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就业去向数据统计汇总
学校就业统计情况汇报

学校就业统计情况汇报近年来,学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校就业统计情况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对近几年的就业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将情况进行了汇报。
首先,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根据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0%,2020年上升到85%,2021年更是达到了90%。
这表明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逐年增强,就业形势较为乐观。
其次,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数据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占比约为60%,而外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约为40%。
其中,一线城市的就业比例略有增加,显示出学校毕业生对于一线城市就业的向往之情。
此外,部分毕业生还选择了创业或者继续深造,这也为学校的就业形势增添了一抹亮色。
另外,我们还对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进行了分析。
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一直是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也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
同时,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仍然吸引着一部分毕业生就业。
最后,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薪酬情况进行了统计。
数据显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薪酬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平均薪酬水平逐年提高,就业薪酬也在不断增加。
这表明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薪酬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情况总体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学校将继续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的就业形势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为学生的就业之路铺平坦坦。
高校年度就业分析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文对2023年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
二、2023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 毕业生规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本科生796万人,硕士研究生286万人,博士研究生76万人。
2. 就业率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3%,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1.5%,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3.2%,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8.2%。
3. 就业地域分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呈现“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为辅”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占比最高,达到56.1%,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比为33.4%,东北地区就业人数占比为5.6%,其他地区就业人数占比为5.9%。
4. 就业行业分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金融业等领域。
其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达到28.6%,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为27.1%,信息技术就业人数占比为18.5%,金融业就业人数占比为12.8%。
三、2023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 就业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同时,部分专业毕业生人数过多,供大于求,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2. 就业地域不平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占比过高,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比相对较低。
3. 就业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符,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同时,部分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工作岗位。
4. 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导致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
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报告在发生了一个事件或情况之后,我们需要带着创新精神去开展调查,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报告1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
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
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
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
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
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
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平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
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
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
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
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
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
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
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
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
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
中国人民大学MPACC毕业就业去向统计表

中国人民大学MPACC考生毕业情况统计表
这个是育明教育小陈统计分析从这两年的情况来分析,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就业的情况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大家不用特别担心学术和专业硕士之间的区别。
好好准备
考试。
专业硕士还是比较简单。
育明教育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MPAcc就业情况统计
姓名性别签约单位姓名性别签约单位
冯轩女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周菁菁女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
郑静女金泰集团刘大烨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
疏安建男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润琴女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
王雅楠女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曾涛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王玎丁男中国联合石油责任有限公司张一博女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
洪图女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洋女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
刁帅华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牛轲男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刘柏含女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刘亚男女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刘晓明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郝丽萍女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分公司
杨海龙男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萌男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赵薇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工程
分公司
王慧女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
胡伟男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黄俊耀男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
中传教授创办
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就业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状况,本报告通过对就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报告将从就业人数、行业分布、地区差异、学历层次、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就业人数分析1. 就业人数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就业人数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就业市场仍保持了稳定。
2. 不同行业就业人数变化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波动较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稳步上升。
其中,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三、行业分布分析1.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达到46.3%,较2018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 重点行业就业情况(1)制造业: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就业人数占比稳定在20%左右。
近年来,制造业就业人数略有下降,但整体就业形势较好。
(2)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就业人数增长较快。
(3)信息技术产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成为就业市场的热点。
四、地区差异分析1. 东部地区就业人数最多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就业人数最多,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少。
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2. 中西部地区就业压力较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压力较大。
为缓解这一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产业转移等。
五、学历层次分析1. 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1)

二手资料如下:资料一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3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0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280万一直跃升到2010年的631万,因此我国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资料二资料三从1997年到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和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在不断地上升,但报名人数的增加远大于录取人数的增加,录取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大学生考研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从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研热持续不减。
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就业压力太大迫使毕业生考研随着连续8年的扩招,高校的考研率和扩招幅度也在迅速增长,惨淡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稳操胜券”,很多人从一入学就树立了考研的目标,他们毕业后不找工作,而走上考研之路。
据某网站的一项“您为什么要考研”的随机调查显示,考生迫于就业压力是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此次的调查共有3万多人(包括应届生和非应届生)进行投票,其中,选择“迫于就业的压力,需要更高的文凭”的就占37%,有11586人,很多网友都留言表示由于就业压力太大而决定考研。
近日,记者在广州市各大高校采访时也了解到,不少同学选择考研大多是因为躲避就业压力。
“不管复习有多累,我一定会坚持祝”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小雪话语坚定地告诉记者,“我要避开巨大的就业压力,以我现在的学历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只有提高学历,才能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像小雪这样因为就业压力而考研的学生占考研应届毕业生的90%以上。
二、考研还是就业应届生难以取舍据了解,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在去年413万人的基础上达到500万人左右,考研已经成为就业之外的一个重要选择。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去向

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去向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一所以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为宗旨的高等学府,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
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以培养民族干部为使命的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报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岗位。
他们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工作岗位,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其次,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
中央民族大学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在校期间,学生们广泛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许多毕业生选择进入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学位。
中央民族大学拥有一支专业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研究平台。
许多毕业生看中了学校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氛围,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最后,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中央民族大学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提供了一系列的创业支持和资源。
在校期间,学生们可以通过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活动,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因此,一些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或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生去向多样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毕业生的个人选择。
无论是从事公务员工作、企事业单位就业、继续深造还是自主创业,他们都将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三年学生毕业去向
本科生毕业去向数据统计
近三年本科生申请出国学校
10203040出国
保研
考研就业待定
2013-2015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2013届
2014届
2015届
近三年国内攻读研究生情况
近三年本科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20
10
本科生就业单位名称
近三年硕士生毕业去向
2012-2014届硕士生毕业去向
30
25
20
15
10
5
国内升学出国深造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国企企业待定
2012届硕士2013届硕士2014届硕士
硕士生出国留学去向
涉及社会领域:资源、矿产、石油、地震、水利、交通、市政、环境、电力、土木、房地产
1020304050硕士生就业领域
近三年博士生毕业去向
博士生就业单位名称
2
4
6
8
10
12
14
出国深造公务员事业单位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博士后2012-2014届博士生毕业去向
2012届博士2013届博士2014届博士
510152025博士生就业领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