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98650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病毒性肝炎【共65张PPT】

HBV抵抗力强,能耐60℃4h及一 般消毒剂,煮沸10min、65℃10h
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菌。
抵抗力较强,耐热,对氯仿敏感。
HDV -ssRNA 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 DNA病毒才能复制。
HEV +ssRNA HEV碱性情况下较稳定,对高热、 氯仿、氯化铯敏感。
病毒性肝炎分布概况
世界上流行最广的传染病,无明显地域界限
(5)微循环药物,如:山莨菪碱、低分子右旋糖肝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本期末出现尿黄
症状 碳水化合物:300~400 g/d;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增生为基本特征。
梗阻性特征:皮肤痒,大便色
HE 40d(10~70d)
2.黄疸期: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特点 (最常见)间接或直接与口接触 可引起戊肝爆发 食物被粪便污染,甲肝爆发 苍蝇和蟑螂造成的食物污染
2.传播途径
(2)体液和血液传播:HB、HC、HD
① 注射传播
② 密切接触
③医源性的传播
(3)母婴传播
我国HBV感染的主要途径
胎盘
产道分娩 哺乳 喂养
3.易感性与免疫力
易感性 免疫力
甲型 乙型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 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3. 潜在并发症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四、护理 1. 活动无耐力
(三)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应卧床休息。 肝功能正常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
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2)生活护理
四、护理
(三)护理措施
2. 营养失调
PAT下降不明显
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菌。
抵抗力较强,耐热,对氯仿敏感。
HDV -ssRNA 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 DNA病毒才能复制。
HEV +ssRNA HEV碱性情况下较稳定,对高热、 氯仿、氯化铯敏感。
病毒性肝炎分布概况
世界上流行最广的传染病,无明显地域界限
(5)微循环药物,如:山莨菪碱、低分子右旋糖肝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本期末出现尿黄
症状 碳水化合物:300~400 g/d;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增生为基本特征。
梗阻性特征:皮肤痒,大便色
HE 40d(10~70d)
2.黄疸期: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特点 (最常见)间接或直接与口接触 可引起戊肝爆发 食物被粪便污染,甲肝爆发 苍蝇和蟑螂造成的食物污染
2.传播途径
(2)体液和血液传播:HB、HC、HD
① 注射传播
② 密切接触
③医源性的传播
(3)母婴传播
我国HBV感染的主要途径
胎盘
产道分娩 哺乳 喂养
3.易感性与免疫力
易感性 免疫力
甲型 乙型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 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3. 潜在并发症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四、护理 1. 活动无耐力
(三)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应卧床休息。 肝功能正常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
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2)生活护理
四、护理
(三)护理措施
2. 营养失调
PAT下降不明显
第29章肝炎病毒.ppt

