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狼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像狼一样嚎叫》,讲解狼的生活习性和动物语言,让幼儿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然后进行分享。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模仿卡片上的动物叫声,其他幼儿猜测是哪种动物。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像狼一样嚎叫》2. 狼的生活习性:群居、夜间活动、嚎叫等。

3. 动物语言:狼嚎、鸟鸣、狗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狗狗。

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忠诚、勇敢,喜欢群居,会看家护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狼的生活习性和动物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察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与答案示例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动物语言,将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设计思路
第一次读这本书,就哑然失笑:这只小狗莫卡分明就像我们的幼儿,幼儿分明就像这只向往狼的生活的小狗莫卡。

故事讲述了小狗莫卡和小主人一起看书后,由羡慕狼的生活到埋怨自己的现状,进而离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回家的经历。

故事表达了大家都应该珍惜各自拥有的生活的主题。

其实,故事情节在顺应幼儿心理特征的同时,主题思想的表达比较含蓄,难以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直接阐述。

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以与幼儿几近相同的小狗的行为过程为教学线索,开展关于集体规则的教育活动。

活动除观察绘本封面,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阅读故事中,幼儿和小狗莫卡感同身受——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由自在的。

第二环节:在游戏玩耍中,幼儿体验集体规则——没有规则无法进行游戏。

第三环节:在感受结尾中,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回归原来有序的生活。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规则”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条件。

活动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幻灯片、彩虹伞。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像狼一样嚎叫。

2.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

)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

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这里的提问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还要注意幼儿的倾听质量。


在活动中:
还可以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如:
幼儿:莫卡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提问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里的莫卡一样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


在活动中: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彩虹伞。

“我带来了彩虹伞,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


【设计意图:游戏中幼儿玩彩虹伞的场面可能会乱作一团,但教师要允许他们自由“发泄”,让幼儿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
在活动中: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

(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
4.好,我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玩。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彩虹伞里藏着一些小动物。

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里要设定游戏时间为20秒,如果时间过长,会有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


在活动中:
幼儿可能又乱做一团。

5.怎样才能找到秘密呢?
【设计意图:这里可以让幼儿边游戏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后续理解“规则”打好基础。


在活动中:
幼儿:我们要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师:怎么做?你来指挥。

幼儿:大家站在彩虹伞周围,拿住(伞)边,听我喊l、2、3,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

幼儿: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时,要有一些规则才会玩得有劲。

大家一起做事情时,也要有一些规则,事情才会做得有条理,容易成功。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设计意图: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的讲述最好一气呵成。

】在活动中: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幼儿先前对成人的埋怨和不满,在危急的慌不择路中得到安抚。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画面中有《猴子》《鱼》等书的细节,为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活动中:
幼儿很乐意地想象:莫卡去学爬树了……莫卡开始学游泳了……
活动建议
规则教育,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幼儿来说是最不可理解的。

所以,借助绘本的情节开展教育,可以减少规则教育的说教成分。

活动中幼儿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情绪,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历练过程,最终自然而合理地获得认知上的发展。

活动中游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媒介作用,在玩耍中幼儿不知不觉地认同了教师传递的理念。

应该说,任何游戏都可以完成这个使命,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游戏,不必拘泥本方案的游戏设计。

附:故事梗概
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他和米雪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很美满。

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讲狼的书。

“你瞧,莫卡。

”米雪说,“你真有点像狼!”
哇!莫卡心里想。

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它们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地捉野兽、自由自在地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我过得什么日子啊!不能自由自在地捉蝴蝶、不能自由自在地吃饭、不能自由自在地学自己喜欢的本领。

哦!他突然很想做狼,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

第二天,莫卡拿定主意,他偷偷溜出屋子,一直朝山上跑去,他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一直跑到高高的山上,“我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好自在!”
他大叫:“世界就是我的啦!”
很快,莫卡饿了。

他想:“没事,我会自己找东西吃,就像狼一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