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欣赏共43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ppt课件

02
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及工艺流程
包括传统农具、传统交通工具、传统建筑技艺等,这些工具和技艺体现
了民间智慧和创造力。
03
传统医药和医疗知识
包括中医药理论、针灸推拿等医疗技能,以及养生之道等健康知识,这
些医药和医疗知识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观念和实践经验。
03
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京剧、昆曲等传统表演艺术
保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工作,加大对传承人和传承活动的支持 力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0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01
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如民间文学、民间故事
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现代科技为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全球化、城市化等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也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承与保护ຫໍສະໝຸດ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等方式 进行。在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媒体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 承。
现代化技术与非遗的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 对非遗进行记录和展示,提高其传播效率和影响 力。
旅游开发对非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旅游开发对非遗的积极影响
旅游开发可以带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高非遗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促进非遗与市场的结合。
旅游开发对非遗的负面影响
过度商业化的旅游开发可能导致非遗失真、变味,损害非 遗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共32页PPT

50
卟啉代谢病
51
急性间歇性卟啉症
尿卟啉原合成酶活性下,Heme合成减少,ALA活性增加,卟胆 原增多,从尿中排出。 胆绞痛、精神和神经症状间歇发作,2/3患者肌肉麻痹。 AD病,纯合子致死,基因定位11q23.3,药物可诱发。
52
尿酸循环代谢病
精氨酸血症
精氨酸酶活性低下,血中和脑脊液中精氨酸浓度升高 血氨升高,智力发育迟缓、惊厥、嗜睡、呕吐等。尿中精氨酸、 胱氨酸、赖氨酸、瓜氨酸排出。 AR病,基因定位6q23.
➢ AR病,发病率 1/11000
19
20
病理生理
➢ 苯丙氨酸抑制酪氨酸脱羧酶活性,影响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及黑色素合成。90%以上 患者毛发发黄,肤白,甚至虹膜呈黄色(白种人 呈蓝色)。
➢ 苯丙氨酸抑制色氨酸羟化,旁路途径抑制5-羟色 胺脱羧酶活性,影响色氨酸代谢,影响脑发育。
➢ 旁路产物抑制了脑组织内L-谷氨酸羧酶,使谷氨 酸脱羧基生成 -氨基丁酸减少,而后者对脑细 胞的发育及功能起重要作用。
复杂疾病
6
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疾病的原理
1. 结构基因突变直接产生遗传效应
如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和移 码突变等,影响蛋白质的性质。
2. 结构基因突变引起hnRNA剪接改变
突变发生在hnRNA剪接位点,有两种 情形,一是原有剪接位点消失;二是产 生新的剪接位点。但均产生异常蛋白质。
7
基因结构改变导致蛋白质结构、蛋白质产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从本质上来说,均属于 分子病。根据影响分子的类型可分为运输蛋白病、 免疫蛋白病、胶原蛋白病等。分子病的内容将在 《医学遗传学》讲述。
及瞳孔呈淡红色,视网膜无色素,羞明,眼球震颤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件

2
文创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创产品的主要素材之一,通过创新和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的市场 关注。
3
非遗服装
非遗服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元素而成,流行于各个年龄层。在文化利用层面,展 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语和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传承历史的宝贵财富,它在文化保护、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作为世界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开展了广 泛的“文化外交和合作”。
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协助各国认定和保护自己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交流
国际上,各国开展了多种形 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 动,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泰安九华山道教音乐
泰安九华山的道教音乐,色彩斑斓、富有变化。常 用乐器有太鼓、觱篥、笙、竽等。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曾草书《颜氏家训》、 楷书《十七帖》。而《祭侄文稿》为其草书代表作。
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作为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国剧种
花鸟画
由于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花鸟画早在汉代就已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着 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定义和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保护和传 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和增强民族自信心。
文化多样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文化PPT模板

湘 绣
等绣代苏 生衣已绣 产坊具已 集、相有 中绣当两 的花规千 坊弄模六 巷、,百 。滚在多
绣苏年 坊州历 、就史 绣出, 线现在 巷有宋
粤
贰
绣
——
等绣代苏 生衣已绣
刺 绣
产坊具已 集、相有 中绣当两
分 类
的花规千
坊弄模六
巷、,百
。滚在多
绣苏年
坊州历
、就史
五现 千与 年使 前用 就蚕 已丝 经最 开早 始的
中
的 苏 绣 、 湘 绣 、 粤 绣
四
大 名 绣 , 指 的 是 我 国
刺
绣
中
贰
——
养国中
蚕家国
、,是
刺
缫人世 丝们界
绣
了在上
分
。四发 五现
类
千与
年使
前用
就蚕
已丝
经最
开早
始的
贰
——
欲独
紫独 荆坐 花纱 下窗 啭刺 黄绣 鹂迟 。,
紫独 荆坐 花纱 下窗 啭刺 黄绣 鹂迟 。,
绣出,
线现在
巷有宋
贰
——
刺
中
湘绣以写实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国画为底,衬上相应的云雾山水、亭台楼阁、飞禽
国 走兽,风格豪放。特点是绣虎、狮等,以独特的针法绣出的动物毛丝根根有力。人称
绣 分 类
湘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湘
绣
养国中 蚕家国 、,是 缫人世 丝们界 了在上 。四发
绣 中 国
时鹂
。。
叁
——
势累各刺 。和个绣
发国作
中 华
收藏!我国43项世界非遗全名录

收藏!我国43项世界非遗全名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具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2008年入选1、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
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古琴艺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
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
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
“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书法、昆曲、古琴、篆刻……有哪些中国文化“代表作”,你可曾了解?一张图知道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
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