• HBeAg可作为体内HBV复制及血清 具有强传染性的一个指标
• 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组•成存由在HB于s面位A血Dga,于刺n中e为H激颗Ha不内dBB机粒ws易V衣、A核体外g检壳a亚心产衣y测成部r型生壳分、到位的:中a的y抗aw表d-r、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 为完整的、有传染性的HBV颗粒,又称 Dane颗粒。直径42nm,具双层衣壳:
– 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 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含HBsAg;
– 内衣壳为20面体对称的核心结构,相 当于一般病毒的核衣壳,含HBcAg和 HBeAg;其内部含HBV的DNA和 DNA多聚酶。
• 动物模型:黑猩猩,绒猴,红面猴
• 细胞培养:增殖缓慢,释放缓慢, 不引起细胞裂解。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抵抗力
• 耐热性较肠道病毒强,耐乙醚,耐酸, 耐氯化物消毒作用,在污染的废水、 海水及食品中存活数月或更久。
第29章 肝炎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 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 致病机制:病毒直接作用,免疫病理作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
HBV慢性携带情况
第29章 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 形态结构:
• 乙肝患者血清中有三种不同形 态的颗粒: 大球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第29章 肝炎病毒
管型 颗粒 Dane 颗粒
小球型 颗粒
血清标本HBV的三种形态的电镜照片
第29章 肝炎病毒
大球型颗粒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29章 肝炎病毒
• 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组•成存由在HB于s面位A血Dga,于刺n中e为H激颗Ha不内dBB机粒ws易V衣、A核体外g检壳a亚心产衣y测成部r型生壳分、到位的:中a的y抗aw表d-r、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 为完整的、有传染性的HBV颗粒,又称 Dane颗粒。直径42nm,具双层衣壳:
– 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 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含HBsAg;
– 内衣壳为20面体对称的核心结构,相 当于一般病毒的核衣壳,含HBcAg和 HBeAg;其内部含HBV的DNA和 DNA多聚酶。
• 动物模型:黑猩猩,绒猴,红面猴
• 细胞培养:增殖缓慢,释放缓慢, 不引起细胞裂解。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抵抗力
• 耐热性较肠道病毒强,耐乙醚,耐酸, 耐氯化物消毒作用,在污染的废水、 海水及食品中存活数月或更久。
第29章 肝炎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 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 致病机制:病毒直接作用,免疫病理作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
HBV慢性携带情况
第29章 肝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 形态结构:
• 乙肝患者血清中有三种不同形 态的颗粒: 大球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第29章 肝炎病毒
管型 颗粒 Dane 颗粒
小球型 颗粒
血清标本HBV的三种形态的电镜照片
第29章 肝炎病毒
大球型颗粒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29章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PPT课件

肝炎病毒的定义
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 为主,只引起肝炎的病毒
肝炎病毒的类型
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HFV HGV TTV
病毒科 小RNA病毒 嗜肝DNA病毒 黄病毒
—— 杯状病毒
—— 黄病毒 细小病毒
核酸类型 正单链RNA 双链DNA 正单链RNA 负单链RNA 正单链RNA
—— 正单链RNA 负单链DNA
• 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抗体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抗HEV抗体, 如抗HEV-IgM阳性,可判断为近期感染。
2.检测病毒核酸 目前主要用RT-PCR检测粪便和胆汁中 HEV的RNA。
• 其他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TT型肝炎病毒
传播方式、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播方式:输血传播 2、致病机制:不详(多数认为属免疫损伤) 3、免疫性:感染后不能建立免疫保护(动物实验)
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血清 血清学诊断:抗HCV抗体(ELISA) 病毒核酸测定:RT-PCR
2、防治 疫苗:无 治疗:干扰素、中药、对症处理
甲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粪便、食物、血液 病毒分离:极少采用、 血清学诊断:IgM——早期诊断 IgG——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核酸测定
2、防治 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治疗:对症处理
hepatitis B virus,HBV)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2、培养特性 3、抵抗力
hepatitis Dvirus,HDV
生物学性状
HDV为球形,直径35~37nm,核心含有环状 单股负链RNA和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
致病性与免疫性
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 为主,只引起肝炎的病毒
肝炎病毒的类型
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HFV HGV TTV
病毒科 小RNA病毒 嗜肝DNA病毒 黄病毒
—— 杯状病毒
—— 黄病毒 细小病毒
核酸类型 正单链RNA 双链DNA 正单链RNA 负单链RNA 正单链RNA
—— 正单链RNA 负单链DNA
• 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抗体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抗HEV抗体, 如抗HEV-IgM阳性,可判断为近期感染。
2.检测病毒核酸 目前主要用RT-PCR检测粪便和胆汁中 HEV的RNA。
• 其他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TT型肝炎病毒
传播方式、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播方式:输血传播 2、致病机制:不详(多数认为属免疫损伤) 3、免疫性:感染后不能建立免疫保护(动物实验)
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血清 血清学诊断:抗HCV抗体(ELISA) 病毒核酸测定:RT-PCR
2、防治 疫苗:无 治疗:干扰素、中药、对症处理
甲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粪便、食物、血液 病毒分离:极少采用、 血清学诊断:IgM——早期诊断 IgG——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核酸测定
2、防治 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治疗:对症处理
hepatitis B virus,HBV)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2、培养特性 3、抵抗力
hepatitis Dvirus,HDV
生物学性状
HDV为球形,直径35~37nm,核心含有环状 单股负链RNA和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
致病性与免疫性
医学课件肝炎病毒(HepatitsVirus)课件

