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测试(一)《登幽州台歌》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3.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二)《望岳》一、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3.写出细望之所见,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二、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20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怆然( ________ ) 岱宗( ____________ )决眦( __________ )• • •足鸡豚( ________ )叩门( ___________ )吟鞭( __________ )• • •【答案】(1). (chuang) (2). (dai) (3). (zi) (4). (tun) (5). (kou) (6). (yin)【解析】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怆”不要写成"cang-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造化钟神秀钟:—■(2)口缘身在最高层缘:(3)从今若许闲乘月若许: ______• •(4)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 •【答案】⑴.聚集(2).因为(3).如果这样(4).形容愁思深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钟”这里是“聚集"。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独怆然而涕下B.一览众山小■C.莫笑农家腊酒浑D.拄杖无吋夜叩门【答案】B【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
B项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念/天地Z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乂一村【答案】C【解析】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七下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及答案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2)独怆.然.而涕下 (3)齐鲁青未.了. (4)造化钟.神秀 (5)阴阳割.昏晓 (6)荡胸生曾.云
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 悲伤的样子 未了:不尽 钟: 聚集 割: 分 曾: 同“层”
MING XIAO KE TANG
(7)会.当.凌.绝顶 (8)自缘.身在最高层 (9)莫笑农家腊酒浑. (10)拄杖无.时.夜叩门
MING XIAO KE TANG
10.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 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 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绵 延不尽。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A.应是由远及近。)
MING XIAO KE TANG
【技法点睛】品味诗歌情感: (1)品读题目。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 们可以把握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 (2)了解作者。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作品 的写作角度。 (3)明确意象。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物象上,这一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 而形成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 情意。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 16 题。
MING XIAO KE TANG
(三)(2019·襄阳)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解析:B.“闻说”即听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可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 象,选项中“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有误。)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chàng) 涕.下(dì) 岱宗天地悠悠B.鸡豚.(tún) 萧.鼓(xiāo) 造化柳暗花名C.蜡.酒(là) 决眦.(zī) 吟鞭山穷水复D.拄.杖(zhǔ) 叩.门(kòu) 神秀鸡鸣日升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场春雨之后,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梨花,绽放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B.楼兰古国原址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利器。
D.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美妙的文辞得益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舌尖上的中国》炫耀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D.我市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陨石是从哪里来的?③受到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
④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靠近太阳时抛洒出的流星体。
⑤它们大部分可能来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火星、木星的影响,它们自身的轨道渐渐产生偏离以至于闯入地球。
A.②④③①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⑤②①D.④⑤①③②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却未必,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能看见。
A.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所以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可是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B.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虽然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A.独怆然..B.会当凌.绝顶(凌驾)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离愁白日斜(无限)D.浩荡..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不尽)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D.决眦.入归鸟(眼眶)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提升训练(含答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测试时间:15 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独怆.(chuàng)然而涕.(dì)下决眦.(zì)入归鸟B.齐鲁青未了.(le)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C.会当凌.(líng)绝顶自缘.(yán)身在最高层D.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吟.(yín)鞭东指即天涯2.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榴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B.齐鲁青未了..。
(不尽)C.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D.拄杖无.时夜叩门。
(没有时间)4.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
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百般不能排解思乡之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7.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青未了.( ) 鸡豚.( )决眦.( ) 吟.鞭( ) 即.天涯( ) 箫.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4)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习题及答案题型:【选择题】【简答题】20.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二、望岳/杜甫三、登飞来峰/王安石四、游山西村/陆游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二、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该诗写于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4.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5. D
(二)1. D 2.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3.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三)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不畏浮云遮望眼”解释得顺畅;“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3.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4. D
【诗歌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阅读理解】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阅读理解】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阅读理解】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1.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2.“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四)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3.“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4. D
5.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诗歌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阅读理解】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诗歌赏析】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译文】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参考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四)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阅读理解】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二)望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参考译文】飞来峰顶端有座高耸入云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自然是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赏析该诗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诗歌赏析】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