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感受生命的意义》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3.生命的脆弱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在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的脆弱性,引导学生关爱生命。
4.法治与生命: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生命的保护,培养法治思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知识层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一些关于生命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发展及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为浅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拓展和深化。
2.能力层面:七年级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法治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尚需培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生命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提高道德素养。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
6.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命的起源、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奇迹。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如婴儿出生、植物生长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参与一次关爱生命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动物保护等,写下你的活动心得。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1.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明白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有意义的人生教学难点:明白探究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看到过花开花落,思考过我们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板书题目:感受生命的意义(二)学习目标1.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明白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三)自学提示1.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 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四)讲解新知1.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 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①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五)习题1.实现人生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 D )A.知足常乐,不必追求自我超越B.好高骛远,只从事重要工作C.异想天开,在梦想中度过人生D.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2.从年初到年末,“见义勇为最美人物“最美老有所为人物最美职工”“最美基层法官”“最美志愿者”等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不断发布,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催人奋进,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大地。
从最美人物身上我们深深感到( A )①实现人生价值方式具有多样性②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③要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生命价值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最美的生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材料一:外祖母常说活着的理由有一万零一条,所以她才留恋生命、留恋那活满房同的阳光。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但中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活动内容。
3.准备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短片中可以包含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如“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
案例可以是一些关于人们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的故事,如志愿者、医生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他人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确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命意义是具体的,并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2、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悦纳自己的生命,体会自我生命的独特性。
3、学习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愿意承担国家社会责任,有公共意识、大局观念。
将自己的人生意义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国家的命运统一起来。
(二)能力目标:1、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2、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3、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1、开始意识到要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
2、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3、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2学情分析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所以出现对于生命的冷漠,无视和伤害等现象,这给青少年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所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至关重要。
现在的学生因是独生子女,唯我的心态意识强,加之生活的优越感,使他们缺少对生命的关爱,忽视生命的价值。
这就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在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和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3重点难点(1)重点:懂得生命是独特的,学会发现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知道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并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2)难点: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探索生命的意义;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4教学过程4。
1第一学时4。
1。
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新闻直播间》多媒体展示新闻:新闻直播间:《宿迁一轿车坠入水塘幸遇海军特种兵潜水相救》2016年9月23日,因避让路边突然冲出的三轮车,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孙军松乘坐的轿车撞上路边的大树后坠入水塘中。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感受生命的意义》

小结
同学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每一条都值得我们用心理解运用
的实践中。老师希望你们有灿烂的人生,将来不会为虚度光阴而后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难点教学方法
1、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2、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生命的价值不仅是为自己活,而且也是为他人付出。对于生命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
法,有的人认为,生命只要得到金钱、爱情、亲情或者健康就可以了,但是有的人则不这么认为。
第四单元《感受生命的意义》(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感受生命的意义》(第一课时)
难点名称
感受生命的意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通过辨析网民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培养热爱生
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
活动二: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
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
知识讲解
上熠熠闪亮。
(难点突破)
1、他认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呢?(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爱心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呢?
活动一:尝试倾听
1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可塑性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学生分享《轮椅上的霍金》的故事。
2.学生谈感受。
3.师:霍金的一生,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科学精神创造的奇迹。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霍金这样感人的故事,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人为什么活着?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__让生命有意义__,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__自我价值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__责任__,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__人类共同需要__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生命是__独特__的,生命意义是__具体__的。
4.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__我的人生__”。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发现__和__创造__。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命的追问探究一:教材P111运用你的经验(1)采访三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答案提示:略。
探究二:教材P112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雷锋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悟。
(2)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计(2022课标)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2022课标)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本题所涉及的是七年级上册的《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导语、正文、拓展阅读和课后作业等部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和压力。
在这个阶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命的价值。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案例、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教学环节和问题,准备好PPT。
3.安排好课堂活动,准备好奖品和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命的图片,如新生儿、夕阳、花草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生命有什么意义呢?”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案例,如一位身患重病但仍积极面对生活的患者,或者一个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为什么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实例,并进行简要说明。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去感受和体验生命中的美好。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但受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可能比较肤浅,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升生活质量。
4.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感受和体验生命中的美好?3.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好,感受生命的意义。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活动,准备好所需道具。
3.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4.准备好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感人故事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案例,如残疾人奋斗事迹、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引发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感受和体验生命中的美好?”等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
1 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
(2)
愿意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增强选择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
(2)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2)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难
点:生命的意义在于发现和创造。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感受生命的意义》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
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
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本课让学生欣赏《梦骑士》、采访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基于学生对前面两课中关于生命的理解,进一步追问“人为什么活着?”。
然后通过辩论活动,天眼之父视频、缅怀余旭视频、雷锋材料探讨是否要“为别人而活”,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通过分享生命故事、继续追忆南仁东先生、活动“画我的生命线”,认识到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努力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
通过反思“参加志愿者”活动,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为下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作好铺垫。
2.学情分析
处于青春年华的初中学生,风华正茂,对生活充满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难以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本课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寻,使
初中生初步感受生命的意义,健康地成长并焕发生机与活力,帮助其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3.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访问,搜集材料
[教学过程]
生活,进一步明确
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课堂总结展示本节知识结构。
归纳、梳理
知
识点。
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升华提升“ 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是伴随
我们一生的课题,生命的长河川
流不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
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是我
们这节课学习的主题。
我们
要学会付出自己的爱心,将
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
要的基础上,努力建构属于
自己的“ 我的人生” ,通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