传染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针刺等。此外,母婴传播 和性接触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
分布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
传染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针刺等。此外,性接触也是常 见的传播方式之一。
丁型肝炎病毒
分布
丁型肝炎病毒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感染率较高的 人群是吸毒者和同性恋者。
传染方式
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等, 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戊型肝炎病毒
分布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易感染的人群是青壮年。
传染方式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当感染者粪便中的病毒污染食物和 水源时,易引起暴发流行。
03
肝炎病毒的检测与诊断
病毒检测方法
抗HBs抗体
抗HBs抗体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阳性 表示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3
抗HCV抗体
抗HCV抗体是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阳 性表示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核酸检测
定性检测
检测肝炎病毒的核酸是否存在,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等。
定量检测
检测肝炎病毒的核酸数量,如荧光定量PCR、数字PCR等。
病毒的繁殖与传播
繁殖
肝炎病毒的繁殖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通过吸附、穿入、脱壳、病毒基因组复 制和装配、成熟和释放等步骤进行。
传播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头、医疗器 械等,同时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等途径进行传 播。
02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针刺等。此外,母婴传播 和性接触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
分布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
传染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针刺等。此外,性接触也是常 见的传播方式之一。
丁型肝炎病毒
分布
丁型肝炎病毒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感染率较高的 人群是吸毒者和同性恋者。
传染方式
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等, 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戊型肝炎病毒
分布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易感染的人群是青壮年。
传染方式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当感染者粪便中的病毒污染食物和 水源时,易引起暴发流行。
03
肝炎病毒的检测与诊断
病毒检测方法
抗HBs抗体
抗HBs抗体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阳性 表示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3
抗HCV抗体
抗HCV抗体是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阳 性表示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核酸检测
定性检测
检测肝炎病毒的核酸是否存在,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等。
定量检测
检测肝炎病毒的核酸数量,如荧光定量PCR、数字PCR等。
病毒的繁殖与传播
繁殖
肝炎病毒的繁殖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通过吸附、穿入、脱壳、病毒基因组复 制和装配、成熟和释放等步骤进行。
传播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头、医疗器 械等,同时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等途径进行传 播。
02
甲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CHAPTER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起源
详细描述了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过程,以及关于其起源和传播的 初步研究。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分析了甲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机制
深入探讨了甲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周期和感染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 研究进展。
甲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甲型肝炎病毒概述 • 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和临床特征
• 甲型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 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 总结和展望
01 甲型肝炎病毒概述
CHAPTER
什么是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小型的、 单链的RNA病毒,属于肝炎病 毒科。
针对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公共卫生意义,应采取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加强卫 生宣传教育、改善饮用水和食品卫生条件、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疫苗接种等措施。
社会经济影响
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影响,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医疗费 用增加、生产力下降等。
05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对未来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展望
加强甲型肝炎病毒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推广甲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开展甲型肝炎病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传播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不同人群和地区,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加强医 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谢谢
THANKS
颗粒,导致肝细胞损伤。
HA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 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细胞的凋亡。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起源
详细描述了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过程,以及关于其起源和传播的 初步研究。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分析了甲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机制
深入探讨了甲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周期和感染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 研究进展。
甲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甲型肝炎病毒概述 • 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和临床特征
• 甲型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 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 总结和展望
01 甲型肝炎病毒概述
CHAPTER
什么是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小型的、 单链的RNA病毒,属于肝炎病 毒科。
针对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公共卫生意义,应采取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加强卫 生宣传教育、改善饮用水和食品卫生条件、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疫苗接种等措施。
社会经济影响
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影响,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医疗费 用增加、生产力下降等。
05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对未来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展望
加强甲型肝炎病毒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推广甲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开展甲型肝炎病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传播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不同人群和地区,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加强医 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谢谢
THANKS
颗粒,导致肝细胞损伤。
HA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 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细胞的凋亡。
-肝炎病毒ppt课件

HAV微生物学检查
感染早期可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M; 流行病学调查可检测抗-HAV IgG; 对已接种甲肝疫苗者检测中和型抗-HAV抗体; 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
RNA。
甲肝的防治
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所有废弃物
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3、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的生物学性状
40--60nm球形;有包膜;+ssRNA
基因结构
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途径似HBV 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潜伏期: 4-8周 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 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免疫力不牢固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主要 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阻止了禽流感病 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禽流感病毒不 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 有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流感病毒,其基因 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而禽流感病毒没有;第三,高致病性的 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 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肝炎病毒
概况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尤以甲、 乙、丙、戊4个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 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庚及TTV型肝炎, 在我国均有发生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仅乙肝病 毒携带者以达1.2亿之多。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 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
概况
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 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肝炎病毒ppt课件

治疗:对症处理
学习交流PPT
13
hepatitis B virus,HBV)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2、培养特性 3、抵抗力
学习交流PPT
15
形态与结构
1、形态: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小球型颗粒——无核酸及DNA多聚酶
管型颗粒——同小球型颗粒
2、结构:核酸——双链DNA、长(负)链、短(正)链
小球型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颗粒
学习交流PPT
18
大分子 膜蛋白
中分子 膜蛋白
小分子 膜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
学习交流PPT
19
S区
正链
C区
负链
P区
重复序列
X区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模式
学习交流PPT
20
培养特性
1、动物接种:黑猩猩 2、细胞培养:肝癌传代
学习交流PPT
21
抵抗力
1、100。C 10min、0.5%过氧乙酸灭活 2、耐干燥、紫外线、低温
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
标本采集:血清 血清学诊断:“两对半”测定 病毒核酸测定
学习交流PPT
28
HBsAg
表15-3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HBeAg
抗HBs
抗HBc
抗HBe
结果分析
+
-
-
-
-
感染HBV,结合肝功能判断有无乙肝
+
+
-
-
-
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者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称“大三阳”,传染
肝炎病毒ppt课件

第28章
肝炎病毒
1
概述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1 2
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3
4 5
2
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 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 、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 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
16
HBV发现的历史
HBV的发现源于表面抗原的研究。 1963年 Blumberg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 一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ralia antigen);直至1968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 型肝炎密切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 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HAA) ;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 具有传染性的颗粒,即Dane颗粒(Dane’s particle)。从而HBV被确认。
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
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
人有密切接触者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1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全世界HBV携带者为3.5亿,我国HBV 携带率10% 临床表现多样性
HBV多途径传播,尤其新生儿和婴儿感染后,约 90%95%成为慢性HBV感染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健康。
(Contaminated food and water ):与流行爆
发有关,特别是生食瓜、果、蔬菜、冷饮及海产品(
蚝、毛蚶):上海,1988年,4个月内有31万人发源自病。10HAV的致病性
肝炎病毒
1
概述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1 2
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3
4 5
2
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 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 、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 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
16
HBV发现的历史
HBV的发现源于表面抗原的研究。 1963年 Blumberg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 一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ralia antigen);直至1968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 型肝炎密切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 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HAA) ;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 具有传染性的颗粒,即Dane颗粒(Dane’s particle)。从而HBV被确认。
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
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
人有密切接触者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1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全世界HBV携带者为3.5亿,我国HBV 携带率10% 临床表现多样性
HBV多途径传播,尤其新生儿和婴儿感染后,约 90%95%成为慢性HBV感染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健康。
(Contaminated food and water ):与流行爆
发有关,特别是生食瓜、果、蔬菜、冷饮及海产品(
蚝、毛蚶):上海,1988年,4个月内有31万人发源自病。10HAV的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